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许是从各军抽调了太多精锐的缘故,此时的第一军主力在训练素养和装备水平上相比岳托所率领的建州先锋并没有怎样的优势,可是在这种激烈的夜战对决当中,整体兵源成分更为年轻化带来的勇气和意志所拥有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体现了出来,特别是当官兵们开始适应了在夜间这样激烈的交锋之后,整个夜晚的战局也渐渐的对建州先锋主力越聊越不利起来。

    之前的岳托在出兵之前也想到过可能面对的各种危险和危机,可是却从没有预料到仅仅在与自己相当兵力的伏击中,就让整个大军陷入了困境。

    在岳托所率领的建州先锋部队在临近兰州的地方陷入伏击和围攻的时候,黑还勃列所率领的包括一万披甲、五千辅助部队,乃至最为可靠的万余蒙古八旗也开始进驻武威一带。

    然而,当岳托所率领的大军与强敌遭遇的战报刚刚传来之后不久,似乎早就埋伏在武威一带的多达两万兵力上下的明军主力也从埋伏地点涌现了出来,展开了对武威建州主力老营的围攻。

    最一开始投入到阵地黑还勃列所率领的亲军展开进攻的是革命军第二军的大部分。同第一军相比,第二军在精干人员比例上要略弱一些,而黑还勃列所率领的建州核心主力则拥有比岳托所部明显更多的精锐,在加上防御工事的依托,这让第二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遭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不得不最终在白天选择围困。

    交战中同样发现第二军同样拥有不俗的投射力量与射术之后,黑还勃列在仔细经过权衡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将反攻突袭的时间点放在黄昏并且夜色开始落幕的时候,以最大限度的削弱擅长弓箭投射的一方在防御中所能拥有的优势。

    同兰州附近的战局不同,因为黑还勃列所率领的主力建州军更强的实力,哪怕建州军主攻方向上的第二军第二师暂时处于防御态势,并在白天构筑起了简单的胸墙工事,战线还是在建筑主力展开反攻的最初就开始变得险象环生。优势的兵力带来的压制力,乃至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压制住了那简单的土垒所带来的防御加成。

    然而就在这时候,让很多略有经验的人都心惊胆寒的爆破声突然响了起来,猛烈的爆破攻击中几十万枚重霰弹从天而降在一瞬间就让没有披甲防护的蒙古八旗乃至建州辅兵遭受到了严重的伤亡损失。

    不过这还并不是最重要的,那猛烈的爆破攻击带来的爆炸声就像是信号一样,整整数千名远比革命军第一军或第二军更为精锐的志愿右军步兵师在这个时候也突然加入到战团之中,几乎在一瞬间就改变了战局,让刚刚展开突围的建州主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不得不重新转入防御。虽然在这个时候战局的走向还没有真正的大定下来,但是很多建州军官将领也都在这时候感觉到了战败的气味。

    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武威一带原本两三万人的建州主力在精锐的伏兵面前仅仅只剩下了半数的人,虽然这包括了多数精锐力量,但也毫无疑问的元气大伤。然而明白整个建州军在河西走廊临近尽头的时候很可能陷入绝境的时候,整个建州军的抵抗决心似乎也变得空前强烈起来。

    毫无疑问,此时此刻唯一的生路就在于后续源源不断赶来的队伍最终能够解围,至少只要再坚持少则一昼夜,多则两三昼夜就有这种希望。毕竟整个将近十万人上下的行军纵队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如果能够有效的突围,黑还勃列也做出了最后的打算,那就是全军撤退,在吐鲁番一带阻击住对手,如果这一点不能做到,那其他一切谋划也就只能成为镜中之花了。

    此时革命军第二军军军长则期盼着兰州附近的战斗能够结束,如果第一军在敌人的援兵抵达之前赶到,就算一时之间仍然拿不下武威一带顽抗的强敌,整个河西走廊一带的战局也有最终锁定胜负的本钱了。因此,当伏击开始展开后的第二个夜晚毫无疑问的就成为了整个河西走廊之战的决胜之夜。

    伴随着猛烈的炮声和爆破攻击的爆炸声,武威附近的建州军阵线再一次迎来了第二军猛烈的进攻,这一次进攻不仅格外凶猛,而起似乎敌军也更为大胆的采取了集中兵力与精锐的方法,这也让黑还勃列看到了一丝突围的希望。

    本章完

    

第294章 轻易决胜() 
当第二军的第一师主力从武威北面展开进攻的时候,黑还勃列基本舍弃了北面的防御,集中所有精锐从之前表现的比较薄弱,却又不是似乎有明显漏洞的南面展开突击,在付出了数以千计的伤亡损失之后终于突破了包围圈。可是因为在夜战中丧失了大部分马匹,很快在天亮之后不久,刚刚逃亡到群山内的建州部主力就开始遭遇到了志愿右军步兵师和第二军主力的追缴,几乎与此同时,第一军一万余人的主力也赶来增援终于在再次入夜之间围杀了大部分的黑还勃列本部主力,大概只有三千多名因为装死或者主动投降而被俘的官兵最终活了下来。

    负责指挥队伍的第一军军长回想起原本似乎十分重要,如同终极对决一般的决战竟然是这样的平淡无奇也不由的有些失落。个别曾经在几年前的北方边关同建州精锐曾经交手过的早期骨干们也似乎不由的感叹。那些当年看起来强大异常甚至很难追赶的队伍,到了如今仅仅是普及性的主力部队就能够在人数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有效的歼灭对手了。队伍指挥虽然因为经验的欠缺还存在着很多短板。但是毫无疑问,即便不算志愿部队,哪怕是革命军各军中的像样部队在训练得到了很大改观之后也开始建立了对以前那些强敌的明显优势了。

    此时此刻,曾经的首要强敌已经在无形中变成了次要对手,对于那些建州头目与将领们,第一军和第二军仅仅是派遣一般的刑讯人员进行了简单的询问与纪录,整理了一些历史,就交由威逼利诱出来的敌军中的少数变节者将他们点火处决了。

    萧轩在远征之前对于有关建州军主力相关问题的时候就有过一些指示,类似这种动员率很高而且战斗力也不算差的民族政权,抱着其他地区与军队中的那种瓦解态度是没有意义。这些队伍中只有少数比较主动积极归化的人就拯救的价值,其他则普遍是不安全的隐患。并不仅仅是专门针对建州,诸如希瓦汗国那样的地方,大致也是类似的政策。

    完成了针对岳托所部歼灭战的革命军第一军赶过来之后,做为远征后续第二梯队力量的人马包括了革命军范围内的两个军加上志愿师的一个师,同样大概三万五千人左右的主力。而在后面,还有扩军之后的第十一军到第十五军总兵力接近八万人左右的革命新军也开始在兰州一带集结。不算用于后续巩固统治的治安军兵力,仅仅做为远征主力的队伍在萧轩的安排中就已经包括六个志愿师、七个军的革命军集团及直属力量十三万余人左右的兵力。

    逐步向陕西开始云集,准备在崇祯五年秋季继续展开南进的队伍还包括革命军第十六军到二十军,第九军与第十军组成的七个军,累计远征兵力已多达二十余万人的规模。

    当然在作战安排中,核心的进攻矛头是第九军,第十军,第一军到第三军,乃至志愿师各师在内的十万人左右的战略集团。因为在战斗中依托更为强大的作战实力,队形往往较一般古代主力部队更为分散,即便是十万左右的兵力对于此时的队伍来说也显得过于臃肿庞大了,实际作战中也显然会分成两路或者三路或同时进攻,或相互掩护与配合的展开作战。

    重兵云集于武威一带没有多久,赶过来增援的那些叶尔羌与卫拉特仆从军们也不敢沿着河西走廊继续向前推进,只得做好从张掖一带返回吐鲁番的准备了。

    在后勤方面早就有了不少准备的志愿右军第二师与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五万人左右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越过了后勤给养上最为危险困难的地带对退至吐鲁番一带的残敌展开了猛攻,没有经历太过激烈的交锋就轻易的击溃了那些本就在之前遭遇到了清洗,仅仅是做为炮灰用途,军官与骨干层早已换成建州人或蒙古人的仆从军。

    作战中,队伍也不往往不在像以往那样过于依赖基层正面的战斗力,一年多时间的巩固让革命军革命中的先锋主力部队在骑兵机动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随后在临近夏季的时候,五万人左右的大军以最快的速度逼近到了伊犁城下针对伊犁城的建州留守力量展开了攻坚。在负责指挥第二梯队的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眼中,虽然建州军的主力是打算东进中原,可只要依旧将本部留守在伊犁城中,那这一带就必然还拥有还算像样的守备力量。加上为了追求机动作战,革命军的三个军与志愿右军第二师都没有携带太过沉重的火炮与攻坚装备,不逊色于之前武威与兰州西郊一带的激战肯定是少不了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伤亡损失,进攻的队伍在爆破攻坚准备上还算下了不少手笔,特别是在吐鲁番缴获净赚的不少质量还算像样的黑火药,其中至少四分之一大概十余万斤左右都投入到了第一轮爆破攻坚当中。

    千余个炸点发射的上百万发重霰弹乃至十多万发七八斤左右的重弹带来的浩大声势给夜间进攻的队伍以不小的信心。虽然在夏季防护装具的普及上受到局限,进攻的队伍去也做好了防备敌军在夜间反反爆破的准备,以尽量分散的队形展开攻击的同时,大部分负责突击的队伍还配备了质量还算不差的钢盾。

    守军的兵力在这时候也开始展开了猛烈的还击,一开始是同样早就准备好的一连串猛烈爆破,将大量石块和霰弹发射出来,随后的箭雨也十分密集。

    负责指挥的军官们却在此时突然感觉到了一丝莫名的蹊跷:敌军的抵抗看起来也算像样,为什么队伍进攻的节奏却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呢?城头上也开始传来了攻城成功的不少信号?难道这么重要的秘密也开始泄露了?

    本章完

    

第295章 主攻方向() 
直到几名亲兵将从城头乃至城内射过来的那些看起来还算像样,但规格不等的一两至二两重量不等的战箭送到帅帐的时候,负责指挥的第一军军长似乎才意识到了什么。在中原乃至其他很多地方甚至蒙古人那里。一两或者二两重的箭支属于十分正常的规格。用五斗到七斗的中原弓或与中原弓类似的复合猎弓发射这种箭恰到好处。可是这些明显是用长弓以抛射的方式发射过来的箭支就有些不同寻常了。这就意味着使用这些弓箭的人普遍只有三斗到六斗力左右的水平。而在建州军中,就是那些并非专门职业弓兵的人射出的箭支,也不会是这样的规格和水平。

    建州正规军中所用的箭支往往在规格上是相对统一的,可是这些箭支却普遍存在着用材、规格不统一的情况。很显然:他们不属于正规武装所有,不过是临时动员起来的寻常民兵所用的弓箭罢了。

    随后不久,第一批在伊犁城头的激战中被俘的敌军也被押了上来。其中有二三十岁的妇人,也有看年纪大概在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乃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很显然,在城中抵抗的人已经根本没有多少建州正规军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留守的建州正规力量打算在城内的巷战中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准备同攻城的队伍展开决战。然而之前第一军和第二军与志愿右军第二师可以确定的是有大量建州部的精锐主力被消灭在了河西走廊上,依据情报的估算,就算在城内隐蔽自己的留守主力就有希望反败为胜吗?

    当天色刚刚亮起来多久的时候,伊犁城内的铳炮声与喊杀声就在一阵回光返照的高潮之后渐渐落幕了。第一军军长跟随者后续做为预备队的主力入城的时候,城中到处是刚刚倒下不久的尸体,有老人也有少年与妇女,就是没有多少青壮年。留守在并不算太大的伊犁城内的人口多达三十万之众在血腥的一夜之后还存活下来的不足十万人。

    不过好在此时的大军人手和准备还算充足,清理那些城中的尸体虽然似乎也很繁重,但终归还是没有闹出太大的瘟疫和乱子。

    “按照我们的一些强行审讯下来得到的初步情况,大约有万余建州正规残余向北逃亡而去,不知大军知否要分兵追赶?”打扫战场之后,一名参谋军官如此询问道。

    如果在以前,万余披甲主力级别的建州精锐是任何人都绝不能轻视的,然而此时此刻,第一军军长想起萧轩在之前的一些安排,乃至河西走廊之战的经历,却说道:“队伍在稍作休整之后继续西进,准备与君上所率领的军队开创更大的伟业吧。。。对了,自从河西走廊之战一来大军的损失是多少?”

    “兰州西郊之战,第一军战死五百余人,伤亡损失两千人上下,纯减员也应该在一千三四百人左右。武威之战,战死一千四百余人,伤亡五千人上下,吐鲁番之战全军伤亡不到千人。再加上只有五六百人损失的伊犁城之战,累计伤亡损失八千人左右,纯损失大概五千余人左右。。。”

    这一路上的作战伤亡不算太小,但也不算太大,明显还是在革命军各部队的接受范围之内,队伍的士气在原本就很强悍的基础上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尤其是作战中超过两万套还算像样铠甲的缴获,很显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西进当中的基本武装乃至马匹需求。在火药方面,至少几十万斤左右的火药也弥补了革命军主力部队自从南下作战以来的不少亏空,家底也变得重新殷实起来。

    此时整个变革后明朝的主力部队体系当然不仅仅是参加西征的二十几万人,在京畿一带至少一个留守的志愿师主力乃至扩军后新形成的十个军左右的革命军主力,应对那万余满洲披甲很显然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因此大军也在攻克了伊犁之后继续西进。

    革命军第一、二军及右军教导师与萧轩在撒马尔罕城驻扎的力量重新完成回师的时候,已经是崇祯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