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大师-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才胖象发消息过来,他和谷枫已经登机,几个小时之后就能到达台北,那时,他们就要开始准备远行的东西,而且晚上还有陈祥福的一场家宴在等着他们。

    大都会珠宝古董商场和三普古董市场一样,也是在地下。虽然其一千多平米的营业面积在大陆的古玩城中根本就排不上号,但在台北,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古董市场中,已经堪称是巨无霸级的存在。

    市场呈“回”形排列,店面毗鄰相连,灯光之下,看起来比三普要高档华丽不少。而且,货品的档次似乎也要高上一筹。

    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老窑的瓷器、元明以降的金银铜器、书画,另外,明清玉器、铜木佛像、竹木牙漆、烟酒茶具及杂项,数量也不少。

    两人最先进去的是一家经营瓷器杂项的店铺,因为李逸还在外边的时候,就看到一家橱窗内摆着一对大约15厘米高矮的琺瑯彩灯笼罐,看起来很像是真家伙。

    珐琅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其前身就是景泰蓝。

    景泰蓝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

    清代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即为珐琅彩。

    珐琅彩在其诞生后的二百年内,一直都是宫廷瓷器,其第一次为大众所知,竟是在民国初期故宫的一次展览!由此可见其珍贵。

    这家店里的这对灯笼罐,留的是乾隆的款,绿里儿花面,工艺干净利落,造型也很古拙,但仔细看,即便是不动用鉴灵牌,他也能看出不少破绽。

    在店里又流连了一阵,没发现什么其他的好东西,李逸带着陆凝霜出店,直接走进了对面的另一家店面。

    这是一家经营玉器的店铺,柜台里,除了一些玉器饰品之外,还有不少都是玉髓制品。

    目前市场上,很多人将漂亮、晶莹剔透的玉髓称之为玉石的一种,至不济也要和玛瑙挂上钩,。

    其实,玉髓和玉石完全是两码事,它是石英隐晶质体的一个变种,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一种石英矿。

    而且,虽然玉髓与玛瑙的构成物质同为石英,但二者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玉髓属于含水石英的隐性晶体,这一点与水晶更为接近,但是玛瑙却是脱水二氧化硅的胶凝体。所以玉髓的通透感极强,而玛瑙与之相比就逊色得多。

    玉髓的颜色很多,其中以蓝、绿两色最为贵重,其价格虽不能与翡翠、和田玉相比,但一只稀少的天然蓝绿色玉髓手镯,随随便便卖上几十万软妹币还是没问题。

    玉髓除了几种基础颜色之外,还经常会因为变种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有些甚至还会带有奇特的天然图案和花纹。

    这些,再加上其比玻璃种还要通透的质地,让玉髓看起来非常美丽。因而,在像陆凝霜这样,既不懂玉,又不是很在意饰品价格的人眼里,玉髓饰品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一进店,陆凝霜就看中了玻璃柜台里的一件饰品,而李逸,则盯上了柜台角落里堆着的一堆玉髓原石。

    和大多数宝石半宝石一样,玉髓也是取自原石之中,只是这些宝石的原石和翡翠原石相比,赌性要小很多,往往需要判断的,并不是内容物的质地种水,而是该怎样切割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很多卖玉髓的店里,都会放上几块玉髓原石,以证明其卖的是真货,不过像是这家这样,堆了这么一大堆的,多半是可以进行买卖的。

    果然,老板一看李逸对原石有兴趣,就打开抽屉,将装着原石的托盘放到了柜台上,慢慢看,还有很多。

    这家的原石,个头都不是很大,有不少都是鸡蛋大小的鹅卵石形状。

    这些原石,大部分都能透过皮壳隐隐的看到内部晶莹的材质,还有一些,干脆皮壳上就会出现一些凹陷,而凹陷里,直接就暴露出了玉髓的肉质,比开窗的毛料可干脆多了。

    这些原石,除了看起来颜色比较特殊的,李逸都是一扫而过,他着重找的,是那种皮壳比较厚,虽然也能隐隐看到一些质地,但具体情况却无法判明的原石。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块。

    这块原石基本呈圆形,大小和青苹果相若,颜色则是褐黄色。在其皮壳上,几乎布满了各种各样弯弯曲曲或长或短的纹路,而且因为内部材质的作用,整个皮壳看起来很是莹润,似乎隐隐有一层油光浮在表面。

    拿起原石看了一阵,李逸猜测,这应该是一块比较常见的红玉髓或者血玉髓,但它的油性应该比较大,虽然通透性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一点影响,但和一般的玉髓相比,油性大的料子很显然要更珍贵些。

    又看了两眼,他开启了鉴灵牌,然后一瞬间就被拖入了一个瑰丽多彩的奇幻世界!

    这里,米黄色的是厚重的大地,在这片大地上,生长着绿色的小草,黄色石头,甚至还有一片蓝色的湖泊。

    此时的天空中,正下着丝丝仿佛冰晶般的细雨,而那雨丝的源头,则来自于远方黑色巍峨群山巅峰之上那一片流云朵朵的浅蓝色天空。

    这竟是一幅天然的微缩自然景观!

    李逸将原石在手中把玩了一番,无意间发现,如果将刚刚看到的天和地颠倒一下的话,竟还能看到另一幅完全不同感受的奇瑰画面!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神奇的石头?

    李逸微一琢磨,就将这块原石放到了手边。以前他从来没有留意过玉髓,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低,几乎没有赌性。可现在他不缺钱,而且很明显,陆凝霜很喜欢这种漂亮的东西,那他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为她挑几件极品了。

    这是一块不规则形状,和成人拳头大小差不多的棕黄色原石。这块原石的皮壳很厚,除了一处好像是伤疤一样的地方隐隐透出来一点油性之外,其他地方看上去,和普通的石头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皮壳太厚,虽然能够判断出里边有料子,但有关颜色,质地,却什么都看不出来。

    发现是这种情况之后,李逸也没客气,直接启动了鉴灵牌。

    然而他的视线一透视进去,就忍不住一愣,这件玉髓的颜色,好古怪!

    一般而言,不管是翡翠也好,玉髓也罢,只要是天然的东西,其颜色都不可能太均匀。

    这块玉髓的颜色也不均匀,但是这个不均匀只是相对于整块料子而言。相反,这块料子在某一个局部的颜色,不但非常均匀,而且,这些局部的颜色还呈现出一种渐进的色彩!

    从李逸这个方向透视进去,最先出现的,是一条大约一指宽的略带粉色的淡紫色带,紧接着,是粉紫,再接着,是红紫,紫红、深紫、茄紫……

    整个色彩,就像是一个逐渐递进的阶梯,引领着他的视线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入……

    ps:四更12000,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八章 鉴定疑云() 
这两块玉髓都很漂亮,也很珍贵,但它们的珍贵是建立在天然形成的这些图案上的,如果加工的话,其价值反而会不升反降。

    真正精美的饰品,当然会对材料有所要求。但像玉髓这种,并不是以质地,而是主要以颜色搭配取胜的料子,更多的,需要的则是玉雕师的巧思,考验的是玉雕师的设计以及雕琢水平。

    因此,除了这两块,李逸又选了两块颜色大众,但明显更好构思的料子。

    玉髓的硬度仅比翡翠略低,可价格却天差地别,如果师父准许他开始练习玉雕,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试手材料。

    帮着陆凝霜挑选了两件吊坠,李逸二人正准备离开,忽然看到店门外的过道上匆匆跑过去了几个人,边跑还边兴奋的嚷嚷:

    “快点,郑大师来了,我们请教请教他去!”

    “是啊,期期都上电视的大专家,没想到也会逛大都市,说明这里真有真家伙……”

    “你们快点回家拿东西,我们争取多留他一会儿……”

    老板很显然也听到了他们的议论,看到二人有些不解,笑道:

    “郑大师是我们这边一档鉴宝节目的专家嘉宾,在民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次被人认出来,只怕不鉴定几件东西是脱不了身了。你们两个有没有什么看不准的瓷器,也可以拿去让他帮忙给看看……”

    李逸摇了摇头,陆凝霜则点了点头。

    同样是回应,李逸的意思是不用,陆凝霜则是表示知道了,谢谢。

    但很多时候,同样的动作,在不同人眼睛里的解读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老板一看到陆凝霜点头,以为她想要去,不由笑道:

    “正好,前几天收了件东西,有点盯不真,我们一块去。”

    看到老板竟真的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东西,李逸笑着摇了摇头,去看看也行,如果真有人回家拿东西过去鉴定的话,说不定还能碰上几件民间的好宝贝,那些东西,平时想找都没地儿找去。

    老板收拾东西,准备关店出门,李逸则在打量他拿出来的那件东西。

    这是一件郎红釉的天球瓶,高约12厘米,直口,束颈,鼓腹。器型端庄大方,釉色莹润肥厚,釉面光洁亮丽,颇具神韵。

    这件瓶子的瓶口呈玫瑰紫蓝,色彩斑斓,这应该是窑变所致。瓶身则鲜艳沉稳,足底部露胎处,胎质洁白坚实,双排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非常清晰,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很是不错。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器形大多为直口、长束颈、鼓腹。

    因其圆球腹相比起修长的束颈更显硕大,像是从天上降下来似的,故名天球瓶。

    明代天球瓶胎骨厚重,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且多为大器。

    清代的天球则瓶颈稍长、腹较圆,而且出现了很多精致的小瓶。其釉色也变的多种多样,常见有青花、粉彩、紫釉、郎红、五彩等色。

    雍正乾隆时期,天球瓶的烧制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现今传世的,也多为这两个时期所烧制。

    郎红釉则是清康熙时期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的一种红釉。因是由当时的景德镇督陶官郎廷极督理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

    寻常品相不错,器形完整的乾隆郎红釉天球瓶市场价位在500万软妹币左右,老板的这件因为发生了窑变,更显珍贵,李逸估计,起码要价值700万以上。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李逸三人出门,朝着人流汇集的地方走去。

    郑大师所在的地方,是商场入口处的一片小广场,李逸等人赶到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差不多有四五十人,从老板不停的打招呼可以看出,里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里的店主。

    人群的中央,是一个由保安手牵手围出来的空地,空地中间,摆着一桌一椅,一名白发皓首,相貌威严,气质沉稳的老人正端坐椅上,拿着一件粉彩的碟子仔细打量。

    人群的一侧,在保安的维持下,十数名藏家排成一队,手里都抱着自己的藏品,等待着大师的鉴定。

    两人跟着老板走到排队这一侧,老板排在队尾,李逸则从队尾慢慢往前溜达,他在打量这些人手上拿着的古董。

    “刚才那小子真幸运,两万欧元买的梅瓶,郑大师竟估价2800万新台币,这下可是发大财了。”

    “呵呵,康熙年间的粉彩竹图梅瓶,本身就是个稀罕物件,郑大师这个价格给的还是有点保守,我估计上拍的话,很有可能会冲破4000万!”

    “哪件?人还在这里吗?我正好想找一件粉彩梅瓶……”

    “呵呵,老王你算了吧,过了郑大师的眼,你还想捡漏?”

    “别说话,郑大师要点评这件粉彩了!”

    一时间,现场安静了下来,郑大师扫视了一眼人群,将粉彩碟放到了桌子上,

    “这件雍正粉彩海棠花纹碟,造型轻盈秀雅,画工精细,施彩匀丽,经鉴定,为晚清时期的仿品。”

    那名藏家在听到郑大师前边点评的时候,激动的手都在发抖,然而没想到最后的结论却忽然急转直下,这件,竟是晚清时期的仿品?!

    “那,大师,这件瓷器还值钱吗?”

    郑大师一听,放声大笑,

    “怎么会不值钱呢?晚清时期的仿品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啊,你收的时候才花了5万,现在的市场价嘛,翻六倍吧,30万!”

    听到粉彩碟价值30万,那名藏家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谢过郑大师之后,抱着自己的宝贝转身从保安留出的出口走了出去,一出来,四五个人就围了上去。

    “先生,您这件碟子卖不卖?我出32万!”

    “我出33万!”“36万!”

    其他等待鉴定的人羡慕的看着那人,郑大师的话,一字千金啊,这不,转眼间,一件估计30万的碟子就涨到了36万!

    “不知道我这件碟子能值多少钱……”

    无独有偶,现在排在队首的那人,拿着的也是一件粉彩瓷器,不过他这件却不是碟子,而是粉彩大盘。

    盘和碟的形状差不多,很多接触古董不久的人很容易混淆,其实两者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

    简单来说,盘大一些,碟小一些,再有就是盘深一些,碟浅一些,这种只需要多看几件,自然就能分的清楚。

    这人连自己收藏的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却也学别人玩起了收藏,李逸不禁摇了摇头,说道:

    “这位先生,您这件粉彩大盘能让我看看吗?”

    没想到,他话音未落,排在第二位的一个大爷不愿意了,

    “年轻人,这是珍贵的古瓷,你懂吗?而且,瓷不过手,这样给你看,万一打破了究竟算谁的?还有……”

    李逸无语的翻了个白眼,我就是懂,才想着要看看这位的大盘,倒是你那件,一眼假的东西,请我看我都没兴趣!

    看到两人欲起争执,排在第一位那位中年男子连忙摆了摆手,直接将粉彩盘递了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