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秘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纹秘境-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隐没在黑暗中的村子,没有半点人类活动的迹象,由此可以推断是小媳妇所说的无人村。眼见目的地就在前面,提振了些大家的势气,突然一束光柱从对面山村的轮廓中向我们这边射来,但只存在了不足三秒又陷入黑暗。在渺无人烟的深山中又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这一幕使得大家都诧异莫明。

    金狗叫道:“有~有~有人”

    孙教授说可能是进山的猎户,错过了下山时间,故此借村庄过夜。

    孙小曼也附和说现在户外探险的人也很多,是驴友也说不定。

    程子却呵呵笑道:“你们太天真了,小媳妇说过这村叫“石户村,”同音“死户村,”老村民说的**不会是空穴来风。”

    孙教授和孙小曼都是考古专业人士,对于程子的说法嗤之以鼻。

    而我第一反应是联想到之前的跟踪事件,还真不敢确定就是个巧合。如果是猎户为什么不生火,是驴友又为何只有一盏手电,而且感觉是有意隐藏自己的位置。

    相对于他们的争论我和杨队只是默默不语,最后杨队催大家赶紧上路一切眼见为实。

    一行人到了无人村的山脚下,已经是将近晚上八点,一切依然如故除了黑就是静,只是这里多了一丝丝凉风。

    石户村在峡谷之中四面环山,依山而建,进村的道路是条蜿蜒而上近百米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村头一颗高大的古槐树,轻风阵阵下哗哗作响。村中的所有建筑呈现明清风格,都是石木结构,楼顶全是残破的灰色小瓦。

    我们进入临近村口的一栋石屋,门槛、门楣、门柱都是统一规格的石板搭建。孙教授对这些石板好像颇有兴趣,时不时照照又趴下看看。在屋内转了一圈空无一物,只有厚厚的灰尘和一地的碎瓦砾。大家退出石屋又连续搜查了三栋建筑,情况基本一致也都一无所获。

    此刻我们各个沉默不语,进村已有一刻多钟,可除了风声再没听到其它任何动静。如果有猎户或驴友在村里早就应该发觉我们的到来,然而现在连个人影都没见到。

    程子有些不耐烦他说又累又饿,管那么多作甚,无论是人是鬼咱住咱的就是。

    在这诡异的气氛中大伙都忘了这茬,经程子一提醒才想起已经近9个小时没吃过任何东西。杨队长建议找栋保存尚好的房子先扎营,然后再商议分工行动。

    我们进入的第四栋房子在这村里算是高宅大院,保存也相对较为完好。正对大门的堂屋内别无它物,只有一把清代太师椅孤零零的立在厅内。在高堂后的正墙上右侧有个相框,装的是一位老太太的黑白遗像。虽然相框玻璃上布满了灰尘但是在光线的照射下,老太太眯成缝的双眼有两个反光点,似乎正注视着我们这些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检查完堂屋我们几人转到隔壁偏房,原本被锁上的房门不知何时被人卸在了一边,我用强光手电往里照,赫然出现一具棺材横在中间。

    在这月黑风高夜寂静诡异的无人村,阴森森的房间内出现具棺材,让我们各个面面相觑。我抽出工兵铲横在胸前,壮着胆子和杨队长向前查看,发现棺盖上布满铆钉,基本可以确定是具实棺里面装有尸体。

    忽然“哗啦”一声,从堂屋传来声巨响。

    我一惊,心知不妙。在和杨队冲向堂屋的瞬间,我脑子满是懊悔,他娘的,早知道这么时运不济就应该带上黑驴蹄子。

    等我冲到了堂屋,看到程子这货正傻兮兮的从地上爬起来,他身下的太师椅已经被摔的七零八落。他起来拍拍屁股替自己辩解说,想试试这椅子结果没成想这么不给力,屁股还没坐实就碎成了渣。杨队和孙小曼不悦的瞪着他,孙教授年纪大经不起这么一惊一咋,我怕他就此发作忙上前替程子解围。

    我说:“就这么把破椅子摔就摔了,正好等下生火当柴烧,咱们还是赶紧先检查下这边的偏房。”

第十九章 斗尸(1)() 
我的话音还未落地,墙上原本挂着好好的遗像框“哐当”一声掉落了下来,与此同时一阵阴风擦肩吹过。我们三把手电的光柱不约而同地照向那张黑白遗照,只见那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身着黑衣黑帽,满脸的皱纹纵横交错,瞧着那嘴角的感觉正在微微上扬。这种恐怖诡异的微笑,看的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遗像在风的作用下被吹的立了起来,又不偏不倚的靠在了墙角,从原来的俯视换成了仰视,依旧这么诡异的盯着我们。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最先承受不住的是看似五大三粗的金狗,原本就结巴的他被吓的更是语无伦次。他费力地反复催促大家先退出宅子,说照片能聚人阴魂,中国人早先惧怕拍照就因为此,国内外也有众多杂志刊登过各种灵异照片,还说我们眼前这位老太太的遗照绝对邪门,不可不信。

    家中古书风水篇有记载,槐,分开为木、鬼,乃阴木,是及容易招来阴秽之物。此处村口那颗槐树枝粗叶大,加之这里的建筑又由未经火翠的青石所建,更是因废弃多年无人居住阳气消散,所以这石户村绝对是个极佳的聚阴之所。

    我不是听信金狗,而是作为个刚入门的摸金校尉实在不敢托大,于是顺水推舟建议大家先退出了老宅。

    无人村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二十来懂房子,出了那座大宅后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搜索完了整个村庄,没有发现关于那神秘光束的任何线索。这样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意外和疑惑,因为那束光柱是我们大家亲眼所见的,绝对不会是幻觉或其它现象。有了这么个未知因素存在,大伙商量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在村口的晒谷场露营过夜。

    到了晒谷场我们在中央点燃膏火,然后围坐成一圈。孙教授把6人分成3组,程子和金狗到附近拾干柴,我和杨队长到山脚去打水,他和孙小曼则负责煮食。

    进村时山脚下的情形已有所了解,我和杨队一起去完全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没用几分钟我们就取回了4壶泉水。回到宿营地孙教授已经架起了无烟炉,孙小曼在忙着打开各种罐头食品,金狗也抱着捆枯枝回来。几人坐下一起帮忙生火,孙教授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对这无人村有什么看法。我直言以荐认为这石户村阴气太重,是个不祥之地不易久留。杨队长却不以为然,他说在中国类似的村子很多,比如长江三峡工程就造就了不少这样的无人村,相对于鬼怪邪说更让他不放心的是那神秘的光束。

    孙小曼将一瓶瓶罐头倒入沸水,然后笑着告诉我们说理解错了孙教授的意思,其实这个无人村有着非常特别之处,而且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找到古墓。

    孙小曼的话一下扭转了我的思路,之前确实是太固步自封,只考虑到眼前的事情却没把整个行程的目的联系起来。

    孙教授欣慰的点点头,他说还是学考古的人思维细腻,懂得他的感受。其实这个无人村的特别之处并不难被发现,甚至在我们进村之前它就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石户村以石户为名,当然以石为最显著的特点,村口那条石板路和村庄内各家各户建筑物的主要构建,都是由统一规格的青石板,和石头搭建。

    这些青石板从表面上看,开凿的技术娴熟纹理规整,与龙游石窟的工艺特点几乎如出一辙。再从数量上看,足足能填满二十立方米大的一个大空间,这样的规模完全超出了这么一个小村所能完成的工程量。再有一点就是这些石板的年代历史,要远远高出这个村庄所建成的时间。由此基本可以确定,在无人村的附近存在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型采石场,而且这个采石场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古墓。

    经过孙教授这么一梳理,此行的目标已经很清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孙小曼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看来这丫头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有其过人之处。

    我对孙教授一番恭维后,被锅里越来越重的香味所吸引,正要催大家赶紧先吃饭,这时我发现围坐一圈的人当中没见到程子的身影。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肯定出了问题。程子这吃货今天又累又饿,正常情况下他现在应该迫不及待的守在锅前,然而现在只有与他同组的金狗在。

    我找金狗询问程子的去向,这家伙似乎现在才醒悟过来情况的异常,结结巴巴的告诉我们说程子去了大宅拿那张破椅子。我推算了下时间,从分组行动到目前为止至少三十分钟,晒谷场与大宅走一个来回顶多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那么这说明程子极有可能遇到了麻烦。

    我二话不说从背包抽出工兵铲,带上强光手电直奔那座大宅,走出没几步听到身后的杨队拦下了金狗,嘱咐他留守保护孙教授后也跟了上来。我和他急匆匆赶到那座宅子,里里外外搜索了一遍,堂屋里那张破椅子还在原地,却没见到程子他人,连那老太太的遗像也没了踪影。

    我凝神静听了会也不见有任何动静,正想呼喊程子的名字时,发现之前没来得及检查的,那间左侧偏房的门上有个手掌印。我和杨队长对视了一眼,提着手电小心翼翼上前,我们俩像入室盗窃的贼一样分立在房门两侧,我仔细察看了下掌印,认出这是程子留下的,这小子从小就有暴力倾向好勇爱斗,曾经照着电视里的武功秘籍练过铁砂掌,手指粗短而且肉厚。

    我示意杨队注意警戒后,举起兵工铲去推那道门,可是使劲推了半天门就是不开。心头火起,退后几步想一脚把它踹开,突然一股血腥味直冲脑门,我一个激灵,立即向前迈出一步后急转过身来,马上用强光手电去照。这时我看到有棺材的那间偏房门口,蹲着只类似猴子一样的东西。粗看之下它比普通猴子要大上一号,青面獠牙,胸口血迹斑斑,干瘦的脸上附着着一层白毛,一对枯瘪的眼珠内布满了血丝。它仰着头张着大嘴,仰视着我和杨队长,时不时还发出类似青蛙那种“咕咕咕,咕咕咕”的低鸣声。

第二十章 斗尸(2)() 
家中古书风水篇有记载,槐,分开为木、鬼,乃阴木,是及容易招来阴秽之物。此处村口那颗槐树枝粗叶大,加之这里的建筑又由未经火翠的青石所建,更是因废弃多年无人居住阳气消散,所以这石户村绝对是个极佳的聚阴之所。

    我不是听信金狗,而是作为个刚入门的摸金校尉实在不敢托大,于是顺水推舟建议大家先退出了老宅。

    无人村规模不大总共也就二十来懂房子,出了那座大宅后我们花了半个多小时就搜索完了整个村庄,没有发现关于那神秘光束的任何线索。这样的结果让大家都很意外和疑惑,因为那束光柱是我们大家亲眼所见的,绝对不会是幻觉或其它现象。有了这么个未知因素存在,大伙商量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在村口的晒谷场露营过夜。

    到了晒谷场我们在中央点燃膏火,然后围坐成一圈。孙教授把6人分成3组,程子和金狗到附近拾干柴,我和杨队长到山脚去打水,他和孙小曼则负责煮食。

    进村时山脚下的情形已有所了解,我和杨队一起去完全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没用几分钟我们就取回了4壶泉水。回到宿营地孙教授已经架起了无烟炉,孙小曼在忙着打开各种罐头食品,金狗也抱着捆枯枝回来。几人坐下一起帮忙生火,孙教授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对这无人村有什么看法。我直言以荐认为这石户村阴气太重,是个不祥之地不易久留。杨队长却不以为然,他说在中国类似的村子很多,比如长江三峡工程就造就了不少这样的无人村,相对于鬼怪邪说更让他不放心的是那神秘的光束。

    孙小曼将一瓶瓶罐头倒入沸水,然后笑着告诉我们说理解错了孙教授的意思,其实这个无人村有着非常特别之处,而且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找到古墓。

    孙小曼的话一下扭转了我的思路,之前确实是太固步自封,只考虑到眼前的事情却没把整个行程的目的联系起来。

    孙教授欣慰的点点头,他说还是学考古的人思维细腻,懂得他的感受。其实这个无人村的特别之处并不难被发现,甚至在我们进村之前它就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石户村以石户为名,当然以石为最显著的特点,村口那条石板路和村庄内各家各户建筑物的主要构建,都是由统一规格的青石板,和石头搭建。

    这些青石板从表面上看,开凿的技术娴熟纹理规整,与龙游石窟的工艺特点几乎如出一辙。再从数量上看,足足能填满二十立方米大的一个大空间,这样的规模完全超出了这么一个小村所能完成的工程量。再有一点就是这些石板的年代历史,要远远高出这个村庄所建成的时间。由此基本可以确定,在无人村的附近存在个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型采石场,而且这个采石场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古墓。

    经过孙教授这么一梳理,此行的目标已经很清晰,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对孙小曼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看来这丫头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有其过人之处。

    我对孙教授一番恭维后,被锅里越来越重的香味所吸引,正要催大家赶紧先吃饭,这时我发现围坐一圈的人当中没见到程子的身影。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肯定出了问题。程子这吃货今天又累又饿,正常情况下他现在应该迫不及待的守在锅前,然而现在只有与他同组的金狗在。

    我找金狗询问程子的去向,这家伙似乎现在才醒悟过来情况的异常,结结巴巴的告诉我们说程子去了大宅拿那张破椅子。我推算了下时间,从分组行动到目前为止至少三十分钟,晒谷场与大宅走一个来回顶多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那么这说明程子极有可能遇到了麻烦。

    我二话不说从背包抽出工兵铲,带上强光手电直奔那座大宅,走出没几步听到身后的杨队拦下了金狗,嘱咐他留守保护孙教授后也跟了上来。我和他急匆匆赶到那座宅子,里里外外搜索了一遍,堂屋里那张破椅子还在原地,却没见到程子他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