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宸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起宸歌-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日后,沈宁轩带她来到西市后的一条狭长小巷。小巷内住着几十户人家,拥挤在两侧低矮简陋的土坯房里,偶尔有一户大门敞开,可窥到院子里杂乱无章,门窗破败,一幅穷困潦倒之相。有孩童在地上捡起人们丢掉的物品追逐打闹,看到他俩,衣着鲜亮,显然不像是住在这里的人,都好奇的围了上来。

    沈宁轩打听道:“请问曹顺家住哪里?”

    孩童们笑嘻嘻的看着他,伸出黑乎乎的小手。沈宁轩不明所以,苏以宸掏出一块碎银,放在年纪稍长的男孩手上,对他说道:“麻烦告诉我。”

    孩童们发出一阵欢呼声,男孩将银子塞进怀里,指着前方的一所院子,说道:“那就是曹顺家啦,他早上出去了,晚上才回来。”

    曹顺家的院门紧闭,不知是否有人在家,沈宁轩上前去敲门,从里面传出一个老迈的声音:“谁呀?”

    紧接着院门打开了,走出来一个须发花白的老汉,惊诧的上下打量这两个敲自己家门的陌生人:“你们找谁?”

    “这是曹顺家吗?我找沈秀,请问她在这里吗?”苏以宸迫不及待的问道。

    一听是找沈秀,老汉的表情有些古怪,粗声粗气的回答道:“没这个人,你们走吧!”说着就欲抬手关门。

    沈宁轩一把挡在门口,对老汉说道:“老伯你急着赶我们作甚,我们是来找人的,沈秀是我二妹妹的婢女,她若是在这里,烦请叫她出来与我二妹妹相见。”

    老汉极不耐烦,冲二人嚷嚷道:“我不知道什么二小姐,也不知道谁是沈秀,你们快走!”

    苏以宸急了,好不容易找到这里,问都没问清楚老汉就急着赶她们走,她哪里肯依,站在门口冲里边大喊道:“秀娘,秀娘,我是宸儿。你快出来啊,我是宸儿。”

第四十三章 主仆相见() 
哐当,像是屋子里有什么东西被打翻,然后就是一个熟悉无比的声音:“小姐。”

    老汉这时还想阻拦,沈宁轩一把揪住他衣领,怒斥道:“沈秀明明在这里,你这厮居然敢欺瞒我们。”

    苏以宸顾不得找老汉理论,趁他被沈宁轩制住,直接推开院门往里边闯,只见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从里边走出来一个女人,不是沈秀还能是谁。沈秀穿着一套浆洗的蓝色粗布衣裙,面色有些微微浮肿,看见她,激动得笑中带泪,哆嗦着唤道:“小姐,你总算出来了。”

    老汉这才悻悻作罢,沈秀将二人迎进屋里。苏以宸环顾四周,屋内光线昏暗,里边摆着的除了几件老旧的木制家具,竟无一件像样值钱的物品,她的心中百般滋味,沈秀服侍她和娘亲多年,最后嫁做人妇,日子却过得如此贫苦。沈宁轩也始料未及,母亲给沈秀许配的是这样一户人家,若是父亲知道了,恐怕也觉不妥吧。

    沈秀搓着手张罗去倒茶,苏以宸这才发现,沈秀小腹微鼓,似是已有了身孕。她忙拉着沈秀坐下,又找借口打发了沈宁轩出去,方问道:“秀娘,那老伯是什么人?你过得还好吗?”

    沈秀立马红了眼圈,仍强笑着安慰她:“那是奴婢家翁曹大。奴婢过得挺好的,就是小姐想必受了好些苦,你的手都长茧了,大小姐是不是待你不好?奴婢那天一回到府里,就听说宫里来人把你召进宫了,奴婢等了你好多天都不见你回来,奴婢去求夫人,夫人说大小姐留你在宫里多住些日子,可奴婢总觉得不安,大小姐进宫前那样怨你,怎会突然间这么好心?!奴婢想给侯爷送信,让他叫大小姐放你回来,可夫人发现了也不让奴婢这么做。最后奴婢就吵着要去宫里头找你,夫人就把奴婢给许配给曹顺了。”

    苏以宸亦觉心酸,忙又追问道:“你不是已经有意中人了吗?怎不求舅母许配给那人,至少,至少落得个两情相悦。”

    沈秀抚着肚子低头拭泪:“奴婢那会对他也只是有好感,但小姐你出事,奴婢不能不管,夫人嫌奴婢终日里在府里吵闹得烦,正好曹顺那日里入府撞见了,就求夫人把奴婢许给了他。曹顺怕我不从,一直把奴婢锁在家里,现在,现在才渐渐看管的没那么紧了,奴婢还想着要去找宁轩少爷,让他救你出来,还好,小姐你终于出来了,奴婢也就放心了。”

    苏以宸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对不起,秀娘,是我不好,连累你受苦了!”

    “小姐你别这么说。”沈秀劝慰道:“奴婢看着你长大,绛云小姐临终前将你托付给了奴婢,奴婢为你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就是,就是以后不能再伺候你了……”

    苏以宸忙说道:“你别担心,舅父马上就回来了,我去求舅父,曹顺不敢不放你走。”

    沈秀叹息了一声,道:“太迟了,小姐,奴婢也想跟你回去,可奴婢肚里已经有了他的骨肉。奴婢这一辈子命不由己,现在有了孩子,奴婢不想让他出生以后遭人指骂她是个没爹的孩子。”

    苏以宸默然流泪,虽然她不忍沈秀继续受苦,可她不能替沈秀决定她的去留,毕竟她已经有了曹顺的孩子,若曹顺将来能真心待她,也未必比跟着自己这个灾星主子的差。想到如此,她打定了主意,将钱袋里所有的银两都倒出来,又伸手把头上的珠钗首饰一并摘了,放在桌上,推到沈秀面前:“秀娘,我今天出来的匆忙,没带什么银子,你等着我,我改日再给你送来。”

    沈秀急急推辞,苏以宸狠了狠心,说道:“秀娘,你若是还认我这个小姐,就收下,算是我和娘亲给你的嫁妆,以后我还来看你。”

    沈秀含着泪不敢再推,只把里边的银子取了,首饰依旧替她戴上,边说道:“小姐,你在侯府的处境是怎样的,奴婢知道,银子我收下了,可这些我不能收,你日后若是想奴婢了,就多来看看奴婢……”

    苏以宸依允,又问了关于曹顺家的一些情况,沈秀方依依不舍的送她出去,那曹大躲在院墙后探头探脑的张望,一副不放心的模样,苏以宸气恼,让沈宁轩过去把他揪了出来,对他正色说道:“我是宁国侯府的二小姐,这是我哥哥沈宁轩,他是宁国侯府的世子,正四品宫廷侍卫长。沈秀是我的姨娘,她嫁到你家,替你曹家开枝散叶,你和你儿子要好好待她,不能让她受半点委屈,否则,我和我哥哥定饶不了你们!”

    曹大点头如捣蒜,连声答应:“知道咧知道咧。”

    沈宁轩这才松手,末了从腰上取下钱袋,丢给他:“给家里添置点东西,不要让沈秀跟你们受苦。”

    曹大喜不自禁,两只手捧着钱袋,一个劲的点头,送他们离开:“一定一定,少爷小姐慢走,有空常来啊!”

    苏以宸从沈秀家回府后思来想去,自己出宫时素玥曾给她一包银子,说是她在德禧宫做差事所得的工钱,但她吃住皆在定国侯府,用得到银子的地方不多,索性将银子取出来,以沈秀的名义给她物色了一处临近东大街的宅子,宅子不大,但看着干净明亮,离市集也近,她日后去看沈秀也方便。

    待将房子的事情安顿好再去小巷,已是十日之后,她将房契交给沈秀,又做了几个亲手设计制作的香囊。她顾虑的比较深远,一则沈秀将来产子,小巷的住所环境过于简陋和脏乱,不适宜孩子的成长;二来那曹顺是打短工的,卖的是力气活,干得累又挣得少,拉家带口的生计着实困难。她将暮雪教给她的制香手艺传授给沈秀,又按照京城贵妇小姐们的喜好制作了香囊,沈秀的绣工好,在香囊上绣上各式图案,再拿到市集上去卖,多少能贴补一点家用。

第四十四章 北征回朝() 
北征军回朝那日,晴空万里无云,镐安皇城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金辉夺目,气势恢宏。城头上,大周的旗帜的风中猎猎作响,与远处飘扬的帅旗遥遥相望。

    此时的东玄门前,依仗规整,华盖飘飘,宣帝率领百余名文武百官亲自迎接胜利之师的回归。官道的两侧,是朝安城自发聚集的平民百姓,男女老少手里皆捧着鲜花美酒和水果,在此等候保家卫国的英雄回家。

    沈从云骑着黑曜马,身上的乌金盔甲闪着冷冷寒光。北征军昨天连夜抵达京城,他号令三军将士在城外十里驻扎,今日一早才开拔入城。远远的望见君王百姓,家乡父老,所有人脸上既有自豪,又有悲壮。古来征战几人回,总是血骨换功名。没上过战场的人永远不会明白,鲜血喷涌的那一刻,对家的渴望燃烧得有炽热。然而,家和亲人近在咫尺,他们还不能相拥着哭泣,君王在前,皇权的威仪大过于一切。

    宣帝嘴角含笑,望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北征军。没有人注意到一群孩子蹦蹦跳跳而来,人群中响起一首清脆的童谣:周有沈家郎,代代是忠良,仁义鞠躬尽,护国北征忙。民心万千向,寇贼枪下亡……

    百姓们与天子的仪仗队伍之间隔着一定的安全距离,童谣声随风飘来,断断续续的听得不甚清楚,不少文武百官的注意力都被童谣声吸引了去,宣帝也侧着耳朵听了一会,问道:“众爱卿,可听清楚在唱什么?”

    杨开化作为百官之首站在宣帝的左后方,他上前一步,俯首回答道:“启禀皇上,像是一首童谣,我大周朝国泰民安,四海臣服,全赖圣上英明神武、统治有方,想必是百姓们拥护爱戴您,因此作童谣传唱呢!”

    此话一出,文武百官纷纷附和,宣帝心情大好,点头称赞。

    有臣子谏言:“皇上何不传召一人过来吟唱,这样既可让拥戴您的百姓一睹圣颜,又可让臣等也好生虔听。”

    宣帝亦觉得是个好主意,吩咐道:“王怀德,传朕旨意,让他们走近来唱。”

    德公公领旨,不一会,就有侍卫领过来一个十来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看起来颇为机灵,见到宣帝还像模像样的磕了个头,也不害怕。德公公问他方才唱什么童谣,他摇头晃脑,认认真真很完整的唱了一遍:“周有沈家郎,代代是忠良,仁义鞠躬尽,护国北征忙。民心万千向,寇贼枪下亡,不识宇文帝,当敬沈家郎。”

    宣帝刚开始还频频微笑着点头,听到最后一句,笑容渐渐凝结在脸上,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文武百官一听,这唱的不是宣帝啊,敢情刚才的马屁都打脸了,个个都有些尴尬,索性全部闭嘴,当起了哑巴兼聋子。

    德公公知道皇帝这下不高兴了,挥挥手叫侍卫们带男孩下去。宣帝的脸色愈来愈沉,恻恻的说道:“好一个不识宇文帝,当敬沈家郎,朕的子民眼里都快只有沈家郎,忘了这天下姓宇文了!”

    宁国侯沈从云率将领骑行至东玄门百丈外,翻身下马,引马步行至宣帝仪仗前,跪拜在地,一字一顿的说道:“臣北征军兵马元帅沈从云,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帝一敛冷漠缓步向前,扶起宁国侯,和颜悦色的说道:“沈爱卿辛苦了,朕在太极殿设宴,为沈爱卿及众有功将士接风洗尘。”

    沈从云揖谢道:“臣代表三军将士多谢皇上赐宴,皇上万岁万岁万岁。”又是一阵欢呼声响起,三军将士在沈从云的号令下齐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激昂之声响彻云霄。

    太极殿内,笙箫齐鸣,悠歌漫舞。宫殿的上首处摆放着三张桌椅,正中间坐的是宣帝,左右两侧分别是皇后吕莺莺与新晋为如嫔的沈如霜。如嫔今日穿得是一套丁香色拖地宫装,裙摆宽大逶迤,优雅华贵,头上戴的是皇上前几日才赏赐下来的鎏金红宝石头面,举手投足间,流光溢彩,好不耀眼。

    按理说,后宫中位分高、资历深的妃嫔尚有好几人,本轮不到她出现在此庆功宴上,但华妃推说身体不适不宜赴宴,瑶嫔要哺育年幼的三皇子,皇上说此次庆功宴的主角是宁国侯,还是其女如嫔赴宴的比较合适,所以,荣嫔、秀嫔等纵有再多不忿,也只能放在心里,看她一顶步撵,华丽丽的陪皇上去赴宴。

    酒过三巡,宣帝开始论功行赏。将领们坐在下首,神情激动,他们大多数都是行伍出身,投靠在三军麾下,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一点一滴的累积军功,除了保家卫国,内心都渴望挣得功名,从此改写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大周朝建立之初,圣祖以军功论爵封赏,积极涌现了一批如吕常卫、沈寅、马超等开国猛将之流,虽已历时三朝,但其子孙后代仍享福荫。既有珠玉在前,无怪乎将士们上阵杀敌奋勇争先、无所畏惧。

    封赏通常是由低往高,德公公拿着明晃晃的一卷黄绢,娓娓念道:“北征军先锋营常乐,封从五品怀远将军,赏白银一千两、锦缎十匹。先锋营袁季重,封从五品翼卫将军,赏白银一千两、锦缎十匹……北征军副帅董泽……”

    听到董泽的名字,德公公声音明显一高,刚才还在举杯畅饮、互相庆贺的将领们全部都安静了下来,此次北征军中,若论军功,当属元帅沈从云治军严谨、统领得当为第一,先锋营将军曹禺勇猛杀敌、冲锋陷阵为第二,中军大将军杨易夫横刀立马、所向披靡为第三。刚才封赏的名单中,先锋营将军曹禺和中军大将军杨易夫皆只封了个四品的广武将军和扬威将军,现在只剩下从一开始就空降三军副帅的董泽和元帅沈从云,将士们难免分外留意。

    “北征军副帅董泽,封正三品安远将军,赏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珍珠一斛,锦缎十匹。北征军元帅沈从云,封正二品忠义定国候,赏黄金五百两,白银一千两,珍珠一斛,锦缎百匹。钦此,谢恩。”

    至此封赏完毕,众将士纷纷叩谢皇恩,文武百官齐呼万岁。

第四十五章 父女和解() 
从赏赐上来看,此次北征归来,沈家军依旧得到了宣帝的嘉奖和重用,可遵照规制,领赏三日后必须离京,赶赴漠北一带边关驻守。定国侯沈从云官进一级加敕号,但留守京城,军权依然旁落,说不好是升是贬。最大的赢家显然成了空降的董泽,北疆战场上转了一圈回来,毫发无损,军功有了,直接晋升为正三品领军,接管京城禁卫。

    赐宴结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