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个原则叫:革命必须自愿,诸位要明白,如今的我军和拥有天下治权的官军是不同的。以后很长时间里要经常打硬仗、要艰苦的流动作战,这就需要足够比例的意志坚定、战斗效率很高的优质兵源,金子。正所谓大浪淘沙。我军连同其他各部在内男女老幼五六万人,还有不逊色此数多少的马匹。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在今后的机动作战中其实是很难进一步再膨胀多少的。如果兵力的规模过于庞大,这就会给组织、指挥带来很多困难,大大的降低效率。那些随时逃亡的加入者,其实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至于愿意跟随我们的并且愿意艰苦奋战服从军纪的人,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力量。。。”

    “这样搞下去,恐怕到不了中原腹地,我军就快大浪淘沙淘没了吧。。。”有人开始觉得这个平日里还像回事的主公有些书生之见了。

    此时的李自成也郑重的补充道:“有些逃兵是我们可以允许的。然而有一些逃兵,即便是按照《崇祯选集》上的说法也要严惩。比如说:从军超过半年或者一开始跟着我们起义,我们在起身上已经投入了巨大本钱的逃兵,就必须严惩。还比如叛投官军或者通敌,这就不说了。抓住了极刑处决。还有一种叫做托枪托械逃跑。带着我们好不容易从官军那里缴获过来的火器火药乃至铠甲弓箭逃亡,这些都要除以活埋的重刑。在战斗的时候临阵脱逃,也要视情况给予严惩。同时,大浪淘沙不仅是一个不断淘汰的队伍,还必须是一个能够宣传自我和补充沙子的队伍。我军每到一地,如果人员缺编,都要尽可能的以主动宣传的方式扩大我们的队伍。告诉全天下受苦受难的人,我军是与官军完全不同的队伍,是穷人的队伍。主意:扩军的时候一定要先礼后兵。而且: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尽量扩招那些比较年轻的兵源。年轻人容易听话和接受我们的理念啊。说服一个少年人或年轻人的成本与说服中年人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在我军确实严重缺编,而主动宣传征兵又不理想的时候,才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经李自成这样一说,不少人都茅塞顿开,觉得这《崇祯选集》确实有点儿门道。

    “这《崇祯选集》上还说了什么?这里没有外人,主公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吧。。。”

    李自成笑道:“那好,本王就接着讲讲,这里面还真没有太多可以藏私的。因为有些东西,说出去了官军也未必能学会。第二个原则,就叫做‘民主集中’士兵民主官兵一致与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有效结合。士兵民主这对于官军很稀罕的东西,其实在各个义军当中,并不是新鲜事情。比如说:很多股外人的队伍里的老掌家,就是下层推选出来的。可是,这种基层自治和基层工农民主组织,很容易产生不服从组织纪律,禁锢人才流动和精锐有效集中的弊端。这就需要整个队伍要建立更有效的组织原则:按照一定的要求来经常组织会议,只要是各层级会议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高于基层民主的权威。。。”

    就这样,在洛川,刚刚起家后没有太长时间的农民军队伍,在还没有经历诸多重大考验的时候,就已经悄然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103章 试战富平() 
就在李自成率领的包括男女老幼在内数万人的队伍自洛川向南,逼近到了距离富平不远的铜川一带的时候,山中早就有所准备的斥候也以飞鸽传书通知到早已集结在这里的延绥巡抚洪承畴,还有手下云集在此的尤世功、尤世威、贺人龙等部总计一万两千余人左右的边军精锐,含民团辅兵共计三万余人已经在富平严阵以待。等待着准备拦截伏击出谷的农民军大队人马。

    萧轩此时则亲自率领万余人左右的近卫主力坐镇长安。虽然对自己所率领的主要由少年组成的队伍有信心,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是讲大军乃至老营主要设在了此时的长安城头上。

    “洪承畴真的有把握以一万两千总共不过三营人马,连同各地抽调的民团在内也不过三万左右的兵力围剿流贼数万之众?朕当然知道这数万人里能够算做战斗力的恐怕也不过两三万人,可即便如此,这一战不会打成击溃战吧?”

    听到天子这样询问,杨鹤虽然不是武人出身,也感觉到这位天子也太外行了点儿:“流贼当中虽有部分逃兵叛军加入,但是也正因为反叛而失去了朝廷体制下督战和被督战的能力。而且各地流民应该还是流贼中的主要组成。战力是远不及官军的。。。”

    萧轩没有想到就连一向主张招抚的杨鹤都对这一次的战事自信满满。萧轩前世读过《回明》,也读过20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战争,总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似乎官军围剿起义军,理所当然的就应该像苏区时代的蒋军及军阀集团那样拥有七到十倍级别绝对优势的正规军兵力似的。暂时忘记了太平天国时代的湘军是怎样“以少剿多”的。其实台湾三军大学出版的历代战争图册中,即便在17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明末农民战争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围剿动辄十万上下的农民军的“十面张网”不过三万左右的明军主力罢了。

    萧轩却在心中不由的暗自叹道:“李自成,千万不要让朕失望才好。如果能够击败这一股官军,那么以后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了。可如果连一万几千正规军的明军也无法击败,那恐怕就难堪大任了。。。”

    此时的李自成其实已经从某种秘密的渠道得知了明军在富平以北群山山口一带准备埋伏的大军,可恰恰是如此,才对整个队伍的侦查体系和斥候体系有了一丝失望。

    “谷口的官军,总共有多少兵力,消息打探出来了没有?”李自成没有问李过等亲信,而是询问王二等依附过来的非非嫡系人马。

    “人数倒是不算太少,大概两千人马左右的模样,加上其他几处要地,总共应该有六七千人左右的规模。只不过从那大营还有外围巡查状况来看,这官军的水平可不怎么样啊。大炮和车辆没有多少,披甲的骑兵也没有多少。。。装备的多是一些轻型火器还有质量不怎么样的驮马”

    在军队中建立了完善经验总结和条例制度的李自成还有很多军官如今也都明白了怎样判断官军的实力。那就是披甲的骑兵有多少,一定水平之上的火炮有多少。这两样的比例基本代表了整个明军的含金量。

    “干他一票吧!”包括王二、王嘉乾等人在内的不少外围队伍都说道。很显然,此时李自成本部的披甲还有火器乃至整个军队的精锐程度也让不少的人羡慕,在力量变得同历史上的明末农民战争不同的情况下,很多人的胆子也都壮了起来。

    李自成也并没有反对什么:“那好!传令各军准备出战吧!不过为了锻炼各队,这一战我军主攻东路之敌,不要分兵。投入各部投入一半兵力准备进攻,另一半兵力作为预备队和策应随时准备。老规矩我军本部压阵,告诉下面的人,一旦战斗打响,不要想着逃亡就没事了,战事不同往日!”

    各路人马总共六万大军中,以老弱家眷为主的老营还有护卫老营的必要人马约三万左右,投入针对数千暴露出来的明军进攻的,仅仅是一万五千左右的农民军各部。

    洪承畴手下的尤世功尤世威等人间到这种情况,也不由的有些惊异:“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到三倍的贼人就敢打数千官军的主意?”

    洪承畴则觉得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不要轻敌,传令各队准备随时增援,准备在这里吸引住流贼。。。”

    隆隆的马蹄声从山谷的方向由远及近,在大队的骑兵距离谷口的明军还有一里左右的距离上正在集结的时候,防守中的明军就把各种二将军或三将军乃至碗口铳搭载麻袋上展开了开火射击。这些火器的最大射程与初速其实同萧轩第一次领兵外出迎战建州精锐时的多数火器差不多。打出来的弹丸最大抛射射程乃至初速都不比弓弩好多少。只不过按照以往的经验,哪怕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接连不断的开火,也能震慑住不少流贼的马匹。

    事实上也恰恰如此,当这些火器射出来的威力并不是很大的弹雨落下来的时候,的确有不少的马匹也在这时候停滞不前起来。只有一些经历过战事考验的精锐马队才迎着那稀稀落落的弹雨继续前进,直到在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开始不断有人马倒下的时候,整个进攻才似乎被遏制了。

    按照过去的常态,应该是流贼以弓骑在远距离如同游牧民一样抛射袭扰,因为这样能够在遇到变故的时候最快的逃跑。在骑射的骚扰之下,还有火器手在发射了几轮之后不敢再开火的时候,如同潮水一样的流贼才会以精锐展开马队冲阵。整个作战不会有太过严明的阵法乃至章法。

    然而这一次,冒着明军在中远距离上没有太大威胁的炮火逼近到一百五十步左右距离上的不少马上的农民军官兵却开始下马以纵队持盾列阵。并在看起来不轻的盾牌的掩护下不断的逼近向前,以弓箭步射展开了对峙。持有木制盾牌的官兵开始在明军阵前一百到一百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上组成了一道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住战场视线的“盾墙”

    同时不远的地方还可以看到鲜明的旗帜在有效的指挥,这开始让不少的明军感觉到诧异和紧张起来。。。

第104章 农民军的脱变() 
当看见眼前的队伍似乎不像是以前平闻香教那回儿的民变队伍,而是旗鼓鲜明、作战颇有章法的时候,在富平一带北部山口防御的很多官兵都感觉到了紧张。因为这意味着大军不可能在不遭遇到多少死伤风险的情况下就赢得胜利。

    “开火!用封口实弹!”不少军官在此时此刻下令道。

    相比发射群子霰弹,用封口实弹进行开火对于明军的火器来说是颇有风险的事情,不过前来的这些多少还算是有一些作战经验的明军边军当然也有办法应付不太好的武器弹药状况。先是用细小的群子填装在轻炮的炮筒内,再用明显比口径小的多的“封口实弹”压膛,最后再填装一些细小群子。当然,这个时代的明军多数炮手们似乎还没有在填装好弹药之后用一些封堵物捅实的习惯。也没有用潮湿的布擦膛降温的习惯。

    不过即便如此,在发射炮弹的时候一发发实弹也以弩炮初速飞向了远方,接连不断的落在远处的盾墙或前或后的地方,偶尔在那脆弱的盾墙上打开一道带血的缺口,引来小小的骚动。

    盾墙后的农民军队形很密集,但因为不少战兵事先准备了用门板和床板制成的简单盾牌,只有那落地后既跳跃而起的封口实弹能够造成一些伤亡,总体上虽然有不少队伍在临战的时候偶有溃逃,但也遭遇到了督战队的严惩。而在以往的时候,为了保持自身凝聚力和拉人,这种督战手段在起义军队伍中是很少见到的。

    在进行了最初的两轮开火却没有给予阵前的农民军以严重的动摇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不秒。在实战中反而比劣质火器更有持续力的箭雨接连不断的从远处飞来落入明军军阵之中。这些箭支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带来了不少恐慌和混乱,接连不断开火的明军瞬间就似乎被压制住了。

    只不过,当明军在少数军官骨干的督战下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弓箭果然都是临时制作的劣质单体弓。弓力不过二三斗,而且箭头不少还是马骨削成的。虽然天气还没有彻底凉下来,但十分简陋的藤牌就可以有效抵御住这些箭矢的威胁。稍微厚一点儿的衣服或者马皮都射不出大伤,这才让整个阵前的明军暂时安稳下来。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整个阵前的盾阵也突然开始向前逼近了,直到逼近到五六十步左右的距离,那些寻常火门铳也有一定命中率的时候,在整个明军阵线的侧翼突然一阵准确而凌厉的弓箭射来带来一片惨叫之声。至少几百支五六斗猎弓级别还有一定准头的强弓在很短时间内通过侧射越过盾牌杀伤了上百人。

    大规模集中精锐骨干,还有这种似乎经验十分丰富的临战意识,似乎根本不是寻常由多股人马混杂而成的农民军能够做到的,可是这一次却做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农民军大军的队伍在很短时间内就快速趁机冲垮了明军的阵线。

    几乎与此同时,做为偏师的其他几处农民军也分别击溃了山口处负责堵截的明军,冲向平坦而一望无际的关中平原。一单进入关中平原,再越过潼关南原,从西北向内地逼近而来的农民军队伍显然就会如困龙出海一般要用更大的投入才能限制住了。

    洪承畴、贺人龙等人所率领的亲兵家丁们没有想到农民军这么快就击溃了原本用于吸引对手的前军,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仓促投入数百名家丁主力骑兵精锐增援,并为了这次出战许下了重赏。

    配备有质量还算尚可三眼铳并且同时还有一定骑射技巧,很多是关外雇佣而来的蒙古人的亲兵精锐们虽然能在马上有效如满军精锐一样开一石弓射五十步外目标的人也不多。可还算有些准头的火器开火乃至骑射还是让打算突围的农民军前队不少战马中箭中弹负伤,在还来不及结阵重整的时候就遭遇到明军精锐骑兵的击溃。整个大军多数溃兵虽然收拢过来,可越来越多的明军预备队也让李自成等人所率领农民军展开突围的计划泡汤,似乎整个大军继米脂之战之后再一次陷入被围困的绝境之中。当然,如果进行突围,李自成相信还是并没有多大问题的,只是让包括家属在内的整个老营跟的上队伍,不在对方精锐骑兵之下损失过多,就是一件没有太多把握的事情了。

    经过不少作战初步建立起来的李自成本部在军中的威望似乎也开始动摇起来,临时会议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不能这么集中南下并且集中兵力与明军决战。

    “就算我们能胜又如何?打垮这一两万明军主力,整个明朝没有百万堪战之师,也肯定不止这一股,还能随时再募。我军可经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