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车之后,林雷坐在副驾驶,乔嫣和陆芸坐在后排。
汽车启动,朝着此行的目的地——夏阳市上古村驶去。
……
出了市区之后,汽车先是拐进了国道,而后省道,最后是一条长约十多公里的乡道。
这段路最为难走,路面坑坑洼洼不说,关键是道路太窄了。
这路的宽度只能容纳一辆车单边通行,若是对面来车,就会非常麻烦。
好在这种路林雷也见得很多,解决会车的办法是每隔一段距离,道路会变宽,形成一个会车点。
如果两车“迎面而来”的话,那么谁离会车点近,就谁倒车到会车点,让对面的车先行。
好在这里实在是比较偏僻,虽然偶尔有农用车,但比市区的车辆实在是少太多了。
大概让行了不到十辆车,约摸在上午九点半的时候,林雷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上古村。
汽车行驶到村口的时候,林雷大致看了一眼上古村的全貌。
上古村坐落在一处河滩旁边,整个村子的规模比较大——
虽然这里地理位置有些偏僻,但是能看得出来人口却并不少。
由于村子附近有河,所以土地还算肥沃,农田果园之类比比皆是。
在村口停着一辆绿色和白色相间的小面包车,面包车前挡风玻璃上挂着一个牌子——“上古——夏阳”。
林雷一看就知道,这便是农村客运车,专门往返跑上古村和夏阳市。
已经进村了,李进的车速放得很慢。
见林雷在看村口路边的班车,于是李进解释道:“上古村到我们夏阳市每天有三趟客人——啰,就是这种。”
“是早中晚三趟吗?”林雷微眯着眼睛,淡淡地问道。
李进点点头,回答道:“嗯。早上7点一趟,中午12点半一趟,下午4点一趟。现在停在路边的车,应该是清晨从夏阳过来的。这车发车时间是中午,还要在这里停将近三个小时呢!”
林雷微微皱眉,一言不发。
坐在后排的乔嫣感到有些奇怪,开口问李进道:“李警官,这不科学呀!这里的客运车怎么排班调度的?太浪费资源了吧?就这么停着?不跑跑其他线路?”
李进苦笑一声:“乔法医,我们这里不比东部省份,没那么多客源。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农村客运不讲究赚钱,很多线路都是亏钱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广大农民出行。”
李进这么一解释,乔嫣立刻就明白了。
上古村虽然人口不少,但是多数都是留守的老大爷老大妈或者妇女儿童,青壮年并不多。
进城办事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是稀稀拉拉,时间很不统一。
如果车跑得勤,只有三五名乘客,是出发呢还是不出发呢?
没什么乘客的客车,跑得越多,亏得越多。还不如定时定点发车,这样还节约一些。
当然,虽然客车闲置在村口,似乎也有点浪费,不过这种小面包一看就是跑了很多年的老旧车,用在其他地方似乎也没什么大用,就算是发挥余热吧……
李进将越野车停在村口的一处平地,大家依次从车上下来之后,李进开口问林雷道:“林雷,既然你是专家,来这里以后怎么调查完全由你说你算……”
“专家?”林雷微微一笑,似乎有些不满意,“我不是砖家,我只是个警察。别给我那么大一顶高帽子,哈哈!”
本来李进心里还有点犯嘀咕,毕竟现在他与林雷不是一个层面的人——林雷的能力是破获了无数大案要案,已经被证明了的——这让李进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老同学不高兴。
现在林雷这么一句玩笑话,顿时将两人的关系又拉近了。
想想也是,大家不光是老同学,而且都才二十多岁,不至于搞官场职场那一套……
李进点点头,表示明白:“嗯,我知道了。那好,恭维话我再也不说了,不过到底该如何调查,我全听你的。我是没招了,说来惭愧,我来这里少说也有几十次,愣是没查出什么端倪……”
第351章 调查(一)()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林雷,而陆芸和乔嫣早已经习惯,案子该怎么调查又如何调查,一切都由林雷说了算。
林雷掏出一支香烟,点燃,静静地思考起来。
昨天从卷宗上就可以看出,上古村是个比较偏僻的地方——现在看来,情况分毫不差。
这种穷山僻壤,流窜作案的可能性很低。
其他不说,光是交通不便这一条,就能阻止绝大多数流窜犯前来这里作案。
林雷来的这条路是乡道,岔路口很多,主路也很狭窄,不是当地人根本不知道这么烂的一条路到底通向何方,没准是断头路都说不准。
外地人,陌生人,跑来这种地方作案,纯属脑子进水了——就连没头的苍蝇乱飞,也不可能飞到这种地方来。
这倒不是说这案子一定是本地人做的,只是案犯一定很熟悉周边的地理环境,否则是不可能选择在这里作案。
现在需要判断的是,这案子到底是不是拐卖妇女案件?
“李进,之前最关键的那两张举报照片,你们是怎么分析研判的?”
在没有任何头绪的情况下,林雷不愿意主观臆测案件的可能性,而是将话题直接拉到了现在警方唯一掌握的线索——“照片”上面。
昨天林雷看的卷宗里面,照片是复印件,像素比较“感人”,故而林雷有此一问。
李进解释道:“照片原件是重要物证,所以我就没有带出来,改天你跟我去局里调出来仔细看看。”
“嗯。”林雷微微点头,应了一声。
李进接着说道:“那两张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像素很差,只有两三百万,所以拍摄得很不清晰。”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平民化的智能手机摄像头,像素也在千万以上,两三百万像素的手机,肯定不是新手机,应该是老款智能手机。
市场上有一部分卖得很便宜的功能机,也有拍照功能,像素很差。
“经过省上技术部门鉴定,拍摄照片的手机型号无法确定,应该是山寨水货,很便宜的那种。”
也就是说,想通过照片来锁定手机,进而锁定使用手机的人,这条路行不通。
在上古村这种偏僻山村,每逢赶集的时候,会有很多小商小贩前来售卖各种电子产品——几乎都是些杂牌山寨货,质量很差,优势就是便宜。
手机这种生活必需品,农民们也不会追求太多太新的功能,能接打电话,拍个照什么的,也就可以了……
所以这种山寨货手机很普遍,没有特征,查无可查。
林雷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照片里受害人所处的环境呢?”林雷继续询问关于照片的情况。
匿名举报信中的照片是唯一的直接线索,林雷对于这种直接证据向来非常重视,必须要调查清楚。
“受害人被反绑在室内,那屋子不大,光线非常昏暗,有点类似于小黑屋。”李进回答道。
林雷细细回忆,那张照片虽然像素很差,但还是能够看出一些端倪。
受害人所处的屋子非常老旧,也非常简陋——绝对不是城市里的房间,只能是农村老旧房屋。
“匿名信说照片是在闽省拍的?”林雷问了一句。
李进回答道:“嗯。闽省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但是山区也很贫穷,闽省山区是接收被拐卖妇女儿童的重点区域。”
顿了一顿,李进接着说道:“我们也曾经去了四次闽省山区,虽然当地警方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却依然查不到半点端倪。”
“我知道了。看来想从照片上找点线索出来,非常困难。”林雷眉头深深地锁了起来。
在林雷身旁的陆芸看了他一眼,小声地说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现在咱们只能从受害人失踪地开始查起……”
林雷点点头,默然不语。
乔嫣手上提着一个小型的密码箱,里面有她法医勘验所需要的相关仪器和物品。
她现在的身份是法医,这个小箱子只要调查现场就必须携带。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得上——没准林雷一来就发现了什么端倪呢?
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林雷,下一步该如何行事,还需要等他做出决定。
林雷从兜里掏出一支香烟,点燃。
直到香烟快要燃尽,林雷才终于开口了:“之前警方肯定也多次找那几户重点嫌疑人调查,而且这些人以前都判过刑,都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咱们直接去询问,恐怕效果不会太好。”
李进一边听,一边点头道:“是啊!光是嫌疑人之一的李强家,我就上门询问了不下十次。他回答的问题我能背下来,他自己也能背下来——哎!”
陆芸紧蹙眉头,问林雷道:“那怎么办?”
这话也是乔嫣想问的,所以她提着小号密码箱,眼巴巴地看着林雷。
林雷眼睛微眯,缓缓地说道:“这村子如此闭塞,村长应该比普通人知道更多情况——”
顿了一顿,林雷将目光投向了李进:“上古村村长是谁?”
李进显然对上古村非常了解,直接开口回答道:“上古村的村长姓严,五十多岁,人很正派,每次局里派人来上古村调查,他都全力配合我们警方的工作。”
林雷微微颔首,说道:“嗯,这样最好。”
华夏的村长比较特殊,是由村民们直接投票选举的——关于这一点坑太大,涉及的政治层面东西太XX,故而不必赘述。
反正绝大多数情况下,村长能够当选,基本上说明他是有一定能力,而且人脉关系很不错。
到处得罪人的人,是没人选他的。
像南关食人魔案里的李村长毕竟只是极少数罢了,他的犯罪原因其实也有迹可循——李成凯是上门女婿,儿子不能跟他姓,要随妻姓,并且妻子娘家的势力也极大,长期压抑之下,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变态。
李进带着林雷等人往严村长办公的村委会走去。
现在只是上午九点多不到十点,村子里人并不多。大多数村民都在附近的自家田地或者果园干活儿,偶尔能在村里路上能看见的不是小孩就是老人。
第352章 调查(二)()
村委会在上古村中心地带,是一座面北朝南的小院子。
这院子有两间办公室,一间是村长办公的地方,另一间是村里的会计室。
进入村委会之后,林雷很快就见到了严村长。
严村长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林雷等人,又是倒茶又是递水——李进只是说林雷是上面来的同志,并没有说得太详细,也不需要说得太详细。
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之后,林雷直接将话题拉到了村里的那几户嫌疑人身上。
林雷看了严村长一眼,开口问道:“严村长,你们村的李强现在靠什么谋生呢?”
李强是有过拐卖妇女前科的人之一,而且他先前被判得最重,所以林雷先问起了李强的近况。
严村长一听林雷问李强,不由得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这个李强现在是村里最不受欢迎的人,安置他费了我很多心思。”
接下来,严村长详细地说了一遍李强的相关情况。
李强和老婆离婚几十年了,儿子在外地成家立业也不认他,现在家中只剩他一个老光棍。
李强原先家里也有一块自留地,后来他入狱之后,老婆也跟他离婚了,那块地就一直荒废着。
二十多年前农村很流行办“乡镇企业”,上古村虽然偏僻,但也曾经“雄心勃勃”……
呃,其实村上办的是一家砖厂,烧制火砖的。
当时选择厂址的时候,由于李强当年判的是“无期徒刑”,所以村里便决定将砖厂修建在李强家的自留地上。
这事儿有些不地道,但是也说不出个啥来——想想也是,谁让你入狱不在家里呢?
当然,砖厂会补偿一些钱给李强家。
当时李强家里没别人,唯一的儿子还很小,由两个李强的两个弟弟,也就是孩子的二叔三叔家抚养。占地赔偿的万把块钱便被用作生活费和学费,供养孩子读书生活。
在二十年前的偏僻农村,万把块钱勉强够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花销——农村嘛,又是二十年前,物价水平不能与城市和二十年后相提并论。
后来李强的孩子读完中专便去南方打工,一直都没有再回过家。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有家……
所以呢,等于说李强家自留地的赔偿款养活了他自己的儿子。
后来李强从监狱出来,没有生计,自然也不能说什么。谁让你年纪轻轻就犯那么重的罪,儿子没饿死都算不错了……
没有生计的李强回家之后成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也不够什么“刑事处罚标准”,农村人也不愿意多事——渐渐地李强便成了上古村最让人头疼的一个人,谁都拿他没辙。
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李强让严村长很头疼,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万般无奈之下,严村长给他安排了个疏通水渠,看护水渠的工作。
每个月发几百元工资,倒也饿不死他。
村里的水渠维护使用的是乡上和镇上的扶贫资金,倒也不算挪用。
只是这李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情好去水渠溜达一圈,心情不好不去也没人管得了他。
严村长寻思凑合着就这样吧,至少发了几百元工资给他之后,村里人家的鸡啊狗啊没再丢过……
林雷微微皱眉,从严村长的这番话看来,很显然李强的境遇很差,想要“发笔横财”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他的两个弟弟呢?”林雷没有继续问李强,而是问起了李强的二弟三弟。
严村长喝了一口茶水,回答道:“李强的二弟李平、三弟李能以前在外地打工,前两年才回家……”
原来李平和李能也是因为拐卖犯罪判过刑,不过他们二人是从犯,故而判得没李强那么重。
这两人出狱时间比李强早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