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朕观此地,四周山脉环抱有情,不迫不压。如青龙蜿蜒、如白虎俯首、如玄武垂头、如朱雀婆娑,可谓龙脉止聚”之地。然而,这风水也可轮流转嘛”!
是啊!此时的渤海国永兴殿外,裴璆、崔礼光、大素贤、渤海官员聚集一起,心情郁闷,蔫头耷脑,准备上朝。
渤海国永兴殿距承天门只有190米,这忽汗城池被攻破,皇宫的第一道门就是承天门。承天门为渤海国宫廷第一壂,东西长56米、南北宽27米、高3。15米、面积1512平方米,倒也宏伟壮观。
晨曦微露,星光闪烁。
裴璆面向崔礼光说道:“老相国,您对目前的局势怎么看”?
崔礼光回道:“嗯,裴相,副王率昭顺、禹谟、光赞三位王子逃走,也不知现在情况如何?看来是凶多吉少”。
“老相国,你是说圣王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一旁的大素贤滴下了眼泪。
“如今,我们如惊弓之鸟,无法面对这一事实”。
崔礼光说道:“是啊,司徒大人,不知吾等头颅还能在脖颈上住上几日呢”?
大素贤用袖头擦了擦眼泪问道:“老相国何出此言”?
崔礼光说道:“不瞒司徒大人,本相率三万精兵抵挡大契丹之兵马入城。三万兵马呀,竟敌不过大契丹的五百骣骑。惨啦。不到一个时辰我们的兵马就所剩无几”。
大素贤表示同情。
“我深知老相国衷心一片,可圣王发起怒来,也是如狮虎一般,这可如何是好”?
崔礼光说道:“本相的确无颜面见圣王,只好以死谢罪”。
“这哪里是老相国之罪呀。老相国,早朝时我会力保老相国的”,大素贤说道。
崔礼光愤愤说道:“若不是平日里圣王动不动就大加杀罚,渤海国大将军申德就不会率领500人逃往高丽;还没出三日,又有礼部卿大和钧、工部卿大福谟、左右卫将军大审理等率民百户投奔高丽。假如渤海左首卫小将军冒豆干等不率千户逃往高丽,渤海国的势力也不至于这么弱啊”!
“圣王如此残暴,众臣相继逃走,甚至有大氏家族率先外逃。所以阿保机趁彼离心,一举而攻之,令人扼腕长叹”。说罢,崔礼光长叹一声。
众人也异口同声:“渤海国气数已尽呀”!
渤海国内务府男侍两人在做早朝时的准备工作。
殿内设黼扆黼扆:fǔyǐ古时候的屏风,黑白各半的花纹、蹑席、熏炉、香案。
永兴殿室内的龙椅后面悬挂着巨幅壁画,上面满是五彩的大朵牡丹。
渤海国士兵面向大諲譔行双膝跪拜礼。
“报,崔礼光率三万兵马增援扶余城,中途战败,退回上京城”。
大諲譔气急败坏:“宣崔礼光觐见”。
崔礼光急匆匆永兴殿,双膝跪拜大諲譔”。
“罪臣崔礼光参见圣王”。
“老相国,战况如何呀”?
崔礼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回圣王问话,我渤海**中三万兵马,中途遭遇了大契丹北宰相萧阿古只拦截,所剩无几”。
“快告诉朕,怎么会是这样子”?
崔礼光眼前现出横七竖八的尸体,血流成河的地面:
崔礼光抽出弯刀,指向萧阿古只。
崔礼光面向渤海国将士:你们,谁能将契丹首领生擒活捉,本相赏黄金百两。
渤海国将士蜂拥而上。
萧阿古只挥舞弯刀,左右劈人。
渤海国将士死伤无数,无人能敌萧阿古只。
崔礼光只身杀向萧阿古只。
萧阿古只与崔礼光大战几个回合,崔礼光被打下马来。
萧阿古只的弯刀指向崔礼光的头。
崔礼光大叫:“萧阿古只,你快些斩了本相的首级,去向阿保机邀功”。
“老相国,我暂且放你一马,回去向大諲譔国王报个信儿,兵临城下他好自为之,速速投降”。
想到这儿,崔礼光失声痛哭。
“启禀圣王,臣下战场失利,万死难逃其咎圣王降罪”。
大諲譔怒不可遏。
“渤海国三万兵马,不敌大契丹五百骣骑?拉出去,给我砍喽!
大諲譔侍卫两人架起崔礼光双臂向永兴殿外走去。
崔礼光挣扎:“圣王饶命啊!圣王饶命啊!圣王……”。
大素贤连忙跪拜在地,向大諲譔行双膝跪拜礼。
“微臣,愿为老相国担保,求圣王开恩,饶其不死”。
裴璆连忙跪拜在地,向大諲譔行双膝跪拜礼。
“微臣,也愿为老相国担保,求圣王开恩,饶其不死”。
大諲譔眨了眨眼睛,一摆手,示意作罢。
大諲譔侍卫将崔礼光推了回来。
崔礼光战战兢兢,跪拜在地。
“朕想听一听,萧阿古只的五百驏骑灭了我渤海国的三万军队,你,你说的可是实话”?
“微臣若有半句谎言,甘愿圣王砍下微臣之首级”。
大諲譔悲戚地叹道:“看来,吾渤海国无力回天喽”!
崔礼光说道:“圣王还是早作打算吧”。
裴璆上前一步:“启禀圣王,作为一国之君,若是令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不仅有辱先皇创下的伟业,还会令征战沙场的将士鲜血白流,令渤海庶民痛心不已”。
崔礼光又道:“启禀圣王,不如现在就速速召集诸部大臣决议投降否,以免误了军国大事”。
裴璆却说:“圣王,我们不能这样将城池拱手献出啊”!说完,声泪俱下。
大諲譔喊道:“你们都不要吵了,一方主战,一方主和,朕已乱了方寸”。
裴璆老泪纵横:“国破家亡,我们活着和死了还有什么两样?如同行尸走肉”。
裴璆拔剑欲自刎,被崔礼光夺下剑只。(。)
1
第一百三十一章渤海王宣旨诈降()
“走,看看去”。渤海王大諲譔一摆手,众人跟着去了城门。
渤海国忽汗城箭楼垛口处,到处都是渤海国的旗帜。
大諲譔神色沮丧,与崔礼光一同登上了箭楼垛口处视察。
城墙的箭楼垛口处,几名渤海国士兵正要逃跑。
大諲譔见了恼羞成怒,拔出弯刀。
“他娘的,养兵千日,到了生死关头你们竟然想着逃跑?谁再逃,老子就先宰了他王八羔子”!
大諲譔一刀砍了一名正在逃跑的士兵。
士兵倒下,满脸鲜血,蹬了一下腿,死去。
“守住城门,给朕顶住,顶住”。大諲譔歇斯底里大叫着。
灰白色的雾霭越来越重,天空中渐渐飘着小雪花。雪地上白茫茫地一片,尽管天气很泠,可大契丹的兵马仍然热气腾腾,把个忽汗城的外城墙包围得个水泄不通。
耶律阿保机的队伍排列得十分整齐,述律平也冒着严寒与阿保机并列马上。
耶律老古大骂:“渤海老贼大諲譔,你个缩头乌龟。不必装聋作哑,速速打开城门,饶尔不死”。
大諲譔与崔礼光爬上承天门城墙箭楼垛口处窥探。
耶律老古拉满了弓箭。
嗖的一声,耶律老古的箭只直奔大諲譔而去,情急之中崔礼光猛扑过去,一把抱住了大諲譔国王。
大諲譔国王安然无恙,崔礼光却身受重伤连人带梯滚落到地面。
此时,大諲譔内心十分感动。自己的忠臣差点就被自己命人砍了。
他反思,他后悔,自己要不作死,就不会死。若不是平日里自己动不动就大加杀罚,渤海国大将军申德就不会率领500人逃往高丽;还没出三日,又有礼部卿大和钧、工部卿大福谟、左右卫将军大审理等率民百户投奔高丽。还有,渤海左首卫小将军冒豆干等也率千户逃往高丽,他们若是不走,渤海国的势力也不至于这么弱啊”!
“圣王如此残暴,众臣相继逃走,甚至有大氏家族率先外逃。所以阿保机趁彼离心,一举而攻之,令人扼腕长叹”。崔礼光的声音在大諲譔的耳旁久久回旋,大諲譔真的很后悔,可是,这一切都悔之晚矣!
耶律老古的声音慷锵有力,如雷贯耳。
“大諲譔,尔等末日到了,快点出来受降吧!如若再不投降,天亮时分就多备些棺材,等着收尸吧”!
卢文进指挥汉军团采用汉人火攻之术。
噼里啪啦的火球从天而降,承天门箭楼垛口处火光冲天。
渤海国承天门箭楼垛口处一个个士卒从城墙箭楼垛口处落入地面。
哭爹喊娘的声音连成一片。
大契丹的将士们在耶律老古的指挥下开始攻城。
耶律德光挥手:“攻城”!
耶律斜涅赤率大契丹将士抱着大圆木向城门用力撞击。
大契丹将士们高声喊着口:“嗨呦,嗨呦”。
几名渤海守将抱着大圆木拼命顶住城门。
几番碰撞,忽汗城大门被撞开,契丹兵马蜂拥而入。马蹄踏雪,嘚嘚的声音十分悦耳。
外城被攻破,内城在顷刻之间定会倾塌。大諲譔抱着双肩,回到了承天门。只见他瑟瑟发抖,焦虑不安地来回踱着。
文武群臣也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唉,明日就是正月十五了,本应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吾等却是有家不能归”。
渤海国南门,俗称五凤楼,也叫承天门。它东西长42米、南北宽26米,箭楼高5。2米,平日里,倒也十分气魄。
承天门前是一条宽阔的大街,从箭楼两侧开门道,距承天门190米即是永兴壂。
永兴殿内,大諲譔对文武百官叹了口气。
“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看来,我们还需派出更多的耳目”。
哪知大素贤急了。
“启禀圣王,兵临城下,外城既已失去,我们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一切都来不及了”。
大諲譔急得搓手顿足。
“诸位爱卿,依你们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
渤海群臣双膝跪地,齐刷刷一片。
“启禀圣王,我们已无力回天,还是,还是以投降为妙”!崔礼光率先说道,一片附和声。
大諲譔骂道:“降,降,降!你们这些软骨头,难道,就没有别的法子”?
“回圣王,微臣率渤海国三万兵马,竟不敌大契丹五百精兵啊”!
大諲譔环视渤海群臣及崔礼光:“你们的意思,是要朕早日出降”?
崔礼光及渤海群臣跪地匍匐,低头不语。
“树倒猢狲散,你们一个个的都他娘的是孬种”。
大素贤跪地前行至大諲譔面前。
“启禀圣王,我们不能死拼,要尽早定夺出降,也免得全城的庶民跟着遭殃”。
“大契丹的兵马,黑压压的一片,铺天盖地,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大諲譔面向崔礼光:“谁敢再劝降,我立即砍了他的脑袋”。
大諲譔拔出弯刀,指向苍天。
此时,传来了渤海国妇女与儿童的哀声,崔礼光和渤海群臣的老婆孩子都站在承天门前。
大諲譔手握弯刀,不停地踱着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投降,投降。诸位爱卿,你们知道吗,这会招来渤海庶民一片辱骂声”。
大素贤说道:“圣王,难道没有看到吗,诸卿的家眷都在大契丹的手中。不降,会招来朝廷的灭顶之灾呀”。
“难道,朕就眼睁睁的看着渤海国毁灭在朕的手中?这可如何是好”?
渤海群臣面面相觑。
“圣王下决断吧”。
“诸位爱卿,朕请大家共同商议,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
崔礼光说道:“回圣王,当下,我渤海军所面临的是一只苍狼般的队伍”。
“你们有何高见,速速讲与朕”!
“回圣王,我与大契丹的北宰相萧阿古只虽说只有过一次正面交锋,但是,他们虎视眈眈的雄威、杀人如麻的残忍,令微臣刻骨铭心,终生颤怵啊”!
大諲譔眼珠一转,将弯刀入鞘。
“我们渤海军之三万兵马,竟敌不过大契丹的五百强兵啊”!
“那好,我们就来它个诈降”。
崔礼光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圣王,您说什么”?(。)
第一百三十二章康末垣城中遇害()
大諲譔率贵妃及渤海群臣来到了承天门前。
大素贤手执诏书面向渤海群臣展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大契丹天皇王耶律阿保机前来攻城,迫于渤海国与之相较相差悬殊,吾渤海国已山穷水尽,无力回天,特公布投降令。钦此’”!
渤海群臣面面相觑,一片喧哗。
“什么?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我们要降?大契丹到底来了多少兵马”?
“大契丹来了二十万兵马啊”!
渤海群臣很快地停止了喧哗,每个人的眼里都流下了两行热泪。
崔礼光面向渤海群臣说道:“吾渤海军的三万兵马,竟不敌大契丹五百精兵啊”。
“什么”?
大素贤告诉大家:“内务府已经为诸位准备了素服”。
渤海群臣惊讶地看着素服。
大素贤说完指着一堆素服说道:“你们一个个的少废话,快穿上它”。
大諲譔、渤海国贵妃穿着素服来到了承天门下。
崔礼光、大素贤等都身着素服来到承天门下。
城楼里探出两面九尾纛旄白旗,上面写着‘渤海国’三个大字。
大諲譔打着白幡上写降字,手牵白羊,率贵妃及300多名渤海国官员皆出降。
三百人的请降队伍排列成一队,整齐地离开了承天门。
承天门前,是一条宽敞的大街。
大諲譔、大諲譔贵妃、大冬青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拜祖宗、拜社稷、拜天地、拜百僚。
渤海群臣哭泣,鼻涕都结成了冰条。
投降的队伍再顺着平坦的朱雀大街向前走,庶民们都涌了出来,站在街道两侧,泪流满面、目光暗淡地目送投降的队伍出城。
整个渤海国上京死气沉沉,只听到这300人的脚下发出踏雪的“吱嘎、吱嘎”的响声。
渤海国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