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郁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香郁果-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大县亲自主持了抗日英雄王超洋的葬仪,还给氺墅送来了一笔抚恤金,氺墅得了实惠和荣光,马大县也获得升迁,到洛阳做了华之云的副手,最高兴的是父亲,他高高兴兴地到洛阳上学去了。

    虽然好事连连,但是,氺墅的日子还有点难过,经济亏空太大了,几十口人要吃要喝,还差三剩五的有人来讨债,这水墅几辈子都是债主,总是把钱借给别人,不知道欠别人债的滋味竟是这样的难受,曾祖父对爷爷说:“不管你想什么法,哪怕一家人每天少吃一顿饭,三年不添一件衣,你得把债尽快还完。”

    这才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别人不急自己急,曾祖舅都对爷爷说,“这钱你也不要急着还,”但是,爷爷着急,急的很了,就急出病来了。

    其实,爷爷这病,不是急出来的,而是,恨出来的,他恨谁?他恨他自己,他说自己就是“氺墅最大的败家子,氺墅到现在残缺不全,就是他的错”,这能是他的错吗?

    曾祖叔临终时要卖掉西院帮爷爷还债,定金都给了,可是,临到买家来看院子时,人家改变了主意,不要西院,要中院,这有点叫人不大明白了,这氺墅的三座院子一般大,这买家不管怎么说,都应该买西院,怎么能够买中院,夹在东西两院的中间,多难受,可是,人家不嫌难受,一定要中院,话又说回来了,中院就中院吧,既然人家不嫌难受,愿意夹在你们中间,这中院西院住着都一样,可是,爷爷不这样想,他就是不想卖中院,说:“中院是氺墅的主体部分,中院卖掉,这水墅的风脉就散了,对子孙后代不好。”这哪跟哪啊?这水墅确实是宽敞明亮,园林修的也好,不舍得也有情可原,但是,关于卖掉中院,氺墅的风脉就散了的说法,根本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爷爷,就是个农民,他没有科学的世界观,他就是只从父辈的言传身教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宁舍地不舍宅”,这是先祖爷的遗言,祖宗的遗言就是族规,谁舍了宅,谁就是败家子,祖宗会埋怨他,子孙也不会原谅他。

    这时候的爷爷就像是老鼠钻到风箱里,四处碰壁,前面是族规挡着“不能舍宅”,后面是父亲催促“要赶紧还债”,上面母亲发话“地不能舍,一家人要吃饭”,旁边是老婆的催促“赶紧筹到钱,儿子要上学,妹妹要看病,兄弟要做生意,自家要建粉坊”,这不是难为死人吗?

    甭说爷爷这个三十多岁,就是养尊处优,没有担过沉的大少爷了,任是谁都得愁出病来,爷爷他想临阵脱逃,就对曾祖母说:“娘,您的身体还不赖,经验也很丰富,这宰辅的担子您再挑上一段时间,待儿子病好了,再把担子接过来。”

    曾祖母心疼儿子,有点动心了,可是,曾祖父坚决不答应,对曾祖母说:“你这是老母鸡护仔,你准备护到什么时候,他今年三十六岁了,年富力强,这担子放到他肩上正合适。”

    曾祖母说:“他几十年都是养尊处优的,啥心没有叫操过,咱现在一下子给他放这么重的担子,把他压趴下咋办?”

    曾祖父说:“压趴下,自己爬起来,你和我被压趴下了多少回,你不记得了,这人,你不让他压趴下几回,他就永远长不大,他如今都当老公公了,还能让他悠哉悠哉的,不行,得把他压趴下。”

    曾祖母说:“你这当爹的心狠。”

    曾祖母虽然说曾祖父心狠,心疼儿子,但是,她最终没有接过儿子想撂的挑子。

    爷爷看看没戏唱了,就硬下心来,找人说和,西院可以卖的便宜点,但是,买家坚决要中院,情愿出整座院子的钱,只买中院的一半,这样的好事,也就只有氺墅能碰到,事情说到最后,爷爷答应将中院的后半个院子卖给了人家,临到划界的时候,产生了争执,就是院子中间的那棵大楸树,人家一定要圈到人家的院子里,氺墅要留在自家的院子里,最后,双方都做了让步,各让出三尺地方,大楸树归两家所有。

    签完协议,爷爷掂起一瓶竹叶青,来到正房的祖宗牌位前,跪着哭了一阵子,就像吹喇叭一样,一口气灌了大半瓶,剩下的倒在了祖宗的牌位前,然后就一头倒了下去,家人都以为他是醉了,睡上一夜也就醒了,可是他竟昏昏沉沉的睡了三天三夜,满头的黑发变成了白发,一缕一缕的往下掉,掉到一半不再掉了,稀稀疏疏的白发,一直到老都没有掉完。

    爷爷的魂灵悠悠荡荡的到了奈何桥头,却看见了他的祖宗们笑呵呵的在迎接他,爷爷他怀着愧疚之心,向先祖爷请罪,说“咱就是不肖子孙,咱没有保住祖宗创下的基业,咱情愿折去三十年的寿限,求老祖宗原谅咱。”先祖爷笑呵呵的对他说:“滴啦孙你没有做错,这水墅是老祖爷俺创下的基业,这不假,但老祖爷创下的基业,是为了福荫子孙的,老祖爷立下遗嘱,说是宁可舍地,不可舍宅,本意是让子孙记住祖宗创业的艰难,爱护祖宗创下的基业,没想到,却成了戴在子孙头上的紧箍咒,就是这氺墅再好,也好不过儿孙的生命和家族的荣誉。”太祖爷也笑呵呵的对他说:“世上的事情本来就在得失之间,得不必得意忘形,失去了也不用痛惜伤身,钱物本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谁花都是花,谁用都是用,这水墅也一样,该舍就得舍,你舍宅,是为了救家人的生命,是为了让儿孙上学,是为了维护氺墅的声誉,你做的没有错,祖宗不会怪你,子孙也会体谅你。”高祖爷说:“我是个呆子,不会讲大道理,重孙子你不必自责,这败家也未必不是好事,福兮锅所倚,祸兮福所至。”玄祖父爱怜的抚摸着孙子的头说:“你是水墅的好儿孙,要说败家,爷爷咱才是水墅最大的败家子,败了有什么,好好干就能挣回来,你不但不会折寿,上苍还会为你加寿,像你这样痛惜伤心的,不好,回去吧,你的阳寿还长着呢,你要好好保重自己的生命,好好的领着儿孙们过日子,比起老祖宗创业的艰难,这眼前的困难不算什么。”

    爷爷从沉睡中醒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的姑娘在望着他,这姑娘是他刚进门的儿媳妇,也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看见爷爷醒了,很是高兴说:“亲伯,您可睡醒了,喝点水吧。”

    母亲喂爷爷喝了几口水,爷爷感到身上畅快了很多,爷爷说:“你是谁?”

    母亲说:“俺是您刚过门的儿媳妇呀”

    爷爷说:“你这闺女,一进门就侍候老公公?”

    母亲说:“是啊,亲伯您也太能睡了,一觉就睡了三天三夜,有人说,害怕您醒不过来了,俺说,你一定能睡醒过来。”

    爷爷说:“家中的人呢?”

    母亲说:“奶奶和娘还有妹妹,白天黑夜的轮流看着您,今天是舜王庙的大会,奶奶和娘带着妹妹去舜王庙烧香,求神仙保佑你早点醒过来,你的孩子也从学校请假回来,他晚上陪你,现在回房中睡觉了。”

    爷爷说:“都是亲伯不好,让全家人为我担惊受怕,吃苦受累。”

    母亲说:“亲伯,您睡着后都见到谁了?”

    爷爷说“你这闺女问这话,我睡着了还会见到谁?”

    母亲说:“俺是说,你一定做梦了吧,把你的梦讲给俺听听,俺最爱听别人说梦了,还会解梦。”

    爷爷就将他和老祖宗们的对话讲给了母亲听,母亲说:“这就对了,你梦中的话,其实是俺爷给你说的,亲伯您一定要把心放宽一点,你看您,因为这氺墅的半个院子,就痛惜伤身的大病一场,让全家人都跟着您担惊受怕,如果您醒不过来,咱这水墅一家老小可咋过。”

    爷爷说:“真是一个好媳妇,你的心胸比亲伯大,亲伯以后不会再这样了,老祖宗说的好,世上的事情本来就在得失之间,得不必得意忘形,失去了也不用痛惜伤身,钱物本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谁花都是花,谁用都是用,这水墅也一样,该舍就得舍,”

    母亲说:“有舍就有得,我们好好干,挣下钱,把氺墅再赎回来。”

    爷爷挣扎着想起来,母亲挡住了他说:“亲伯,你身体还是虚弱,还得再歇几天。”

    爷爷说:“亲伯歇不住了,这地里的谷子都长出来了,我得起来去找两个长工,把谷子挠挠,锄锄,还有山上的红薯,也该翻秧了。”

    母亲说:“亲伯,你就再歇几天吧,这些活俺都会干,俺在娘家就是长工头,领着长工们下地干活。”

    爷爷说:“那亲伯也请两个长工,你领着把这些活干干吧。”

    母亲说:“亲伯,咱家现在有些困难,就不请长工了,俺听奶奶讲,咱水墅中的女人都很能干,说老祖奶给老祖爷扛长工,一个都顶两个,俺没有老祖奶能干,俺一个能顶一个,还有东西两院的两个婶娘,都年纪轻轻,人高马大有力气,她们两个人也能顶一个,妹妹们虽然力气不大,但三个人还不顶一个人?还有俺奶她也说,只要孙媳妇带头下地,她也下地干活,她还要当领导呢。”

    爷爷说:“她们可不像你呀,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

    母亲说:“家中富裕的时候,能请得起长工,她们可以不干活,可是,现在家中困难,雇不起长工了,这太太小姐就当不成了,就得下地干活,亲伯您就放心吧,这些活俺就承包了。”

    爷爷说:“如果,你们把这些活做好了,亲伯给你们发工钱,反正雇长工也得花钱。”

    母亲说:“工钱就不用给了,我们把这些活干好了,你给俺每人都做一件新衣服。”

    爷爷说:“可以。”

    这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曾祖母领着她的媳妇闺女孙女孙媳,一共有十二个女人,可以算是氺墅十二钗了,她们花枝招展得走在希望的原野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布谷鸟在林间叫,女人们在田中笑,这十二个女人,每人都搬一个小板凳,她们都坐在凳子上,弯着腰挠谷子,谷子苗长得太稠了,她们就是把多余的谷苗剔掉,然后用手中的小挠锄把杂草除干净,这活不重,妇女们干很合适,仨女人一台戏,十几个女人,边干活,边说话,高兴了还可以引吭高歌,天空那么高远,原野一望无边,河水哗哗流淌,花儿吐着芬芳,对于这些平日里,老被关在家中的女人们来说,无疑就是身心的一次大解放,她们自由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无忧无虑的想说就说,想笑就笑,再想想,自己是在劳动,现在这满眼的谷苗,到了秋天就是金灿灿的谷穗,那香喷喷米饭,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一种骄傲和自豪不知不觉的就潜入到她们的胸中了。

    母亲挠得最快,她平日里老是做这些活,蔓二奶挠得也不慢,她和新媳妇对脾气,两个人齐头并进好说悄悄话,曾祖母也挠得快,她虽然年龄最大,但她身体好,她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每日里感到憋气,总觉得自己身体内还有余热应该发挥,现在她可以发挥了。相比之下,怜姑奶和西院的亲二奶,挠得最慢,怜姑奶是身体不好,亲二奶是娇气怕出力。

    “孙媳妇你挠得慢一点儿。”

    “奶奶,您慢点挠,到头了我接您。”

    “怜儿,你身体不好,干不了就回家歇着吧。”

    “没事的,俺能行。”

    “孙媳妇,你说你会唱小曲儿,就唱一首,让大家高兴高兴”

    “俺和二婶儿给大家合唱一曲《兄妹开荒》吧。

    雄鸡雄鸡高声叫,

    叫得太阳红又红。

    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怎么能躺在热炕上做懒虫。

    扛起锄头上呀上山岗,

    山岗上啊有好风光。

    站得高来看得远

    咱们的家乡是个好地方。

    边区边区地方好呀,

    劳动英雄出得真不少。

    行行都能把状元出呀,

    当一个农业英雄也真荣耀。

    人家当英雄是人家的功,

    自己眼红也没有用,

    人人都把劳动英雄来当呀

    今年的生产,我们要更加油呀更加油。

    “嫂子,您是跟谁学的?这曲儿可是真好听。”

    “你哥哥,教俺的,他在学校学了好多曲儿了。”

    “你也教俺唱唱吧。”

    “这多容易,俺唱你们随着哼,几遍就学会了。”

    母亲大声唱,其她的人小声哼,悠扬欢快的陕北秧歌曲儿,在中原的大地上回荡传扬,就像母亲的哭灵声招来了许多的孝子一样,如今这欢快的歌声,又招来了许多女人,她们也搬着小凳子,坐在自家地里挠谷子,在这希望的原野上,一边劳动,一边听曲儿,高兴了也自顾自的哼几声。

    这劳动是快乐的,更是辛苦的,六七月间的太阳,火辣辣的挂在头顶上,把女人们的脸都晒得红彤彤的了,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们,细皮嫩肉搁不住太阳晒,这太阳的紫外线就像钢针一样,刺得她们脸蛋,火烧火燎的痛,刚开始的新鲜感过去了,剩下的就是单调枯燥的,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渐渐地女人们就顶不住了,要打退堂鼓。

    第一个搬起凳子回家的是怜姑奶,她确实是身体不好,比林黛玉还要的弱不禁风,根本搁不住太阳晒,看见怜姑奶要回家,西院的亲二奶也搬起凳子说:“我送怜妹妹回家吧,可是,这一回家,她就再不上地了。

    这人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看见怜姑奶,亲二婶儿搬着凳子回家了,大姑舒悦和二姑舒兰也搬起凳子回家了,这难怪她们,她们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平时都是娇生惯养,那皮肤白嫩白嫩的,哪经得起太阳晒,他们原以为下地干活是很好玩的事情,这一参加实践活动,才知道不是很好玩的事情,腰酸背疼真是难受,看见年轻人都走了,曾祖母也搬起凳子,招呼大家,“回家吧,不干了”,女人们都站起来,伸伸腰,挥挥胳膊说:“这活儿,咱们真是干不了”就随着曾祖母回家了,地里只剩下母亲和三姑,一个才十二岁的叫舒蓉的姑娘,母亲说:蓉妹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