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兴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中兴路-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样的威胁面前无动于衷或者企图自保与投靠。。。”

    马士英等人的这些话也让吕维祺这种体制派开始有所动摇起来。终明一带,虽然因为特殊的原因曾经存在过多个南明朝廷,但始终没用湘军淮军那一套团练办军的方法来应对农民军的威胁。很显然:对于一个原本就不怎么坚固的政权来说,分封虽然可以通过组织力的放大理论上能够维持更多数量的堪战之兵,然而这些堪战之兵很可能在外敌面前也视自己为天下间的一股势力纵横疲敝,关键时候有听调不听宣甚至“助纣为虐”的隐患,只有遇到太傻完全不知变通的对手才会起到一丝作用。

    然而,此时的顺天府中的那位君王似乎恰恰就是个政治智商连蛮夷都不如的二愣子,甚至比当年的王莽更为离谱。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能觉得就算有自己的军权和地盘只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能苟安了。

    此时身为左都御史的高弘图也赞同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哪怕天下再度如同五代十国之时那样陷入混乱,也好过华夏文化从此根绝!”

    就这样,经过并不算太长时间的争议和讨论。新的年号不仅确立了下来了,以隆武象征天下布武抵御邪魔,还颁布了多部以前从未有过的政策,让各地藩王拥有练兵之权、自定税赋乃至财政之权。江南乃至西北、河南各地布政使同样拥有封地之外区域内如同节度使一般的权力。

    这匪夷所思的政策在历朝历代都似乎闻所未闻,然而此时南京朝廷似乎所要面临的对手宣战一切旧文化的胆量,也是很多曾经入侵中原的蛮夷都不具备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南京朝廷不得不以非常之法来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了。

    这种决心,甚至还略略超过了萧轩的预期。在之前的萧轩看来,至少也要自己在山东河南等不少地方大动手脚,那些逃亡南方的难民们让从乡间到朝堂所有势力亲自感觉到恐惧之后才会有的事情。却没有想到这个位面不少统治层的觉悟乃还认识是如此之高,这么快就看清了自己这个邪教天子的浪子野心。

    因此,正当南京隆武朝廷的“兴军令”正式下达的时候,已经占据了临清、东昌甚至胶东等不少地方的萧轩所率领的队伍在攻克了徐州之后,就没有进一步的南下追敌,甚至再次兵临扬州打算。而是暂时将主力屯兵于徐州一带,抽出志愿团中的三百名官兵为核心骨干,再加上从教导旅及近卫营勇卫营等队伍内抽取的千人左右组成“特别工作队”,首先在徐州一带以大致乡为规模的单位分为百余个区展开了基层革命的“试点”

    一方面是力求在社会革新中获得更多的优质兵源,特别是在徐州这样的地方,而另一方面,也有检验和考验队伍的打算在内。如果这些人在基层真的很容易成为更为恶劣的土皇帝,那就说明自己对于未来的很多设想都要重新进行一些调整才行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以徐州丰县梁寨镇为首的不少当地豪强也在北面的大军压境过来的时候感觉都了惶恐不安。不少当地的豪强头目在这之前都逃亡扬州去了。毕竟这里的豪强可不是山高皇帝远的土财,往往是在朝中有一定人脉和消息来源的任务。京城那位王莽在世的崇祯帝的名头此时在很多人哪里都是如雷贯耳。

    不过历史以来的梁家还有不少当地的豪强在以前并非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很多过去的变故还有家书纪录在案,因此当见到没有大兵前来。反而是不少如同使者的队伍们前来的时候,不少当地豪强们的恐惧在这时候似乎消除了不少。

    明德堂内,如何应对这场可能来临的危机,也就成了梁世宗族内不少人议事的核心。因为没有人能确定这些“不按套路来”之人的真实目的,也只能做好各种准备以应变化了。

第234章 梁家() 
“既然那些人在知道我们有一定自保之力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派大军前来,那说不定也就是敲敲竹杠罢了,我们准备见面礼、客气话,相信一切都可以商量。”明德堂内梁家老三说道。

    “如果实在不行,或者那些人太为过分,做事过头,我们也要准备好必要的手段。不能让那些下面的人在我们的府上为所欲为。。。”此时还算有些心思的老四这样说道。

    “嗯,你们去准备吧。不过,即便是自卫中的后手,也要留有余地。我们梁家自从周代至今两千多年百余代未遭太大的劫难。在这兵家必争之地能够在多次当年兵祸横行的时候谋得幸存,懂得随遇而安、妥协而不轻易卖身于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道理。。。”此时,徐家的一位长辈说道。

    梁家的准备没有太长时间,大概不过半个时辰左右就有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还有身边的十来个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就来到了大门之外。

    旧时向来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说法,不过这时候的丰县梁家也明白,北边过来的这些人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兵荒马乱的年代,可没有那么多辈份上的规矩。这些少年人的背后,代表的可是那令人恐怖的势力。自身可千万不能闹秀才跟兵讲理的亏。

    “哎呦,军爷来了!里边请!”人还没有到门前的时候,梁家摆出了前所未有的阵仗出来迎接,包括梁家老太爷也都出来了。要在过去,不要说是一个寻常军中小头目,就是徐州知府在丰县梁家人面前都不会有这么大的架子。地方上颇有势力的大族摆出这么大的阵仗前来欢迎不过十来个少年兵,似乎场面怎么看都有些诡异。被迫前来出来迎接的一些徐家有一定辈分的人脸上都有些挂不住。觉得客气或许是应该的,但这样做就实在有些过了。。。

    “军爷,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不论是出钱出粮,还是出人。我们梁家能做到的,一定。。。”当一名梁家看似有一定辈分的老人在孙子辈的“军爷”面前如此低声下气的说的时候。却没有想到那个孙子辈的少年人却如同没有听到什么一样直接打算了那位老人的讲话:“所有人都在这儿么?如果没有,让你们围子里所有人都集合在一起,先站出来吧,不及腰高的幼儿就算了,其他一概出来。我会让这丰县临时找来的一些孩子们进去检查的。。。”前来的那位少年似乎并没有进门的打算,而是在大门外就这样蛮横的说道。

    这种做法当下就让不少在场的梁家人实在有些下不来台了:“军爷,不知道我们梁家哪里。。。”

    “少废话!按我说的去做!如果你们打算违抗我们的旨意的话,就别怪之后来的人对你们不客气了!全都给我滚出来!”那名少年似乎一丝也没有愧疚,中气十足的说道。

    为了防止可能比较危险的情况发生,在梁家老太爷的暗示之下,上百名全副武装的壮丁在这时候手持弓箭和鸟枪出现在大门的墙头乃至附近。很显然,丰县梁家也早就做好了准备,整个庄内随时可以武装起来的人恐怕远不止百人之多。

    这时候,梁家负责前来说话的人似乎依旧客气,但却不似之前那么卑躬屈膝了:“军爷!您这可就是有些不给面子了。而且我们也怀疑,你则做法想不想天子亲军的做派?要不然你看这样:让你们的上级能够说的上话的人过来,不然只凭你们这些孩子,实在让人起疑啊。”

    那名为首的少年头目笑道:“既然如此,这样也好!我们就让能够说服你们的人来说服你们吧。。。”说着,之前还气势汹汹的十来名少年看是后退起来,在不少人的嘲笑声中退出了上百步的距离,虽然没有远去,但也似乎不敢在向前了。只是装模作样挥动着一根套筒竹竿挂起的红旗。

    “什么天子亲军?我看十有八九是打算浑水摸鱼狐假虎威的毛贼罢了。要不现在我们就领着人。。。”一名负责兵事的护院如此说道。

    不过这个时候的梁家太爷倒是普遍比较稳重,在吩咐众人赶紧撤退会梁家土围做好战斗准备的同时,没有轻易招惹这些人。毕竟,就算是十有八九可以判断这些人是狐假虎威,可要是有个万一,那恐怕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让梁家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不过一个时辰左右的样子,距离天黑还远,甚至连中午都不到的时候,就有至少十来个小队总共百余名少年官兵从方圆二十里的范围内通过红旗接力通信的办法云集起来。这些人似乎是打定了在白天的时候强攻明德堂的注意。

    明清时期不比东汉三国或者南北朝的时代,至少在心腹汉地而不是边疆,公开私造铠甲或者火炮一类的或者大规模的练兵,都是很犯忌讳的事情。不过在不触犯某些潜规则的情况下,整个梁家明德堂内也拥有三百人上下专职的家丁护院,如果把可以动员起来并且有一定战斗力的丁壮乃至少年们也算上,就是五百人上下的力量。这些人不仅以打猎的名义都练得不错的刀法箭术,还装备有很多比明朝正规军都精良的多的鸟枪。就算不比那些当年曾经在扬州击败过倭寇的盐商家丁们逊色一些也相去不远了,绝非寻常的大户或者土财们可以相提并论。

    这些看起来顶多是铠甲和轻兵器精良一些,根本没有多少车炮与重吨的官军,就算是比较精锐的亲兵家丁一类,想用百余人就攻下林林总总上千口,至少五百像样武装守备的明德堂似乎根本没有什么可行性。

    因此,在管家仅仅是形式上的询问了一下是战是和的打算的时候,梁家内负责掌家也最终下达了抵抗的命令:“近了就射,不要让那些毛孩子们翻过墙来。晚上的时候你让老四的心腹手下去一趟徐州城,把这里遇到的事情讲一讲。。。”

    本章完

    

第235章 破围() 
应该说明德堂内的梁家还是颇有些底子的。因为明初的时候火器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民间禁弩禁炮却不禁鸟铳,这让在整个丰县甚至整个徐州都有不小影响力的梁家家丁不仅在弓刀等方面的武艺上有些底子,就连所使用的火枪也十分精良,甚至比比当年能够八十步外设靶考核的戚家军鸟枪逊色多少。在火器上运用十分熟练的二百多名鸟枪手分成三排和左右两协六个批次有条不紊的在百步左右距离上展开火力的时候,还是打出了颇为不小的火力与声势。如果是并不算正规,也不入门的寻常农民军或者土匪。恐怕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就要遭遇至少上百人的死伤了。

    不过这时候让从正面展开火力的梁家鸟铳队感觉到一些不按的是那些少年兵们看起来也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百名左右的队伍分成前后两队,前面的取下背在身后的小钢盾低身侧着身子向前展开前进,同时手持钢矛随时准备肉搏。后队则在掩护下随时做好了发射的准备,却似乎没有在这个距离上展开对射,而是十分娴熟的逼近了过来。

    在当年的辽东战阵之上有一些经验的一名护院一看就知道自己很可能遇到了硬茬,赶紧下令道:填装好弹药之后就不要开火了,放近了打!放近了打!三十步左右的时候听我号令开火!”

    梁家的鸟枪队在整个徐州的各路势力中都比较出名,因此在这方面十分熟悉的人也明白。或许一些精良的重步兵可以在寻常弓箭的距离上用还算像样的盾牌和铠甲抵御火器的威胁,可是就那些少年兵们看起来十分方便操作的盾牌来看,就算是铁皮包裹的,再加上身上的盾牌,在三十步以内距离的梁家鸟铳面前也必然遭遇到重创。

    如果是公平的野战,比如面对建奴那样的对手,或许在这之前就遭遇到了各种手段的杀伤。然而这种没有什么火炮,也似乎没有太过精锐的重箭手的娃娃兵们,似乎应该完全没有多少威胁才是。因此还算精悍的梁家鸟铳队在展开火力的时候完全没有战阵之上常见的慌乱,面对逼近过来的这些娃娃兵们似乎就像是在打靶一样。

    可是当那些快步举着盾牌前进的“娃娃兵”们逼近到大概三十步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虽然在接连不断更为命中率高的鸟铳面前频频中弹,可是却没有子弹穿透盾牌打倒哪怕一个人的时候,城头上的不少鸟铳队就开始慌乱起来。

    在开火间隙仅仅不过十来秒左右的时间内,三十步外的那些人就以最快的速度逼近到了十五步大概二十多米远的距离上。

    当城头上的梁家护院打算冒头展开射击的时候,迎来的是在近距离早就有所准备的一波三两弹铳炮的霰弹齐射。那些不过一钱上下的弹丸用火枪来开火,或许对拥有面甲的建州披甲兵或者郑家铁人军那样的对手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可这些护院的壮丁们可没有奢侈到全副武装到拥有面甲防护,在猛烈而沉稳的开火之下单端的一瞬间就有三十多人在五十支早就填装好弹药的重火铳近距离轻霰弹压制开火之下被命中,随后的填装和反击也显得慌乱了起来。

    逼近到近距离上的少年官兵们似乎如同演练一样很自然就是一轮精准的黑火药手榴弹投掷。

    一斤重左右的老式黑火药手榴弹同现代意义上的手榴弹在杀伤效能上当然根本就是两回事情,甚至同一战时代德国或者抗战八路军那种现代化学添加剂黑火药手榴弹也没有可比性,在一人以外的距离就无法给哪怕没有铠甲的人任何像样的伤害,只有距离身体很近的地方爆炸才能带来一些威胁。然而其带来的声光乃至烟雾效果却在一时之间彻底压制住了正面守军的还击甚至打断了其他方向上土围内守军的调动和布阵。在极近的距离上,百余人左右的队伍趁机迅速以很松散的队形展开了包抄。

    梁家土围并不算大,方圆六七十步左右的大小。或者说:如果不是专门的碉楼或者建在山上而仅仅是平地上的土围而已,这类中原腹地的土围大院往往会因为几何上的原因有防区面积对于防守者太大的缺陷。因此当百余人的队伍从围墙的四角展开准确的夹击侧射的时候。在黑火药手榴弹和三两重弹的夹击之下,土围内的守军在前所未有的进攻方式面前一下就陷入了被动之中。

    缺乏火炮兵种简单的少年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