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展,最终稳定下来的中高碳钢产量必然能够达到之前铁产量的规模。

    也就是从崇祯十六年这一年开始算起,刚刚推广开来的带有转向装置的四轮马车乃至相关弹簧的可靠性变得提高了很多,终究不是过去某种意义上的奢侈品了。从伐木工到木工,甚至矿工,也都突然发现手中包括锯子、凿子、锤子、斧子等各种工具突然之间从锋利与坚固程度到耐用性等方面都提高了很多。几乎与此同时,新亲卫营相关的以前算是十分贵重的箭霰弹弹药的产量也增加了不少。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炼焦、炼钢等行当的发展进一步的推高了煤炭价格。以战俘、罪犯为核心的奴工也在这时候渐渐的推广开来。

    其实,萧轩以前的时候是有过参考社会主义时代的苏联,搞每周三十五到四十小时工作制的“福利工人”来搞煤矿的,然而后来才发现:这带来的成本不是一倍两倍之间的问题。至少两倍以上的工时,加上两倍以上的待遇成本,足够决定煤炭乃至相关价格是三倍还是五倍的区别。这几倍左右的区别,足够带来很大的影响了。

    如果此时的煤炭价格提高三倍,毫无疑问:很多与之相关的动力机械都会立即变得远远不如人力更为节约,这带来的效果将绝对不是正面的了。

    此时的萧轩当然还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经过多年的政务处理有了更多的经验之后:人的粮食需求很大程度上也并不是恒定的。就如同现代印度人均粮食消费也不过二百多千克左右,这还包括了饲料用粮,可是温饱感官乃至人们的营养状况却比建国前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要好上不少?毫无疑问:气温与保暖、年龄结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热量消耗,这个道理应该在民间很早就有一定认识。因此“薪水”也才会形成生存保障和财富的来源之一。中原农耕文明区经过几千年的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森林覆盖最少的地方。在北方很多地方,砍柴也往往要走很远的地方甚至根本就是“无柴可砍”在一些大户,除了碳以外煤也渐渐成了取暖的用品。

    官营经济很显然没办法代替砍柴,可是采煤则不同。通过种种手段“维护普通劳动者权益”或者干脆降低苏诉讼成本、举报奖励成本,可以让普通劳动者的成本大幅度上升。然而以战俘、对外掠夺人口为基础的奴隶却可以规定只允许官方来拥有。这样以来,煤炭经济毫无疑问也会成为支撑北方财政的重要财源之一。

    在萧轩的提点之下,中央学院的研究员及学员们也很早就发现即便是不算很大的煤块也有燃烧不充分的问题。而比较小的“煤渣”很难充分的点燃。在这种情况之下,蜂窝煤的推广毫无疑问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改善取暖消耗的一个种手段。

    本章完

    

第460章 崇祯十六年() 
    整个崇祯十六年,虽然哪怕纽科门蒸汽机领域的突破也没有什么进展,被寄予厚望的电学更是因为成本和应用问题仅仅局限在实验室里,就如同这个时代的气枪一样。可是从工具农具领域的中高碳钢推广、喷汽船的局部运用,新式马车的推广、蜂窝煤的推广、超过数千万石粮食乃至更大规模文教资源的海外输入都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改变着原有社会的面貌,让劳动变的轻松或者高效,似如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从青铜时代进入到了铁器时代一般。同时,沿着西北交通线不少马匹的引进和推广也让劳动负担进一步减轻。

    年景不算太好的崇祯十六年,就如同突然之间遇到了一个丰年一样。当然,仅仅是这些因素还不足以挽回这些日子以来萧轩在文化政策家庭制度上同根深蒂固的各阶层习惯对着干带来的巨大声望损害。然而有一件事情却让这个时候的萧轩的名望空前提高起来。

    可以说在很早的时候,甚至可以上推到崇祯十年以前第一次戡乱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萧轩就提出过一系列假说:如细菌等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并且认为这种微生物是很多疾病乃至尸体腐烂的根本原因。广泛的存在于世间的各个角落并集中于一些肮脏的地方。如果饮水或者起居的之后不加小心,不讲卫生就很有可能染病。

    这样的说教其实就像民国时代的“新生活运动”一样没有起到多大效果,甚至可以说连“新生活运动”的效果都没有。因为这些说辞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认知中似乎玄而又玄,并不符合日常的经验和逻辑。

    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第一架能够放大四百倍的显微镜被制造了出来,能够放大二百倍的显微镜也开始能够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了。这些小批量试制出来的显微镜在整个崇祯十六年的夏天和秋天大概一百五十天左右的之间内进行了广泛的公演活动。这些日子里每架显微镜之前每天都有有四五百人十二时辰轮流来利用这些显微镜观察看到的景象。同全国各地基层抽选而来的百万名基层民众都亲眼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一些平日里常见的赃物上的细菌,尽管那些细菌在倍数并不算太高的显微镜之下似乎小的如同螨虫一般。

    从这一年开始,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的卫生习惯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似乎发生了变化,即便在很多偏僻的乡村,人们也懂得在干完农活的时候不能用脏手轻易的去柔眼睛,不要轻易的喝生水,身上的泥太多了即便根本没有条件去洗澡也要经常干搓等等。

    当然这些卫生习惯带来的效果被真正的体会到似乎还需要一个延迟,不过萧轩相信。就像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一样,虽然温饱状况相比旧时没有太大的改观,可当大众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所谓“民间疾苦”中的疾字恐怕就要终究退居第二位的位置上了。

    崇祯十六年发生的种种变化让萧轩可以确信,在这一年整个天下的财政收入也必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在临近新年的消息汇总当中也终究如同萧轩预料的那样。

    海外赔款和其他各种殖民收入,如果连泰西运来的规模不小的文具也算在内的话,总计价值就折合九千二百万两,折米价八千五百多万石。等于在以前中原巅峰时候财政规模的基础上突然之间多了一个“影子财政”

    同时规模扩大到二十七万人规模的官营工场和矿场,从纺织到采煤乃至运输等各个领域的收入就高达三千万两上下的规模。东北的开发乃至不少地方在海内移民迁徙到海外之后的官营农场的收入规模也开始大幅度的增加了,这方面的官田收入加上其他盐酒类的收入同样多达上千万石。

    再加上以商税、农税、国债等几方面的财政收入就这样,海内的财政收入在这一年的时间内竟然猛增到一亿一千万两的规模,整个财政所得超过了两亿两或者一亿八千万石米价,完全不逊色于晚清末年最高峰时候的财政实际规模,甚至还要远远超出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教育投入和各种奖励基金总计高达五六千万两的吃钱大项不再成为问题,行政体系和司法体系的完善不再成为问题,一时之间,整个政权还第一次拥有了规模不小的财政盈余。道路交通的完善,马政的发展也开始在这一年得到了上千万两的投入。

    多年来的积累似乎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进入到由量变转向质变的阶段。按照内情部乃至新亲卫营多个单位的调查统计乃至大致估算,大军展开远征的崇祯十年前后的时候,全国的农业人均粮食产量应该在三百公斤上下的水准,大致四千万吨左右的水平。工商业的总规模大概相当于农业五成,这还是戡乱战争之后哟就很多恢复的结果。

    然而到了崇祯十六年,人均粮食产量估算在三百八十公斤上下的规模,国内的粮食产量接近五千万吨,此外有四百万吨上下的粮食输入。工商业总规模开始明显的超过了农业的大致产值,整个社会的总产值开始超过折算二十亿石粮食。

    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除了政府负责的教育体系之外,各种民间的培训机构乃至自学考试培训机构也开始在这个时候于民间兴盛起来。经济上的改善乃至海外获得的大量利益开始真正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除旧革新给人们带来的并不都是巨大的内乱乃至痛苦。在经历了剧烈的动荡之后,整个天下也都开始变得有些不同起来。

    在得到这样一个基本面的报告之后,长期以来萧轩心中曾经担心的事情也放下了不少。此时的萧轩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再掀起旧的意识形态并以这个为旗帜来进行公开造反,应该带不来什么大浪了。

    本章完

第461章 放纵() 
如果说崇祯十六年是一些关键性的发明没有取得突破,可在其他诸多领域却有着决定性突破,整个生产力面貌开始影响到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一年,那到了十七年正月之后之前取得的突破就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改善并发挥了作用。

    首先是中高碳钢产量开始超过了以前的铁课,仅仅在冬季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内产量就达到了五百万斤折合三千吨左右的规模,整个崇祯十七年中高碳钢乃至相关工具的产量十有七八会超过两万吨之多。而铁产量伴随着造船、马政、也开始同之前相比有了更大规模的增长。从正月里的情况推断整个海内的炼铁规模将超过三亿四千万斤大概二十万吨左右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这将是一个较发达的农业社会所能达到的某种上限了。类似十八世纪后期的俄国。

    曾经的丝绸在经过多年的科学化养殖的推广之后,因为温度计、湿度大致测定方法、恒温概念、蒸汽缫丝的广泛运用而质量大为改观。虽然整个纺丝还没有真正如同棉纺那样半工业化,然而产业的规模却相比之前扩大了很多。

    这些变化即便在上层也越来越多的让人们意识到:新政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有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乃至劳动力的素质在专门的变革之下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强,才能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或者让原有的生活变得更为宽裕。

    经过几年的不适,新的产权和家庭关系方面的变革带来的好处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以前的时候即便在南方不少地方,老人们的权威也是通过直接插手各种事物来获得,但在整个传统社会的边边角角,与孝文化相对应的则是广泛存在的“不孝”甚至遗弃老人也并非没有。

    不过私有产权乃至继承权权力在很大程度上的明确,则首先解开了“好家产架不住三份分”的传统产权制度弊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财富的自由运用乃至长辈们的地位。以前似乎曾经暗流汹涌的反对势力也渐渐销声匿迹了很多。这些都让萧轩在很多方面的行事也没有以前那样的顾虑了。

    相比以前扩充了很多,装修装饰乃至通过玻璃镜子带来的反射光芒改善了很多的地下宫殿群略之内,此时的萧轩也少见的意乱情迷起来。冬季以来,一名十四五岁年纪的少女让萧轩感觉到以前并未真正有过的快意。

    如果按这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来说,这名十四五岁年纪的大理一带少女虽然也可以算的上是绝色,可多少还是有些过于妖娆了。那在萧轩更为偏向现代一些的审美观看起来则似乎完全不同。萧轩甚至能够确信:就算在现代,这名十四五岁的少女也绝对不逊色于很多一线明星,更不是寻常网红可以相提并论的。

    然而这名十四五岁苗族少女所拥有的,却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妖娆与美貌,在思维模式乃至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与这个时代的寻常女子完全不同。更像是个来自现代的女子?萧轩在现代的时候并没有过太多的感情与同女人交往经验,不过也能大致想象的到:那些现代女子就算在富人与权贵的身边哪怕做一个“演员”也不可能如此的敬业。

    虽然萧轩似乎能够感觉到如果自己没有如今着超然的地位,而仅仅是民间下层一名寻常男子,绝不会有今天一般的艳福。“君上。。。君上是喜欢我装神弄鬼的样子,还是端庄文雅的样子。。。”精灵古怪的少女突然笑着说道。

    萧轩在这时候却突然之间询问道:“假如我没有今天这样超然的身份,仅仅是民间普通一男子,甚至如以前南方不少乡村内的男子一样:并不勤奋,并不渊博,同样也并不健谈还并不解风趣。偶尔,还会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将气撒在你的身上。你对待我还会如现在一样么?”

    那少女似乎对此早有准备,但仍然是沉默了片刻才回答道:“如果君上不再是君上,甚至人都不再是以前的人了。小女又怎么可能对待那个人如君上一样呢?不过,小女的性命都是君上救下的,如果一个平民百姓对小女也有这样的救命之恩,就算那男子并不能让小女心中所动,小女也明白理应恪守本分,以此生相报。。。”

    萧轩沉思片刻后笑道:“你恐怕不是那样的人,若我是个寻常百姓,而你很意外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跑掉,没有学潘金莲的话。十有八九也会是个河东狮吼妻管严,天天抱怨你看看人家这个,人家那个,你怎么这样,你怎么那样。怎么不上进,不能挣钱之类的牢骚话,反正不会担心因为这些话而让自己有被打入冷宫的风险。。。”

    听到萧轩这样说,那少女不知萧轩为何如此执念,但似乎是感觉到了什么危机,渐渐有些伤心的哭了起来:“如果君上愿意,那妾身以后就改了过去的自己。。。其实我这都是为了能够让君上并不孤单。妾身想君上的身边应该并不缺少恭顺知理的女子,所以才。。。”

    萧轩似乎也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了,因此在这个时候也说道:“好了,菲儿。我知道之前的有些说辞和要求是有些过了,人非圣贤,谁能做到没有自己对世上一些人或事的一些欲求呢?我只希望菲儿仍然是以前那个大胆无忌,无不敢言的菲儿。。。”

    听到萧轩这样说,李雨菲也就再也没有了什么顾忌,再次试探着依偎过来,并大胆的用双手锁住了萧轩的颈部。

    “那从此菲儿就如同以前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