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黑夜里射出的准确而猛烈的箭雨在很短时间内就给进攻的队伍造成数以千计的伤亡损失,当各队幕府队伍开始意识到了很可能遇到了自己无法战胜的强敌想要撤退的时候,巨大的火光开始伴随着猛烈的爆炸声开始从四面八方响了起来。

    同在远征欧陆的作战中打出的一些爆破攻防相比,这一次爆破攻防或许是因为携行量有限,也或许是因为过于仓促的缘故规模上相对有限,一共也就万余斤火药乃至十万枚重霰弹左右的规模,可是在这夜间,敌军也大多并不处于防御状态的时候却发挥出了最为突出的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五六千名溃退中的敌军在一次遭遇到了杀伤。原本兵力规模似乎还并不算太少的两万多人的登陆队伍在经过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也就减员到了一万三千人左右的样子了,而且士气和状态再接连不断的打击之下还跌到了谷底。

    并不缺乏作战经验的陆战队四个战斗群三千左右的精兵也在这个时候展开了全面的进攻,在夜色还没有完全散去的时候就从各个方向针对敌军展开了合围。

    黑火药手榴弹的爆炸声伴随着接连不断的利箭破空声再一次密集的响了起来。如果说之前因为双方的兵力悬殊,可能最终的结果还有很大变数的情况的话,那么再此时,双方从训练到装备到战斗力乃至士气上的巨大差别让接下来的作战再无重大悬念,大概在天色完全放亮之前的时候战斗就渐渐的结束了。

    一连串的战斗中,登陆的两万五千名幕府军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最终只有不到千人凭借比较突出的水性还有海峡并不是很宽的地理特点最终逃了回去,还有上千名散兵最终没有能够跨过海峡逃亡回去,而是散落在北九州的森林之中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不过间接集结起来的四个战斗群三千人左右的队伍没有在第一时间打扫战场或是清点伤亡与损失,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趁着天色完全放亮之前上船,并在天色放亮之后立即跟随者主力船团从海岸的另一个位置上展开了登陆,准备截住驻守在下关一带的数万敌军的退路之上。

    海峡的那一边整整一夜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和铳炮声,乃至白天的时候零星逃亡回来的士兵都让云集在下关一带的德川家光感觉到了阵阵的不安。但是得知敌人似乎正在以区区三四十艘船的偏师大概三千人左右的轻兵展开登陆的时候,很多人之前感觉到的压力才稍稍舒缓了一些。

    “看来,我们也只能首先谋求用一次胜仗来尽可能的抵消可能的败仗带来的负面影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光也没有再犹豫,很快下令调动大军全力针对刚刚登陆不久的大概兵力在三千人出头的敌军展开清剿,特别是很多人还发现那不过区区几千人的队伍竟然狂妄的敢于拉开四五里左右的单薄战线来寻求决战的情况下。

    不过很快,隆隆响起的炮声就开始让很多人意识到了事实。四个云集起来的战斗群经过了舰上炮手们的加强,配属的野战轻炮也从一百二十八门增加到了一百六十门,很多神射手也不得不兼任炮手辅助人员了。

    一百六十门野战轻炮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之内就以一千发实心弹乃至三万枚轻霰弹的轰击之下让进攻中的幕府大军遭受到了一千七八百人的伤亡损失,零星逼近过来的先头精兵也都遭遇到了弓箭的集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遭遇到了如此压力和打击的情况下,多数这些年来并没有经历过太大战阵,似乎质量比之前遇到的那些敌人还要逊色不少的幕府大军们也纷纷溃退下去。

    当然,接连不断的炮击并没有在这个时候停歇,在接下来大概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内继续展开了二十轮左右的开火,连绵四五里阵线的三千精兵组成的队伍才重新展开了进攻,并以炮火结合百步以内密集的弓箭,让那些人数和规模看似庞大的对手丧失了继续进攻的欲望。

    为了避免只能击溃对手而无法真正意义上的给对手歼灭性的打击,负责指挥作战的陈新还是比较谨慎的,在双方兵力明显超过十倍的情况下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迅速下令让队伍就地组织防御并从陆海两个方向上尽可能的围困对手。

    天色再一次临近黄昏的时候,德川家光似乎意识到了绝不能再犹豫了,不管付出什么样儿的代价,在天色渐渐落幕的时候很显然都必须组织一次不计代价的突围进攻,否则就连自己都有落入敌手的可能。以前的时候虽然也料想到那西面的大国前来登陆的作战力量战斗力会很强悍,可还是没有料想到会强悍到如此程度。

    陈新其实也并没有依靠三千人左右的兵力就做到针对幕府亲自率领的队伍达成比较理想歼灭战的把握,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从北九州深处赶来的两个大队终于来都了岸边,在李元亲自组织和调度之下很快就渐渐的增援过了过来,当手中的兵力达到了六个营战斗群四五千人左右的陆战兵力的时候,陈新的信心也充足了不少,虽然用于爆破防御的火药在此时此刻还没有准备出多少来,可是十分之一于对方的兵力,即便在暗夜将要来临的时候,形成比较巩固防线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在天色还没有彻底暗下来,数以万计的幕府大军正在准备重新开始进攻的时候,之前那曾经让人胆寒的隆隆炮声也在这个时候接连不断的响了起来,这让入夜之后的真正进攻不得不又花费了不少时间用于重新整顿队伍。猛烈的黑火药手榴弹和弓箭破空的声音再一次响起的时候,陈新也明白真正的考验来临了。如果这一次作战能够成功,虽然不可能达到全部目的,不过收获也显然是会不小的。

    本章完

    

第422章 精良火器() 
就在决战开始蔓延到东瀛本岛的时候,远在应天的萧轩自从进入崇祯十二年以来却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如果说前一年因为并不算太好的年景还有天下初定,海内各地还有不少事端,可是自从进入崇祯十二年以后,似乎就是一片歌舞升平,虽然自己还能看到不少法堂的报告还有民间与内外情报告上来的一些琐事,并且在杭州乃至应天的报纸上也出现过不少奇案或重大案件一类的事情。但上升到大规模阶层阶级乃至官民、军民矛盾、族群矛盾之类的事情却少了。顶多是新物权法带来的家庭宗族纠纷的余波还没有散尽而已。这让萧轩觉得很不寻常。

    只是京城里的一件事引起了萧轩的警觉,春节以来的一家报社社长家里突然发生了规模不小的火灾,贼人趁着火灾明目张胆的杀人抢劫,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案。案件很快就在重赏带来的反水者举报之下告破了,还牵连出了另一家新开不久的私人报社买凶杀人的事情,乃至背后军内一些人物。

    这一案件看起来规模不小,牵扯也不小,可对于萧轩来说还算不得什么太大的事情。只是当这样的事情在三月的时候又有发生,还是针对一些有关地方时事报道的一家规模不算大的小报的时候,则让萧轩感觉到了情况似乎多少有些不妙。

    很显然,过去的一系列变革虽然让整个江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从本质上说:如今的大明依旧是一个类似于加强版本的幕府那样的中央集权王朝,并且因为“新人”的规模还处于萌芽与胚胎的状态,旧的机制瓦解,对基层的控制力甚至可以说比明清强盛时期更差,整个社会虽然在之前的内乱中有了不少洗牌,但也远远不是明清鼎革或者元明鼎革之时的那种洗牌。如果地方上在这大变局的时代显得“风平浪静”,那才是一种不正常。

    自从上一次玉池的事情发生之后,萧轩身边的女人们似乎是收敛了很多,外面的一些偶然传来的风声似乎很让人感觉到恐惧,很多人也终于明白了不管平时的君上如何的平易近人不同寻常,也是手握重权的帝王,而自己如果在玩闹的时候不小心,那将面临严重后果。萧轩也不再如同以前那样逍遥了。

    “似乎自从远征归来,很长时间都没有亲自率领队伍去民间寻访了。”萧轩在这时也终于开始意识到:既然大明依旧是个基层统治不太巩固的集权王朝,那一些手段的运用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次内战因为什么而起?不就是因为自己打算跳出旧框架的制约,巡视四方么?

    萧轩也有一种感觉:假如自己在出行的时候只带几百人到一千人左右的兵力,并且不受顾忌的展开巡游,并且还不止一次,那一定会让某些势力再次蠢蠢欲动起来。当然如果是带上几千上万精锐,那就另当别论了。经过上一次的出巡,萧轩其实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就算不搞乾隆下江南那种排场和形式,而是抽调一万精兵展开巡游,也只有在沿长江领域附近有很大的选择权。并且在去一些地方的时候,后勤和动静仍然很大,仍然有可能让一些比较巩固的地方势力提前闻到风声。可是如果只带类似关家垴日军、黄土岭日军那种七八百人到千人规模组成的“骡马化大队”展开行动。仅仅是从出京开始都会有很大的隐蔽性了。这种大股土匪一般的队伍,完全可以从密道出中央庄园,并趁夜隐蔽的出发集结,形同“真正意义上的微服私访”地方上并不能搞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出宫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就会给一些事情带来质变。

    这样做当然也会冒很大的危险,萧轩与身边的近卫们进行的一次推演当中。有预谋和长期经营的“守方”总能依靠实现的埋伏和突袭给队伍的实力以不小的代价。如果最多不过千人上下的随行卫队,那就很难在方圆百步的范围内组成比较严密的防护了,更为了应对突袭很难在更广的范围内多路行动。更不要说如果只带数百到千人出宫,京城如果发生某些政治变故同样会出现难以控制的风险。

    不过让此时的萧轩庆幸的是,很多事情早做准备还是带来了很大的益处:“听说火枪内坊工场的新武器量产开始有了一定的成效了?算起时间来,差不多有八年左右,就算是远征以来也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了吧!我们去看看吧!”萧轩突然询问道。

    其实很多事情,萧轩在翻最近的工坊报告的时候也有了一些了解。想当年,自己当初也有过不少的设想。可后来才慢慢的明白:晚明时代的工艺水平同十八世纪后期英国的巅峰,那并不是通过仅仅在管理上比较完善就能做的到的。

    也就是在远征西方之后获得了一些比较优质的铁矿,还有诸多方面对于精度加工有着相当经验的工匠们,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才终于可以做到了以虽然昂贵但是还算勉强可以接受的成本生产出一些自己曾经设想过的理想火器了。

    中央庄园大型地下通道内的一处秘密靶场上,铳炮的声音在十多步之外隔着多道门似乎也能够零星的听到。似乎与寻常三两重弹有着一丝不同?不过这似乎算不上是太的的问题了。

    一名负责测试的火器手扛着一个拥有单支架的筒子,只是扛着一件类似火箭筒一般的铳炮,当开火的时候,整个身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晃动,而是那肩扛着的炮筒后面伴随着一阵白烟,一根粗粗的管子在开火之后也向后面猛然的飞了出去。几乎在片刻之后,百步外就传来了一阵独特的撞击声,似乎是金属物体碰撞砖石墙体一类目标的时候才会发出的独特声音,让人感觉到火器的不同寻常。

    本章完

    

第423章 新亲卫营() 
按照萧轩之前的了解通过内铁、中铜、外面包钢等诸多成本不菲的手段,不过二十五公斤左右的身管在开火的时候终于具备了动量摆锤估算在四万焦耳左右的炮口动能,能把四百克左右的重弹以一倍半音速左右黑火药极限速度发射出去。其中核心三百克左右如同短箭一般的“穿甲体”则达到了三万焦耳上下的威力。近乎百步外一米厚度左右的砖墙或土垒似乎也抵挡不住这八两钢箭的威力,被彻底的贯穿,之后穿着铁甲的木靶似乎也都受到了不小的创伤。明明是一种单兵发射的兵器,可是实际的穿透力与威力,似乎就是一些中重陆军火炮的弹丸也在某些方面很难与之相提并论。

    “二百步左右的射程,至少一次可以穿透五名重甲重盾官兵或者十名人体目标的上升,这毫无疑问是一种重炮才会有的战斗效能了。而这样的炮,如今却可以在一名士兵的肩上精确而灵活的操作和瞄准。两名炮手相互配合的展开填装和射击,几乎在两分钟之内可以利用填装好的一次弹药展开至少七轮开火,就是考虑到战场上的紧张与可能的训练误差。两个人在战场上也很容易的在短时间内杀伤三四十人,这样算下来:二百个炮组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杀伤七八千人,就算是几万人兵力规模的大军,也没有把握能如之奈何了。而且如果战场上一些官兵明显表现的比较勇敢,还可以采用多数人填装,少数人集中开火的办法。这样一来整个战术体系都会发生巨大的革新。。。”

    至少在这个项目上耗费了七八年时光的一名中年匠人似乎有些兴奋的说道。参加这个项目的不少人也都是年纪还不算太的人,因为只有年纪还并不算太大,同时还拥有一定技艺与体力的人才有足够的意识能够接受新体系下的长期锻炼,最终把根本不可能实用化并制造出来的一些东西彻底的实用化。

    萧轩也没有想到模拟后世滑膛穿甲弹的一些思路能够在这个位面上取得成功。当然,如今的机械加工能力还根本不能满足金属弹丸滑膛炮的加工精度问题,很容易发生变形带来的寿命问题,最终还是安排了直膛线才最终解决了脱壳穿甲弹的稳定性问题。

    萧轩当然也知道战场上的对手可并不一定能够按照期望的要求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进攻,这种穿甲弹在这个似乎与历史相比稍稍有些升级到时代,还不能适应所有情况。因此,还有一种大概八百克重量的箭霰弹炮弹。大概是八百克左右的弹筒,炮弹飞出的时候会飞出百枚左右大概五克上下的细小箭头,每支箭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