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闭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闭月-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夏决定去找郭嘉谈谈,戏志才的身体他要负主要责任,如果不是郭嘉和戏志才一起纵酒,戏志才身体不至于这么快就爆发了。所以她下了一个决定,虽然之前说好了不管郭嘉,但是现在她必须禁了郭嘉的酒!

第22章 一封信() 
方夏准备找到郭嘉,与他进行一次关于生命和作死哪个重要的谈话。

    不过很可惜的是,郭嘉当时正在关心戏志才,两个人呆在一起。

    郭嘉一把鼻涕一把泪,用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的表情对戏志才表示了深切的慰问与自责。

    戏志才十分感动,他劝慰郭嘉说,这次生病他也是隐隐约约有感觉的,自己的身体好不好,本人便是再麻再不重视,也能感觉到几分。只是人生难得遇到知己,而且也很久没喝酒了,所以放纵了一点,他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这次不会有什么大事儿的。

    郭嘉这才收敛了悲色,对戏志才说有空会来看他。

    方夏来的时候,他们两个正表演了一出知己情深。

    说真的,知道的知道戏志才不过是身体不适,不知道的看郭嘉那副表情,还以为去给人吊丧。

    方夏同情了被郭嘉坑了的戏志才。而且她总觉得,郭嘉这么做是故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方夏借机给他加工作,甚至扣他的俸禄,扣他的酒。不过这一次,为了郭嘉的命着想,方夏铁了心这么干,不管郭嘉口舌如何犀利,只要打定主意不理他,他一定也没有什么办法。

    在口才和智力上玩不过郭嘉,方夏也只能采取这种行动了。实在不行,她还有一项终极大招,关门,放荀彧!郭嘉再怎么厚脸皮,面对荀彧的时候,他总要矮半截的。没办法,谁叫郭嘉被荀彧接济太多次了,关系太好,拿人手短啊。

    不过方夏和郭嘉刚找了个地方坐下的时候,郭嘉神情变得严肃了。

    他说:“主公,嘉有一事相告。”

    平时郭嘉吊儿郎当的,从来不说正事儿,因此看起来十分不靠谱,但是这个时候,他突然严肃起来,竟然也有几分唬人。

    方夏之前还想着,无论如何,她绝对要坚定想法,不能被郭嘉带沟里去,要以不变应万变,但是此时完全忘掉了,她问:“不知奉孝有何事?”

    郭嘉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递给了方夏,说:“请主公一观。”

    方夏接过信看了起来,开始她还想着郭嘉的病的事情,可是看进去之后,神色便严肃起来了。

    “这封信,怎么会在奉孝手中?”方夏心中有些奇怪。

    这封信其实是蔡琰蔡昭姬写给方夏的。

    蔡琰在丈夫死后,一直寡居洛阳,深入简出,少有与人来往,要不是方夏开了挂,估计也得不到她的好感。在方夏成为貂蝉以前,董卓入住洛阳之后,就多次请蔡琰出山,不过都被她以各种理由婉拒了。直到方夏离开,蔡琰也没有加入董卓麾下。

    不过随着诸侯进攻虎牢关,战乱即将来临,蔡琰心中隐隐约约便生出了一些不详的预感。仿佛这么继续下去,早晚得出点事情。正巧方夏之前在酒宴上与她聊天的时候,蔡琰曾经向方夏问起为何要离开,方夏回答比较含糊,毕竟要给董卓留点面子,她现在还在人家地盘上呢。

    但是,其实方夏也有点暗示的意思,暗示蔡琰这片地方可能不太平了。

    只是蔡琰不像方夏一般,虽然方夏的原身貂蝉有一位义父,但显然方夏对于王允感情并不深,貂蝉本来对王允也只是有些感激而已,到了方夏这里,她完全算得上孑然一身,说走就走,毫不犹豫,这才掐准时间在诸侯挺进虎牢关之前离开。

    蔡琰父亲蔡邕现在在董卓麾下,并不打算走,汉朝以孝治天下,无论是国法,还是人伦,都让蔡琰无法下定决心。可是随着时间流逝,那种不安的感觉与日俱增,蔡琰夹在其中两难,于是她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了出来。

    除了问一问方夏的近况之外,也是在询问她的意见,看她对此有什么看法。

    最后,蔡琰还附上了一条消息,胡轸胡大人似乎在董卓疏远他,不派他前往前线,而换成徐荣之后,就有了一丝异样。联系到之前的消息,蔡琰性子剔透,猜测胡轸可能就在最近就会投靠过来,为了避免得罪董卓,还请方夏仔细思考一下。

    蔡琰前面写的消息都无关轻重,方夏经过了一些历练,完全可以将话说的又漂亮又滴水不漏,她也打算劝一下,在董卓势力崩散之后,匈奴趁机入侵,蔡琰便是因此被掳到匈奴十二年,因此才写下了《悲愤诗》。

    一个女子,本来不该承受那么多,如果管不了那就罢了,能提醒一句方夏还是愿意做的。

    不过最后这个提醒,才是让方夏变色的原因。

    若是没有当太守之前的她,方夏见胡轸来了,虽然心中可能对他的属性值有些看不起,但是肯定也是会将人收入麾下的。毕竟相比文官,现在她实在是太缺武将,尤其是大将了,甭管能不能用,抓到一个是一个。方夏现在都恨不得把郭嘉塞回炉重造,把他造成个大将出来。

    但是,关键其实不在胡轸,而是在董卓。

    董卓虽然面临着诸侯齐聚虎牢关的危险,但是他之后一把火烧了洛阳,还可以退守长安再逍遥一些日子,还是目前最大的势力。许都离洛阳并不算远,要是董卓得了失心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过来,没有谁会给方夏当挡箭牌的。

    在游戏之中,如果一名势力的武将被另一个势力说服叛逃,那么这个势力的君主对于挖了他墙角的另一位君主,会扣很多好感值。在游戏之中,好感度高低有影响,但其实影响不是很大,反正最后为了一统天下大家都要打,而且还是得打生打死。

    但是现实之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啊。

    方夏之前在董卓地盘那么顺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她那满值的好感度,不然她早就被啃的渣都不剩了。要知道,董卓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啊。他一向是以暴虐为名的,好事儿没怎么做,坏事儿干的不少。

    胡轸已经恶了董卓,要不是念在他十几年辛勤打工的份上,董卓肯定不会跟他客气。而现在,胡轸居然还敢叛逃,董卓肯定是对他恨之入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要是方夏接纳了胡轸,可就得连董卓的仇恨一起接了。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方夏可不知道董卓是怎么想的。

    方夏并不知道自己的好感度金手指是不是恒定不变的,她也不敢赌不敢试。

    念头这么一转,方夏问:“不知奉孝此信从何而来?”

    郭嘉笑盈盈的说:“自然是胡大人亲手交给嘉的。”

    方夏一愣。

    原来胡轸已经到了?

    蔡琰居然把这封信直接交给胡轸让他带过来,也是心够大的。

第23章 乌鸦嘴() 
此时方夏还没有能历练到喜怒不形于色的水平,最多只能做到板着一张较为面瘫的脸内心吐糟,一旦认真起来,就有些顾不上自己脸上表情如何了,因此,在看信的时候,她几次表情变换,都落到了郭嘉眼中。

    “不知主公作何打算?”郭嘉问。

    这是一道两难之题,根本没有正确答案,无论哪个选择都是错的。

    方夏若是敢接纳胡轸,那很大可能会恶了董卓。只要董卓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求个念头通达,要把她和胡轸一起咔嚓了,方夏根本抵挡不住。要是跑得快还能跑掉,隐居几年等董卓卒了再出来也行,但至少她立下的这番基业肯定是没了。

    不是谁都能跟刘备有一样的本事,到处换城跑,满地图乱跑,抛弃妻子多次,最后还能混出头,捞到一个蜀汉开国君主的身份的。方夏一次不成,想要第二次再来,那基本上不可能了。曹老板大势一成,根本没她的事儿。

    方夏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但是她不甘心,她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就要因为胡轸烟消云散。

    但是不接受,这同样也不行。

    胡轸乃是貂蝉的义兄,按古人的话说,八拜之交的兄弟之义,甚至胜过血浓于水的骨肉之亲。

    而且这年头大部分读书人还是很有风骨,并且重义气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样样不俗,除了郭嘉这种身体缘故手无缚鸡之力,只点亮了嘴遁技能点,连方夏都打不过的,大部分文人同样是可以拿着武器上战场的。

    读书人的至圣先师乃是孔子,在先秦尤其是汉朝初期,流行的是黄老之学,孔孟之道并不受重视,不过自从汉武时期董仲舒改良儒学之后,儒学中孟子的分量被大大加重了,为了加强统治,孟子关于“义”的阐述登上了舞台。很多时候大家会在义之前再加个忠字,就成了忠义。

    孔子之仁,孟子之义,再加上一个孝字,便组成了如今大汉朝读书人的主流观念。

    要是方夏不接纳胡轸,那么消息一旦传出去,方夏在文人圈子里面,就得成为一个无情无义的形象了。便是好感度再有用,在大义之上有亏,很难再有人投靠他了。而且之前投靠她的人,恐怕都会因为她这个主公受到指责。

    所以人,也是万万不能接的。

    方夏感觉自己很头疼,甚至有一瞬间,她颇无情的想,胡轸这样坑她,不如死了算了。

    说实在的,方夏不是一个特别凉薄的人,她喜欢玩游戏,不论是战争策略,还是乙女攻略,甚至模拟城市,沙盒生存统统,各种各样的都玩过,经常因为一场游戏里的感情哭的稀里哗啦的,或因为剧情坑爹腹诽游戏制作组一天、

    但是这一刻方夏真的有点想要胡轸死掉,甚至她愿意亲自动手。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你不狠心,别人也会狠心。

    方夏愿意为此做出改变了。

    她咬了咬牙,说:“奉孝,不知文才现在何处?有几人知道他入了城?我怎么没得到消息?”许昌的人不能动,王三王四去了洛阳还没有回来,方夏现在贴身亲卫还有三个,要动手只能依仗他们了。胡轸好歹是个武将,也不知道她三个亲卫能不能拿下他。

    方夏突然想到了一点不对。

    在许昌中掌管人员进出的乃是何仪这位武将,他直属于方夏,有什么事儿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如果胡轸真的进城来投靠了,总不可能隐姓埋名偷偷跑进来吧,肯定得打个招呼。但是今天一天,何仪都没有来找她。

    如果胡轸真的是低调进入许昌,为了躲避董卓追捕的话,那倒是好了。既然没有人知道他进来,便是方夏真的下了死手,也可以来一个死无对证。如今世道这么乱,一个人兵都不带乱跑,死了也很正常不是吗?

    郭嘉扬起了一抹笑意。

    这一抹笑意没有到达眼底。

    他幽幽的看着方夏,说:“主公在想什么,可否与嘉分享一二?”

    方夏没有瞒他,干脆的说了出来。平日里她总是在腹诽郭嘉不靠谱,可是这个时候,她又是非常信任他的。要是换做荀彧,那么一个风光霁月,当世无双的人,方夏肯定不敢在他面前说这种事儿。

    她心虚,一对比就觉得,相比荀彧自己果然太阴暗了吧、

    “我在想,是不是要……”方夏做了一个动作,杀气腾腾。

    郭嘉笑意越深,他问:“主公竟然这么想?”

    “不然呢?”方夏反问,“奉孝有更好的办法教我?”如果能够两全其美,那肯定更好啊。

    只是,要不接纳,要不不接纳,这么一个判断题,难道还能玩成问答题不成?

    郭嘉似乎卖够了关子,他意味深长的说:“只不过是一封信,主公能够想到这么多,让嘉十分佩服。”从这个开头就可以看出来,郭嘉想说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两句就可以说得清的,而他也不打算用一两句说清。

    方夏青了脸,郭嘉自己就是一个想的多的人,还好意思说别人想得多。

    这个时候,她根本就没有心情听郭嘉闲扯。

    方夏只希望能出一个解决方案来。

    “长话短说。”方夏让郭嘉别卖关子了,不然她很想揍人。

    “嘉完成主公交代事后返回途中,遇到一股流匪,从他们身上搜到了这份信件。”郭嘉说。“主公与胡大人相交莫逆,嘉唯恐他出什么意外,便派人前去剿匪,争取能够救出身陷囫囵的胡大人。”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方夏突兀的想到了史书之中关于郭嘉对孙策的评价。

    郭奉孝可是有名的乌鸦嘴,说谁死,那么谁可就真的会死,简直像是言灵一般。她突然猜到郭嘉下面要说什么了,但是没有说出来之前,方夏也不敢说死是不是她想的那句话。

    “打入贼寇据点之后,据贼首说,胡大人在赶来许昌途中,遭遇不测,已经不幸遇难了。”

    郭嘉在方夏面前说出了这句话。

    “想来,他是到不了许昌了,真是可惜。”

    方夏眼神一凝。

    胡轸真的死了那么凑巧吗?他好歹是个武将,那些普通的山贼真的能解决他吗?

    方夏觉得这说不定就是郭嘉动了什么手脚。

    不过这不重要了,事情解决了就好。

    所以她也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真是可惜了。”

第24章 间章 一() 
方夏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太守的时候,有好几天没有看到郭嘉。

    许昌城不大,但也不算小,如果不是存心去见某个人,见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郭嘉真的像方夏腹诽的一样,天天光吃白饭蹭免费的酒不做事儿吗?

    不是的。

    郭嘉在小节上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悖无疑,旦在大是大非上是极为有分寸的。

    方夏焦头烂额的时候,离开许昌去劝降村落之前,他喝够了酒,找到了荀彧。

    陈群不敢冒昧上门打扰荀彧,郭嘉却是敢的,不仅敢,他还会不带礼物,大摇大摆的登门。

    荀彧身边的下人见到郭嘉这副模样心中自是不喜,但是郭嘉乃是自家公子至交好友,也不能把人赶出去,只能眼不见心不烦,任由郭嘉一副惫懒模样呆着。

    傍晚的时候,荀彧回家了。

    郭嘉来这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