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大师-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吗?我还以为我都够资格拿金马影帝了呢!”

    李逸故意将脸颊凑到陆凝霜的小嘴上占了个便宜,然后才在丫头的轻嗔薄怒中笑道:

    “我明白了,你觉得假,主要是跟我搭戏的人太差,因为那个老板演的实在是太假了!”

    “啊?他也在演?”

    李逸点点头,把自己的判断讲了一遍,陆凝霜不由翻了个白眼,

    “就为了这么一个破盒子,犯得着吗?”

    “当然!我问你,你知道这个盒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陆凝霜看了他一眼,有点不确定,

    “应该像是魔方一样的玩具吧?或者……我也不知道!”

    李逸摇摇头,说道:

    “这种机关盒,在古代,一般都会被用来存放一些机密资料,就好像现在的保险箱一样。而从这个机关盒的复杂程度来看,在当时绝对是最顶级的!”

    自信的笑了笑,李逸接着说道:

    “这件机关盒确实是宋代之物,而且,还是宋代初期,确切的说,应该是赵匡胤黄桥兵变之后数年内的产物!而用的起这种顶级机关盒的……”

    李逸凑到她耳边,将自己刚才的猜测讲了一遍,然后笑道:

    “这个机关盒其实并没有像老板说的那么难以打开,盒子上刻的字,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这其实就是一个猜词或者猜句游戏,只要找到一个正确的顺序,就能把盒子打开。而提示,多半和里边资料的内容有关。”

    陆凝霜的眼睛亮了起来,

    “也就是说,你猜这里边的资料和黄桥兵变有关,和后周的皇帝有关,那么,只需要按照这两个线索去排列组合这些汉字,就很有可能拿到正确的密码?”

    李逸点了点头,虽然还有更多的可能,但是大方向应该是不会错。更何况,他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如果有时间,就算是羊皮纸团的再皱,他也应该能够多认出几个字来。

    “那我们待会儿回去就试试,嘎嘎,历史要因为本姑娘打开的这个盒子而改写了……”

    历史会不会因为陆凝霜打开盒子而改写,李逸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很多时候,真的不能根据道听途说或者网上的一些资料来下判断。

    在网上,凡是提到台北的古董市场,凡是提到三普,必然会加上一句,假货横行,就没有真家伙。

    可是,那些人自以为好心对后人做出了警示,却没想到,他们这么做,却恰恰对后来者造成了很大的误导!

    因为,就在这紧邻着家具店的第二家古董店里,李逸竟又发现了一件宝贝,而且,这件宝贝还被老板光明正大的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但它的标价,却是按照赝品来的!

    这是一件玉白色的御制玉玺,个头差不多有半部书那么大。

    玉玺的上半部分是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白龙,下边则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印台。印台四周,还包裹着一层花纹复杂的金箔,而印的底部,则刻有“周武王、皇帝玺”六字篆文。

    这件玉玺一眼看去,很像是极品的羊脂白玉,但凑近了细看,以及上手后的感觉,稍微对玉器有点研究的人,只怕都能认出来,这应该是用一种特殊的硬质塑料块雕刻出来的赝品。

    然而,神奇就神奇在这里,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这竟只是一个障眼法,而真的玉玺,其实就在他们眼前!

    当李逸对这件尺寸不合,却做的惟妙惟肖的玉玺起了疑心,启动了鉴灵牌之后,他的透视眼告诉他,在这枚塑料的假玉玺里边,竟藏着一块整整小了两圈,外观却几乎一模一样的真玉玺!

    李逸知道这枚玉玺的来历。

    周武王是唐代女皇武则天的自称,据记载,她曾有过这样一枚玉玺,可是后来却失传了。

    乾隆很崇敬武则天,而且又酷爱玉器收藏,于是出于把玩需要,就让宫中工匠用极品的羊脂白玉,根据流传下来的图文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赝品”出来!

    而现在,这件一模一样的赝品竟被人异想天开的浇注了一层厚厚的塑料外壳,然后又在这层塑料外壳上,雕琢了一个真正的赝品!

    乾隆一生中共制作了多少方玉玺,现在不得而知。

    但根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宝物粗略估计,有专家称,乾隆一生共刻制各种宝玺达1800余方,这个数字,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质地上,乾隆宝玺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华夏制印的传统材料铜、玉、石、水晶、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等,当然还是以常用的印章石和玉石占绝大多数。

    其中,玉质宝玺的制作比例明显较多,玉石品种也多种多样,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汉玉等,总量达600余方。

    玉玺总量虽多,但其珍贵程度却天差地别,因为一个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赏玩。

    因此,除了那几枚用于奏章和奏折的公印之外,乾隆常用于自己书画作品和收藏的私印,一共也才十几枚。而剩下的绝大多数都是他一时兴起的产物,往往把玩一段时间后就弃之若履,甚至连自己都不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方宝玺。

    而这方“周武王、皇帝玺”却不太一样,因为它属于那十多枚常用的收藏私印之一!

    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手上的这枚塑料大印,李逸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绝妙了。这么做,即便是之前有人知道他手上藏有乾隆玉玺,但只要没见过,都会被他误导。

    “老板,这枚玉玺你收藏多久了?”

    老板看了他一眼,呵呵笑了两声,

    “这枚玉玺,在我店里没多久,不过它的来历我倒是知道一些。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大陆偷渡过来的人带来的,后来,应该是因为生活艰难或者是其他别的原因,流传了出来……”

    李逸恍然,如果这么说就能对上了。毕竟,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里,任何的古董都有可能会被损毁,而为了保护它,加上这一层保护膜实在是个不错的好主意。

    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流传出来,而且还被当成赝品在这里摆卖,李逸猜测,应该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去世了,但因为某个意外,这印中藏印的秘密却没有被传下来!

    而这一系列阴差阳错的事件,最后只能有一个受益者,很显然,这一次又是他!

    简单的和老板扯了一下价格,李逸仅仅花了两万新台币就将这枚珍贵的玉玺收入了囊中。

    陆凝霜跟着他混有一段时间了,知道他从来不会乱出手,因此一走出店门,就扭着他问道:

    “这个塑料章有什么故事?难道你认识他之前的主人?”

    李逸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不由暗暗为这丫头超强的脑洞点了个赞,

    “人家七十年代就偷渡……”

    “噢噢噢,是你父母认识他们家的人?”

    李逸顿时一阵哭笑不得,你怎么就扭着这个不放了呢?

    我告诉你,这就是个大粽子,外边这层塑料,是粽子皮,里边的馅呢,不好吃,也不挡饿,却代表着老果的一片心意,吃到的话,你娃就发达了啊!

    来两张月票撒!(。)

第四百八十二章 啼笑皆非的明刻本() 
买到这方大印之后,李逸二人又连扫了十几家店,却都没什么收获。

    眼看着这最后一家也已经看完,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一名年轻男子脚步匆匆的从外边冲了进来,还没站定,就兴奋的冲着店主嚷道:

    “黄叔,快来帮我看看,这本是不是浙本!”

    浙本?李逸心中一动,拉了陆凝霜一下,缓缓放慢了脚步。

    浙本主要指江浙杭城刻印的古籍,又称“杭本”。此外根据地方不同,还有衢州本、温州本、婺州本等等诸多版本。

    但浙本这个称呼,一般人不会乱用。因为,它代表的是古籍市场中的一个传说,宋版,宋刻本!也就是说,一般不带前缀的说浙本,必是宋刻本之浙本!

    想比其他朝代的刻本,宋刻本堪称精美异常,再加上其传世量稀少,因而,非常珍贵。

    据统计,今天在整个华夏所能找到的宋刻本,总量不会超过1200部,而且其中的90%以上,都集中在那几家大型的图书馆里。

    事实上,从大英图书馆所藏之唐咸通九年(868年)刻本《金刚经》的雕刻技术来看,当时华夏的印刷术已经是相当的成熟。

    但宋代之前,雕版印刷却一直没有被推广开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从历史上看,这个很可能跟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动荡有关,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人们习惯了阅读手写本。而相比手写本,很多雕版印刷品也确实存在滞涩、呆板等缺陷,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感受。

    而宋刻本之所以不同,则是因为其兼具了实用性和观赏性。从目前留存的北宋版和南宋版中的名品看,宋版,不但写版之人擅长书法,而且刻工也懂书法!

    念及那个年代读书人的地位,刻工也懂书法,这是真的了不得。

    而且宋刻本书体风格不一,欧体、虞体、颜体、柳体等等大家书法争奇斗妍、富于变化,再加上纸墨精良,制作精细等等诸多因素,其能有今天之地位,绝非幸至。

    然而,流传至今的宋刻本实在是太少了,尤其是流传在民间的宋刻本。近些年,除了偶尔在一些大型拍卖会上惊鸿一瞥之外,市场上,几乎就没有听到什么有关宋刻本的消息!

    李逸在接触这一行之前,就听说过宋刻本的珍贵,之后更是下过工夫仔细研究过一番,却一直无缘目睹真迹。没想到这次居然能偶遇浙本,自然是要留下来看看了。

    “知谦,知道古籍和古籍善本的区别吗?”

    店老板从那个名叫知谦的青年手中接过古书,简单的看了一眼,问道。

    知谦摇了摇头。

    “清代张之洞界定“古籍善本”的涵义,一是足本:无缺卷删页。二是精本:刻本极佳而字体版式极典雅,又校注极精而全,非唯少错讹,且校勘之间,能见出藏书史与古籍流传史的脉络。三是旧本:传承悠久的写本刻本,比如宋版元椠。”

    说罢,他振了振手中那本连封皮都没有的厚厚的线装书,

    “首先这本不是善本,本身价值就低了不止一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是不是真的古籍。”

    他将书放到一边的桌子上,丝毫不避讳李逸等几个顾客的目光。

    “浙本多用欧体,版心多是白口,有上鱼尾,版框大都左右双栏,上下单栏……”

    老板一边细细翻看,一边对照记忆中宋刻本浙本的特征。然而还没等他看完,李逸已经确认,这应该是一本古籍,但绝不是宋刻本。

    “这一本应该是明刻本,而且是明代中后期的刻本,珍贵虽然珍贵,但和宋刻本不可同日而语。”

    听到居然不是宋刻本,知谦的脸色一下子就垮了下来,

    “黄叔,那这玩意它值钱吗?”

    “呵呵,一页宋版一两金,你这个,一两银吧!”

    知谦一听,顿时又高兴起来,银子也很值钱啊!

    “现在一克黄金大概是1500块吧?一两就是75000,白银呢?白银谁知道?”

    李逸一听,顿时哑然失笑。老板那就是个比喻,这小伙子还当真了,须知,金贵而银贱,他是在说,你这本书不值钱啊!

    对于明刻本,李逸了解的也不少,明代是华夏雕版印刷业的繁盛时期,明刻本无论在刻书地区、刻书形式、刻书技术、刻书范围、民间书坊数量上等等方面,都远胜于前代。

    因而,流传下来的明刻本,尤其是明代中后期的刻本非常多。

    明刻本分官刻、家刻、坊刻几种。其中官刻本中又有内府本(包括经厂本)、国子监本以及其他中央机构和地方官刻的书帕本,还有介于官刻和家刻之间的藩府本。

    这些书籍中,又以内府本,即皇家刻本最为珍贵,相对而言,坊刻本一般价值都不太高。

    而且,据记载,明刻本的版式差不多有上百种,在制版方面还发明了饾版、拱花,套印本和插图本等几种形式,这些,对明刻本的价格都有影响。

    年轻人手中的这本残本,李逸因为没有上手细看,因而不能确定其出处。但仅是从印刷质量上来看,应该就是那种最不值钱的普通坊刻本。

    “现在的银价,应该是不到25一克吧?一两的话1200块,这么便宜?”

    不止是知谦,客人里也有没听懂老板在说什么的,因此很快就有人接口,报出了现银的价格。

    听到银价居然只有1200一两,知谦不禁有点泄气,

    “黄叔,那……这本你收不收?”

    老板摇了摇头,笑道:

    “我收倒是收,只是价格你肯定不满意,不如你问问这几位?”

    知谦点点头,默默的算了一下,

    “这本书一共36页,每页1200元,也就是43200元,算了,我再亏3000,4万块!各位有没有兴趣?”

    几个客人都摇了摇头,李逸则心中一动,虽然这小伙子算价格的依据有点荒唐,但这个价格,对于一本明刻本来说,即便是残本,也不算是很高。

    而且,如果这本残本的内容再比较珍贵的话,这个价格买下,应该算是捡了个小漏了!

    “给我看一下。”

    一念及此,李逸伸手将书要了过来。

    书没有封皮,因而他直接从第一页开始看起。

    然而只是细细看了数行,他就知道,他一开始是判断错了,这本书应该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册,而这种经史类的书,一般都是由国子监雕版印刷,虽然不知是南监本还是北监本,但绝对比坊刻本要好。

    虽然说是比坊刻本要好,但其价格却未必卖的过坊刻本。

    因为经史类的书付诸印刷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传世量当然也不少,再加上不成套,这本书的收藏价值确实是不高。

    心念一动,也懒得再看,直接开启了鉴灵牌。

    随即,他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表情,非是不能忍,实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