《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权和作战选择权,在火器还没有如后来那样普及和成熟的此时,整个明廷似乎就如同一名任人凌辱的辽民汉女一般可以肆意妄为。

    见到关外大军主力连绵不绝的开始入关,明知实力有所不敌的卢象升在这个时候也只好选择率领三千多名乡兵主力向山下的满军展开了反击。然而实力让的差距让这一且看起来都似乎是那样徒劳,在真正的精锐面前,仅仅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这次下山反击就在猛烈的抬炮和强弓攒射之下失败了。

    本打算以战死明志的卢象升在家丁大半战死的拼死保护之下才脱离了危险,重新被拉到了山岭之上。

    “大人,在这个时候战死又有什么意义?我军的实力说什么也不可能同建州主力相抗的啊?如今至计,也只有依托着山岭拖住东虏的后队和辎重,为朝廷的勤王之师争取时间。。。”

    “可现在。。。现在圣上还远在关中一带。。。唉。。。”

    不仅是此时的卢象升,孙承宗此时此刻也感觉到了形势的万分危急。倒不是真正担心高大城池众多的中原会沦陷于这些没有多少像样火炮的东虏手中,而是如果此时依旧在京城之外的皇帝被俘,那大明终将面临不可预料的风险。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在这种危急时刻,竟然有很多明军开始听调不听宣起来,很显然是某些势力在暗中怂恿。。。

第112章 建州战略() 
自从明成祖时代丧失了北边三卫之后,整个北京城的防线纵深就大打折扣。再加上之前北部边防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万余满洲披甲乃至万名仆从组成的两万人左右的主力骑兵集团很快就逼近到了北京城的城头之下。赵率教、卢象升所率领的队伍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建州精锐轻易攻破,却也陷入到了同满洲留守重装部队及火炮队的苦战之中。

    同历史上建州在崇祯十七年之前主要为了劫掠人口财富或者避灾救食为目的几次入关有所不同,这一次建州浑台吉黑还勃列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给此时外出的明廷新皇及其所率领的精锐以决定性的打击。

    历史上的崇祯表现的虽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昏君,却也不是什么出类拔萃的角色。建州的压力并不像一些人鼓吹的那样大,虽然也承受了很多伤亡损失,但更多是主动扩张中的伤亡损失。对于满洲上层来说,可以说后金起兵后的历史就是一部按部就班先后打垮辽东明军、压服朝鲜、彻底征服蒙古,最后经过几次入关劫掠壮大力量之后再一统中原的历史。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凶险与面临生死存亡的战略危机。从建州大军即便在遭遇重重阻拦的情况下也能带着后勤压力巨大的几十万人口出关就可见一般。

    然而:这个与之前情报资料大相径庭的“信王”则让从黑还勃列到范文程在内的不少人都感觉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压力和恐惧。如今的建州不是当年的女真人,很多人手下都有足够分析问题能力的谋士和人才,很清楚的意识到在火器时代,一个入门上道的帝王带来的将是什么。

    因此这一次出动的一万五千披甲,包括辅兵在内的三万人马只有一万用于留守后路乃至逐个击破其他方向上的明军。以两万人在调用骑兵备用马匹的情况下快速机动,力争将出巡在外的明廷皇帝拦截在京城之外。

    不过当建州大军抵达北京城下,见到那高大而完全由砖石修葺而成的城墙的时候,很多富有作战经验的人都默默不语。

    “岳托,你看这接近四丈的城墙,我们的护军精锐能不能在五六丈的直接距离上精确的压制住城头上敢于冒头的人。。。”

    “短炮火器应该可以,但是应变和射速都太慢。这需要专门的突厥弓才行啊。还要用十分优良的箭杆,才能保证在十步的距离上也能让冒头攻击的人遭遇到巨大损失。但这一定会让我军的精锐在掩护攻城的时候付出太多的代价。。。”

    “而且京城据说也有红衣炮,还有各种我军曾经在宁锦见过的守城火器。堆土攻城乃至楼车攻城恐怕也将花费太大的代价。。。”

    浑台吉黑还勃列思考片刻也觉得以现在建州的家底乃至有限的兵力,还不是打京城主意的时候。而且参考过去曾经的历史,黑还勃列也很担心一旦真的攻破了京城,会不会让曾经勇敢善战的不少满洲上层丧失过去的勇气与动力了。

    不过当来到京城之下的时候很多建州将领也都明白:没有不做做起码威慑的道理。至少要让城头上那些凑数的守城兵知道:城外的建州大军,是不好惹的。

    夜幕渐渐暗淡下来的时候,京城的城头之上则点亮了火光,城头之下也投掷下很多燃烧物,似乎让黑夜不在那么可怕,避免守城的丁壮遭遇到少数伤亡就会发生崩溃。

    可是不是集群的马蹄声还有从夜空中突然袭来的如同蝗虫一般的箭支则让整个城头上的数万守军都感觉到了不按。

    在用几千支箭于黑夜中骑射抛射杀伤了百余人,让守军明白便携的木盾根本挡不住那些重箭之外,城下的建州主力并没有发动大的攻势。

    趁着辽东为首的勤王之军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抵达,云集在京城之下的建州主力对之后的进攻方向也发生了分歧。阿敏、莽古尔泰等人主张在京城一带“围点打援”最大限度的杀伤和消耗明军那些稍微敢战一点儿的骨头,这样就可以掠夺足够的人口和财富,也能在京城之下云集更长的时间。同时,华北平原一带也有利于建州大军在机动力上的优势。

    然而黑还勃列的一句话,则让原本占上风意见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的意见开始动摇起来:“现在种种迹象表明,那大明新皇不在京城,所谓勤王之师还会积极与我决战么?”

    同莽古尔泰不一样,阿敏也还算是有些头脑的人:“不在又怎么样?难道我军继续深入到关中或者太行山的大山中去寻找那新皇的踪影不成?我敢打赌:要是我军摆出这样一幅强势的姿态,那明廷新皇肯定会借机南逃应天府去了。难道我军现在打算打过长江去不成。。。”

    阿敏的说法也让浑台吉黑还勃列有些犹豫起来,最终还是岳托主动说道:“大军应该还是在京城一带围点打援比较好。我判断:那刚刚登基不久的皇帝,并不是明廷全部利益核心所在。北京城内的不少官员和显贵们,乃至他们积累下来的巨额财富也足够做为要挟的对象了。我军可以主力云集在京城甚至边关关口一带等待机会,把那些明军击退即可,不要吓得那新皇南逃。抽出五千左右的精锐兵分五路昼伏夜出展开搜寻,一定能够堵截主,至少是跟踪主那明廷新皇。。。”

    “五千没有挑选的寻常披甲,还兵分五路是不是有些兵力太过单薄了?”也有人因此怀疑道。

    岳托却是充满自信的说道:“我军同明军打交道不是一两年了。就算遇到当年浑河岸边那样的对手,一千披甲或许无法和那些明军正面交锋,但跟踪住牵制住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听到这样的话,浑台吉黑还勃列还是最终赞同了岳托的看法。只是担心再有什么闪失就说道:“这种冒险的事让一些副将和都统们去做就可以了。。。”

第113章 迎敌而上() 
当建州大军入寇的消息穿到萧轩耳中的时候,已经是萧轩所率领的主力大军开入到河南北部平原一带的时候了。也就在近卫营与勇卫营队伍尤陕入河南不久,近千人左右的建州马队就与萧轩所率领的万人左右的队伍遭遇了。一开始听说要与后金精锐交锋的时候,很多在之前的作战中积累了不少自信的少年们还是多少有些紧张。

    萧轩当然也明白:同这样的对手交锋,就算对方的兵力不足,如果在行军安营的时候不小心也会遭遇到严重损失。因此就将近卫营与勇卫营按照双层防线的标准合兵一处,组成更巩固的阵线以作战队形展开前进。就算在休息和构筑工事的时候,也至少有三千以上的战兵、数百门抬炮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

    见到敌军的队伍似乎集中起来,这些建州本部主力也感觉到找到了作战目标,打算先通过远距离上的抛射来看看这支传说中的明廷天子禁旅的任性如何。因此以松散的队形斜着从四个方向上逼近过来,并娴熟的在接近半里左右的距离上放箭。让那三两左右的重箭跨越一百五十步以上的距离飞落过来。在骑射中都能让重箭抛射到这样远的距离,还是超过了不少官兵们对弓箭的认识。毕竟之前同那上百名后金精锐交锋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对方虽然精悍却人数太少的缘故,很少浪费箭支而在远距离上展开抛射。

    如果大军遇到建州主力的不同情况下应该进行如何决策,其实很早整个队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作战条例,无需萧轩亲自下令,各队就已经开始用抬炮接连不断的以三两上下的封口实弹展开轰击。以小队为单位,在长炮手的引导下集中开火覆盖一匹马附近一定距离内的范围。有的便左,有的稍稍偏右。

    这样下来,平均几乎每十次上下抬炮手开火就会有一枚威力巨大的三两重弹把远处的敌军战马立即打翻在地,血流如柱一般。对面射过来的重箭虽然更多,但在这样远的距离上抛射,仍然让那些前来骚扰的建州骑兵在这样零星交锋的死伤比上处于明显下风。伤亡损失了百余匹马乃至数十名官兵之后,兵力单薄的敌骑似乎就放弃了骑射骚扰的打算,将队伍集结在两三里以外的范围打算随时跟踪萧轩所率领的大军,并在有机会的时候就展开“致命一击”

    初次交锋的便宜虽然让不少少年们之前的紧张有所缓解,但此时周遇吉却感觉到了形势的不秒:“圣上:建奴的主力骑兵竟然已经越过了黄河到了中原腹地境内,那说明顺天府一带很可能已经被建奴的大军完全控制了。如今工匠也好,还是几位娘娘也好都在队伍中,不如我军暂时南避襄阳一带。。。”

    周遇吉的话并非没有让萧轩心动。很显然的一个事实是:如果此时率领大军北上,以建州主力的战役能力和机动力,自己率领的这万余人很可能遭遇到建州主力的围攻。暂避南方似乎是一个理性而正确的选择,更别提到了南方,自己还能有条件亲自以武力震慑某些人,不愁缺乏扩军发展的实际。此时虽然表面上建州还仅仅龟缩于辽东一带,然而萧轩当然明白:从战略力量上说:这已经是一支有资格入主北方争夺天下的势力了。。。

    不过萧轩在思考了许久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决定冒险北上一次。如果让自己率领着万余人同建州全军两三万披甲正面对决。那浑河之战的翻版很有可能。但辽东军尚未被打的失去了脊梁的情况下皇太极等人怎么可能老家也不要的倾巢而出?此外,萧轩相信赵率教、卢象升、满桂等人的力量就算不足,也一定能够牵制住建州部分力量。自己会面对的在正常的情况下有包括一万披甲在内的累计两万满洲主力就算不错了。如果是这样,整个大军不是没有抵抗住对方攻击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不是全部的理由,萧轩想到了这些少年官兵们的家人都在京师,兵源主力也都是北方人。如果在南方扩军,自己恐怕首先就要面对口音和地域的挑战。更坏的可能是:因为某些势力的早有准备,某些南方势力趁机将关系和暗线影响到到近卫营与勇卫营范围内也并不是不可能,而这是萧轩根本无法接受的。

    想到这里,萧轩也最终决定进行一次战前动员。萧轩当然明白面对很可能的“硬仗“,像以前一样仅仅讲自己必胜的理由来壮胆是没有用的。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让整个队伍在遭遇到严峻考验的时候不至于太过诧异。

    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那些建州骑兵不出意料的再一次打算在很近的距离上突袭骚扰,不过当敌骑在大营外围四五十步左右的警戒线上被牵线连着的火绳照明雷引燃整个壕沟暴露在火光之中的时候,就遭遇到抬炮霰弹的猛烈轰击,弓箭手也用毒箭还击,再一次让敌人在阵前一次留下了来不及转移的上百匹马的尸体,还有十余名当成被击毙的披甲兵的尸体之后的步兵袭击同样遭受了挫折之后,整个夜晚也开会平静下来。

    外围的勇卫营轮值警戒的时候,萧轩也召集到近卫营内的不少军官和士官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召开了一次临战会议。

    “这一次大军出征在外,你们的感受是什么?除了报告材料中写的那些,来说说看吧。。。”

    看到很多人欲言又止的样子,萧轩当然不在打算浪费时间,点了一名之前早就有所准备的少年。

    “这一次同流贼交战。。。我觉得。。。我。。。之前真没有想到从中原到西北,百姓们的生存状况比北直隶一带还要恶劣。那些人造反,一部分是早有预谋的外,大多也是迫不得已。。。”

    这样的话,之前很多人没有人敢在报告中直接提,然而萧轩却明白到这个时候,是应该向这些孩子们交心,建立共同志向的时候了。

第114章 过河() 
“几十年以来,天下的光景本就不好。严重的边患必将给天下的百姓带来更沉重的负担。你们当中不少人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阶层。当然知道这天下间有很多人上面要求收一分税,下面就有可能增加到五分或者十分。只有敌人遭遇到我们的威慑和重挫,也才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萧轩的这些话其实自己是不大信的。毫无疑问,现在华夏最大的敌人其实还算不上是建州满人,陈旧而落后的整个上层甚至中层才是。即便没有边患,一样不能减轻天下间百姓的多少负担。

    然而在思来想去之后,萧轩不得不放弃过于占用脑力的大道理而选择普通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小道理。有时候善意的欺骗也未必不可以。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克服战场上遭遇硬仗或重大损失时的恐惧呢?当然是二战日军“九段坂见!”之类听起来必死的话。只要抱着本来就必死而不会侥幸的悲壮态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遭遇重大威胁时的临战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