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是第一个知道的!
中郎的话让安乐吓了一跳,脸色更是极其地难看。
事实上,安乐很清楚,这种事情不可能是汉使编造的。
——他们也是同行之人,这种事情……对他们也没有好处!
安乐定了定神,对堂上坐着四位使者稽首道:“奴婢不知礼,吾定命人严加教训。”
刘德与便乐成都点了点头,丙吉却未置可否,然而,之前被安乐呵斥的中郎却又开口说了一句话:“女子曾入昌邑王之舍!”
中郎对安乐之前的喝斥十分不乐,因此,特意把原本不清楚的内容也斩钉截铁地说了出来。
——能当到中郎的都不会是笨人,这么一路下来,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出为四位汉使对这位“即将成为皇帝”的昌邑王根本毫无敬畏呢?
就是没看出来,或者不敢确定,这位中郎仆射也知道,他奏报了这件事就是得罪了昌邑王!
——已经得罪了,也就不在乎再得罪得狠一点了!
——还不如把这个不孝的实证扣死在昌邑王身上……说不定……也就无所谓了!
这句话,这位中郎之前 也说过,因此,四位汉使并没有太动容,可是,安乐却实实在在地吓到了。
——重服期间有奸行……是实实在在地不孝!
——诸侯王是绝对不允许!
——尤其是,现在是天子丧!
安乐不敢再争辩了,只是稽首再拜,之后才向四人恳求:“必不是吾王,贵使容吾等详查!”
四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才终于都点了头。安乐立刻就行礼退下了。
一离开汉使的庐舍,安乐便匆匆赶去龚遂休息的屋舍。龚遂已经歇下了,安乐却硬闯了进去。
“相?”龚遂惊醒,诧异地看着安乐。
安乐是又惊又怒,指着龚遂就道:“君为郎中令,大王擅召女子,君竟不知乎?”
一听这话,龚遂也是一惊,下意识就反驳:“大王岂会如此?”
安乐冷言:“官奴皆知,汉郎皆知。”
龚遂不禁骇然,立刻披衣而起,一边理衣,一边往外走。
龚遂是昌邑郎中令,又颇有威信,一开口便得到了答案。
——虽然之前在定陶走了一大半的郎与谒者,但是,毕竟还是有人留下的,昌邑王的亲近宿卫还是由昌邑诸人承担的。
昌邑诸郎、谒者的回答也很含糊——都说没有见到女子出入,但是,他们也说,刘贺的一个大奴曾经奉王命带他们都不认识的人进王的寝室。
“大奴何名?”龚遂的声音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善。”诸人自然不敢再隐瞒。
龚遂立刻转身走进刘贺的寝室。寝室内自然是一阵骚动。
在寝内侍奉的都是刘贺的奴婢,善也在——他本就是刘贺极喜欢的一个奴婢——龚遂直接指着善问刘贺:“善所载之女是否进于大王?”
刘贺一惊,看着龚遂的眼睛,下意识地否认:“无有!”
龚遂的心顿时彻底凉了,他也懒得再说什么,直接扬手,让外面的郎官进来。
郎官立刻冲进来,将善堵了口,拉出去。
“郎中令……”刘贺惊疑不定。
龚遂是心灰意冷,勉强向刘贺行了礼,又开口解释了一下::“即无有,何爱一善以毁行义!请收属吏,以湔洒大王。”
说完,龚遂就走出去,留下刘贺怔怔地坐在在床上,说不出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62、我终为帝也!()
刘贺长于深宫,一向与奴婢亲近,那些奴婢出身卑微,一切都操于主人之手,因此也就难免一味讨好主人,以求主人的亲信。
善也不例外,而且,他做得相当成功,。
刘贺很喜欢他,也很信赖他——否则,也不可能出这样的事情。
然而,当刘贺说出“无有”二字时,这个很刘贺欢心的大奴也就注定了最悲惨的命运。
——奔丧途中私载女子……
——在这件事人尽皆知之后,善就非死不可了!
——除非刘贺愿意自己担下那样的罪名!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刘贺不愿意,那么,所有的罪名就只有让善承担了……
龚遂将善交给了昌邑的卫士长,卫士长也乖觉,根本没有让善有开口的机会,直接便将其在传舍定罪执法。
善伏法时,安乐与龚遂正在向四名汉使解释这件事的原委——当然,刘贺是清白的,做错事的是善……
便乐成、刘德、丙吉与利汉都没有回应,只是沉默地听着,等他们两人说完了,便乐成更是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都到湖县了……离长安也就两天而已……
——他们还能如何?
——把这件事彻查到底吗?
……
——有那个必要吗?
……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件事已经传来了,他们四人即使知道,也不可能真的向昌邑君臣要什么交代!
——那个大奴的死不是给他们交代!
——那是给天下人的交代!
……
见四人这般态度,安乐与龚遂自然是不安的,但是,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两人相视一眼,便向四人告退了。
就在这时,丙吉忽然开口,语气十分冷漠:“此为湖!先帝太子起位于此!”
堂上的其他人都是一怔,包括同行的三位的汉使。
不一会儿,便乐成首先回过神来,却是挑了挑眉,便对昌邑的相与郎中令道:“光禄大夫所言甚是。身临此地,昌邑王尤当谨慎!”
丙吉与便乐成都没有把话说透,但是,安乐与龚遂都却是明白的。
——刘据是孝武皇帝的皇太子。
——是適子。
——是大宗。
——昌邑王是弟,是臣,是庶……
——在適子面前,其余众子都要恭敬,要礼让……
……
龚遂的双唇动了动,却终究是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安乐却是没有忍住:“故皇太子获罪于先帝。吾王承哀王之重,乃先帝之孙。哀王亦先帝爱子!”
——言下之意,刘据没有资格压在昌邑王的头上。
丙吉的神色陡然一冷,双眼死死地盯着安乐,好一会儿才移开眼,却始终都没有说一个字。
“夜刻已长,君等自便。”
见丙吉移开眼,刘德便将话题岔开,其他人也没有说什么。
接下来的两天,倒是十分平静,不少人觉得意外,但是,也可以算是意料之中。
——事实上,不仅四位汉使不再与昌邑诸人言语,就是昌邑君臣之前,也没有什么交谈。
——龚遂表现得最明显,整整两天,他就没跟刘贺说过一个字。
“昌邑有良臣……”连丙吉都忍不住叹息。
——昌邑的确有很多的良臣。
——在刘弗陵出生前的十几年中,哀王刘髆一直是孝武皇帝的少子,且是唯一的幼子。
——除了长子,孝武皇帝对于其余诸子都不过泛泛而已,但是,当时,太子就宫,齐王早薨,燕王与广陵王之国,刘髆是未央宫中唯一的皇子。
——这般情形,比不得刘据,可是,比起刘旦与刘胥,刘髆在孝武皇帝面前还是有些份量的。
——除了刘据,诸皇子的师傅也只有齐王与昌邑王是孝武皇帝亲选的。
——齐王太傅是卜式,昌邑王太傅是夏侯始昌。
——夏侯始昌是鲁人。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自董仲舒、韩婴死后,他就是孝武帝十分重视的儒生之一。夏侯始昌明于阴阳,曾经预言柏梁台将于何日遭灾,至其所言之日,果然应验。
——因此,昌邑不乏良臣!
——因此,昌邑王一系并非没有骄傲的资本……
然而——
“王非明君……”便乐成与丙吉离得最近,自然也听到了他的话,而且,他很利索地应了一句。
丙吉挑了挑眉,看向便乐成,并没有说话。
说这话时,他们一行已经在霸上了。
之所以他们能够说话,是因为,前面,新任大鸿胪正在郊迎昌邑王。
——在湖县,尽管便乐成他们没有追查下去,但是,不管他们各自是什么心思,他们都同意立刻将此事奏报长安。
——现在的仪式……恐怕正是长安的回答。
——至于回答究竟为何……
——只要看一看大鸿胪带来了的车就明白了,
便乐成的话音方落,一行人就看到新任大鸿胪向昌邑王驺奉乘舆车。
——乘舆车,即天子所御之车。轮皆朱班重牙,贰毂两辖,金薄缪龙,为舆倚较,文虎伏轼,龙首衔轭,左右吉阳筩,鸾雀立衡,□文画辀,羽盖华蚤,建大旗,十有二斿,画日月升龙,驾六马,象镳镂钖,金洌Х解M,插翟尾,朱兼樊缨,赤罽易茸,金就十有二,左纛以牦牛尾为之,在左騑马轭上,大如斗。
用此车迎昌邑王,已经说明,不管刘贺本人如何,也不管路上究竟发生了,这位昌邑王都将大汉的新帝了。
汉使一行的感觉有些复杂,昌邑诸人却是振奋的。
然而,接下来,刘贺再次让人大吃一惊
明明杜延年也跟着来了,刘贺却让昌邑仆——太初元年,孝武皇帝损诸侯王郎中令,秩为千石,又将诸侯王的太仆改称仆,秩也是千石——寿成御车,随即又让昌邑郎中令龚遂骖乘。
便乐成一行虽然惊讶,但是,多少也有些习惯了,可是,郊迎的一行人却是没有料到昌邑王居然会如此表态,因此,众人回过神来,虽然都敛了神色,但是,只要稍细心一些,都不难看出那些人的神色是多么地微妙。
对刘贺的安排,寿成是很兴奋的应了,但是,龚遂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了一个字:“诺。”
听到龚遂开口,刘贺才总算安了心。
上了车,龚遂也没有再说什么——乘舆车比七乘传舒服得多,但是,同样是立车,也没有车衣,实在是不适合说话。
刘贺正在寻思该如何对龚遂说话,就听到龚遂且惊且喜的声音:“大王……至矣……长安至矣!”
——长安……
——终于到了!
顺着龚遂所指,看向远处那看不到尽头的高墙,明明是灰扑扑的颜色,刘贺却觉得心旷神怡。
——不是因为这是长安,这是京师,而是这是终点……
长吁了一口气,仿佛就将所有的郁气地吐了出去,方才还萎靡不振的刘贺顿时显出了几分神采飞扬的模样。
龚遂见了却不觉得高兴,只是,到底也不忍心打击刘贺,便什么都没有说,直到看见了广明的东都门,他才在疾风扑面的车上郑重进言:“礼,奔丧望见国都哭。此长安东郭门也。”
刘贺撇了撇嘴,倒也没有说什么——反正,这一路上也不是没有哭过——直接以袖掩面,摆出了要哭的架势。
龚遂本来也没太担心,但是,过了片刻,眼见车就是要到东都门了,他仍然没有听到刘贺的哭声,他不由惊讶地唤了一声:“大王?”
听到龚遂的唤声,刘贺放下手,看着龚遂,道:“我嗌痛,不能哭。”
龚遂无语。
事实上也来不及多说什么了,不过两句话而,乘舆车已经驶过东都门,随即便看到了宣明门模糊的轮廊。
龚遂无奈,将到宣明门时,他才再次开口进言让刘贺哭。
刘贺却道:“城门与郭门等耳。”
听到这句话,龚遂终于确定——刘贺就是不想哭!
龚遂气极,但是,也没有办法多说什么。
——他也没有功夫再为这件事说什么了。
进了城,一路的驰道,乘舆车的速度极快,不过眨眼的工夫,他们便从环涂到了太常街,随后又转到了城门街。
一到城门街,便可以看到未央宫东阙了。
——未央宫东阙是天子出入的正门,诸侯王只有入朝,才能从这里入未央宫。
看清了东阙外的帐所,龚遂再次道:“昌邑帐在是阙外驰道北,未至帐所,有南北行道,马足未至数步;大王宜下车,乡阙西面伏哭,尽哀止。”
这一次刘贺终于答应了:“诺。”
于是,乘舆在城门街上停下,刘贺下车,随即便在道口,面向西,伏地大哭。
这一次,刘贺表现得很好,真的是尽哀而止,最后是被汉臣与昌邑臣一起扶进帐所的。
看着这一幕,便乐成转头对丙吉道:“未必不明!”
——这位昌邑王显然也不是没有成算的。
当天晚上,皇后便再次发了玺书——立昌邑王贺为皇太子,典丧事。
至此,大丧终于可以进行了。
三日后,六月丙寅,皇帝成殡。
未央前殿,天子柩前,霍光与杨敞、蔡义奏尚书顾命,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皇后为皇太后。
刘贺说了一个“可”字。群臣便出殿,脱了白衣,又重新入殿。
读策之后,霍光将传国玺与天子绶授于刘贺。
接过玺绶,刘贺全身都在颤抖。前殿上,群臣正伏称万岁,然而,排山倒海似的“万岁”却没有传入刘贺的耳中。
刘贺只听到了一句话。那是他自己的声音。
——“我终为帝也!”
63、长安气象新()
坐了乘舆,受了皇帝的玺绶,受了玉具、随侯珠、斩蛇宝剑,受了群臣的大礼,受了万岁的呼喊,刘贺便算是即位了。
与所有的皇帝一样,刘贺的第一道诏令是尊皇后为皇太后。
——尽管他不是上官皇后之子,但是,如今,他不是昌邑王,而是以皇太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他承继的是大行皇帝之后。
皇帝继位都是有章可循的事情,在尊皇后为皇太后之后,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很明确。
——谒高庙。
——当然,如果新帝自诩正统能如孝景皇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