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剑圣- 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足够的实力下,惨败南诏,近乎全军覆没,更是因此成为了一个笑柄。

    南诏之败,伤不了唐王朝的筋骨,可是流言,却弄得人心惶惶。

第二十一章 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管哪个时代都少不了卫道士的存在。

    为了体现自己的清高,他们通常带着有色眼光看事情,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益,他们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一切。

    吐蕃散布流言,这显然就是敌对国家的策略。

    但是卫道士们却不管这点,反而趁势而起,表明自己的立场,体现自己刚直不阿的一面。

    他们叱责朝廷发动不义战争,表示南征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师出无名,若不悔过认错,将会受到天谴。

    这类人不只是存在民间,连朝廷上也有。

    也亏得如此,深居皇宫的李隆基才明白唐王朝此次错误的决定,已经闹得天下皆知了。

    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的李隆基,气恼的甚至动了闭塞言路的心思。

    广开言路,提拔谏官参政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一个壮举,仅以纳谏而言,华夏诸多君王几乎没有多少位能比李世民的,他的听谏纳谏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

    之后的李治性格温顺,诸事效仿乃父,也将纳谏制度承传了下来。

    直到武后朝,独断专行的武则天,自然改了此风,谏官制度开始名存实亡。

    接下来的唐中宗、唐睿宗,一个昏聩一个中材,皆没有重新开启谏官制度。

    直到李隆基即位之后,提拔姚崇为相。

    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其中就有广开言路这一条,李隆基也重新开启谏官制度。

    李隆基与李世民一样,对于谏官是无条件的容忍,哪怕是谏官提的不对,也不予追究。

    但比起李世民,李隆基终究要逊色一二。

    面对谏官的提议,李世民能做到很理性的判断分析,谏官要说的对,则听,说的不对,不责怪,也不听取。

    而李隆基却不一样,他是随着性子来。觉得你的话中肯,他就听,你的不好听,或者他心情不好,就不听了。

    今日朝堂上个别谏官的话,让他极不舒服。

    身为皇帝,李隆基对于军功有着无止境的追求,称之为酷爱都不为过。

    一直未有尝试失败滋味的他,突然如打脸一般,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让他极为恼火,直接将章仇兼琼贬为平民,南征的诸将也逐一受到贬罚。

    在这盛怒当头,在朝堂上又为谏官的指责,得知唐王朝的威信威望严重受损。

    那种挫败感,令李隆基颇有恼羞成怒的感觉,甚至动了不该动的想法。

    “该死的田舍汉,又不是朕干的蠢事,焉能怪到朕的头上?朕也是为了朝廷的颜面才将此事瞒下,跟朕扯来扯去,满口的大道理,真当朕没有读过书嘛?”

    “天地君亲师!君臣若父子,有这么跟父亲说话的!”

    想了一想,李隆基突然“呸”的一下,“朕才没有年纪如此大的儿子。”

    这发泄了一通,李隆基气了消了以少。

    在一旁充耳不闻的高力士也于恰当时间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息怒,别为了个别迂腐的文人,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太不值得了。”

    李隆基现在很注重养生,颔首道:“说的在理,为了几个愚夫,不值得。”

    顿了一顿,他又低叹了口气,说道:“早知那章仇兼琼这般无能,当初就应该听静远的,也不至于有此大败。此次南征,唯有鲜于仲通、王克昭二人的战绩颇为出色,其他人简直就是蠢猪。”

    这说道裴旻,李隆基精神突然一震,问道:“静远何时入京?满朝文武各执一词,没有一个说话中肯的。这外事,还得与静远商议。”

    经过此次南征大败,李隆基突然意识到在军事上,还是裴旻的意见中肯管用。

    高力士对于这类琐碎事务可谓了如指掌,毫不犹豫的说道:“就在今日,到底何时来,老奴不清楚。”

    李隆基道:“这样,你安排人去宫外等候,待静远到来,直接将他请入宫。朕这几日气得都没睡好觉,有些乏了,去小歇会儿,待静远来时,再叫醒朕。”

    高力士躬身作揖,道:“就由老奴亲自去迎接吧。”

    “也好!”李隆基也未拒绝,直接去里屋了。

    高力士在宫外等着。

    而今的高力士身价百倍,作为李隆基最信任的亲信,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得罪于他,即便是高高在上皇子一样对之恭恭敬敬的尊称“阿翁”,至于低一级的驸马一众,直接称他为“高爷”。

    如今高力士亲自在宫外等候,过往的官员莫不觉得讶异,上前问好之余,又满心迟疑,心想着究竟是何人,能够得高力士这样的人物在宫外等候?

    难道是宁王李宪?

    似乎除了宁王,没有别的人了。

    但宁王身份特殊,他本人也注重韬光养晦,不召见绝不入宫。

    不至于让高力士在宫外相迎。

    直到大半个时辰以后,裴旻的出现,才解了此惑。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裴国公进京了……

    消息传开,立竿见影,长安的不安几乎平息下来:有裴国公在,区区南诏,何足挂齿?

    “高内侍!”

    裴旻对于京畿的动向也颇为了解,知道高力士的权势愈发之重,但他跟高力士关系不错,依旧如以往一般叫唤。

    “裴国公!”

    高力士微笑着上前相迎。

    裴旻寒暄道:“内侍太过客气了,何须你亲自相迎!”

    高力士道:“多年未见,某焉能不来?请,陛下等候国公多时了。”

    一路进宫。

    高力士一如继往的透露一些关于李隆基的事情,说道:“南诏之败,陛下大感头疼,这些日子都不曾安心睡眠,国公若能为陛下排忧解难,某感激不尽。”

    裴旻颔首道:“身为人臣,为君王排忧解难是份内之事,义不容辞。”

    来到兴庆宫南熏殿。

    还未入得殿中,已经听到了殿内传来悦耳的琵琶声。

    高力士一听就知道这是李隆基在弹奏,说道:“陛下已经睡醒,国公稍等片刻。”

    高力士这前脚迈进大殿,还未通报,李隆基已经抢先开口道:“将静远请进来便是,无需那么麻烦。”

    入得殿中,裴旻向李隆基作揖问好。

    李隆基上下打量着裴旻,感慨道:“多年未见,静远风采气度越发不凡,都快要赶上朕了。”

    这是大实话。

    裴旻看了李隆基一眼,心底嘀咕了一句。

第二十二章 岁月的杀猪刀() 
    放在十年前,李隆基说这话一点都没毛病。

    李隆基有着李家的优良血统,剑眉星目,仪表非凡。

    可是十年宫廷的皇帝生涯,与后世的宅男没啥区别。

    岁月就如杀猪刀一样,在他那原本帅气的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那帅气威武的国字脸变得丰满圆润,腰围了肥壮了一圈,挺着个肚子。

    固然有着君王的贵气,却真的跟风采气度沾不上边。

    反观裴旻,尽管事务繁忙,他的剑术依旧未曾拉下,每日都会练习,身材保养的极好,不说八块腹肌那么夸张,却也没有多少赘肉。

    因为年岁的关系,他蓄起了短短的胡须,让本来就英武帅气的容貌,带着一丝稳重。

    与发福的李隆基,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裴旻眼中,自己现在的对手应该是王维、杨国忠之流的,李隆基已经让杀猪刀无情的砍了一刀,完全不行了。

    不过似乎李隆基完全没有这个自觉,还是以为自己跟十年前一样。

    “坐,高将军,将杭州进贡的龙井茶取来,给他泡上。静远是此道行家,但这龙井应该未尝过,未听过。你且尝尝,朕看来比之蜀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李隆基面前,裴旻适当藏拙,就不显白自己的博学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时代他确实没有尝过龙井。

    蜀中才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杭州龙井确实起源于唐朝,但那是在茶圣陆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现在茶圣还没出生呢,自然也没有杭州龙井茶一说。

    不过裴旻没有想到,自己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也让杭州的龙井提前出来了。

    高力士给裴旻泡了一杯薄荷味的龙井茶。

    裴旻现今最喜欢的茶是蒙顶石花,蒙顶石花茶味很浓,喝不惯的人会觉得很苦,但只要习惯了那种苦味,后来的甘甜回味,确实是天下一绝。

    龙井却不一样。

    龙井味道偏于芳香,滋味鲜爽甘醇,与重口味的蒙顶石花正好相反,各有所长。

    “不错,这杭州龙井论及品后回味,略逊蒙顶石花一二,但色泽、味道、入口都要略胜一筹,确实是好茶。”

    裴旻品了一口,赞不绝口的说着。

    李隆基大方的一挥手道:“静远喜欢就好,这龙井是江南送上来的贡品,外边有钱也买不到。朕不太好这个,多拿些去。喝完了差人说一声,朕让人给你送去。”

    裴旻赶忙道谢。

    寒暄几句,李隆基故作不经意的说起了南诏的败仗,说起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带着几分恼火的道:“朕也是为朝堂考虑,又不是想要包庇张虔陀。张虔陀要活着,朕将他扒皮挫骨都难消心头火气。只是南诏已经将他杀了,全家上下都没放过。让朕怎么处理?随便找一个无辜的人当做替罪羔羊?没这个道理……”

    原来李隆基不去想这事,气消了不少,但是裴旻的出现,让他有了倾诉的对象,越说火气又莫名的上来了。

    裴旻跟着一起动怒道:“陛下,这个时候还说这种风凉话的人,依我看来就应该一刀砍了。说什么屁话,装什么高尚,这些人就是伪君子,披着人皮的牲口。”

    李隆基眼睛一亮,用手掌摩擦着大腿,说道:“照静远这个意思,你是主张南边的事继续打下去?”

    “必须打!”裴旻沉声道:“陛下,现在已经没有对错了。自我唐军四万健儿战死异域,自我云南百姓受到洗劫,这已经不能用对与错来形容。臣之前说的不是气话,真的认为那些面对四万生命,面对云南无辜百姓受罪,依旧能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来质疑问题的人该杀。现在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这国与国的战争,只有胜败,没有对错。”

    “可是朕听说,不只是朝堂,民间的风气也是这样!”李隆基最好面子,很顾及自己在百姓心底的口碑。

    裴旻摇头笑道:“陛下不会没有听过真理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上这句话吧?我们现在如此被动,根本就不是张虔陀错了。虽然他是错了,但他已经付出了因有的代价。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前线的失败,只要我们能够打赢,一切不利之言,都会烟消云散。”

    李隆基也知这个道理,愤恨的猛地一拍案几,道:“只恨章仇兼琼愚昧,辜负圣意。”说着他又看着裴旻道:“如此一来,接下来的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一但败了,朝廷的威信更难挽回。”

    裴旻也慎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只能胜不能败,一但败了,形势会比今日危机十倍。”

    李隆基恨道:“只恨静远无法从西方脱身,不然将你调往蜀地,朕即可高枕无忧。”

    此时此刻,李隆基唯一深信之人,唯有裴旻,相信之前南诏之战的指挥要是换成裴旻,绝不会有今日的耻辱。

    他却不知道,在裴旻眼中南诏之战即便是猪带队也不至于打成这样。

    裴旻笑道:“我朝战将无数,这杀鸡又岂能用斩虎屠狮的刀?”

    他没说牛刀,而且带着几分恬不知耻的自称斩虎屠狮。

    李隆基非但不怪,反而听得异常安心,问道:“那静远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裴旻为难的挠着头道:“这个臣远在西方,对于朝堂之事一无所知。实在不知我大唐有什么后起之秀,不过臣麾下倒是有一人选,应该可行。”

    李隆基精神一震,毫不迟疑的说道:“举贤不避亲,静远快快说来。”

    裴旻道:“哥舒翰。”

    李隆基记忆里有这个名字,想了想说道:“就是那个斩杀突骑施王子的那个将军?”

    “对,就是他!”裴旻打着包票道:“哥舒翰此人轻钱财而重义气,极擅带兵。臣可以意性命作保,他定能不负陛下厚望。”

    李隆基并未立刻答应,而是道:“行,朕相信你的眼光。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见一见这个哥舒翰。高将军,你立刻修书一封,将哥舒翰召来长安。”

    他的眉头已经舒展,很显然裴旻已经帮他下定了决心。

    不受这屈辱!

    在战场上受得耻辱,在战场上用实力找回来。

第二十三章 一攻一守() 
    李隆基了却了南方的困恼,心情大好,让高力士去准备酒食,想要大吃一顿。

    这几日他因南边的败局,胃口都没有什么。

    裴旻想要说的事情很急,却也不急在一时。

    只是短短的一刻钟的时间,丰盛的食物已经摆放李隆基、裴旻的面前。

    皇宫御厨的手艺自是没得说,裴旻大快朵顾的吃着。

    李隆基平时吃惯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但因之前胃口不好,现在也吃的尽兴。

    尤其是还有裴旻在一侧陪他说话。

    作为鹰派的成员,裴旻在处事上显然很对李隆基的脾性。

    在兴头上,李隆基突然问起了裴旻的来意。

    裴旻一时间不知该不该说。

    李隆基显然是误会了,说道:“静远不会就是为了南疆的事情来的吧?”

    裴旻摇了摇头道:“只是想等陛下吃完再说,免得你又没胃口了。”

    李隆基怔了怔,将手中的食物放下,无奈道:“说吧,朕现在已经没胃口了。”

    裴旻一脸肃然的起身离席,一步步的走到大殿中央,作揖道:“臣特来长安请战……”

    李隆基心底一颤,半晌才道:“敌人是谁?”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