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少有一点可以让大军最大限度上的放心,那就是没有太多类似西南一带那样恶心的山地,乃至缅甸那样恶劣的丛林天气。更重要的,整个天竺北部有从西南直抵北部核心地带的水系,人口还最大限度的局限在这一带。这样看起来,这一次作战将不再类似于边缘险恶地带的征战,更类似堂堂正正的内战又或者当年的西征那样宏大的作战。

    为了这一次出征准备,整个大军当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药物甚至为马匹防疫的药物乃至净水用途的器材还有最大限度的抵御腐朽的罐头,在这些年里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经过这些年的积攒,还算像样的火药资源乃至船只的规模也比过去多了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也让萧轩终于有了足够的底气以并不算太过高昂的成本展开一次远征行动了。

    秋天渐渐来临,台风的季节快要过去的时候,完成了初步海巡的新亲卫营官兵们在低调的情况下乘坐寻常的小船在松江外海集结换乘大船。百余艘规格不算太小,总排水量在两万吨上左右的船队满载着五千水手、三千名海军、三千马匹、上千辆车辆或炮车展开了南下。

    在随后的十多天时间内,英雄外城到应天工匠体系为基本盘的新军不少人也出动了总共三万人左右的兵力乃至三千多匹马在松江外海换乘海船浩浩荡荡的展开了南下。

    按照作战计划,大概一万兵力乃至两千名水手都会增援爪哇一带,扩大在那里的实际控制区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建立统治,最终跟随核心队伍出战的大概两万人左右的兵力。

    经过之前一些作战的经验也让萧轩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如果自己动用的力量太过庞大或者显得太过强势,那对手就有可能放弃正面对抗的打算了,在很大程度上反而会让自己多花费很多功夫,当然兵力或马匹太少了也不行。

    因此船队在旱季抵达缅甸南部之后,与那里的不少船只汇合,整个队伍在增援了万余匹滇马之后就展开航行,因为此时的人力螺旋桨辅助航行的几乎已经相抵成熟,整个大军从南下到抵达临近莫卧尔帝国河口一带的时候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征过程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海战爆发了。

    比起当初西洋人的海上主力,莫卧尔大军的水上力量用特殊炮弹去进行进攻显然是杀鸡用牛刀,往往在挂甲船上的轻型加农炮直射之下,很多吨位并不算很大的敌船就在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丧失了继续航行乃至构成威胁的能力。似乎同若干年以前的大明水师一样,莫卧尔帝国的海上力量更像是陆军上船临时形成的“海上陆军”而不是一支专门为海战而生的队伍。

    就这样,整个船队在向加尔各答逼近的过程中也显得有惊无险,只是孟加拉湾一带的海浪还多少让之前的萧轩感觉到了一丝紧张罢了。船队在登陆的时候,并没有如同想象的那样遭到正面抵抗,整个过程似乎也顺利异常

    本章完

    

第448章 诱敌() 
上岸的马队虽然因为天气和气候的缘故马力不太充足,可是三十里范围内的基本侦查还是勉强能够做到。在这沿岸附近的确有规模不小的百姓,差不多半日路程的方圆之内就有着估算在几万户超过十万左右的当居民。按照一般在外族地区作战的经验,这样规模庞大的社会就算没有什么隶属于中央的正规武装,也会有至少几千规模的当地豪强或者基层政权临时组织起来的武装进行哪怕最低限度象征性的抵抗。

    可或许是见到不远处海面上的大军战败,也或许是感觉到了自身在兵力和实力上的不如,在大军花费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主力上岸之后,临近几十里范围内的官员乃至地方武装却都在此时望风而逃了,只留下了似乎无组织的当地百姓。

    不过或许是一时还来不及作乱,这当地的百姓似乎还很安稳,下层中的不少人甚至如同看热闹一般的前来观望很罕见的大军。

    很显然,或许是以前莫卧尔水师在这一带的存在感比较强,因此这一带的民众以往的时候或许很少遭受到海盗的威胁。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此时的萧轩依旧很谨慎的利用自己的人力为住以最快的速度构建距离海岸并不算太远的据点工事,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将不少分装严密的给养运上岸,没有过于急于展开深入纵深的进攻。

    如果此时的莫卧尔帝国还算有着像样的通信和反应机制的话,应该是能够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就通过水路云集足够的正规力量展开反攻的。

    其实相比多山地而地理较其他文明区复杂不少的中华一带,人口核心地区密度更大而且水网相连的莫卧尔心腹一带的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更为便利,至少向下游调集军队也应该更方便才对。

    莫卧尔王朝大军的反应的确很快,不过同想象的不同。大概在大军登陆后的第四天,负责侦查的热气球就见到了远处逼近过来的大军,当然兵力却也算不上是如何庞大。

    “难道他们想用区区四五万人的兵力就来消灭我们?”很多见多了凭借绝对优势兵力作战的内外对手的官兵们在得到敌军兵力的大致消息之后也不由的奇怪起来,还有人觉得莫卧尔王朝的皇帝与将领水平并不算太差,懂得大战之前用一部分兵力来试探一下虚实。同很多传统军队不同,在如今的新亲卫营乃至核心炮兵部队,上情下达要更迅速一些,大多数官兵都有比较充分的战场知情权。

    当然也有人认为或许是天竺大陆上的相对封闭让这里的人们对如今真正精锐的力量缺乏必要的了解罢了:“或许在她们看来,四五万人左右的兵力对付我军两万多人,本来就有很大的兵力优势吧?尤其是考虑到我军还是上岸的部队,骑兵的数量相比敌军的区别更为明显的情况下。”陈新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判断。因为在陈新的看法中如果打算用四五万人左右的兵力用于试探,那么就意味着莫卧尔中央王朝已经做出十分明确的反应了。可是在不过区区四天左右的范围内,这真的有可能么?按照陈新的判断,应该是莫卧尔某个地方上比较有权限的军事长官临时决定之下的行动。

    其实也正如陈新预料的那样,整个莫卧尔王朝五六十万大军乃至规模不小的地方部队通常情况下划分为十二个防区,并在这些防区中经常进行轮换调动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中央权力,同时在面对边患入侵的情况下也能在最快的情况下做出反应。

    在一开始的时候,登陆场临近的防区内的莫卧尔将领对于要不要率领主力出动并寻求决战是有顾虑的,只是当在各地十分亲信的探报们确定上岸的敌军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三万人,并且还没有多少骑兵的情况下才最终选择出战。

    萧轩此时却没有太大的犹豫:“既然莫卧尔一带的人有这样的意识和思维,那就力求最大限度上的全歼这股敌人,不要让哪怕零星的敌人逃脱。这样,应该并不会太过于动摇敌军以后的大部队同我军进行决战的决心。。。”

    在打算针对敌军展开全歼作战行动之后,在热气球的侦查指引之下整个大军也就迅速开始行动起来。萧轩亲自率领一千名新亲卫营核心骨干乃至一千名炮手在正面大概三里左右的距离上组成看似十分单薄的阵线吸引敌军没有太大顾忌的全面进攻,各一万人兵力左右的普通常规力量则放在两翼,这样以来摆出了一个战线范围似乎比优势兵力的对手还要明显占优势的阵型。如果敌军并不是特别的谨慎的话,那应该很轻易就能做出让大军展开中央突破并且各个击破的决定。

    同时,萧轩还下令,没有伤亡的中队暂时不开火,开火的原则按照二级诱敌原则。经过这些年的完善,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作战条例方面也逐步完善,很多指挥的时候只需要一些很简单的信号就能确定下一些十分明确的交战原则。

    在两万多人展开作战队形的同时,整个队伍也开始向热气球指引的方向展开了前进。

    此时,做为先锋的莫卧尔骑兵也纷纷逼近过来,马匹的质量乃至骑术虽然并不是很强,但多少懂得一些交战前侦查敌情乃至试探对手实力的基本原则。这些骑兵在逼近到百步左右的距离上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试探之后也就大多撤回了。很显然:这些人虽然拥有一些交战经验,不过更多的时候因为对手不是太强的缘故,在应对战场的水平方面要比萧轩以前曾经面对过的一些对手弱不少。又或者,曾经的中原王朝军队也属于这一类。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之前从未同这些陌生的对手交战过,负责领兵的莫卧尔将领并不能完全确定这一次出战,但这一轮试探下来,心中也就多少有了不少底气。

    本章完

    

第449章 围歼() 
    “真正强悍的对手乃至英明的将领,应该懂得不示弱于敌的道理。在我们很少量的骑兵面前不敢驱逐,不敢还击,那就说明这些军队看起来雄壮威武,其实很有可能是依仗火器的花瓶。我们只要先以象兵从左翼对其试探,再以主力攻其中阵,就能首先集中力量先歼灭其一部甚至指挥中枢,那么这一仗的胜负也就确定下来了”一名还算有经验的七千人长说道。

    莫卧尔军队体制的编制并不是十分整齐,并没有人数大致相等的万人对,战术单位通常是七千人到九千人不等的战术集团组成。这一次逼近过来的四万人左右的大军排除辅兵,主要就是由四个七千人长大概将近三万名临战的时候扩充到满员的战术单位组成。

    “敌人距离海岸有多远?”

    “已经深入接近小半日的路程了,就算是在退上一段距离,海面上的炮火应该也起不了多少作用。。。”

    “让大军展开进攻吧!不要让敌人看出我们的主攻方向,最精锐的部队秘密的安排在中间就可以,这样在战斗中自然就能够将敌人分割开来。。。”

    应该说在恒河下游临近以前的东吁王朝的地区,临时部署在这一带的军队还算是勉强靠谱的,并没有如同之前预料的那样不明所以就展开进攻。

    莫卧尔王朝的大军首先在大概两里左右的距离上就以跟随队伍的百余门大小火炮展开了猛烈的轰击,火器队也开会在这个距离上展开了连绵不断的开火射击。这个距离是个就连萧轩所率领的精锐部队都很少在实战中展开火力的距离。可是莫卧尔军队却有另外一些战场逻辑和原则,因为以往的战争经验表明就算是在有效射程以外展开火力,也有很大的概率迫使敌军暴露自身的虚实外加给自己的军队提升不少士兵。

    见到在自己接连不断展开攻击和火力的情况下对面并没有相应的还击,很多阵前的莫卧尔大军也就开始欢呼了起来。早就有所准备的盾牌手在前,步兵在后,骑兵在最后,形成看似还算严整的队形,不断的向前逼近而去。

    莫卧尔大军在逼近到最近的距离大概一里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象兵首先展开了试探性的进攻。在这个时候部署在队伍两翼的炮队也就没有再如何藏拙,而是以并不算高的射速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展开了精确的轰击。

    超越绝大多数床弩威力的黑火药脱壳弹在这样的距离上几乎能够把整个大象的身体贯穿,同时还有不少精度。接连不断在一分钟内发射出去的大概二百多个黑火药脱壳弹就让莫卧尔军队的象兵在刚刚展开进攻甚至是逼近到近处的时候就开始溃散开来。

    这样的攻击终于让进攻的莫卧尔大军感觉到一丝恐惧,可是并非没有经历过战场的莫卧尔军官将领们也都十分明白,当进攻开始的时候,任何犹豫和停顿都是不详的征兆,因此在这个时候也只能传令各队的督战队督促整个大军继续展开进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不惜在体力上冒一些风险。

    很显然,敌军的阵型似乎在这个时候也是有很大漏洞的,尤其是那看起来十分单薄的正面,不论多么精锐的力量如果仅仅只以这么单薄的队形来迎敌,那毫无疑问是绝无幸理的,而且那单薄的正面竟然有几乎相当于两三万大军正面的宽度。

    当莫卧尔的大军开始逼近到一里以内,不少敌军开始接连不断的从远处用飘箭覆盖过来的时候,萧轩所率领的队伍仍然没有任何行动,直到敌军逼近到大概八十步到一百二十步左右不等距离上的时候,开火的命令才下达了。

    猛烈的铳炮声似乎如同蓄积了很久的洪水一般在这时候猛烈的爆发出来,一千支填装好弹药的无后座力铳炮在几乎完全能够确保命中的距离上展开了火力,在第一时间展开的侧射就让八九千名敌兵轰然倒下,紧接着的百余门三百斤包钢身管野战炮一次性的发射出了五万多枚轻霰弹,并以侧射的方式轰入了人群之中。

    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超过万人被打倒,鲜血飞溅到四周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不是马上逃跑,而是立即躲避起来准备寻求掩蔽。

    可是就在很多人还没有来的及反应过来并就地隐蔽的时候,新亲卫营利用早已填装好的弹药展开的第二轮轰击就迅速抵达了,这一次发射的是箭霰弹,在很短时间内就让超过五千残余的敌兵被打倒,几乎在眨眼之间四万多人的大军就有一万六千人被彻底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放倒的情况下,少数打算逃跑的人在这个时候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唯一比较看起来慌乱并有撤退打算的是在后阵距离大概一里以外的预备队,不过在这个时候分布在两翼的新亲卫营连战斗群也开始以包钢无后坐力炮发射的霰弹展开了猛烈的轰击,极少数打算逃跑的残敌也在火力威慑之下放弃逃跑的打算。

    就这样,在交锋展开后的不到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内,整整四万人的大军有接近半数被杀伤,只有几百人有意识的展开了逃亡,这也就为骑兵最后的收网创造了条件。

    极少数敢于展开逃亡的人员大多是之前没有逼近战场前沿的侦查警戒侦骑,战斗力也有相当水平,但是在展开追击的骑兵也配备有火力远非寻常的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