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闺玲-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怎么行?”何二太太本能地就要不同意。

    “太太,虽然婚事一向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毕竟这是一辈子的大事,问问大姑娘意见也好,也听听她怎么说。”

    何二太太终是点了点头,“那行,把蓉姐儿过来。”

    何筠蓉是跟何筠宜一起过来的。

    何筠宜一进来就跟何二太太说,“娘,听门房那边说顺宁县那边来信了,信上都说什么了?玲姐儿在那边还好吧?我都想她了。”

    何二太太看着她这关心的模样,就笑了笑,“都好呢。”

    何筠宜挨到她身边来,“那二舅都说什么了?”

    何二太太笑着摇摇头,“这事迟点再说,我找你姐过来是有事跟她说的,你先去旁边暖阁坐一下。”

    何筠宜脸上不乐意,跟何二太太软声道:“娘,到底是什么事情啊?我也不能听吗?我跟姐的年纪也差不多,她能听的我也听听吧,省得以后娘再多说一遍,或者我也能在旁学学东西。”

    何二太太嗔了她一眼,“小孩子家家的,哪来的这么多心思,算了,你也在旁边听听吧,不过可不能说出去哦。”

    在一旁的胡妈妈就叹了一口气,太太太宠四姑娘了,这大姑娘的事情怎么能让四姑娘知道?要是以后两姐妹有些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拿起这事来说,那大姑娘可没脸了。

    何筠蓉看到她娘这样也有些不高兴。

    平常一向很会看人眼色的何筠宜这时候得到了何二太太的同意,没有再说话了。

    何二太太让何筠蓉坐到她旁边来,“蓉姐儿,娘叫你过来是跟你说说你的亲事的,有两家娘看好的,只是不好决定,不如也问问你的想法。”

    何筠蓉脸上微微一红,自己的年龄摆在这里,她也是早有准备了,也知道母亲已经给她安排了,也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人家。

    何二太太把她看中的两家就跟何筠蓉说了,把其中的利弊也说了。

    何筠宜也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神色没变,前世也是这两家。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起() 
胡瑞的调令下来了,虽然是评了优,但还是留在原职,留在原地。

    他倒是有心理准备,自己没有人脉没有背景的,现在也只能先熬资历。

    胡二太太因为习惯了,反而还松了一口气,这边地方富庶,文风鼎盛,礼仪出众,住了三年就连气候也适应了,现在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偌大的一个府全由她当家作主,儿女孝顺出息,出门被人恭敬地喊一声胡太太,她当然不想改变现状了。

    这事情一下来,胡二太太也安心给大儿子挑起媳妇来了,最后说定了龚举人家的姑娘,虽说家世上不显,但是二太太看中了这姑娘的聪慧能干又是个孝顺的。

    把这事定了下来,胡二太太觉得整个身心都舒畅了,走路都带起风来。

    不过合八字采纳等等这些礼节弄好,也得安排到明年才能成婚呢。

    也正好明年胡安源场考试,考上了,那叫双喜临门了。

    不过胡二太太倒是有点拿不定主意的,这些话她也当着何筠玲的面说,“龚姑娘家有些单薄,到时候的嫁妆可能不会很多,你们看我要不要私底下给她些贴补,到时候当嫁妆陪嫁过来,也能看起来好看些。”

    龚举人家是本地人,家中世代在这边经营,几代都是读书人,是那种死读书的读书人,家里人都是不通庶务生产,虽然有田产铺子收着租金,但挨不过读书的昂贵开销,渐渐的就捉襟见肘起来。

    连出来应酬的龚太太也只穿着半袖的衣服,头上没几个首饰,倒是他们家的规矩教养很好,胡二太太很喜欢,开始的时候,龚家还不太看得上胡家呢,只不过看胡家也真的诚心求娶,又是请了德高望重的冰人过来说和,才开口答应了。

    何筠玲觉得自己年纪不好发表意见,听微微地笑。

    朱妈妈笑道:“太太是个善心的。”

    “玲姐儿你觉得呢?”

    何筠玲没想到会问到自己,也是说,“舅母真好,龚姑娘以后一定会很感激您的,这就跟亲娘一样,龚姑娘真有福气。”

    胡二太太笑道:“你这个小马屁精,这事情到时候我跟龚太太提提。”

    天气渐渐凉了起来。

    胡二太太也拉着她们商量起做秋衣的事来了。

    何筠玲跟胡婉婷也过来提意见。

    坐了会儿,外面就下起倾盆大雨起来,天空竟然都全黑了般。

    胡二太太赶紧吩咐下去做好这防雨工作。

    “老爷还在街门里,朱妈妈你让人带蓑衣过去,在那里等着老爷。”

    朱妈妈应声出去了。

    雨从下午三四点下到六点多还没有停。

    何筠玲跟胡婉婷也打算在胡二太太这里吃过晚饭再回自己院子。

    只是平常都已经下街的胡二老爷却还没有回来。

    胡二太太就想等着他一起回来吃饭。

    “这雨怎么说下就下,还下得这么快。”胡二太太忍不住就抱怨了句。

    何筠玲也走到门口看了看,发现台阶下已经蓄起了积水了,到人的脚裸处,这雨也确实是得大。

    朱妈妈劝道:“今天这雨大,想来街门那边事情也多起来了。”

    胡二太太转过了头来,“那你出去传饭吧,孩子不能跟着饿肚子,咱们先吃了。”

    等她们吃完了饭,胡瑞还没有回来。

    胡二太太让她们两人先回去。

    这雨还在下,她们两人自己撑着一把伞穿着蓑衣就快步往自己的院子里走去。

    回到去的时候,衣服已经湿了一半。

    好在热水也准备好了,马上就能洗了澡。

    何筠玲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沙沙的下雨声,不知道怎么的,睡不着了,也不知道胡瑞回来了没有前一两个月传来消息,西北大旱,很多庄嫁还也不及成熟已经旱死了,百姓有些变成了难民,就等着朝廷的救济。

    自己这里所处是江南,倒没有干旱的情况,只是这场雨下得太没有征兆,且经久不停,她心里面隐隐地担心起来,别是到江南涝起来了。

    到了第二天,雨小了些,还是还没有停,何筠玲一起来就往胡二太太这边来。

    “舅舅昨天什么时候回来的?”

    胡二太太摇了摇头,“你舅舅一整晚都没有回来人回来说,因为这大雨,外面的一些街道都淹了,水泡进了老百姓房里,听说一些粮食也给淹了,你舅舅他们怕街里的粮食也被淹,赶紧的做措施呢。”

    何筠玲有些担心,“那舅舅一晚上没睡,也不知道有没有吃上口饭?”

    胡二太太点了点头,“这倒是送了过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吃好呢。”她说着脸上也是担心,再叫过朱妈妈找人再带点糕点过去,看着老爷吃了再回来。

    这雨持续下了五天,时大时小的,但就是没停过。

    真如何筠玲担心的那样,真有涝起来了。

    田里的庄嫁也快到收获了,看着这雨势,胡瑞让农民们赶紧冒雨抢收了。

    街上也积到小脚高的水,很多人家的门前都铺上了高高的沙包,一眼看过去,街道就像河流一般,大家都暗中祈祷这雨快些停,要不然就算收回来的粮食,没有太阳晒很快会发芽的。

    胡瑞好几天都歇在街门里,胡二太太就按时让人把饭菜送到那边去。

    何筠玲看着这个情景又是担心起洪水,这可是很可怕的,她一想就赶紧让人过去给胡瑞作提醒。

    胡瑞这边也想到了,也是赶紧让人去观察水坝的情况,先转移下游的老百姓。

    家里的人也跟着胡瑞紧张起来,家里很多时候都静悄悄的,就算是下人走路也轻了不少,怕是惹到主子高兴。

    到了第八天雨终于停下来了,洪水也没有,大家刚松了一口气,却是收到消息西北那边的鞑子再次卷土重来打进来了。

    虽然离自己这边远,但是因为本国遭遇旱灾又水灾,粮食大减产,所以粮食也变得紧张起来了,一直以来江南都有粮食之仓的美称,但是现在刚遇上了水灾,这粮食大减,就算有也是去年前年留下来,朝廷已经派官员过来征粮了,这边的百姓们又是哀声遍野。

第一百二十章 遇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想而知,这粮食肯定会涨。

    城中富户赶紧囤起粮食来。

    胡瑞作为一县之主,就忧心起来。

    因为已经有些老百姓细户粮食不够了,这样子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性。

    胡二太太作为胡瑞的枕边人,这些事情她多少知道些,也跟着忧心起来,跟刘太太这些官太太们还有朱妈妈这些心腹商量着要不要开些粥棚之类的。

    刘太太觉得事情还没有到那个时候,看看再说,要不然会引起大家更加疯枉的抢购粮食,加惧老百姓的恐慌。

    只是这话说完没两天,城外的一些官道就起了杀人抢劫的案件,好几个商队都被抢劫一通,个别的路人被杀了抢了财物的,甚至还有涌到村庄里抢粮食的。

    这边的官府也接连地派官兵前往捉拿,捉了一些人,却发现是北边逃难过来的难民。

    城里也有一部分的难民已经涌了进来,只是没想到,难民越来越多,有些没有得到安置的就动起这些抢夺的脑筋来。

    这时候,胡二太太就组织起了几个官太太一起开设了粥棚,供应那些难民。

    接着很快朝廷的征粮官过来了。

    这队征粮官厉害了,一路把动乱的难民还有趁机浑水摸鱼的盗匪又或者敌国在制造混乱的奸细,都给揣了,顿时官道上都畅顺无比起来。

    西北在打仗,现在过来征集的是官粮。

    这时候很多富户们都不吭声了,也不敢随意地抢购粮食了,怕被朝廷的人盯上。

    何筠玲在街分粥的时候看到了冯峻,一身官服,高大挺拔,比之四年前,脸部线条更加的硬朗冷峻,眉目间沉稳内敛,一派的威武摄人。

    看来征粮官就是他了。

    何筠玲朝他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不过他也不知道有没有认出自己来。

    不是自己自恋,而她真的变化挺大的,由以前包子脸长成了如今的瓜子脸,整个人的神态都不同了。

    冯峻也朝她点点头,向她这边走了过来。

    何筠玲愣了一下,这是要叙旧么?

    冯峻走到他们这一群施粥人的跟前,向胡二太太等人拱了拱手,“我是征粮官冯峻,想向夫人请教下事情。”

    胡二太太也在这里,还有几位其他的官太太,平常她们都不常过来,这些交给下人就行了,只是今天因为是中秋节,这显得特别的有意义,城外有很多难民从故土跑了过来,背井离乡的,太太们也希望自己的出现能带给他们一些希望,当然其中不乏丈夫的名声积攒。

    太太们朝他还了礼,胡二太太交待了这边两句他到旁边的棚里说话。

    冯峻看了何筠玲一眼,“这事情何姑娘应该也知道些。”

    胡二太太愣了下,这人怎么认识玲姐儿?

    何筠玲就扶过胡二太太的胳膊先往棚子里走去,这里人多口杂。

    胡二太太也知道这个道理,虽然有疑问,但还是忍住了。

    冯峻之后就问了问这些天一起在这边开粥棚的人家。

    这些都是胡二太太帮忙组织,当然知道,一一地跟冯峻说了,心里面也隐隐猜到冯峻问这些的原因,于是又是表态,“我会跟她们商量商量家里面有余粮的,看看能不能捐些出来给朝廷。”

    冯峻果然给她作了揖,“夫人高义!”

    胡二太太赶紧摆手,“当不得当不得,我们也只是尽一些绵薄之力,说不上什么。”

    从冯峻的仪态年纪中不难看出这是个出身良好的公子哥儿,而且还是非常优秀的公子哥儿,要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当了这个重任,胡二太太由他的一句夸奖由心里面的高兴。

    “还得麻烦夫人这边把这些富户名单列出来给一下冯某。”

    “这是没问题。”

    最后冯峻看向何筠玲,“何姑娘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何筠玲跟着过来还真以为他有什么问题,原来是说这个,不由地就瞪圆了眼睛,朝他点了点头,“一切都好。”

    冯峻颔首,随后再打了招呼就走了。

    他走后,胡二太太马上问,“玲姐儿怎么跟这冯大人认识?”

    何筠玲不敢说在温泉碰见的那一回,只说在宝莲庵的时候,因为镇国公夫人认错人的原因认识的。

    “他特意过来打招呼,应该也是觉得当时不好意思吧,毕竟我们都是京城过来的,认识一场。”

    胡二太太点头,看来这个冯大人还挺重义气的。

    随后回到胡府。

    胡二太太就找人把城里一些富户名单给列了出来,刚好何筠玲也在一旁,就跟她叨起来,“看来这冯大人是想从富户里下手了。”

    何筠玲点点头,“我觉得这可是个好办法,富户有不少都已经富得流油了,还抢着粮食囤着,再高价卖出去,赚些灾难钱,要是有办法让他们捐些出来也是应该的。”

    “可不是这样么。”胡二太太也是这样子想的,那些富人们因为这水灾却是变得越来越富,而苦的就是那些老百姓们,“只是那些人都精得很,又惯会减穷的,要是让他们捐,少量些可能会有,但是数量大的话就难了,也不知道冯大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捐粮呢。”

    胡二太太心里面就主观地认为这位冯大人会有办法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直觉,觉得这位大人仪表过人,姿态从容,无声地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

    何筠玲摇摇头,“那就看看吧。”

    被胡二太太寄予厚望的冯峻却遇到了难题,如胡二太太说的,这些富户们少量的粮食倒是愿意捐,但是多的就不愿意了,那少量也不过是几百斤的样子,冯峻知道这些人囤量远远不止。

    只是却不能再从他们手中挖出更多的粮来了。

    这一趟征粮也变得不太容易。

    他的幕僚孔先生就让这边的府衙出个光荣名单,把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