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切都是为了全营的战力,乃至为了我们这些以往从来没有太高地位的人。。。”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也就不在为辅营工匠们的士气担心了。只是在心中粗算后,还是感觉到现在局限自己战斗力的根本因素还是钱粮。
更高的管理要求之下更多的工匠士气激励需要金钱,足够的车马费需要金钱。
钱当然不能万能的,比如宋朝巅峰时期的财政不计什么草、薪之类乱七八糟。仅仅钱粮银两就有数千万贯、石、两,可却并不能凭此就拥有赶超三国的数十万堪战大军。而问题在于:如果太少了,那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现在看起来能够在五六千人的队伍中随时可以大手大脚,而且也不缺银钱,不过是凭借那清水阉党中抄掠出来的三四十万两银子寅吃卯粮,还有御马监本身乃至缴获过来的武器装具与花费节省了大量车马费,如果没有外财,一年后就会出问题。
在萧轩的盘算中:短时间内不可能让大军具备波兰翼骑兵那个级别的战斗力的情况下,至少也得有古斯塔夫核心精锐那种一万不缺马匹的战兵做为自己的核心支撑,才能够有效的应对各种内外风险,这还是一个下限。崇祯元年夏天也就是半年后应该再组建一个近卫右营才行。这样自己率领一支队伍外出的时候,才有必要的队伍来看家。这样一来,维持上万粮饷不缺的车马化火器大军。还要对不少火器进行改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让至少两千左右的亲信少年都成为十分擅长使用弓箭并进行海量的射术训练,这又是一比不小的开销。
为了最快迅速形成战斗力,一天至少百箭到几百箭,三天练废一张弓还有不少其他的演练实训器材,这至少也需要折合平均每人一年二百石粮价左右的成本。比如说至少要集中几千弓箭匠人才能够做到维持这种层次上的训练。如果是两千少年官兵人人都会这些,特别是考虑到为了增加近卫军造反成本扩充到远超过千人,但又不明显逼近万人的规模的时候。林林总总算下来怎么也要每年折合百万石粮价左右的钱粮,才能解决最基本的一些问题。
想到这些,萧轩回到这些天来临时修建起来办公用途乃至日常居住用途一间石屋的时候,也就不再犹豫,亲自翻了翻一些御马监送来的万历以来的内帑纪录。内帑在万历末年建奴刚刚起兵的时候还是比较丰厚的,据说有几百万两之巨。对于皇帝的私房钱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了。可是后来明军连续在辽东大败,边关危机,到宁锦这一系列的仗打完自己登基即位的时候,整个内帑连崇祯末年李自成打进来之后那个所谓的七万两都没有。毕竟最后崇祯剩下的那些钱很大程度上还有最后一次筹款的结果。
每年内帑的主要两大项收入,皇庄田赋,几百万亩算下来只有四五万两银子。不用问,就算北方的田地此时问题再大也肯定有猫腻。另外主要的一项金花银,万历朝的时候还有每年百万两左右的规模,后来矿监被废之后就只有每年几十万两左右的规模了,宫廷开销是大头。自己下了狠心彻底抛弃了整个紫禁城在御马监另立新营,再加上人员相比过去有不少裁剪,这或许能省出小几十万两的费用。但如果自己想建立的是训练和火力充足的理想中的精锐,而不是寻常战斗力和装备水平的明军主力,这似乎还是有些不够用。
第60章 暂放政务()
萧轩当然也照例翻了翻自从自己登基以来这一月有余的时间内积压的不少等待朱批的奏章文书。
萧轩记得以前上中学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经说秦始皇或朱元璋勤政到一天处理一百份奏章。那时候的萧轩其实有些不以为然,负责几个班的科任教师一天要批改的作业不也有上百份?这算什么累活?除了比较负责的班主任会比较忙,经常不能按时晚饭之外,如果只算批改作业而不算备课讲课,那根本就花不了多长时间吧?萧轩小学的时候就见过教师们在办公室一边训着学生,另外一些人闲话捏老公身体上的哪个位置最能制服老公一类的咸蛋话。
可是看了几份奏章之后就觉得这活绝对不是一般批改作业能相提并论的,元代以后,明代的家信和普通人讲话语言结构同现代白话文已经区别不是太大,可是奏章用语基本每一篇都不逊色于中学之后最难懂的古文。
萧轩穿越前之所以是仆街写手,很大原因就在于名著读的不多,这种文言文古文是最不擅长的。如果还是那种内部有各种寓意、政治意图、含沙射影、拐外抹角的文言文,理解起来费脑子的程度估计得等于一百倍字数的网络阅读。
因此在重点看了一些不涉及边关军情、重大人事调动、重大钱粮调动的奏章之后就放弃解决这些积压奏章的打算了。如果单纯依靠奏章来治理天下,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君臣博弈。因为自己两眼一摸黑啊,看起来重建厂卫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当务之急了。
“曹化淳什么时候到京城?”虽然天色已经很晚了,但是再次见到王承恩的时候萧轩还是询问道。穿越之后不久,萧轩就了解到一些基本常识,比如做为王承恩比较信重又在边关有一些人脉的曹化淳还没有来京。此时的曹化淳接到大事初定的消息后应该正在从南京赶往北京的路上。大致算起来应该有二十日左右的时间了,两京之间可是有水路的,就算消息传递要延迟不少时间,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如果要比较紧的赶路也应该能到了。
不过萧轩还是有些高估了如今这个年代很多事情的节奏,见状王承恩也有些无奈的说:“曹化淳来京应该还有几天的时间,毕竟很难一得到消息就回程,大致算起来,应该还有十日左右的时间才能。。。”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也只能沉默不语:“十日就十日吧。。。”
回到刚刚还算勉强像样,摆脱了临时帐篷的就寝之处,周玉凤田秀英等人的心才最终落了地,萧轩终究没有如同刚刚风传过来的消息那样在紫禁城那些危险的女人那里过夜。同时,两人也多是没有太多性经验的人,见到午夜归来的萧轩表面上依旧有些兴趣不见的样子,心就更是彻底的放了下来。虽然似乎没有什么雨露,也少见的反应差了点儿,可至少心气上可不像是与别的其他什么女人刚刚经历过事情的样子。
萧轩其实是有意强打精神到凌晨才入睡,到了第二天改在中午的午朝朝会的时候,几乎不用什么刻意的演戏,就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昏君模样,跟《宰相刘罗锅》里常配和ゼ嗽菏焙虻幕实鄄畈欢唷5比唬恍┗镜纳裰腔故怯械摹�
“臣,嘉兴贡生钱嘉,弹劾内阁首辅施凤来,大学士张瑞图、李国七大罪状,当初魏忠贤把持朝政之时。。。”
几乎之后不久,还有几个贡生或者生员之类的炮灰上前来弹劾,主要目标和火力都集中在并不完全是东林党等自己人,或者魏忠贤等人当政的时候攀附过甚的人员身上。
对此,昏昏欲睡的萧轩闭着眼睛沉默了很久之后才回了三个颇有满清特色的字:知道了。
只是萧轩有些困倦的同时脑子也不是彻底的不转弯,感觉到如果自己只是用这种战术来拖延而不给个明确的态度的话,那说不定还会生出什么事端。就在昏沉了许久之后才勉强睁开眼睛回道:“要说攀附魏党,清理魏忠贤的残余,那不知道你们出来弹劾的这几位可不可以同意这样一个法子?凡是在魏忠贤当政的时候送过贺礼的人,都要以同党问罪?至少也是革去官职甚至功名?魏忠贤还有崔呈秀田尔耕等亲信可是朕亲自领着人拿下并且亲自审问的。如果有人真想细究下去看一看当初有多少人攀附魏党,那么朕可以给你们交个底。当然,这件事当然也不是这么算了,内阁送上来的名单是四十人,除了那几个阉党心腹,谁究竟有最而谁没有罪,这件事也根本不可能是一月两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就能拿下来的。因此,一些重大职务调整就先这样吧。人事以后如何调整,朕会有个安排的,如果有人还来烦朕的话,那么以后这样规模的朝会就算了。这样吧:如果这样的朝会的目的仅仅是方便一些来京官员陈奏弹劾,也不用日日举行,今天是月初,以后每五日一次就可以,其他的时候常朝可以取消。。。”
萧轩并不十分了解明清皇权细节差别,以自己在影视中了解的皇帝应该有的权力印象霸气四射的说道。这样的话如果是一般寻常承平天子来这样说,肯定回引起不少人的反弹。然而面对一个亲自掌握着几千精兵的实权帝王,终究没有人敢在萧轩如同影视中的满清皇帝一样“退朝”二字说出口的时候再BB些什么。
连续不少时间的劳累在经过一个下午外加一个晚上的休息与调整之后,也终于将身体彻底调整起来。临近凌晨的时候,重新来到了经过前半夜的养精蓄锐显得充满活力的战兵营校场之上。
“这些日子以来练劲儿用的白蜡杆你们可用坏了不少,究竟有多少人能用五斗力的白蜡杆练拉三十次以上了,说说看?”萧轩也没有讳言,趁着曹化淳还没有归来的这些日子,萧轩要看一看自己对于弓箭训练方面的一些新思路是否靠谱,十天的时间或许很短暂,但应该能够看到一些端倪了。
第61章 实战化箭术训练()
戚继光《纪效新书》或者《练兵纪事》中的一些谈及弓箭训练的话,要求“先及远,再及准”。也就是说,先练拉力和开弓的能力,这个上去了再谈准确性才能事倍功半。萧轩的思路也是这样:五斗左右的猎弓按照此时候的满军或者当年两宋的标准,根本就算不上是合格的战弓。至少也要七八斗力大致折合九十磅到一百磅左右的弓才能威胁一些古时候的铁甲。然而即便是折合后世六十磅弓箭左右的传统弓,没有任何训练基础的人就算是力量上比较突出一些的少年仍然会感觉到十分吃力,只不过那些力量比较强壮的少年在专人的指导之下以正确的姿势开弓,距离能够熟练运用六十磅左右传统弓的标准并不是很远,经过这些日子的训练,萧轩以为除了那少数十几名自幼有过弓箭基础的人,没有基础中的一些力量强壮者也应该勉强能够运用这些弓箭。
经过一些询问和测试,萧轩也大致了解到为什么很多游牧民族军队或者前朝的金人并不忌讳五斗力这么低的弓箭。这个级别的弓箭能够给穿着一些厚重皮衣软甲的人带来明显影响战斗力的杀伤了,只是没有铁甲的靠谱威胁能力而已。厚重的衣服或者一些非常简单的护具是很容易找到的,如果弓不及五斗,那只有面对一些民兵级的垃圾军队才会有明显的效率,比如当初午门之战的时候遇到的那些内廷军,还有五军营中大部分没有任何防护的明军。弓箭力量达到五斗,虽然无法有效威胁铁甲,但是射到头部或其他一些没有防护部位的时候,一定距离外也有致死致残的后效。射到冬衣或者寻常皮甲掩盖的地方,一定距离之外也有开口放血的机会,二三斗力的初学者弓箭就没有这个效果。因此这个力量的弓箭也被称为猎弓。可以威胁一些并不算小的动物或野兽。同时,它也可以把一些比较重,存能比较好的二两重箭射到百步以外的距离上,是有一定的战术价值的。当然对于寻常军队来说也仅此而已,萧轩当然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觉得如果砸射术训练,应该在此基础上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战斗力。萧轩相信《狙击谏言》中的一些话,其实不论成本单论所花费的时间来说,射击或射术训练达到一定的高水平应该是所花费时间比较容易的事了。一天训练百箭,还都是认真感觉认真总结的那种,几个月的之间就能有上万次的实射了,能够做到这一点儿的军队和武装又能有多少呢?
然而此时负责在萧轩走后军队训练事务的几名代理营长,也就是第一批中队长却多少有些无奈。
“我们前卫左营算下来只有三个人达标,都是军户或猎户出身,其他有七十三人能够开的动五斗弓,三十五人能够用五斗单体弓连拉十次或更多。能够轻松练拉三十次以上的也只有那几个原来就有些基础的人。。。”
听到这样的话,萧轩也有些沉默不语,只是在大致思考片刻之后觉得勉强能开弓,也可以进行自己所设想的实战化训练了。毕竟自己要求的弓箭手的射术主要是面对骑兵或者散兵威胁的时候一些实战情况,而不完全是向着固定距离固定靶射准的那个方向发展。
“去通知御马监那些负责陪练的人,勉强能开也好,反正练射术的时候为了让一定弓体寿命内的射术达到最佳,先让这些人进入准备好的训练日程吧。。。”萧轩如此说道。
随后经过把关,淘汰出一些需要太过动作走形的力量才能勉强拉的开五斗弓人,大致从各营中抽选出了二百一十名左右能够开五斗弓不走形的少年弓手展开了第一次试训。按照这一次御马监守战的经验,火器时代的弓箭手主要用途是在夜战范围内,大概不可逃逸的五步到十步以内距离上,凭借感觉或者声音来威胁目标。又或者在更远的距离上压制出一些不知道明确距离的火器点目标。
因此这些天来针对夜战中当初遇到的问题和短板,也针对性的做了实战模拟箭术训练的安排。二百名弓箭手在负责训练的时候,至少不逊色于此数的人亲自负责在披甲的情况下端着特有的盾牌靶在凌晨前的暗下不断悄悄的逼近之字形逼近。脚步时不时的踩在准备好的枯叶之上。为了增强模拟效果,萧轩还规定:负责陪练的人如果出现意外死伤,则以战场死伤的标准抚恤。如果被命中的次数之少排在前十分之一,则奖二百钱,排在前三分之一则奖一百钱。如果是后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又或者为了减少命中犯规则除以相应的罚跑处罚。
除了步兵靶目标之外,还有一些骑兵目标,主要是训练射手们在实战情况下对于不同距离不同速度的骑手目标提前量的掌握。萧轩觉得骑射之所以在一些射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