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大师-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一幅设色纸本的人物立轴,尺幅不大,高不过75厘米,宽度也仅有35厘米左右。

    这幅画描述的是一古代男子盘坐赏花的情景,其画面设色古朴淡雅,清丽明快,画中人物造型奇古,形神虽略有夸张,但发髻、胡须、双鬓、双眉乃至衣纹线条等细部,却处理的既一丝不苟,又精巧新奇,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这幅画的画风,包括人物所赏花卉在内,都具有很明显的海派特征,而画面上留下的钤印也很好的证明了他这个判断。

    落款表明,这正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花鸟人物画家,与吴昌硕、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的任颐任伯年的一幅《赏花图》!

    “这幅画怎么卖?”

    张栩迟疑了一下,说道:

    “3200万。”

    闻言,李逸的眉头皱了起来,如果是这个价格的话,却是有点偏高了。

    任伯年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沪城,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因此他的作品水平颇为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大量的应酬之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幅任伯年的作品仅仅只能卖到8万港币左右。在九十年代初期,也还没有突破百万,仅仅只有一幅《钟馗》立轴拍到了93万港币,已经是当时其所有作品的最高价了。

    进入新世纪之后,任伯年作品的价格开始突飞猛进,一路上扬,其中一些人物肖像作品,轻易就能突破千万软妹币,一时之间,成为了市场上人皆争抢的抢手之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幅工笔人物画《华祝三多图》。

    这幅画,1997年拍卖时的落槌价仅为240万元,8年之后,还是这件作品,在中贸圣佳10周年拍卖会上就暴涨到了2860万元软妹币。之后仅仅又过了6年,在2011年时,同样一幅画,竟又创下了1。67亿元软妹币的天价!

    同一幅作品,如此频繁的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而且每次价格都暴涨10倍左右,在创造了属于任伯年的传奇之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自2011年之后,任伯年作品的价格似乎是进入了一个井喷期,曾连续出现了多幅价格突破2000万软妹币的作品。

    而耐人寻味的是,于此同时,曾与其齐名的虚谷等人,其作品价格却始终在百万软妹币附近低位徘徊。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任伯年作品的市场行情会一路狂飙而去的时候,事情却在2013年出现了一个诡异的转折。

    2013年,任伯年的一幅大尺幅作品,《芭蕉白鸡图》上拍,其最后的成交价让众人大跌眼镜,竟只拍出了105万软妹币!

    紧接着,他的另一幅差不多同样尺幅的《桃园问津图》,在另一场拍卖会上也仅仅只是拍出了109万软妹币的超低价格!

    神话被打破了!

    PS:求票!(。)

第四百七十四章 鎏金铜金刚舞菩萨对像() 
其实,同一个画家的作品,价格有高有低这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毕竟,书画这种东西,除了看作者,还要看作品的尺幅和画家在其中所付出的精力多寡。

    像白石老人和大千居士,其作品的最高价差甚至能达到数百倍之多!

    但是,这种价格差距一般都有一定的依据。尺幅大,精品,自然价格高。尺幅小,或者本身就是应酬之作,卖不上价也很正常。

    不过这个规律在任伯年作品的身上似乎体现的并不是特别明显,因而,虽然在李逸看来,这幅《赏花图》,勉强也能迈入精品之列,但让他拿出600多万软妹币来买这幅画,他却是不太愿意。

    衡量了一下,李逸还价新台币1000万,看到张栩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也不在意,笑着将这幅画放到了一旁的那堆看过的卷轴里边。

    一般的藏家,其藏品在其心中,大概能被划分为三个类别。

    一种是至爱之物,这种东西本身的价值有高有低,但因为某种原因,即便是出到再高的价格,藏家可能都不会考虑转让。

    另一类就是保值增值性收藏,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储蓄、金融业务,只要价格、条件合适,藏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出手。

    剩下一种,则介于这两者之间,某种条件下藏家可能会转让,也可能不会转让,这个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既然藏品有如此分类,那么,购买藏品的时候,藏家自然也会按照这个标准来判断。

    像之前的那幅吴湖帆的《春云烟柳》,在李逸的心里就属于第三种,出不出手看价格,看买家,看心情,或者自己收藏也不错,所以购买的时候要考虑价格。

    另外那幅《贺捷表》则很明显是属于第一种,虽不一定至爱,但是其身具几大珍贵属性,足以让人不舍得出手。

    而之后任伯年这幅,明显和吴湖帆那幅差不多,既然价格相差太大,那么根本就没必要出手。

    又看了四十多幅作品,期间李逸一共出价三次,一次成功,以280万新台币的价格,拿到了清康熙五十七年的状元,汪应铨的一幅水墨绫本立轴行书五言诗。

    眼看这个木箱的卷轴只剩下了少半,忽然佣人过来汇报,有客到访。

    张栩匆匆出去了一趟,不多时,领着一名胖胖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李逸等人所在的房间。

    “这位是刘老板,今天也是过来想看一下藏品。刘老板,请。”

    张栩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随即就示意刘老板自便。

    那名胖胖的刘老板一眼就看到了地上放着的箱子里放了不少卷轴,不由面露喜色,直接走了过去。

    一连看了几幅,刘老板似乎颇为不耐,站起来走到张栩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张栩皱了皱眉头,指了指箱子,说道:

    “在,只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幅,还要慢慢的找。不过应该就在箱子里,这一堆我们刚才都看过了,没有。”

    闻言李逸挑了挑眉毛,从张栩的回答来看,箱子里应该还有几件好东西。只是不知那个刘老板要找的是哪件,如果万一被他先找到并且看上了,这事情可就有点好玩了。

    刘老板听了张栩的回答,看了看箱子里的卷轴,一言不发的又坐了回去,捡出两件打开查看,而李逸也自手边拿起了一件刚刚由胖象拿过来的卷轴慢慢打开。

    “咦?居然是白石老人的作品!”

    李逸打开手中的卷轴,只是看了一眼,就不由惊讶的轻叫出声。自从上次在收藏家协会刘老那里看了白石老人的笔记之后,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老人家的作品,不由略微有些激动。

    话音未落,坐在斜对面的刘老板就将目光投了过来,结果一看画面,忍不住面色就是一变。

    张栩看到李逸居然拿到了这幅卷轴,也不由微微摇头,那神情分明就是在说,刘老板,不是我不帮你,只是实在是不凑巧,让这位先拿到了这幅卷轴。

    李逸没有留意他们这些小动作,只是将注意力关注在画上。

    这是一幅齐白石作品中极为少见的没有搭配动物的纯粹的《棕榈图》,立轴设色纸本,纵轴长约190厘米,横约50厘米,算得上是一篇大尺幅了。

    这幅画,老人用墨极重,但运笔却相对比较简单,一根棕色的仿佛大麻花似的树干纵贯作品,枝叶却以泼墨的形式随意勾画,显得颇为随性。

    整幅画作简洁明了,寥寥数笔却情景宛然。而这正是白石老人的特点,往往只撷取一个片断,粗看似觉单调,但细细品赏之后,却能使人联想到很多画面之外的意境,顿觉心旷神怡。

    “这幅画多少钱?”

    在确定这幅确实是真迹后,李逸抬头问道。

    张栩迟疑了一下,看到刘老板脸色大变,不由苦笑一声,说道:

    “这样吧,两位都是朋友,我也就不废话了。刘老板就是冲着这幅画来的,李先生呢,很显然也喜欢,那我就干脆点说个价格,二位要是都能接受我们就再慢慢谈,如果有一位觉得高了,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二位以为如何?”

    李逸点点头,那名刘老板则皱眉想了一下,也满脸苦涩的点了点头。

    “3000万!”

    李逸眉头一挑,这么大尺幅,折合人民币才600万出头,这个价格,真心很合适。随即他心中一动,明白了张栩这么报价的原因。

    这其实和拍卖是一个道理,如果底价报高了,他们两个有一个直接退出竞争,他也就没什么额外的赚头了。

    而报一个相对真实的价格,既然这两家都想要,那么就一定明白,这个价格其实是有得赚,这样就都不会放手,到最后,说不定反而会便宜了卖家。

    报完价格,张栩看了两人一眼,李逸点了点头,刘老板却苦涩一笑,摇了摇头,从放在地上的大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木盒,说道:

    “张老弟,实不相瞒,我今天过来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这幅画,不过我却拿不出这么多钱。我本来的打算是用这一对佛像和你交换,没想到……”

    他摇了摇头,打开木盒,从里边拿出来了两个30多厘米高的鎏金铜金刚舞菩萨立像,放到了桌子上。

    张栩看到刘老板居然是来搞置换的,不由苦笑摇头,他们家正是因为缺钱,也是因为这类东西实在是太多,才想要处理掉一部分,你这以物易物又是个什么意思?

    张栩摇头,李逸却在仔细的打量这两尊佛像。这是一对对像,两名金刚菩萨均是单脚站立在圆形的莲花台上,两只手一放腰间,一只前伸做茶壶状,一左一右,相对而立,搭配的非常合适。

    鎏金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

    这种佛像多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大量使用。

    现在,在华夏国内的一些古董摊子上,还能经常的见到这种佛像出售,一个个都形态逼真,古意盎然,让人真假难辨。

    刘老板拿出来的这两尊佛像,保存的都极为完好,不但没有什么缺损,甚至连佛像表面的鎏金部分,也仅有几处细小的剥落。而从佛像的造型看,和明代时的佛造像极为相似,如为真品,可比白石老人的这幅《棕榈图》要珍贵多了。

    李逸记的很清楚,13年,在香港,一尊明代永乐释迦摩尼鎏金铜佛坐像,曾经拍出了高达2。1亿港币的天价。而在之前,和这对佛像造型大小差不多,不过是明宣德年间的鎏金铜金刚舞菩萨对像,也曾经拍出过5000多万港币的价格!

    “刘老板,我能看看您这对佛像吗?”

    李逸看了半天,决定上手试试,如果真的是真品,哪怕只有一件为真,也可以出手买下来。

    刘老板示意他自便,然后将张栩拉到一边,低声商量去了。

    李逸先拿起左边的一尊佛像,稍一寻找,就在底座上看到了“大明宣德年施”的六字铭款,心中一动,直接启动了鉴灵牌。

    一股冰寒的凉气涌入,李逸觉得双眼微微一凉,知道透视的距离又增加了,不过究竟增加了多少,这里却不方便测试。

    将佛像放下,他又拿起了另外一件,仔细看了两眼,用鉴灵牌验证后,托着下巴开始琢磨,待会儿究竟该怎么办,才能将这对佛像收入囊中。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他先将白石老人的那幅《棕榈图》买下,然后要到刘老板的联系方式,两个人另约时间交易。当然也可以当着张栩的面勾兑,只是这样,似乎是显得有点不太尊重。

    然而还没等他想好,刘老板却先凑了过来,

    “李先生,您觉得我这对佛造像如何啊?”

    李逸点点头,

    “很像是真家伙!”

    “别介啊,它们明明就是真的!李老弟,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该不该说。”

    李逸心中一动,暗想,难不成好事还会主动送上门来不成?

    PS:孩子快考试了,每天还要抽两个小时帮他复习,上班、码字、奶爸,望诸位大大看在老果身兼三职仍每日三更的份上,赏一张月票如何?求自动订阅!(。)

第四百七十五章 黄金树() 
PS:连续六天3更9000+完成,求各种票!

    果然,刘老板的想法和李逸一样,而且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表现的还很是不好意思,态度也放的很谦卑,

    不过即便是放的再谦卑,李逸也不会领他的情。因为事情是明摆着的,那些拍卖的资料网上到处都是,他自己拥有这么一对佛造像,不可能不上网去了解行情。

    了解完行情居然还这样低价贱卖,那么,除了他自己都认为这一对造像不真之外,李逸实在是找不出来其他的理由。

    明知道自己的东西不真,却拿着来换张栩的白石真迹,这种人,怎么坑他都不过分!

    因此李逸听到他提议交换的时候,很是犹豫了一下,但最后还是决定不额外加码,以免节外生枝。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犹豫这一下不要紧,却差点没把刘老板的汗都吓出来了。

    因此当他点头同意三方交换的时候,刘老板简直就是用飞一样的速度,转眼间就拟好了协议,然后像丢点着的炸药包一样,将那一对价值5000多万的金刚造像扔到了李逸的怀里。

    付款完毕,交易成立,刘老板小心的将卷轴装起来就准备告辞离开。

    如果这个贱人就这么离开也没什么,偏偏他走了两步后,忽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神神秘秘的问道: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换这幅画吗?”

    李逸自以为知道,因此没理他。张栩却不知道,因此顺着他的话风就问道:

    “为什么?”

    刘老板哈哈一笑,脸上流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这幅画上写着的书剑、映肤你们知道是谁吗?哈哈,我告诉你们吧,他们是刘云豪的爷爷奶奶!哈哈,告辞!”

    李逸愣了愣,看了一眼张栩和任玉煌的表情,知道这刘云豪应该是个了不得人物。

    “这个贱人!”

    半晌,张栩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字,而任玉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