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进化光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进化光线-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方拿出来展示的样品效果(应用场景),已经完全超出所有人的估计,甚至可以说是震惊。

    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受视力、听力、身高范围等自身条件的影响,还有其它外在因素干扰,大部分人都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更不用说上课期间,接收知识的对象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很多个。老师不可能因为仅仅几个人没有听清、暂时理解不了就停下来,进行重复讲解,他必须照顾全部人的进度。

    这样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都无法保证自己一天所学的内容能够全部掌握。

    事实上,别说是全部掌握了,能听懂个七七八八就已经非常不错。按实际情况来算,多数学生基本连一半都达不到,要靠大量的作业习题和反复考试才能逐渐明了并弄懂相关的知识点。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不靠课后的补充,就完全掌握所教的内容,这也是学霸天才们让人羡慕嫉妒的原因,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有学习经验,能够让人以最少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

    至于那些上课坐不住、容易走神对所讲内容记不下多少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是慢慢地被淘汰出局,沦为学渣,并且很多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连重新赶上的机会都没有,一步落后,就是步步落后,他们的家庭条件,可没有奢侈到能够让父母请家教的程度。

    但是,有了眼前这东西,困扰大多数学生上课分心的难题,无疑是得到了妥善解决。

    不少心思灵泛的人对vr眼镜的功能摸索了一番后发现,不仅可以通过上面的按钮操作视角进行方位移动,还能让整个立体场景进行快进倒退,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这样,即使学习能力再差,也能保证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会出现遗漏和错过。

    不过最让在场的各位校长和教育机构官员心动的,却是这种教育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另一面。

    看到没一个人有摘下vr眼镜的打算,站在台上的梁羽不得不将身前的话筒链接到所有人的vr设备上,然后说道:“上面的场景,是我在过来之前,特意找老师(孙老)所在的学校帮忙拍摄的。按照最普通的化学实验室所需要的投入成本和维护计算,上述的实验器具和材料,一年下来最少需要花费十几万,这还是在不出大的实验事故前提下。但是,对于这次友情拍摄,我只付出了不到一万块钱的成本价,其中租借教室花了五千,演出费两千六,包括一名教授的出场费五百,两名助教和二十四名学生的参与费每人一百,以及盒饭钱五百和饮料钱一百,加起来只要八千多一点,而拍摄后的全息影像却可以反复使用。”

    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计算这里面的成本。

    看上面的时间显示,足足两个半小时,也就是将近三节课的课程,而这样的实验课,即使本专业的学生,一个学期也上不到二十节,却只需要花费八千块多点。。。。。这还是在师生友情价的情况下,换做自己学校,连教室的使用租借费都免了,只需要给上课的助教老师学生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偿,就能够利用拍摄后的场景反复进行体验。

    这方面的费用降低就不是一点点了,而是一年下来好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多余花费被免除掉,并且教学效果在每降低的同时只会比原先的更好。当然,最重要的是提前保证了学生和实验器材的安全性,经过反复观摩学习后,至少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而这,仅仅只是最普通的大学实验阶段,如果用在更高级别的研究实验室,节省下来的费用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无疑能惠及到更多的大学及学生。

    可让其他人都没想到的是,梁羽的话还没有说完。

    “当然,作为一项投资计划,想要有吸引力,仅仅包含节流的部分还不够,它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开源。”

    “相关设备,我并不准备只是把它们简简单单地卖出来,然后让人随便使用,而是打算和在场的各个学校进行深入合作,建立一个这方面的共享平台,免费租用之后,根据设备拍摄出来的教学场景其重要性和花费成本,对本校之外的观看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样,不但能充分弥补国家方面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的巨大财政投入,还能有效帮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知识教育。”

    话音一落,全场都陷入了一片鸦雀无声的状态。

    如果说刚开始他们对梁羽提出的计划还存有很多怀疑,只是看到了它包含的广阔前景,才抱着倾听了解的打算姑且任之,那么现在,全部人都为这计划的后续怦然心动。

第三百五十一章:全息影像设备的恐怖影响力() 
其实,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络公开课已经是一个能让不少人耳熟能详的概念。

    不止是许多培训机构,都愿意借这种方式来打响名气、招揽学生,像国外那些知名的高校,哈佛、耶鲁、剑桥、牛津、麻省理工等等,也纷纷是在网上提供课堂实录的教学影像,以满足世界各地的求知者对重要知识和提升自我能力的追求渴望。

    可以说,这种远距离教学方式自从英国起源后,便以非常符合当下盛行于网络世界的共享精神而逐渐大行其道。在取得了大量关注之余,也为这些学校机构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拥戴,算是传统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利用日新月异的网络通信技术所绽放的初盛之花,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多的惠及到那些因为各种缘故而无法接受到大学教育的普通人。

    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公开课资源平台——养猪场公开课,排行榜上的公开课视频随便都是几十万点击起步,而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师授课录像,更是达到了上百万的观看记录。

    相比真正接触到网络公开课概念的用户基数,这并不是一个可以轻忽的小数目。基本上,只要对自身能力或未来有所渴望的人,都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观看学习。

    但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同时,它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只要是对公开课内容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受限于简陋的拍摄条件制约,绝大部分网络公开课都无法做到尽可能地展现出上课时的情景,不仅拍摄画面基本只能固定在讲台的那一小片范围,让上课的导师无法用多样且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其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个过程非常缺乏互动性。单纯的用言语、动作来进行表达的方式,很难调动出观看者的注意力和热情,甚至,就效果而言还比不上平时的正常上课。

    至少在讲嗨了的时候,哪怕普通老师也能即兴发挥一会儿,可面对固定的镜头、正在干扰的拍摄者还有被限定的上课方式,哪怕站在讲台上的是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教育达人,缺乏激情的代价便是,难以生动地表达出自己想要阐述的观点。

    不过,这还不是它最大的问题,限制网络公开课传播的关键障碍,其实是内容发布者通常都得不到相关的利益回报。

    将心比心,若是付出之后,拿不到应有的回报,甭管现在的人再怎么推崇互联网时代的分享精神,恐怕也坚持不下去。看那些长期占据排行榜的网络公开课视频就知道,几个月,甚至一年更新一次的比比皆是,其内容发布者,很多都是在聚集了一定名气后,就转为实体书销售去了,真正能保持几年如一日的更新频率,根本没有几个。

    更何况,作为相关知识的掌握者,这些人基本都是几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凭什么身为观看者什么代价都不用付,就能获得他们耗费无数时间精力才得以掌握的知识?

    这就不难解释绝大部分网络公开课视频都不会涉及到较为高深的知识内容。其价值,甚至比不上买书附赠的那些教学光盘视频。

    缺乏足够重要的内容打底,相关知识方面又老旧更新落后,这种情况下,无疑是阻碍了大众对网络公开课的接受程度,无法让它们真正地普及起来。

    然而,梁羽给出的答案却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难题。

    不仅仅是他拿出来的全息影像拍摄装置,还有这一刻突然从他嘴里道出的惊人建议。

    “真是想不到,他居然还有这样的后手,若不是知道他总能做出些意外之举,我都要被吓一跳了。。。。。。。”

    听着耳边传来的声音,和梁羽一起过来的马总统不由摇头苦笑,虽然他心里是早有准备,这位天才少年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投资计划就这么轻易地折戟沉沙,但他却无法料到,关于这个投资计划的后续部分会如此地让人难以想象。

    万物测量者的出现,就如一场惊雷,注定要震动整个世界。

    想想《阿凡达》这部电影大片的横空出世,那唯美的3d画面效果,近乎真实的星球环境塑造,还有酷炫到没有对手的视觉特效,正是吸引全球无数人疯狂爱上这部电影的原因。这里面,甚至有很多从不看电影、也讨厌科幻片的观众,都一改他们原本的态度,忠心地守在电影院内进行反复刷看。其造成的轰动效应,不仅创下了影史奇观,票房破纪录的达到了27亿美元,还直接改写了后续的电影大片概念,如果没有3d,没有特效,根本不要想大规模地在电影院内上映。

    同样的,相比电影院内那些上映的3d大片,还要更为真实绚丽的全息影像效果所带来的极致吸引力,也会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疯狂。

    看在场那些已经被震撼到一言不发的人就清楚,恐怕很多人都愿意花费个三五十块的代价,去亲身体验这种前所未有的全息影像效果。更别说,这里面的内容还是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的重要课程知识。。。。。对比看过就忘掉的大部分电影内容,恐怕许多家庭不介意自己的家人去经常感受一下,甚至可能会主动鼓励,毕竟,这是教育方面的投资,至少这笔钱在花起来的时候,他们肯定没前者肉痛。

    但最为令人看重的却是,这位少年所提出来的天才构想方案。

    蕴含如此巨大投资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拍摄设备,他竟然是只租不卖。

    也许别人会觉得这种方式蠢爆了,有钱不赚,还真是够傻的,可马总统却能看出来。这种似乎是限定了用户范围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想要谋夺最为关键的内容制定权。

    只要设备制造的能力是掌握在少年的手里,那么,任何机构、学校和企业想要拍摄相关的全息影像,都只能是仰仗他的鼻息才行。

    像这个共享合作平台的发布方式,看似能为各大高校带来海量的收益跟名气,可真正的最大赢家却是这个少年,他不仅能够同样收获到这些好处,还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深入到各大高校,乃至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后,即使是zf高层想找他的麻烦都难,因为在其身后,站着无数因此而受益的普通人。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走上社会,融入到各个的工作岗位上,这种影响力还将以迅猛的速度无限发酵。

第三百五十二章:坑术的核心() 
“孙老头那家伙真是找了一位好弟子,这么一弄,估计全国范围内的权威教授、知名学者都将承他的情。”

    “是啊,相比现有的导师教学制,能够带出来的研究生数量,这种教育模式下,不仅麾下的学生数量可以暴增,关于导师的各项收入方面也会迎来一个明显的增长,最重要的是,节省下的培养费用能够更多的用于课题研究和扩大实验室规模。”

    “嗯,不错,像基础研究的几个系,老是跟我抱怨,有潜质搞相关科学研究的学生数量总不够。明明有着大量的经费拨款,却还要到外校去拉人,如果按照这种方法进行培养,想必不会再面临缺人的困境。”

    事实上,不止是马总统已经发现梁羽隐藏在这份计划后的勃勃野心,在场众多高校领导、zf官员们也同样看出来这个少年的目的。

    他是想将这些站在无数学科和研究领域顶端的关键人才给一网打尽。

    虽说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之类的身份很有地位名誉,也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推崇,可受困于高等教育内容在传播途径中的低扩散率,相比律师、医生、公·务·员还有金融科技领域等职业,这些人的生活普遍过的都比较低调和含蓄。但不是他们不想将生活弄的有滋有味,而是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让他们搞其它方面的娱乐和社交活动。看很多基础学科、重要研究领域内的导师跟学生之间的相处习惯及关系就知道,这些枯燥艰深的知识传承不易,若没有长达一二十年的悉心教育培养,根本别想在此前的研究水平上继续推陈出新。

    因此,这种有助于扩大相关领域内的潜在学生数量,快速增加研究者人数的方法,无疑能得到这些人的一致拥护。

    再考虑到大部分基础学科、理论研究方面的从业者在待遇和前景问题上,要远远低于其它同等学历的工作,这种极大几率能增加收入,提高名气的教学模式,想不获得他们的支持都难。

    连你们的待遇福利都是靠我提升的,以后遇到事情能不声援一下?

    在场的,要么是各大高校的实际管理者,要么是间接涉及到这方面,很清楚,基础研究,是一切学科技术存在的根本,关乎到国家赖以发展的创新动力,如果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过得好,那么,这个国家也不用想着再进步。

    相比以往那种扎根相关领域研究几十年,却得不到半点吆喝和实质性好处的苦逼未来,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去了解这些和文明发展、社会进步有关的重要学科理论知识,对于这些已经将自己大半生的才华及青春付出来的研究者而言,心里一定会非常开心和欣慰。

    而这里面,最为感激的恐怕就是那些得到更多学历提升机会的学生。

    以前只在百分之十左右徘徊的读研深造比例,经过这种方式改变后,每年多出来的就不是数十万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而是上百万更高学历的技术性人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