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步兵靶目标之外,还有一些骑兵目标,主要是训练射手们在实战情况下对于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骑手目标提前量的掌握。萧轩觉得骑射之所以在一些射术并不是很强的步兵军队面前大行其道,跟很多投射手不擅长掌握提前量有关。并且也规定在面临游骑进入开火范围的时候,如果对方骑兵铠甲齐全,则对方的马匹就是重点目标。萧轩不相信在这个马政并没有欧洲中东水平,主要是轻型马为主的东亚,会有太多具备实战化效用的甲骑具装。

    在之前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天色还没有亮起来的时候,几百人之间的实战训练也开始展开了。吸取了一些在这方面有些经验之人的意见。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萧轩要求每一名射手在进行累计十箭左右的一轮训练完毕之后,要向训练组以内的文化教员报告自己的心得体会。三十箭左右的项目训练完毕之后,则要组织交流讨论来提高弓箭训练的效果。充分发挥每一支成本比较廉价的单体弓的作用。

    第一次训练的结果当然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命中率和成绩相比第一次在组建新营进行火器与弓箭的比较测试的时候,还要下降了不少。毕竟当时用的是没有基础的人也能够很容易拉开的二三斗力的弓箭,还没有力道和开满的要求。然而这一次,如果放出去的箭明显没有五斗的力量,那木头制成的廉价箭头就不会明显插在松木板上。

    同时,因为这些选拔出来的二百名弓手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过是刚刚勉强能够用五斗力的猎弓放箭,力量消耗也明显比较大。

    在权衡片刻之后萧轩下令道:“从今天开始直到十天之后,其他人的训练任务不变,挑选出来的弓手们主要任务就是练箭,甚至文化课也可以暂时放一放。争取十日之内在有总结并且认真射,仔细体会的基础之上,每一个人都至少有三千箭左右的实射经验。其他的人要在力量和开弓方法上加紧了。你们应当清楚,在日后,因为箭上可以刻上代表每个人的编号,在验证战果方面,可是要比争抢首级要容易的多了。在近卫军中以后,有证明的杀伤纪录会是怎样的赏赐标准,你们这些日子以来也应该都是清楚的吧?”见到很多人都对这似乎有些艰苦的射术初训感到一些为难,就鼓舞士气的说道。

第62章 实战靶弓箭瞄准尺() 
在射术上几乎从零开始的训练,就算透支资源下的十天艰苦全训几千次的实射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水平,但方向不是精度方面过于严格要求而是对实战中的运动目标的攻击上则完全不同。加上相对科学的指导和总结,则让最先能拉开五斗弓的二百多少年们的射术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上一轮训练大家有什么体会没有,畅所欲言不要憋着,成绩最好并且达到最终期望目标的小队据说以后有被授予火炬勋章。我先说说从圣上开导还有训练中想结合起来的体会好了:最重要的是判断距离要准确。我想到一个办法:首先是黑影头部的粗细要判断准确。如果那黑影的脑袋粗细跟前手拇指的粗细差不多,那就说明可以压着点儿直接瞄准了,这就是十跬或者五步左右的距离。只要对面是直冲过来的,不横着跑的速度太大,基本上就是五步左右距离指哪儿打拿儿。当然如果是横着全速飞奔,在这个距离上也要提前大半个拳头也就是一跬左右的距离。如果不是全速飞奔,按照相应的程度减半。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马上的目标,还通常是十步左右的距离,那就是提前量三十度角左右大概一丈左右的距离。。好了,要诀大家背熟了没有?”

    听到在萧轩总结出来的这个办法

    “队长,这实在太难背了,太长了,比小时候先生教的古文还长。”

    “是啊,怎么也不可能在明天背的过来。九种距离、目标的九种运动形态,乘起来就是八十一种变化。。。”

    就在这时候,前军左营第二中队中选出来的先射小队中一名家境还算殷实,读过一些书,也经常向萧轩请教问题的聪明孩子这时候忽然说道:“能不能这样:我们制作一个瞄准盘安装在弓臂上协助瞄准。直接实地测试刻出来九种不同的距离人头粗细,像竹节一样的横牌。这样至少距离就很容易根据实战中的情况判断了。这样下来在拉上几条纵向的斜线代表目标不同程度的速度判断,射箭也就有了比较准确的参考。。。我们就叫他三角瞄准尺。。。”

    “我好想听明白了。。。这个法子还真不错。只是这个三角瞄准尺究竟怎样制作还是要同圣上亲自商量商量。。。”

    其实因为更高的文化水平也看过更多的总结,此时的萧轩也开始渐渐明白这种针对实战运动目标射术的要领在于什么地方了。如果要追求最高的效率达到一个良好的结果,还真不是单纯堆射箭次数能够做到的。

    前军左营第二中队的孩子们找到萧轩的时候,萧轩也终于几经修改,在寻找到几名手艺还算不错的木匠的情况下终于制作出了一个瞄准尺,只不过不是孩子们最初设计出来的那种三角尺,更类似一个两个三角形组成的零星瞄准尺。首先想定一种运动速度,也就是目标对抗中比较常见的运动速度和状态,越近提前量就越小,参照物所对应的瞄准物就越大。越远就越狭窄。往上则是几种不同的速度和运动状态下应该衡量的参照物,整个菱形瞄准尺看起来很像一个网格一般。至于为什么不是如同高射机枪瞄准具一般的圆盘形,萧轩不知道高射机枪瞄准具应该怎么用但也多少有所领悟:空中的目标终究会向各个方向机动以各种状态机动的,不过地面上的目标只能水平面移动,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两个三角尺实际上也是因为目标机动的方向不一定是很适合射手瞄准的从右向左,还可能是从左向右。

    这种瞄准尺刚刚试制出并安装在一张五斗猎弓上不久,前军左营二中队的李新就直接向萧轩来以请教的名义报告自己的发明了。只不过李新看到萧轩那早已安装好能够针对两个方向的运动目标瞄准射箭的五斗弓才明白自己好像失算了一个大错。

    “圣上。。。我。。。我本来想了个发明,没想当还是不如圣上周全。。。”

    “这没有什么,朕能够做到这一点儿不过是因为上天的启示而已,同你可不一样。如果异位相处,说不定朕连一个方向的瞄准尺应该如何试制都有些头大呢。这一次你不需要担心,常言说君无戏言,这一次你身为一名士兵主动进行了这样的发明创新,带来效果和意义应该完全不逊色于斩首三级,赐家中良田百亩及百两赏赐这都是应有之义。只不过现在你们的武力家底还并不厚实,并没有把握威震天下的那些蟊虫们。只不过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年,你们所立下的军功一定能够得到实际的偿还。关于这一点,队伍中没有太大的怀疑吧?”

    李新没有想到萧轩这么大方的亲自将这个成就归为自己,多少也有些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好了,先看看效果如何吧?如果不行那还是要调整,也许最终事以愿为也说不定,很多发明和发现都是这样。。。”此时萧轩笑着说道。

    第二天凌晨前后的校场上,各营中分别抽选了一名平时射实战对抗靶,命中成绩中等左右的第一批弓手开始用带有瞄准具的五斗弓展开了射术训练,为了在微弱的光线环境下有效运用这种瞄准尺,整个瞄准尺架内部都被涂成了白色。只要不是光线太暗还是比较容易分清的。

    经过十来天的高强度弓箭实训,在五斗弓每人累计至少三千多次的有总结实射之下,射出去的箭终究没有一开始的时候要用到影响瞄准的力量了。从最初对抗黑夜里运动目标的一筒箭三十射下来能够命中光线昏暗下运动头靶的人都不到不到,也逐渐进步到了至少有二十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当然这很大程度上也要看运气。如果负责对抗的“陪练员”脚步太轻或者躲避的能力太强,也往往有三十箭甚至六十箭都不能上靶一次的情况。

    这一次跳来的,恰恰是很多人都开始已经熟悉的一个御马监的难缠陪练员了。一个很多人都有些眼熟的中年,据说曾经干过捕快,多次同京城之外土匪们较量过。在如何躲避弓箭还有暗夜行动方面可是很有一套,见到这个人来当陪练,五名并不算太优秀的少年射手都感觉到发憷。

    “呵呵,你们一块射就可以了。成绩算一个人的,我这个靶子难中的程度,至少是其他人平均五倍,应该不会距离事实太远吧?”

    “开始吧!各自认真的射,认真的躲就可以了。就在十步到二十步的范围内自由机动!”萧轩下令道。

    听到这样说,其实箭到那瞄准盘后心里也多少有些没底的这位中年也终于把心放了下来。如果说再五步到十步左右的距离上躲箭还真是门技术活有点儿压力的话。那么十步到二十步范围自由机动?这五个人一块射都有可能五十箭都不中一吧?打猎的有效射程也就是这个距离,还得是猎物没有准备偷袭的情况下。。。

    不过当对抗训练展开的时候,这名有几份身手的中年尽管在临近二十步左右的距离上举着盾牌以十分聪明的节奏时快时慢的往返跑,以最难被命中的方式躲避来袭的箭只,可仅仅不到三轮的放箭,就有一支箭命中了右手提着的头盾边缘。木制的箭簇插到了软木靶外面的棉花团当中。

    这些天来的训练萧轩发现即便是用木制的箭簇,二百多人每天数万次实射下来,对宫中的木匠们也是很大的考验,训练成本似乎有点儿高,就在软木盾外面绑上棉花也尽量避免中箭的时候对木制箭簇的损坏。

    一开始的时候不论是挑选出来的中位数水平下的弓手孩子们还是那名负责陪练的中年都只不过觉得是个以外,可是接连不断的每人一壶箭下来。一百五十支箭对于这么难命中的目标竟然也有累计十一次的命中,命中率在这种情况下都达到大致百分之七左右的样子,实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萧轩也在此时大致把心放了下来:因为御马监几个还算说的过去的猎人出身的弓手们按照自己说的法子和要求,在光线不太好的情况下打这种人员有准备直接操作的二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横向运动靶,也不过是十箭到十五箭命中一次的水平。换句话说:在舍得投入本钱的情况下,每人四五两左右的训练成本加上实战靶弓箭瞄准尺的作用,就已经让第一批达标的孩子们成了具备合格战兵战斗力的弓手了。当然,也仅仅是在辅助火器化部队的前提下,符合自己要求的合格弓手。如果对手如同传统冷兵器时代一样前排披甲持盾重装防护,这些五斗弓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可是如果那样,那无疑就是自身队伍内野战炮队的好目标了。

第63章 曹化淳() 
天启七年十月十二日,就在弓箭队的训练初有成效的时候,曹化淳也相比历史提前许多日子的来到了京城。毕竟在历史上的天启七年十月,魏忠贤还都没有被真正搬倒呢。

    关于曹化淳这个人,萧轩当然没有给予不切实际的指望。只是在穿越以来这些日子,身为心腹的王承恩对曹化淳的才能却颇为推崇。一个多月以来的不少事情让萧轩也感觉到王承恩并不是一个只有忠心而在其他方面不太靠谱的人,因此对这个曹化淳的实际能力还有可靠性还是打算检验一二。

    前来京城的路上,曹化淳也听说过不少事情,心中感觉到颇为震惊。因为曹化淳是在信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开始陪伴在一起了,信王自幼是在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之下严格接受传统教育长大的一个人,也非常符合很多人的利益期待。然而信王登基以来的这些日子曹化淳所得到的一切消息,却无不反应信王似乎从刚刚登基之后就彻底丧失了对文武百官的信任,只靠自己的力量以十分简单粗暴的手段搬到魏忠贤。

    之后的御马监紫禁城之战,就更是让曹化淳感觉到震惊:一个从来没有军旅生涯和武人教导的孩子,怎么可能靠成军不过半个多月的新营打垮两万武军营大军?尤其是这两万多五军营大军中还有不少的人牵扯其中?种种迹象都表明事情似乎透着诡异。

    当见到萧轩的时候,并不算愚笨的曹化淳仅仅从萧轩的神态还有语言习惯中就确定了这一路以来自己心中的一些怀疑。

    “哦,曹公公回来了!这些日子在应天府那边儿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吧?朕这些日子以来可是事务不断。而且当上了这个天子才知道内帑的窘境还有朝廷面临的内忧外患。裁撤宫内人员还有移居这御马监一带,也是为了尽一切可能节省费用。,现在,朕的当务之急就是却钱啊。以前的不少装具费车马费都是靠御马监的家底垫付,还有就是同五军营叛军这一次大仗的缴获。不过只身一人分身乏术,京营整顿的重责,还有御马监及皇庄那里的秋粮的一些事情,还要多多仰仗曹公公了。至于以前的一些积案,朕觉得还不是当务之急。毕竟魏忠贤的根基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大。。。”萧轩的这些话在萧轩自己感觉而来还算客气与稳妥。然而在曹化淳听来,似乎相比过去明显疏远了一层。而且,这种对朝廷,对文武百官的不信任,自立门户单干乃至我行我素的作风似乎一点儿也不像过去的信王。

    曹化淳还是觉得如同过去一样先以诚相待试试看比较好,“圣上,恕奴婢直言。正因为现在的朝局内忧外患,所以更需要的是团结一心还不是如同过去一样的党争内耗,如果朝廷再次陷入党争内耗之中,那么这十来年不少教训就有可能重演了。奴婢希望圣上能够看在天下苍生的份上尽量不要在特例独行我行我素,而要与群臣共治天下。。。”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在沉默了片刻之后,似有些态度真诚的说道:“曹公公,这真的是你对这个天下,这个朝堂的认识?你觉得六部的主事看起来不少都是正人君子,至少也不是有太大劣迹多人,群臣乃至这天下的读书人就都是公忠体国,没有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