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个朋友没到,两点钟准时开始,您几位自己找地方坐吧。”
小六递给三人一人一瓶矿泉水就出去了。谭默轩则抬手和几个看过来的客人打了个招呼,然后三个人在后排找了个位置,挨着坐了下来。
“燕京恒园地产你们听说过吗?那边那个胖子就是他们的董事长王庆武。那个穿红毛衣的女的。京西典当行的鉴定总监,听说她们有些货就是这边帮她们出的。还有刚才给我打招呼那个老先生。也是民间著名的收藏家……”
在车上谭默轩就知道了徐凌也是第一次来,本来也有朋友带着。可临出发时那个朋友有急事没来,所以介绍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在他们之后,又陆陆续续的进来了十来个人,其中有四个都跟谭默轩打了招呼。两点整,一个穿着唐装的大汉站到了桌子旁边,自我介绍名叫王老九,先是说了一通拜年的贺词,然后就直接宣布拍卖开始!
首先端上来的是一个盖着红布的盘子,从红布的形状看,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短条状物体,李逸皱了一下眉头,难道是一件雕刻作品?
谜底很快揭开,
“大过年的,图个喜庆,峡西的恐龙三连蛋,祝各位朋友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惊喜不断!”
恐龙蛋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最早发现于法国。在1993年阳南市峡西盆地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之前,全球一共也才发现了500多枚。
峡西盆地的恐龙蛋化石群世所罕见,据有关专家现场考察后确认,共有7个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点,仅93、94年那一段时间出土的就多达5000多枚,没有出土的估计还有上万枚!
李逸记得,当时那边几个比较靠近出土地方的村镇,几乎每家每户都说自己手里有恐龙蛋,最便宜的时候一枚恐龙蛋仅需要三四百块,罕见的三连蛋也只要千把块钱就能上手!
后来国家加强了管控,恐龙蛋就没那么容易得手了,同样,价格也随之飞涨,现在一枚品相很一般的恐龙蛋的黑市价格都已经上万了,还很不好找。
恐龙蛋亮相之后,不少人都很感兴趣,所以等到王老九宣布可以上台查看的时候,二十几个人竟站起了一大半,就连李逸也上去凑了一把热闹。
这三枚蛋的大小都差不多,长径都在15厘米左右,边上有一枚缺了一块,另外两枚都有不少裂痕,品相算不上很好,但确实是恐龙蛋化石。
验过货没问题,王老九报出了起拍价,三万。可能是因为品相不太完整的缘故,场下的反应并不热烈,仅仅只有三四个人竞价,七八轮后,这件三连蛋以38000元的低价被恒园地产的老大王庆武拍走。
接下来的拍品却是一件重宝,晚清时期的珍珠配珊瑚碧玺翡翠朝珠。
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帝后、王公大臣、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穿朝服和吉服时,均需佩戴朝珠,而且朝珠的佩戴等级森严,不容违反。
东珠朝珠是帝后专用,诸王、一品大臣佩戴珊瑚朝珠,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佩戴杂宝朝珠,这一串就是杂宝朝珠。
这串朝珠上的珍珠是东珠,从品相来看,保存的相当完好。珍珠一般保存不过百年就会出现皲裂、泛黄等老化现象,但因为东珠即便是新珠也偏晕黄,所以这朝珠上的珠子看起来并不显得那么老旧,而且,最关键的是每粒珠子都差不多,没有出现那种部分偏黄、部分却偏白的现象,证明中间没有换过珠子。
朝珠的分珠是珊瑚质地,纪念则是碧玺圆珠,另外还坠有两片翡翠玉片,只是其中的纪念应该是后来更换过。
不过这点瑕疵并不影响这串朝珠的价值,因为朝珠的串绳会经常更换,所以只要其主体东珠没问题,这件朝珠就可以认定为真品。
朝珠的起拍价为三十万,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连徐凌都追了几轮,最后的成交价竟高达八十万,这在地下拍卖中是很少遇到的。
第三件、第四件拍品都很普通,第五件拍品则让李逸都起了一争的心思。
这是一本宋刻本的古籍残本,没有封面封底,只有区区七页,看内容应该是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所书《醴泉铭》碑拓的北宋刻本,如果完整,堪称价值连城。
在古籍善本市场上,宋刻本无疑是皇冠上的钻石。据统计,今天在整个华夏所能找到的宋刻本,总量不会超过1200部,其中大多数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各级博物馆,遗失民间的极少。
因此,拍卖会上一旦出现宋刻本,绝对会引起激烈的争夺。李逸记得11年拍出的南宋刻本《钜宋广韵》,虽仅只五卷,成交价却达到了三千多万!
这几页残页也是宝贝!
《醴泉铭》残页的起拍价是4万元,经过多番争夺,李逸最后以118000元拿下。
“五件里边就出了两件少见的精品,看来为了今天这场拍卖,王老九是下了点工夫啊。”
谭默轩慨叹一声,扫视了一圈参加拍卖的众人,发现经过这两场比之以往要激烈的多的竞拍后,大多数人都打起了精神,尤其是恒园地产的王庆武,坐直了身子后,那魁梧的胖大块头,竟遮的身后那个身材矮小的小老头看不清拍卖台,不得已换了位置。
第六第七件东西都是平常,第八件据说是出自一座古寺的造像佛头更是直接流拍,王老九皱了皱眉头,喊过王小六吩咐了几句,然后拍拍巴掌,高声道:
“看来大家今天兴致很高,那我干脆也凑个热闹,把原来准备下次拍卖压轴的东西拿出来,考考各位的眼力!”
一听到接下来出场的竟是下次拍卖的压轴物件,台下众人的情绪立马提了起来,纷纷伸长脖子朝着台上看去。
不多时,王小六从卧室走了出来,将一幅卷轴交到了王老九的手上。
书画?台下众人的眼睛不由一亮,随之也深深的警惕起来。
书画类鉴定的难度颇高,尤其是古书画。鉴定的难点不在新仿,而是究竟该如何区分老仿和真迹。
早在古代,造假者就比比皆是,而且技艺高超。在这些造假者中,有些并不具有功利性目的,纯粹就是为了向名家致敬学习,近代张大千仿石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有的则不同,他们纯粹是为了追逐利益,挖空心思进行书画伪造和改造,花样层出不穷,在唐代张怀瑾《书断》中就有“买王得羊”的记述,指的就是本来想买王献之的字,最后到手的却是羊欣的仿作。(。)
ps: 谢谢1149220764、大我成、 angyangss 、财神归来、会飞猪猪爱上书、不负卿、请叫我六娃、幸福是孤独的深海、黄昏演义、希有言等书友的打赏!
谢谢各位书友的月票!
谢谢大家的订阅!
继续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一百七十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
古书画市场之所以混乱,除了上述原因,某些书画家自己也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
历代有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董其昌等,都会因为应酬而请人代作书画作品,然后亲自题写名款。这样的代笔者因本身就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书画水平自然可想而知,间隔日久,这样的作品后世就更加难以一一辨识。
所以遇到珍贵的古书画绝对是让人很纠结的一件事情,所以卷轴还没打开,现场议论的声音就忽然大了许多。
不过李逸注意到徐凌的眼睛却陡然亮了起来,稍一琢磨,就明白这名大师兄多半也学到了一些钟皓晴的书画鉴定功夫,一些对一般人来说难以辨认的书画作品,对于师承名家的他来说,应该根本就不是问题。
卷轴被王老九挂在了背后的墙上,他先自己看了一下,发现没什么疏漏之后,示意下边众人可以上来验货了。
这一下,几乎所有人都同时站了起来,等到大家发现竟然如此整齐之后,不由面面相觑,不知该上还是不该上。
王老九哈哈大笑两声,说道:
“大家不要急,时间还有的是,这样,我们按照座位顺序,一次上来两位,你们看如何?”
大家自然没什么意见,依次排队上台看画。李逸等人坐的居中偏后,轮到他时已经过了二十分钟了。
这次李逸是和徐凌一块上去的,一看画面的内容,两个人几乎同时皱起了眉头,徐凌先是上上下下将画看了个通透,又用手指捻了捻画纸,然后就将目光看向了李逸。
李逸比他更早一步完事,看到师兄也已经鉴定完毕,就比划了一个下去说的手势。
“小师弟怎么看?”
刚刚坐下,徐凌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我认为是文徵明的真迹,画中粗笔苍劲淋漓。又兼有干笔皴擦和类似书法飞白的手法,细笔则布景繁密,造型规整,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这幅画集装饰、抒情、稚拙诸特征于一体,正是吴派的标准风格。”
徐凌摇摇头,低声道:
“其实这幅画不需要看,百分百是仿作,而且还是老仿。不过,是专业造假的作坊出品还是名家所仿,我有点拿捏不定。”
谭默轩正准备上台,听到他们议论,就示意身后的人先去,他先听听再说。
“哦?我看这幅画画的还算精细,怎么师兄说不用看就知道是仿作呢?”
“这幅画名叫《深翠轩图》,我早就见过真迹,而且那真迹也是一件重宝,怎么都不可能流传出来落到王老九的手上。所以我看都不用看就知道这幅是仿的!”
李逸还在沉思,谭默轩却试探道:
“徐老师说的莫非是故宫博物院里那件藏品?我记得那件也叫《深翠轩图》。”
徐凌点点头,
“没错,故宫里藏有一件署名为文徵明的画作《深翠轩图》,书画原非一物,是经后人搭配而成,画伪字真。所以我一看到这幅,就知道是伪作。不过这伪作价值也不低,因为我怀疑是当时平江府的制假高手吴颖卯所作。”
谭默轩一听,登时来了兴趣。正好看到刚才他让的那个人下来,就站起来匆匆上台看画去了。
李逸则低头沉思起来,徐凌说的那个吴颖卯他也知道,是明代晚期一位默默无名的书院画家。但是其名字在另外一个领域却绝对称得上是大名鼎鼎,那就是书画作伪。他尤其善于模仿以文徵明为代表的吴派风格。
明中期之后,随着经济的复兴,书画市场也日趋繁荣。一些徽商、晋商、闽商等巨富为了附庸风雅,到处收藏名画以示炫耀,甚至不论真伪贵贱疯狂争购。使得市场作伪之风十分泛滥。
其中,造假商品最多的当属仇英。其作品《清明上河图》摹本是众人争相仿造的对象,流传到市场的版本就达几十卷之多。另外,伪文徵明作品的也不少,当时,仅平江府一地,伪“文、沈、唐、仇”明四家作品的作坊就达数百家之多!
明代书画作伪者一般都隐姓埋名,托名以传,很难留下真实姓名。但在明代画史和一些笔记中已注意到了这些作伪的现象,故而仍记载下了一些作伪者姓名乃至简况。吴颖卯就是其中一名高手。
“故宫那幅《深翠轩图》,本来就是将文徵明其他地方的真迹题跋拿来揉合到画上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文徵明根本就没画过这幅画,现在仿作居然仿到了臆想出来的画作上,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逸苦笑摇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为什么师兄他非要认定文徵明就从来没有画过这幅画呢?为什么故宫那幅就不能是仿的文徵明的原作呢?
从师兄的反应来看,他就算是捡漏拿下这幅画,日后要为这幅真迹正名只怕还要花费不少的工夫。
没错,鉴灵牌告诉他,这幅画连画带字都是文徵明的真迹!
过了一会儿,谭默轩满脸古怪笑意的走回了座位,
“徐兄,李逸,你们有没有感觉,这一幅画的好像比故宫那幅还要好上一些?”
听到谭默轩这么说,徐凌忽然笑了起来,
“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在明代名家代笔的书画中,除了文徵明,就以董其昌为最多。他名气大,求书画的就多,于是经常拿赵左、叶君山、 吴振等人的代笔作品去应酬客人,结果有一次闹出了笑话。”
“忘了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了,据说当时新安有位商人倾慕董其昌的书画,可又怕是代笔,就携带重金亲自上董府求画。哪知道董其昌正好外出,董府仆人就让一个相貌与董其昌相似的人当场泼墨挥毫。新安商人得了书法后大喜过望,回家后人们无不赞叹这幅书法的神妙!”
“几年后,这名商人又路过董府,无意中看到了董其昌本人,这位商人非常惊讶,打听后才知道给自己写字的那位,不是眼前这位真正的董其昌,不免大呼上当。后来董其昌亲自为他写了一幅字,商人这才高高兴兴的回到家中,并经常将那两幅字摆放在一起让人细细观赏。结果到最后居然有不少人认为,董其昌的亲笔书法反倒不如那幅代笔的作品出色!”
李逸苦笑摇头,这下越说越接近真相,可是这些人却根本就没往那方面去想,你让他如何解释?
不过,这也是好事,如果其他这些人都能有师兄这份见识,那今天这个大漏只怕是要捡定了!
不止他们几个窃窃私语,场内几乎所有有同伴的都在交流,那些独身一人的也纷纷立着耳朵,想从别人的判断里找到点灵感。
看到所有人都已看过,王老九公布了起拍价,新春喜庆价,80万。
“你看,连老九这个知根知底的都不认为是真,否则这画起码200万起步!”
看看场内众人的神色,这么想的绝对不止徐凌一个,李逸摇摇头,轻声问道:
“要是钱没带够,最后又抢下了拍品怎么办?”
“比较麻烦,他们在这方面很小心,基本不走银行,一般都是让那人的亲友将钱送到指定的地方。不过如果金额实在太大,也会冒险使用一个国外的账户。怎么,你想买这幅画?”
李逸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