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看到谁的明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能看到谁的明天-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轮窑厂又怎么了?”

    二帮本来以为,在轮窑厂可是自己人生的初战告捷,短短的一年,自己就完成了父亲几乎一辈子都不能完成的任务,建起了三间小楼房,这是何等的能力,何等的本事,何等的辉煌,观音堂小年青的哪一个不羡慕,包括一些年纪大的,哪一个不赞叹,哪一个不佩服。

    现在听父亲的口气好象自己还不够好,那么倒要好好听听父亲怎么说了。

    “不错,你一下学,到轮窑厂是吃了几天的苦,但后来派你跟随张经理去采购煤,其实是让你去保驾护航照顾他的,可是你呢,他的几个表弟都被你灌醉了,还听说你们小弟兄几个去替业成送过门礼,将你三嫂子的叔伯都灌趴下了,年青人如此张狂,将来怎么得了?”

    怎么酒量大难到也是一个过错,二帮心里自然是不服,自己的酒量大,可以说是天生的,也可以说是锻炼出来的。

    父亲干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又烧的一手的好菜,所以每当上面有人来时,父亲都会让大哥业权和二帮一起上去敬酒代酒和陪酒。

    敬酒自己当然是不喝的,只要两只小手将倒满酒的酒盅端到被敬者的面前,表叔二大爷的叫上一声,或者是某某领导的叫上一声,此人都是不好意思拒绝的,只好一干而尽,而且只要能说会道,在加上大家的推波助澜,往往被敬者都能连****五六杯。

    代酒自然是猜拳行令倒杠子的输的多了,也会喊他们过去代替着喝上几杯,当然也不白喝,这时还能上了桌子多多的吃上几口好菜。

    在农村妇女和小孩在有客人的情况下是不能上大桌子上吃饭的,能有一次上大桌子的机会,弟兄两个自然是满心欢喜的,所以小嘴是更甜,叫的更欢,自然是吃的好菜也更多。

    当父亲的酒量不行了,父亲就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让儿子们上了,这时候就叫陪酒,就是说客人喝一杯,小家伙们也得喝上一杯,至到客人们满足了为好。

    但二帮从来就没有爬下过,至到有一次,大哥业权的一个同学结婚,因大哥不在家,只好叫二帮代劳,那时的二帮已经上初三了,也能算是个小大人了,一张桌子八个人,吐的吐,趴的趴,就二帮一个象个没事人一样,一下子就小有名气起来。

    因此,当张经理说他的几个表弟酒量太厉害,如果去请他们帮忙搞煤的话,可能自己要吃一番苦头,虽然自己的酒量也大的惊人,但毕竟好汉顶不住双拳,强龙难压地头蛇,到了人家的地盘只好任人宰割了。

    这时,二帮的父亲就想到了二帮,让张经理把二帮代上,关键的时候也好抵挡抵挡。

    不料想这一抵挡就抵挡的过了头,张经理的三个表弟都被灌了趴下,第二天灰溜溜的领着他们去把煤拖了回来。

    当业成要去送过门礼时自然也想到了二帮,按照农村的习俗,这几个去的人都是要被灌趴下灌服贴了才能回来的。

    李氏家族在观音堂也是个大户,自然不想丢了这个面子,何况那二帮又是业成的堂弟,业成喊二帮的父亲是喊三爷的,派二帮陪同前往是再再恰当不过。

第八章() 
可以说幼恋已经是二帮创作的第二部长篇了。om

    二帮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应该是两把菜刀闹革命。

    当然两把菜刀闹革命说的应该是贺龙元帅的故事,可是在二帮的创作中似乎与贺龙元帅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

    那时的二帮还小,还没有上学,但总有一帮小朋友或者还有几个年龄个头辈分都比二帮大一点的大朋友,天天围绕在二帮的身边,听二帮给他们讲故事。

    有一天大概是特别的高兴,二帮的故事讲完了,大家还不愿散去,一致大家再三要求最后都喊出了口好:“二帮再来一个,二帮再来一个。”

    二帮也想再来一个,可是已经无从下口了,必竟天天讲,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情急之下就来了灵感,将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进行了再加工。

    故事是这样开头的,说在湖南省某县有个偏远的小山村,这天中午,有个年轻的妇女正在烧饭,准备炒菜的时候,发现酱油没有了,就叫他的儿子去打,他的儿子只有五六岁,不大一会儿,这个小孩就把酱油打回来了,不过这个小孩开口说了一句话,就一下子把大小朋友们听故事的胃口调上去了。

    这个小孩说的什么话呢,这个小孩说:“妈妈,我们这儿的小店,都没有酱油,我是在哈尔滨打的。”

    当然这个小孩的妈妈不知道哈尔滨是个什么地方,听故事的大小朋友也不知道,这个小孩的妈妈就问这个小孩呀,这个小孩就解释说,哈尔滨是在我国很远很远的北方的一个大城市,这个小孩的妈妈自然是不相信,这个小孩就证实说,不信你就看我身上,还有很多雪花呢,我们这儿是大晴天,可是哈尔滨那儿还正在下大雪呢,后来这个小孩的妈妈相信这个小孩的话了,并通过各方面证实,自己的儿子正是那传说中,脚底心长着一撮小红毛的飞毛腿。om

    据说那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大总管李莲英就是,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那慈禧老佛爷开口喊道:“小李咋。”那李莲英都会随即应道:“喳。”。

    后来那慈禧老佛爷一高兴,就让李莲英跟随着李鸿章去参加了一次奥运会,把那些个东洋鬼子只整的嗷嗷的,一气之下就派兵攻进了北平,火烧了那慈禧老佛爷的圆明园。

    无奈之下,那慈禧老佛爷只好赏了李莲英一瓶鹤顶红,让他一命归了西。

    这个小孩的妈妈总归不忍心也让自己的儿子也去一命归西吧,但又不能留在自己的身边,据说这样的小孩,不但会克父克母,而且还会给整个村上都会带来灾难,无奈之下,只好让这个小孩出去自谋生路。

    当然这个小孩正是贺龙,贺龙后来结识了一大帮都是飞毛腿的朋友,并把他们组建成了一支小部队,而贺龙也顺理成章的成了这支小部队的小头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贺龙在一个山洞里,得到了两把菜刀,这两把菜刀那是不得了,只要贺龙一念口诀,那是可大可小,上可上天,下可入地,简直与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打的袁世凯东蹦西窜,连撒尿的功夫都没有,后来被一泡尿活活憋死了。

    当然再后来就遇到了毛主席,跟随毛主席,打土豪,斗劣绅,将国名党的八百万军队消灭的一干二尽,最候被封为十大元帅之一。

    一直让二帮滔滔不绝的忙了一个多月,才总算把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讲完。

    这也不能说明二帮是多么多么的聪明,因为这一招二帮也是向别人学来的。

    在观音堂有个唱大鼓的,叫黄德金,是属于自学成才的那种,说是唱,其实还是主要的靠说,说的内容当然是乡下人爱听的一些古书段子。

    据说那黄德金最拿手的只有两部书,一部是刘秀七岁走南阳,一部是呼杨斗

    刘秀七岁走南阳说的是,在刘秀七岁的时候,适逢王莽篡位,刘秀的家人都惨遭残害,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的逃往南阳去投奔自己的舅舅,历尽了磨难,偶遇了一大批英雄好汉,都招揽到了自己的麾下,最终在自己舅舅的帮忙下,卷土重来,除掉了王莽,恢复了大汉的基业,建立了东汉,号称光武帝。

    而呼杨斗说的是大宋朝两门忠烈,呼家和杨家,由于彼此不服,从而产生了很多误会,大打出手,最后两败俱伤,让奸人得到了好处,最终两门英雄总算领悟,从而言归于好,一心一意为保大宋出力。

    可以说两部评书的教育意义都很好,再加上黄德金绘声绘色的说唱和一些夸张性的描述,很受乡亲们的喜爱。

    这不,一次都快要临近年关了,黄德金就带上自己的家什物子,一面大鼓,一副三脚架,和两块象小月儿似的钢板,准备到北方的一个小村庄,靠自己的本事赚一点过年费。

    一口气两部书说唱完了,老乡们舍不得让他走,再说大家好茶好饭好烟好酒的热情款待着,这黄德金也不想走,可是自己的看家本领甚至家衣底子都抖出来了,不走就得使绝招,这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呼啦啦就给大家唱起起了两宫斗。故事内容说的是唐朝时候,有个东宫娘娘复姓上官,有个西宫娘娘单字姓武,因这武娘娘天生妩媚,深得皇上宠爱,这上官娘娘就想方设法的排挤打压,一致使武娘娘出家当了尼姑。

    但这武娘娘也是不同凡响,卷土重来,对上官娘年包括太子都加以迫害,无奈之下,上官娘娘只好乔装改扮隐姓埋名躲避到了乡下,而太子和自己的弟弟走头无路,适逢齐天大圣孙悟空搭救,才避过了劫难。

    为了助太子重登皇位,孙悟空不但传授他们弟兄两个一身过硬的看家本领,还为他们四处偷借了各种法宝,象什么钻天冒,入地靴的都特别的搞笑,当然这都是黄德金的独家发明和自编乱造,是无从考证的。

    当然更令人搞笑的还有就是故事中的红光老祖原型其实就是观音堂那李姓家族中辈分最长的老头,还有个长眉大仙,其实就是观音堂那个长得高高大大的瞎子,当然还有很多的英雄好汉,最起码的他们的姓名和身材长相都是按照观音堂某某人的原型去描述的。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正在黄德金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家发明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时候,适逢关音堂村也有个小光棍也想乘着年关到北方去搞点过年费,到了晚上就住在黄德金唱书的村子里,偷偷地听了十几个晚上,后来实在忍俊不禁感到好笑,就赶忙跑回了观音堂,到处说道开了。

    所以当那黄德金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时,刚进庄子就有人问:“老金子,什么时候也给我们说上一段红光老祖和长眉大仙的故事呀?”

    那黄德金还正在纳闷,突然又有人对他说道:“老金子,听说那二炮是天上的黑驴精下凡,是专门来搞武则天的,什么时候也给我们说道说道呀。

    那黄德金才明白,原来自认为密不透风的独家消息,在观音堂早已成了大家的笑柄和公开的秘密,所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听到过黄德金那咚咚的鼓声了。

第九章() 
幼恋是二帮创作的第二部了。om

    虽然至今还没有见世,可以说除了命运的刻意安排之外,家庭的抹杀也是一条主要的原因,但并不能说二帮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才华。

    二帮上学很晚,也可以说二帮成熟的也很晚,不知是什么原因,二帮都五六岁了,还不敢去独立的行走。

    也不是说他身体上有什么毛病,只要一只手扶着墙根,比普通的小孩跑的并不慢,但手一离开了墙,就颤颤巍巍的不敢向前去迈一小步了。

    直到有一天,大人们大概都下地干活了,大哥也不知跑到哪儿玩去了,只留下二帮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家,也难怪,家里出了个连路都不敢去走的窝囊废,是真的很讨人嫌的,所以也没有人再去管他。

    大概也实在是无聊,或者是二帮也向往着能到更远的地方去玩,就一个人顺着墙角走远了。

    大概那是一个夏天吧,树上的知了在狠命的鼓吹着什么,哇啦哇啦的叫的不停,树荫下二帮的二奶奶在带小孙子,孙子在小睡床里睡觉。

    二奶奶就坐在小睡床的旁边,也不时的打个盹儿,只有当小孙子不时的发出啼哭声惊醒她时,她才会赶紧的去摇几下。

    这时就偶然的发现了在墙角边的二帮,和蔼而又慈祥的向二帮边招手边喊道:“二帮,来,不怕,不怕。”

    正是那慈祥的笑容和一遍又一遍亲切的鼓励,二帮终于迈上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真正的起点,一致二帮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天生是个内心胆怯的人,虽然也向往着去走出自己的路,但不知为什么,一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再也不敢向前了”

    但说了也是奇怪,自从二帮迈出了那一脚,来到了二奶奶身旁以后,二帮就一切正常了。

    可是仿佛是二帮前世里做过何种罪孽,这世里就该要受到命运的惩罚,在二帮刚迈出那脚的不几天,三帮就出世了。

    或者说一开始二帮是因为好奇才去照顾三帮的,但后来就变成理所当然的了。

    父亲要忙于工作,母亲也要下地干活,大哥要去上学,照顾三帮的重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落到了二帮的身上,更要命的是在三帮刚刚能走路时,四帮又降临了,几乎是周而复始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负重奋进。

    好就好在那时还小,无忧无虑的不知道什么叫吃苦受罪,既然有了带小弟的重任,父母大概也不好意思再给他附加什么其他的工作安排,所以一天到晚就是手拉着三帮,肩背着四帮,到处瞎转悠,因此二帮就有了一些能够更多的接触那些也闲的有时蛋疼的老人们。

    当然最好蛋疼的就是李长录,是二帮的本家爹爹,也是二帮母亲的亲大舅,不知是年轻时风光过,还是有过什么非凡的经历,或者按农村话说,好倚老卖老,总习惯不时的跑到二帮家来,对二帮的父亲发上一通老脾气,也不知什么原因,父亲母亲有时也辩驳上一句,这只会象火上浇油似的,只会招惹来更严厉的痛骂,父母亲只好忍气吞声的默不作声。

    有一次,二帮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李长录发火道:“你算老几呀,一天到晚跑到人家来吆五喝六,别人忍让你,是给你面子,你既然为老不尊不识好歹,别人就不用再给你面子,再者说了,你这样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管人家吃饭不吃饭,老是跑的来大呼小叫的,还让不让别人家过日子了呀。”

    对二帮的这个发火,似乎是出呼所有人的预料,虽然父亲表面严厉的大声训斥他,说不敢对长辈这样的,但满脸都挂着藏不住的微笑,母亲也忙不迭的解释,这是你大舅爹,小孩子是不好对大人发火的,不然他会掀我们家桌子的,但终于还是没忍住,呵呵的笑出了声。

    不知是领会了父母的意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