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专门的符号秘信,濒临宁武关一线的孙传庭立即下令北面大同方向上包括三四万堪战主力在内的五万明军主力放弃大同一带的防御而回援,同时也命令宁武关附近的大军就地做好应对敌军轻兵从其他方向上展开突袭的准备。

    对此,晋王朱求桂并不怎么担心:“敌人的这伙精兵在精锐,也显然不会是大同府方向数万精兵的对手,我军现在兵力充足,存粮也至少够上十几万大军几个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急切的与敌军决战吧。。。”

    孙传庭虽然并不轻视那传说中的“志愿部队”然而通过之前的一系列战报仍然认为:那股强悍的敌军很可能掌握了一种独特的攻城手段,依托城防被动抵抗已不是什么上策了。不过大同一带的边军虽然被抽调过不少力量,但经过这几个月来的补充与整训仍然可以算的上质量尚可。如这样的堪战队伍,就算敌军十分精锐,要在野战中击败接近十倍兵力的大同集团也绝非容易的事情,更有可能的是在野战中陷入鏖战。

    一旦试探出这支精锐的深浅,宁武关方向就可以视情况调集军队展开针对这支孤军的围困,如果消灭了那传说中的“志愿精锐”毫无疑问会是对崇祯帝的一次致命打击。而且根据以往的情况判断,说不定那位军营天子就在其中,如果这样一来,赚头就很大了。

    历史上当然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不过以几千人对几万人,而不是以几万人对很难有效协同指挥的几十万人,应该没有那么容易获胜。

    “那些强敌的战力决不可轻视,他们也不会傻到直接去北上进攻大同而不是抄掠更近的宁武关后方的,只有集中大同方向的数万主力牵制主对方,才有可能最终化解危机。。。”在孙传庭的估计中,很可能等不到北面的大军回援,宁武关方向上的决战就有可能展开了。

    从军事常理的角度讲,孙传庭的判断当然没有多少问题,然而此时的孙传庭还是低估了萧轩对志愿师的“政治自信”,也错判了思维方式。

    朔州的交锋,还有之前在辽东同建州留守主力的交锋让萧轩的战略格局的看法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因为在萧轩看来:对于拥有十数万像样军队,还有近万比较有活力和扩张能力精锐的己方来说,“避免战略失败”已经不是最大的战略危险了。

    萧轩有所顾虑的,而是因为胜利来的太过迅速,导致自己没有多少时间来通过国内的战争考验让志愿部队比较稳固的发展到至少数万规模的靠谱像样部队。因此这一次并没有按照常理南下,而是率领队伍反常的向大同方向展开了前进。

    临近怀仁一带的时候,萧轩所率领的北上队伍终于同南下的大同军主力先遣骑兵遭遇了。队伍在前进中比较严格的几率,还有那独特的单人热气球加望远镜的侦查手段,让在骑兵明显少于对方的时候,也没有将主力暴露出来。这让百里外南下的大同一带的明军主力觉得北上的敌军很可能顶多也不过两千人上下的样子,在二十多倍南下大军面前基本就是找死。因此完全没有多少顾虑的在相对复杂的山岭地带分兵而行,从各个方向上包抄过来。

    如果是一支传统的军队,一场被动条件下的遭遇战似乎要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然而萧轩所率领的队伍从战术方法到很多运用原则在悄然中已经开始同一般的古代军团有了一些区别,因此有效的利用夜间隐蔽工事作业的方法惊险的避开了南下的大同明军所展开的搜索网。而通过敌方数以万计大军的活动,萧轩却可以相对明确的发现敌军主力的大致位置。

    在尤家率领的大同明军于五里寨至偏口岭之间人烟还算繁茂的地方扎营,准备在收拢队伍之后继续南进的时候,萧轩也不再犹豫,以强行军近百里,并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了对大同明军的爆破夜袭。这一次,进攻没有选择在临近拂晓的时候,而是选择在午夜时分。

    夜袭是相当冒险的一种行为,如果守军有充足的布置,即便对于如今萧轩所率领的队伍来说也会相当危险,不过萧轩相信。对于一直没有携带太多辎重南下的队伍来说,在短短几个时辰之间就有效的做好比较充足的安排,可能性是很低的。

    猛烈的爆炸声带来的至少几万枚重霰弹的袭击之下,刚刚汇合起来的明军在第一时间就遭遇到了超过半成的伤亡损失。虽然这对于一支还算像样的军队来说无法起到一锤定音的地步,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让夜间的敌营陷入到了混乱之中。也就在这个之后,志愿师的三个志愿团九个营从各个方向上全面投入了战斗。

    只要不面临防守一方某些爆破陷阱的威胁,毫无疑问,对于最大比较优势是战斗觉悟和官兵之间的相互熟悉程度、组织联络手段的志愿师来说,夜战、近战、混战就是最大的比较优势所在。同中国传统型的军队,似乎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了。

    猛烈的爆破弹雨之后,伴随着威力虽然不大,却能够制造不少烟雾和声响干扰对手的手榴弹攻势,此起彼伏的铳炮声、肉搏声,乃至弓箭射手在黑夜里放冷箭的入肉声理论上在防御上还算没有多少问题的大营迅速的陷入了混乱之中。

    虽然指挥与训练还算像样大同军很快进入了战斗状态,也有很多轮休后的人还算装备齐全的投入到了作战之中,可这样的战斗还是让缺乏基层灵活性的明军措手不及。在难以分辨敌我,死亡和近接交锋的阴影不断逼近的情况下,尤世功也只得拼劲全力的让队伍重新集结起来并向其他方向上展开撤退。

    本章完

    

第251章 破太原() 
或许是夜间追击溃逃的敌军并不容易,在混战中至少一半左右的大同军乃至六成以上的骨干还是最终撤了出来。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在萧轩所率领的志愿师的突击面前,即便是拥有十倍兵力优势的对手,也在这种罕见而凶猛的打法下溃败了。

    同从北京攻防战和通州之战,再到辽东的不少作战相比,在付出代价并不算太大的情况下就在夜战进攻中挫败了十倍规模的对手,这让志愿师很多在之前一系列恶战之下有些厌战与动摇的官兵再次恢复了不少士气。

    重新做了短暂的修整,并且重新收集了打出去的不少弹丸,从缴获物资中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之后,几千人的队伍利用留下来的一些不算特别难以驾驭的马匹来减轻火力负重,以最快的强行军速度沿着大道向南展开了推进。

    源源不断撤退入宁武关一带的大同方向明军很快就穿来了大军在怀仁以南战败的消息。数万规模的大军,居然在敌军数千精兵的突袭之下如此轻易的就陷入了溃败,这样的事实也让孙传庭感觉到了巨大的震动。毫无疑问,之前自己对这股强敌作战能力的判断出现了明显的失误。几千人对几万人,终究不是几百人对几千人,如果战斗力优势足够明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同样不是没有。如今,宁武关方向的明军主力很显然面临着被内外夹击的危险。

    孙传庭虽然经历的战事并不算多,不过对战场的悟性却并不算太差,当意识到了继续企图留守宁武关已无太大意义,很可能让兵力规模庞大的军队陷入绝境之后,就果断的下定了决心展开了向太原方向上的撤退。至于当面的两万左右规模战斗力同样还算强悍的对手,通过多日的交锋,孙传庭已经判断出那些队伍虽然也算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但绝不会如同那支恐怖的“志愿军”一样在主动攻击方面如此凶悍。

    在各路大军拼劲全力的溃逃中,距离还是给了明军足够的机会,在萧轩所率领的志愿师主力同革命军第一军与第二军汇合,并且兵临太原城下的时候,原来云集于宁武关方向上的十多万明军主力也逃到了太原城方向内,如果加上一些从北面溃逃过来的大同府参军,还有城内留守兵力,并不算有多大的太原城在此时云集的兵力已经多达十五万之众。

    当年,因为隋朝都五代的教训,宋朝建国之后曾经破坏过太原一带的城防,可是明朝开国之后则没有了这样的顾虑。明时的太原府城做为边关重地,可以算的上大而深。城墙连绵二十四里,其大小即便对于如今进步很多的火器时代来说也很难轻易的行程夹击。而且城头的高度高达十二米,城外还拥有十米以上的外壕。

    在拥有充足兵力的情况下,这用砖石重新修葺而成的太原城似乎是一道坚不可破的工事。直到近代解放战争晚期一九四九年的时候,面临四野主力的进攻,落伍于时代却仍然在那个时候有一定价值的太原府城才算在硬攻中告破。

    萧轩在此时却没有太多的犹豫,下令第一军和第二军在拂晓的时候用简便而传统的方式对太原城墙展开了爆破进攻。不仅仅是轻便的手榴弹,更多准备好的爆破杆还有专门制作的更为精良的云梯也投入到了作战之中。

    依托此时太原城内雄厚的兵力,大军在任何方向展开进攻的时候往往都会遭遇到如同野战进攻敌军正面一般的绵密箭雨,还有那从各个方向上猛烈侧射而来的炮弹。再加上白天进攻的时候对进攻的队伍相当不利。

    虽然在接连几次爆破攻击中杀伤城头的敌军明显更多,但是在城头敌军不计代价反扑之下,最终第一军和第二军还是没有队伍能够最终守住攻占的城头阵地。不过这样的立即投入作战的进攻行动也不是没有任何效果,至少让城头上的守军来不及根据总结对萧轩所率领的新型力量的进攻并做好针对性的防御准备。

    当然,因为参加京城的攻防战,推入太原城内的大同军还是让孙传庭了解到了新时代城防战同过去的一些根本不同的原则,只不过在这时候,很多陕军的军官都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轻易的从城头上撤出了。整个太原城原有的一些新型城内工事也容纳不了太多的人手。

    萧轩组织的试探性进攻也没有持续的太久,通过两天的战斗考验出了一些比较勇敢而精锐的队伍集中补充到志愿师之后,在兵临太原的第二天入夜之后不久,就在一次规模不小的爆破攻击之后率领志原师的三个团从连绵数里的城头协同第一军和第二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城内接连不断的爆破攻击也让进攻的队伍付出了一些伤亡,可是在全新的攻城体系之下,并不适合于新时代,也没有所谓棱堡的太原城虽然高大,可城头还是在一夜的进攻之下就大面积的沦陷了。

    占领了多处城头的志愿师没有在白天的时候急于进攻,而是让第一军而第二军的火器部队乃至工兵爆破部队在经过一个白天的准备之后,在天色刚刚落幕的时候就再一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城头上的守军防御体系也很快瓦解了。

    同其他地方很多乌合之众不同的是,云集在太原城的十多万守军在城头失陷之后竟然还拥有展开巷战的打算和意志,这也让萧轩对山陕一带的对手多少有了一些钦佩。

    不过战局到了这个时候,一切似乎也就没有了悬念。依托城头上的侦查和指挥,通过在白天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式,接连经过五天左右的激烈城内巷战,原本明显占有兵力优势的对手抗压能力似乎也达到了某种极限,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马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投降。交战的过程中,第一军和第二军也有越来越多的官兵乃至队伍在实战中脱颖而出。

    本章完

    

第252章 徐州守战() 
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陕西一带取得大胜,并趁机扫荡整个陕北准备兵临关中一带的时候,经历了两年多的大旱,第一场春雨也在江淮乃至整个华北一带到来了。似乎是天气七年以来的干旱持续的太久,这第一场像样的春雨更似是夏季里的大雨,时强时弱持续了两三天之久。运河还没有在临清以北完全能够恢复通航,但在徐州至扬州一段的距离上已经开始完全通航。而且在大运河中南段,不仅是一些只能运送辎重的小船,就连一些像样的大船也能够通行过来。

    当山西那令人耸人听闻的败仗传到南京的时候,朱常瀛再也坐不住了,他最终下定决心立即出兵率军亲征徐州。敢于亲征的底牌不仅在于经过将近一年时间以来的整训,已经扩充到十人规模上下的亲军主力,还包括以巨大的代价招降福建一带的郑家海寇成功,两万像样的水师确保了在南京至徐州一带的后路安全。

    同时,这大半年将近一年时间以来各地不惜代价的战备,也让整个南方明军的面貌焕然一新。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当没有做正事的利益可图,甚至只有侵吞正事方面的利益才能发财的时候。兵事乃至工事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投入都会成为“唐僧肉”,而当自己的利益必然要面临威胁,不得不被迫建军包围自己的根本利益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活力”也就在这时被彻底的激发了起来。

    京城一带的攻防战乃至随后的不少作战越来越证明火器在新时代战争中的决定性意义,因此这一次北上的明军主力人数规模虽然仅仅只有十万左右,却配备了至少上千条还算像样的百料以上大船做为后勤与辎重,参战的“红夷大炮”多达六十余门,千斤弗朗机等一两千斤的重炮二百余门,三五百斤上下规模的大将军炮千余门,百斤上下的轻型野战炮三千余门。十万人集团中仅仅炮兵和相关就超过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与此同时,还有花费了不少成本代价从葡萄牙乃至西班牙人那里获得的大量优质黑火药、上万规模的重火绳枪。火器的质量也同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吸取之前的作战经验,不少铁皮盾牌乃至盾车还有不少爆破用途的专门人员和相关装备和弹药也都配备的更为齐全了。同去年进攻北京城的队伍相比,虽然在兵力上有所不如,可在火力上却毫不逊色。

    此时,留守在南路徐州一带的守军仅仅只有一个军三个旅,大概一万五千人上下的正规军事员额。看起来即便以十万主力进攻,也在兵力上拥有明显优势的了。因此当大雨让运河南段能够同航之后,早就已经做好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