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背包去支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背着背包去支教-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一部描写年轻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去偏远山区支教的故事他们在那里发生的爱情故事生活故事以及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一部励志的青春剧一部关于奉献的故事一部关于探索山区教育的青春剧
 87928

第1章大学毕业去支教() 
第1章大学毕业去支教

    “世界上,有一种工作如果你没有经历过?13?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付出;有一种艰辛付出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体会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领悟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纯粹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感受到其中的幸福。这就是支教老师!”

    ……题记

    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金融危机,我面临失业的窘况。临毕业前期,71岁高龄的大学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西部还很缺老师呢,你们可以去。我觉得当一个老师也不错!”我思索再三,最终背上了西去的行囊。我坐在汽车上,望着窗外一株株挺拔的白杨树,我想年轻人就应该像他们一样挺直躯干向上生长。我一路西行,从贵安穿新谷至邯灵,过三门市。

    美丽的三门市,南依伏牛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望三晋。我沉醉于黄土高原的美景,充满好奇地望着神秘的窑洞,侧耳倾听着涛涛黄河水。一排排漂亮的窑洞,错落有致地码放着,窑洞门前空地上有许多大树,看上去这种院落十分美丽。在三门市火车站,我看到了诗人贺敬之的诗句,我站在石刻前沉思。我想起了他和他的诗歌。他的《回延安》、《桂林山水》等等在我耳畔响起:“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望着塑像,我感叹:久闻大名,又似曾相识。只见石刻上的诗中写道:水过三个闸门故称三门。

    清冷的寒风从脸颊抚过,望着如织的人流,看着夜晚轻柔黯淡的灯光,一种迷茫涌上心头。来不及沉醉,来不及等待,我背起了行囊,开始坐船渡过这伟大的母亲河………黄河。第一次看到黄河,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但也有些许失望。黄河之水就是一团浑浊的泥浆。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也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过中条山就到sx境内了,行走在黄土高原上,看到这一条高大的山脉,心里激动不已。远望去,山上的石头翘愣愣地,如刀刻一般。一条条盘山公路,似五彩的绸带缠绕在半山腰。山路曲折陡峭,汽车缓慢前行。望着这险峻的大山,遥想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当年在中条山凿洞修炼,羽化得道成仙。神仙都留恋此景,人何以堪?听说后人在芮城修建了永乐宫,来祭拜这位神通广大的仙人,祈求庇护一方。

    车子在sx境内出了故障,去西安的计划搁浅了,我不得不在永济小城停留几日。

    永济历史悠久,旧称蒲板,有“爱情圣地”之美誉。于是,我决定去《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看看,感受一下当年张生与莹莹幽会的感觉。初进普救寺,神秘幽静,古老的塔映衬着古老的衙门。古老的黄土山倾听者古老的故事。在僧侣的暮鼓晨钟声里,我在蛙鸣塔前扣击,聆听大自然的声声啼叫。鸽子从塔顶飞出,卖弄着优美的身姿,掩映着落日的余晖。远望宏伟的鹳鹊楼,古楼与黄河遥遥对望,此刻我有种登鹳鹊楼的冲动。我吟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普救寺游玩时,无意中的交谈得知,运河地区的垣河县教育落后,条件艰苦。我当时决定,绕道垣河去看看,是不是需要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我透过窗户,望见黄土高原上那贫瘠的山梁和一片片干旱的庄稼。玉米田里的叶子在焦灼的烈日下抽搐着。泛着白色的盐碱地里,除了玉米就是孤独的西瓜。一个个硕大的西瓜,滚落在田埂。一层层的梯田,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坡上。劳作的人们弓着弯曲的脊背,远望去,就像一株被沉重的果实压弯的梨树。近处果园里,一串串红彤彤的苹果,在枝头翘望着远方的村落。也许在期盼着甘霖的早日到来。我到了垣河后,找到了一所叫“水塔”的小学。

    水塔小学说是一所小学,倒不如说它是一间破败的土窑。窑洞里打扫得还算干净,墙上挂着一副不知道多少年的毛主席像。光秃秃的桌凳上,放着几个铅笔头。墙上挂着一个坑坑洼洼的叫黑板的木板。屋前有一个笔直的旗杆,如果没有飘摇的红旗,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一所山区小学。

    这里一共有14名学生,只有一个被称为“万金油”的老教师在教学。透过黝黑苍老的脸庞,猜测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吧。他骨瘦如柴的躯干边走边晃,腋窝里夹着一本卷边的教科书,仔细看看好像是语文。他看到我来了,热情地迎了过来,询问我是不是来支教的。我心想他怎么会知道,他接下来说:“昨天晚上乡教委的孙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个大学生过来支教。”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告诉他我的想法后,他说:“我先给你安排住下吧。”他边走边说,山区里比较艰苦,不知道你适应不适应。我们这里虽然有山有水,但有时候也会干旱的,但风景还是美的没得说。

    他指着眼前的一片片的黄土坡说:“那多么的壮观啊!”第一天,我被安顿在学校附近一户农家的窑洞里。这家主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头上包着抵挡风沙的淡蓝色的粗布围巾,满脸堆满笑容,看着就仿佛是自家的奶奶。我跟她寒暄了一番后,她让我好好休息一下,路途奔波太累了。我在屋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走出屋子,透透气看看风景。

    老阿姨正在院子里喂猪,一边提高嗓门喊着“唠!唠!唠!”的声音。这种架势好像在唱一首高难度的歌剧,一边挥舞着盛满猪食的勺子,还不时地敲击几下石槽。开始她好像没有看到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几头争抢食物的猪身上了。院子里挂满红彤彤果实的枣树上,几只山雀在嬉闹,偶尔跳入猪圈啄食残羹剩饭,而后静静飞去。院子里的公鸡不时地叫几声,好像在说:“怎么不给我吃的?”这时,老阿姨看到了我,她面带歉意地说:“是不是把你吵醒了?”我说不是的,是我自己睡不着。

    我跟老阿姨聊了起来,从她的谈话中,我知道了她的生活经历。她年轻的时候,不但长得非常漂亮,而且下地干活也是一把好手。她当过妇女主任,干过宣传队。她有一个儿子,在村子的东头(学校在村子的西南角,离他儿子住的地方大约一里地)。儿子和儿媳妇都去bj打工了。留下孙子和她在家,孙子现在乡上读初中。在说这些的时候,他充满自豪的笑容,还不忘说:“学习在班里前几名!”老阿姨说:“你饿了吧,我给你做馍花。”我第一次听说做馍花,这是个什么东东,一定很好吃吧。我说:“阿姨,我刚才吃了饼干不少,就不麻烦您了。”我没把这个放在心上,我说阿姨我去村里走走。他叮嘱我要记得回来的路,村子不大,但弯路比较多。说着我便走出了院子。

第2章天真可爱的孩子() 
小村不大,逛了没多久我就回来了。进门就闻到一股扑鼻的清香,似曾?13??识的味道,心想大概是煎鸡蛋吧。“老师,来吃饭吧!”老阿姨温和地说,“我给你做的馍花,可香了。趁热吃吧。”我赶紧说:“太麻烦您了。”我向桌上一瞅,心想不就是切的很碎的的馒头么,怎么叫馍花。晚饭就这样吃了,我的第一天,在温馨的氛围中一闪而过。

    雄鸡已经破晓,我赶紧起床,不,应该叫炕。我下了炕,匆匆洗脸刷牙,然后吃了老阿姨做的乡村早餐饼子、咸菜和小米粥,我匆匆就去学校了。一路上,心里充满无数次的想象,孩子们会多么的可爱,我会多么的害羞。虽然离的很近,这段路程我却走了大概15分钟。

    学校的万金油老师开始向学生介绍我,浑厚而又浓重的sx方言,我只听得懂两个字“能行”,我猜测大概是可以的意思。万金油老师姓赵,已经55岁了,初中毕业后,一直在这里代课,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我感觉他有六七十岁的样子,心想是不是当老师特费脑子,人特容易变老。

    赵老师说:“学校一共有14名学生,一二三年级在一起上课,分南边、北边和中间。南边是一年级,中间是二年级,北边是三年级。从今天起,就教他们数学吧!”他说着放下一本破旧的本子就走出了教室。一次面对这么多人,心里像打了个吊瓶七上八下,我说话声音很小。我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翻开了本子,这是赵老师为我提前写的备课草稿。意思大概是先给一年级教1234,再给二年级教一位数加法,三年级教二位数加法。我在黑板上用竖线也分了三个区域,分别讲授了不同的内容。在兴奋和胆怯中,开始了我的第一课。以前我总是听老师讲课,现在是自己讲课让别人听。我开始在黑板上写下1,教孩子们认识。然后唱着:“1像铅笔能写字!”这里的孩子很听话,课堂纪律也很好。条件虽然艰苦点,但每个学生都在用心学。按照赵老师写的内容,我给学生们教了起来,孩子们聚精会神。以致于孩子说去尿尿,我才明白得下课休息了。这里没有电,更不用说电铃,广播体操之类的了,全凭自己去掌握。清冷的风,吹起一阵阵黄土,洒落一片片枯叶,山区愈显贫穷破败。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也许对新来的老师好奇,也许赵老师的教案写得好。总之,老师和学生配合的很融洽。童言是无忌的,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天真的问我,老师你讨老婆了没有。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这个时候,我的女朋友正跟我闹别扭。她的父母按照我老家的习俗,这一个月来不间断地频繁相亲。我在学校的时候,她特地去泰安见我,那是瞒着父母去的。见到我,一百个不如意。也许一个还没有毕业的穷书生,根本不能给予她什么,说白了,就是车子、房子、票子。她当时选择了跟一个在公安局上班的人订婚了,我当时心情极度糟糕,没办法。我告诉我的学生,你的老师明年结婚。就这样,第一天在赵老师的全力帮助下,我过得很愉快教的也很舒心。

    下午,赵老师上语文给孩子们。他给了一本破旧的笔记,说按着这上面教学。他说:“在这样的地方,孩子们没有教材,全是老师自己编教材。条件艰苦没办法,这周六去乡里开会,可能会改善,咱们一起去吧。”我说:“好啊,顺便可以去见见你说的孙老师。”“孙老师也是教过小学的,后来教得好就进教委了。”

    我回到窑洞,仔细看着这本赵老师的教材。第一页写着一行字“自力更生…赵树根”,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这样做了。外边的世界也许很精彩,但为了孩子们能够学到知识,扎根在这里不为钱,只为良心吧。这时候,山上的山歌想起来了:“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翻山越岭等你来,阿个呀呀代。。。。。。”多么好的爱情歌曲啊,也许赵老师为了爱情,我猜吧。孩子不久就放学了,都跑到了我的窑洞里,他们在我的屋里乱翻乱爬,又是蹦又是跳。为了让他们安静点,我给他们猜起了谜语。“空空树,扁扁柴,野鸡下蛋土里埋。打三个蔬菜的名字?”孩子们冥思苦想,我提示着。“窗户里,窗户外,窗户外边一棵菜。也能吃,也能卖,就是不能腌咸菜。打一水果?”“红茶壶,绿茶盖,里面放着黄米饭。打一蔬菜?”就这样,欢欢笑笑,到了晚上,孩子们都回家了。

第3章我第一次见到了她() 
今天我跟赵老师去乡里开会,我们乘坐由老乡开的手扶拖拉机在崎岖的?13??土高原上穿梭前行。在这将近秋天的日子里,秋蝉在树叶丛中不住地啼鸣,金黄的谷子里地插着一个个怪怪的木偶人,在风中挥舞着绸缎,驱赶着争抢丰收果实的麻雀。一株株成熟的高粱,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随着秋风跌宕起伏。果园边是一片片的菜地,巨大的冬瓜吊在架子上,风吹过摇摇晃晃,真担心它会掉下来,摔个天崩地裂。七彩的云雀在山间穿梭飞翔,偶尔看到一群群赶着羊群的老人,喊着山歌,抽打着响亮的鞭子。

    远处的中条山脉,似乎就在面前,在高原上看山,山上还有山。也许,一山比一山高就是这样来的。赵老师说:“你看那放羊的了么,是我们班学生赵海军的爷爷。”拖拉机离羊群越来越近,我仔细一看,一个八十多岁的老者在驱赶着一群绵羊。老爷爷挥舞着长长的鞭子,把一只高大的头羊不住地往路边赶,嘴里吆喝着什么。赵老师,跟老爷爷打着招呼,还不忘介绍我。司机开玩笑地说,这是大城市来的秀才,在我们这找个婆姨吧!我们一路说说笑笑,没多久就到了乡教委。我和赵老师一起坐在了教委院里的长凳上,这种开会的形式,只有在电视上见到过。我问赵老师:“哪个是传说中的孙老师?”他指着主席台最右边的那个女孩说:“那个20多的女子就是!”

    “原来是个女的啊?”

    “怎么了?不行么?莪们sx的婆姨能力挺强的。”一口晋剧念白的腔调逗得我笑个不停。“笑啥啊,不是么”

    “是!”我严肃了起来,才想到这是开会。

    接下来,是教委的副主任唐天伟主持会议。“下面请分管教学的李世峰主任发言。大家欢迎!”

    “大家好!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新学期···上学期,优秀的学校是···优秀的教师是···”我疑惑地悄悄问赵老师,怎么没有咱们小学。赵老师说:“咱们学生少,评优秀的话吃亏。一年级四个学生,一个学生不及格的话,那就是百分之二十五。”他又补充说:“我们这边虽然贫穷落后,但学生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

    “下面由分管教科书的孙老师讲话···”唐主任有点激动地说。

    “今年的教科书都已经到齐了,下午到我办公室领书。中心校160本···”

    我心里觉得挺高兴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领到新课本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