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终于醒来了!苍天有眼啊!”王承恩依旧如蒙大赦一般的叹道。

    周玉凤回想起刚才萧轩的话,则感觉到了万分的恐惧。

    “皇上。。。妾身有罪。。。但妾身。。。”

    “好了,不要再说了!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朕不要御膳房准备的东西。从军营里的军官灶随便拿来一些食水即可。。。”

    几个月以来,萧轩这种对任何人都抱有万分警惕的态度并没有让王承恩等人诧异。

    当萧轩从匮乏和虚弱中渐渐恢复过来的时候,见依旧跪在一旁的周玉凤等人,还有那个不知从何而来的道士,久久沉默不语。萧轩的心思镇定下来的时候回想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也感触颇多。

    很多架空小说都有重建道教信仰的打算,排斥佛教等一切外来宗教,更排斥耶路撒冷系宗教。可道教或者本土种种信仰,真的值得信任么?自己以自己为神圣建立新的信仰体系,会不会也依旧成为某些野心家们利用的工具?自己怎样才能避免这重重的危机与风险,真正的活在安全之中?

    “朕知道,朕的疑心和不信任惹来很多人的反感,觉得朕这样做是有些过头了。可是朕明白自己的安危不仅仅是自己的安危,还关系到开国已有二百数十年光景,到了关口之上大明乃至我华夏的命运与气数。一切都要慎之又慎,不能给任何宵小以可趁之机,你们明白么?”

    “奴婢明白,皇上的一且都是为了大明。。。”

    萧轩没有去看那名不知来历的道士,只是绕着走从另一个方向来到了周玉凤的近前,这种态度毫无疑问就宣告了那名道士的命运。在萧轩的眼色之下,几名亲兵很快将这名不知来历的道士压了下去。

    此时的周玉凤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是恐惧之下还不敢哭泣,只得默默把眼泪含在眼中。

    “不必忧虑,朕没有怀疑和责怪凤儿的意思,只是以后朕如果在遇到什么问题,千万不可将希望寄托在术士们的身上,那很容易为一些歹人所利用,起来吧!”

    萧轩的原谅和大度,尤其是“凤儿”这种亲切的称呼让周玉凤如蒙大赦的同时感动的哭了起来:“皇上。。。皇上的信任。。。”

    “好了,相信一切都没事了。。。对了,现在是什么日子了?年节过没过?”萧轩忽然问道。

    “回皇上,现在正是年三十,还有半个时辰就该到晚膳时间了。。。”王承恩此时回答道。

    在萧轩的规划中:崇祯元年的除夕夜与信念,自己当然要跟最重要的人在一起。什么是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人?当然是近卫军的官兵和孩子们。因此此时毫不犹豫的说道:“赶紧替朕收拾行装,朕准备去营内一趟,传令各营原本的准备一切如常进行。。。”

    在得知萧轩最终无恙的消息之后,整个御马监的军营也都十分振奋,至少挑选出来的军官层不少人在这几个月以来也都渐渐懂事起来,知道自己这些人做为下层出身没有什么根基,却又最被如今新皇所器重的人,实际上是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新皇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么萧轩亲自执掌的这支少年新军必将首当其冲的遭遇遣散甚至消灭的危险。

    见到萧轩再次来到营中的时候,许久不见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萧轩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再如往常一样将规矩定的十分严格,篝火之中亲自教授轮值的人之外负责聚会的军官们一首充满朝气的歌曲:“从军的历史”。

    “十四岁十四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战袍印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成亲啊洞房花烛,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啊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下中队啊下中队,我浑身是兵味,训练场上刺杀格斗考核勇夺魁。。。”

    手机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或许思想与认识变得复杂了,对社会乃至军队都有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对于这个时代刚刚脱离父母的羽翼并没有多久,在个人意识和服从性上也有过挑选的少年们来说。却依然感觉到了完全不同的振奋。

    选择这首歌的萧轩当然也有着自己态度:为了防止古代军制的重重弊端和有可能在权力上如同土耳其近卫军或者唐末牙兵牙将的隐患,近卫军也只能成为一支固定年限的人才能入伍,服役几年后定期退役的近现代式军队,这虽然会给抚恤带来不小的压力,可却是真正完成近代转型重要的一环。萧轩也相信这些少年们也能够在他们变得成熟和复杂之前,开辟出一个不同于此时晚明时代财政异常紧张,左支右拙才能供养万把直属皇帝精兵的格局。

    “经历了不久前的那一仗,你们应该明白这些日子以来朕对你们的严格要求不是故意为难你们,而是为你们好了吧?怎么样,回师以来的这半个月不会马放南山了吧?”

    “圣上。。。以前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有了火器。弓箭实无什么大用,可是这一次同关外真正精锐们的交锋之后,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弓箭手在能够破甲并且有了一定准头之后竟然强悍到了如此程度。。。”一名前卫左队的中队长此时也不由的叹道。

    萧轩沉思片刻后说道:“朕虽然说过火器或许在几十年或者几代人之后可以代替弓箭,不过你们也无需对立的来看。朕听说在泰西,火器和火炮的发展让不少优良的全身甲都被淘汰了。以火炮让对方不得不防护减重,弓箭可以发挥的作用或许将远远超过那些满军精兵们。。。”

第94章 新年实力() 
萧轩虽然如此说,也在这几个月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弓箭、近战乃至投掷上。然而同建州精锐的一战也让萧轩明白,如果在近期整个近卫军再次同敌人面对大战,主要的实力依仗恐怕还是火器,而不是就算在近现代训练体制与不计工本的投入下也至少要两三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匹敌后金精锐的弓箭手们。

    因此为了增强大战归来之后官兵们的信心,萧轩也清点了一下这建军近四个月的时间以来整个队伍在武器装备上同之前相比有何改善。

    自从队伍出巡并且归来之后到现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内,虽然整个近卫军的军备在萧轩看来还远远谈不上脱胎换骨,不过至少按照这个时代明军的标准也算是充分的武装起来了。

    万把人左右的队伍,除了左凑右凑,以蓟镇几乎丧失战斗力为代价才搞到三千套勉强还算像样的铠甲,也仅仅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披甲让人有些不满之外。车马依靠节省出来的规模不算小的开支也算凑齐了。

    在比较堪用的火器弹药方面的,近卫营和勇卫营两营五十个中队群都基本配齐了每中队至少一门四百斤身管左右的大将军炮。而且这段时间以来也都做了抽测。每中队也都配备了至少十门抬炮,全军在崇祯元年的时候总计拥有五百余门三十四斤大概二十公斤左右的三两弹为主的加农抬炮,五十余门四百斤身管左右的大将军炮。虽然远远不及预期,但还算勉强像样的火药及弹丸也新增了两万多斤。除此之外,还增购了不少油类制作了不少短时间内用于夜战照明类的工具。用于核心近卫的火器也从六十排三百余管增加到了一百五十排七百五十管。

    连同弓箭和寻常训练器材在内,除了五千左右核心火器工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匠人,几乎是靠着接近两营人数工匠们的连续几个月以来的劳作才有了这还算可观的成果。至于斑鸠铳一类,明显对于此时哪怕京城的明代匠人来说技术难度也明显更高,更别提什么其他穿越架空小说中常见的刺刀燧发枪或者板甲一类的了。萧轩感觉到,这些东西尽管有些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欧洲快要淘汰的了,但能不能通过哪怕进口或者定制的方式搞来,还是一件未知之数。

    暂时以这两种火器为核心当然也是早在几个月以前就做了一翻权衡的。以如今哪怕明代京城的工匠们在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后,要想有效的威胁绝大多数单兵盾甲防护,必然要让火器的重量达到二十公斤上下左右,类似大号抬枪或抬炮一般的水平。以接近音速的威力发射三钱左右的弹丸,这样才有希望透过一些简单盾牌钝击杀伤很多重装目标。同时这个规格的火器也比较便于单人操作和瞄准。至于要威胁有可能的车盾,四百斤左右的铁芯铜体炮,也是尽可能小的一个标准了。如果再重,这对操作和瞄准、铸造和冶炼都会提出不小的要求。火器制造的效率必将大大的降低,而且也不一定有把握。这对随时有可能面临冲突风险的萧轩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同时比较容易驾驭的三套车加这个时代的轻型马,四百斤上下身管的炮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上限了。

    新年轮流进行左右各大队轮流进行的营地晚会上,心思并不算太过复杂的少年们也有一些人直言不讳的提出了一些忧虑。

    “以咱们现在近卫营的实力,如果车炮周全,恐怕数万叛军也不一定是我们的对手。可要是遇到一万建奴,咱心中还是有些没底啊。。。”

    “是啊,虽说现在要是齐装满员,车炮周全,绝对不会惧怕当初那一百左右的建州精锐,可是那样的对手要是遇到千余人。。。”

    萧轩心中也早有盘算,对会上的不少军官骨干们说道:“大家其实可以大致估算一下,上一次如果不算最后的摊派,杀伤百余建奴精锐过半,主要还是依靠火器。毒箭暂时还只是对对方的辅兵或许更有效果。出巡的时候,我们所携带的主炮不过二十多门高不成低不就的二将军炮,加上百余抬炮抬枪,折算下来的火器身管总重不过四五千公斤。如今近卫营和勇卫营两营算下来火器火力总规模提高为原来的五倍。不算朕身边的压箱底,至少在那些强敌的进攻中就能取得五倍战绩,也就是说至少有把握在防御中杀伤那种前所未见的劲敌二三百人。朕问过包括孙阁老在内不少曾经有过边关经历的将领,想能够有效使用一石二斗以上的强弓,还平均每五人就有一名武官压阵的满军精锐,战斗力至少是满军披甲泛泛而论均数的十倍上下。换句话说:如果我军再次车炮齐全的遇到满军主力,仅仅是各营火器一战就能杀伤至少两千人上下。当然,如果万余八旗主力都是抱着如同那些渗透而来的死士一般决死的态度。我军并不能保证打赢一万疯子。然而朕相信,关外的建奴可以挑选百余死士,却决然选不出万余死士。我军万余人的实力,并不逊色于满军五千披甲万余兵力。当然交锋当中,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还是要尽量谨慎的。然而朕相信,仅仅数月时间内就能有这样一支队伍,几年以后,当你们也成为军中的老兵骨干,队伍进一步扩充。终有天下无敌的那一日。。。”

    萧轩当然明白这个世上并不只有大明与建州,域外的强国已经不知几凡,反而这个时候为了鼓舞大战之后官兵们的士气也只能如此说道。

    营地内的歌声渐渐平息,萧轩也到了要回老营的时候想到自己不能仅仅只呆在军营之中,恐怕还要应付来宗道等礼部尚书等一干人,也不由的有些头疼。不过也在翻开政务方面的记事本的时候回想起了一些事情。

    “徐光启、汤若望来了没有?”萧轩最终向王承恩还有一直协助处理政事的曹化淳等人问道

第95章 汤若望() 
上海县的徐光启奉召回京官复原职并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当然代替来宗道比历史上提前不少时间升任礼部尚书一事在萧轩权衡之下也没有太过急切。历史上崇祯是因为天文历法的事情才重视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萧轩对此并不介意,觉得或许徐光启等人在工部或许可以帮的上更大的忙。

    几个月以来的经验让萧轩对明代的工匠能力和制造能力体系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就算那些京城顶层匠人们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并且身在军中,恐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按照很多架空小说中以超越欧洲军队的水准制造出大量先进军械。但是毫无疑问,就算是能够制造出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来说已经谈不上如何领先的一些军备或器械,又或者提高一些制造工具水平,那对此时的近卫军来说也是巨大的提升。时间不算太短的实务,已经让萧轩的心理预期比以前降低了不少。

    汤若望虽然谈不上是什么“中国通”,来中国的时间此时也不算太久,却已不是五六年前初来乍到的时候,北京口音的汉话已经能到了与人沟通自如的程度。当然他也明白在中国这样的君主国,皇帝主动性很强的在刚刚登基不久就亲自召见是一次多大的荣幸。他觉得自己或许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皇帝,特别是前来的路上了解了京城的不少变故之后更加确信这一点:这是一个对儒家士大夫乃至各种利益集团抱有极大警惕的帝王,而且不拘泥于规矩和教条,是很有可能让天主教在中国的地位逐渐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

    “皇帝万岁万岁。。。”此时的汤若望没有马戛尔尼来华时的那种态度,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并不在乎在御马监临时的客厅内见到这位东方新登基的主人的时候施以重礼。

    “不必如此,你其实是主的臣民,并不是朕的臣民。虽然不代表什么国家,但朕也准许你如同御马监内的很多人一样不必遵从这些繁文缛节。朕听说,天主可是反对对于外道的偶像崇拜哦。。。”

    “陛下说笑了,并不是人世间所有的仰慕与爱戴,都是主所反对的偶像崇拜。子女孝敬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的祖先表达怀念之情;臣子对仁慈的君主表达敬仰之意,都是如同那人世间的友爱和爱情一样美好的事物。。。”汤若望当然知道在东方,不祭祖宗和无君无上,乃是泰西宗教最为柄垢的一点儿。因此也提前打预防针般的说道。

    萧轩在沉默片刻后却出乎意料的说道:“朕知道阁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和很多传教士们的理想一样,是想让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成为。。。类似泰西天主教国家那样天主的信仰成为国民虔诚的普遍信仰的国家。可朕必须实事求是的告诉你,朕虽然还年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