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毓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毓秀-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生误会,以为是儿臣抓了他的爱妻,像疯了似的,一心想替那个程金枝报仇,竟然想杀了儿臣。”

    太子说到后半句,语气逐渐变得低沉,眼角流下了一丝不甘心的仇恨之色。

    “朕听说,当时程金枝被人困在火海之中,命悬一线,是珩儿冲进火海中将她救出来的。你既然已经先行到达,在那之前,可曾有察觉到,那个抓走程金枝的人到底是谁?”

    “没有。等到儿臣赶到的时候,那里早就已经人去楼空了,除了那场大火之外,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可见那个人做事十分小心谨慎,绝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儿臣想,也一定是三弟在外头的仇家吧?”

    太子有些心虚地说着,虽然竭力掩饰,但是言语间还是缺少了一股底气。

    不过由于他本就身上带伤,所以即使在语气上有所示弱,也并没有让周帝察觉到不妥之处。

    “这世上的巧合,有时候还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就在这时,只听岑风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但是细细听来,却很是意味深长。

    “岑长司,你又有何高见啊?”

    而太子闻言则很是不悦地抿紧了唇部的线条,很不客气地问道。

    “没什么,下官只是觉得昨晚发生的事,实在过于巧合了一些。”

    岑风调整了一下呼吸,眼神松动,随即淡淡一笑。

    “若是一切都如太子殿下所说,那那个人想来一定拥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否则又为何在放完火之后就带人走得一干二净,就好像知道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会出现似的。”

    他语气淡然地说着,突然转过头来注视着太子,深邃的眼眸中厉芒顿现。

    “还是说。。。那个人,其实根本就是在贼喊捉贼?”

第三百八十三章 无止无休() 
“岑风,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少在父皇面前妖言惑众,指桑骂槐,有什么话你说出来便是,本宫问心无愧,绝不会让畏你分毫。”

    岑风口中的“贼喊捉贼”四个字显然让本就心虚的太子感到了震怒,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

    如果屠灵司的人当时没有出现,高珩和他的人马恐怕早就已经死在乱箭之下,一劳永逸。

    随后只要用同样赶尽杀绝的办法,将自己将除元鹏之外,所有知晓和参与此事的人通通灭口,那这件事就能悄无声息地成为一件查无可查的死案。

    最后就算掀起一场滔天巨浪,在周帝无处着手的情况下,自己即便因为某些蛛丝马迹被卷入其中,却也能够安然脱身。

    毕竟周帝膝下子嗣不多,而被看作是可用之才,能够继承大统的更是少之又少。

    若此次高珩一死,周帝即便是为了顾及大周未来的江山社稷,也不会对自己施以重惩。

    可结果偏偏就是,岑风突然半路出现,不仅让高珩得以全身而退,也破坏了自己所有的计划。

    不仅如此,还惹得周帝对此事颇为上心,似乎有着手彻查的意思。

    “太子殿下稍安勿躁,只是这件事情疑点重重,想来陛下心中也疑虑甚多。”

    岑风没有去理会太子那如此明显的怒意,而是始终面向周帝,语气不温不火。

    “因为下官带人马赶到的时候,确实亲眼看见,殿下正指使城防营的弓箭手放箭射杀燕王殿下以及他的部下,大有格杀勿论之势。屠灵司一干人等全都看得一清二楚,难道太子殿下也想否认吗?”

    太子闻言冷哼一声,知道岑风定然会在这一点死咬自己,心里倒是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狠狠地侧目剜了他一眼之后,立刻朝着周帝面露苦色,显出了一副受尽欺凌的委屈之态。

    “父皇,当时三弟只以为是儿臣抓了程金枝,带着他的人拔刀相向,步步紧逼,儿臣手下只有区区几人,寡不敌众,情况实在危急,这才让人拿着令牌去城防营调弓箭手借以防身。儿臣这么做确实是迫于无奈啊!”

    他故意神情悲戚地抬高音量,说到激动之处,还伸手捂住了肩上的伤口,假装在万般隐忍。

    “儿臣此处的伤口正是被三弟手中的那把凌渊剑所伤。他对儿臣这个皇兄下手毫不留情,一心只想置儿臣于死地,儿臣若是再不动手防备,父皇和母后今日怕是。。。怕是再也看不到儿臣活生生地站在这里了。”

    太子之所以没有像之前那样否认一切,也是因为知道周帝心中对岑风尤为信任。

    就算对他的话不是深信不疑,但是也一定会信上个七八分。

    自己若是一味地加以反驳,难免会让周帝认为有刻意脱罪之嫌,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陛下,您知道燕王殿下素来处事沉稳冷静,绝非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冲动行事之人。况且下官赶到时,由于王妃的身体状况需要马上传召太医救治,他那个时候分明已经带人准备离去。下官实在看不出,他有对太子殿下产生任何威胁。”

    “岑风,本来本宫不想挑明的的,但是既然你非要帮着三弟说话,那本宫就有话直说了。你身为屠灵司的长官,表面上虽然不结党派,与众大臣保持距离,只对父皇忠心耿耿,可是私底下却和三弟却私交甚好,如今三弟的王妃出事,你自然会帮着他说话。你和他,根本就是狼狈为奸。”

    “够了。”

    听着太子和岑风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像个无底洞,永远也无法争辩不出事情的真相。

    周帝声色严厉地斥责了一声,虽然音量不高,却明显夹杂着一股不耐烦的怒意。

    对于君临天下的周帝来说,兄弟反目,自相残杀这种事,实在是皇家的奇耻大辱。

    此事事关整个皇族的颜面,绝不能外传分毫,沦为朝廷和民间的笑柄。

    如果可以,他当然更加希望这件事从头至尾只是个误会,能够尽早息事宁人。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永无休止地纠缠下去。

    “珩儿怎么还没到,派人去传了没有?”

    他神情凝重地沉下一口气,抬手揉了揉皱纹密布的疲惫眼角,猝然间显出了脆弱的一面。

    毕竟光听太子的一面之辞,就算周帝想要尽快平息此事,也不能武断地做出裁决,到底还是要问过高珩才能心中有数。

    这几日又正逢西北部族的安图人作乱大周边境,虽然已经派出数万铁骑前往镇压平乱,却一直状况连连,拖了几日也不见战局有所好转。

    而周边北有西晋,东有南楚,全都在对着大周虎视眈眈,只想趁虚而入。

    如今外头风云莫测,宫中也是不得安宁,周帝年事已高,有时候确实自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他心中原本对面前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可是这种期望却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一点地被消磨。

    他有时候其实会问自己,他之所以坚持不肯动摇太子的储君之位,到底是为了不想撼动大周江山的根基,以致朝纲混乱,国本受挫?

    还只是单纯地不想自我否定,毁掉自己多年一心栽培和建立起来的心血呢?

    高珩这些年来在诸皇子和大臣间的声誉和名望,他不是不知道。

    “陛下,燕王殿下爱妻心切,下官听说燕王妃因为那场大火身心俱损,就连刚刚怀胎不到三个月的孩子也没能保住,他此刻定然在为此伤怀不已。既得陛下传召,想必很快就会到了。”

    岑风语气低沉地说着,显然也在替高珩和程金枝感到惋惜和慨叹,面露黯然之色。

    “唉,珩儿对金枝的感情朕当然知道,这又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伤心难过也是在所难免。”

    周帝闻言语重心长地说着,微闭双眸点了点头。

    默然片刻,待他再次睁眼时,那双威严而凌厉的眸子却突然涌现出了一片摄人的火光。

    “到底是谁在背后主使此事,务必要查清楚。既然此人敢挟持皇亲国戚,如今又谋害皇家子嗣,还害得朕这两个儿子反目成仇,必然该千刀万剐才是!”

第三百八十四章 后来居上() 
“父皇说的是,此人实在目无王法,胆大包天,摆明了就是不把父皇您放在眼里,决计不可轻易饶过!”

    在听到周帝声色俱厉地道出了“千刀万剐”四字,太子心中猛然一颤,急忙俯下身来借以掩饰脸上的慌乱和紧张之色,眉宇间升起了一抹略显担忧的凝重神采。

    这件事虽然目前看来并无什么可以着手的突破口,但是由于昨夜事发突然,就算之前行事时步步小心谨慎,却也不能完全保证滴水不漏。

    万一周帝真的有心彻查此事,那对自己而言,只会是个隐患无穷的麻烦。

    “但愿皇兄说这句话的时候,良心不会觉得有丝毫不安,更不会觉得痛。”

    而正当太子为此感到忧虑时,只闻身后赫然传来了高珩凌厉而又冰冷的声音。

    太子眉间一跳,还未等他回过头去,只见高珩已经面无表情地走上前来朝着周帝躬身行礼。

    而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身后竟然还跟着怎么都不应该在此时出现的元熹公主。

    “珩儿,你来就好了。金枝怎么样了?好些了吗?”

    在看到高珩的那一刻,周帝及时地收起眼中翻滚的怒意,抬手做出免礼的姿势面露柔和之色,语气关切地问了一句。

    “谢父皇关心。只是儿臣将金枝救出之时她已经奄奄一息,太医说她精神受创,身心俱损,如今还尚在昏迷之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得以恢复。”

    提到程金枝的状况,高珩原本波澜不惊的深眸中还是泛起了一丝细微的涟漪,连眉峰都不自觉地聚拢在一起,流露出了深切的痛惜之意。

    “你们还年轻,往后还有大把的岁月,你让金枝好好休养,孩子一定还会再有的。朕会让御药房和太医用最好的药为她调理身子,她是个健朗乐观的丫头,定然很快就会恢复如初的,你就不要再担心了。”

    “是,儿臣替金枝谢父皇恩典。”

    高珩淡淡地执礼谢恩,沉重的容色却丝毫没有半分转变,周身依旧笼罩一层浓重的寒意。

    “只是。。。金枝此次受到这般天大的折磨和委屈,若是不能为她讨回一个公道,儿臣恐怕这一辈子,都会于心不安。”

    他说着刻意侧目瞟了一眼身旁的太子,眼中登时蔓延开一片浓重的恨意,目光如炬。

    “所以儿臣恳请父皇能替金枝,还有替儿臣那未出世的皇孙讨回公道!”

    高珩语毕很是郑重地俯下身子单膝跪地,一字一句都说得无比深切。

    窗外的阳光从雕花缝隙中投在光亮如新的大理石地面上,却衬得他的面部轮廓坚韧而冷峻,让人感觉不到分毫的暖意。

    “你放心,朕当然会替你们讨回公道,严惩那个奸佞之徒。只是昨夜发生的事,太子和岑风皆是各执一词,朕听得也烦了。既然现在你来了,那就听你说说,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周帝稍稍地调整了一下气息,目光平和地看向了高珩,并没有看到太子满是不悦的脸色。

    眼神松动间,这才瞥见站在她身后的元熹公主,不禁有些诧异地皱起了眉头。

    “你不是元熹公主吗?怎么公主此刻也跟着来了?”

    “父皇,儿臣带公主来,既是为了昨夜之事,也是为了另一件,让父皇忧虑已久的事。”

    高珩意味深长地抬起眼帘看着周帝,虽然眼眸依旧幽远深邃,但目光却很是明亮通透。

    而高珩此话一出,周帝虽然还面露疑色,但是太子和岑风心中却已然心知肚明。

    只是即便如此,这二人的表情和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尤其是太子闻言之后,只见他目光猛然一沉,很是警觉且顾虑地斜眼打量着不动声色的元熹公主,眼中已经是一片阴云密布。

    虽然不愿意承认,可是心里那种不祥的预感还是在顷刻间蔓延到了全身,让他不禁重重地咬紧牙关,连心率都加快了不少。

    元熹公主作为一个局外人,她此刻的出现,必然会牵扯起出那件尘封已久的官银旧案。

    只是太子不知道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还是元鹏临时叛变,才会让这个最不该出现在周帝面前的人。

    就这样在毫无防备之间成了自己如今最直接,也是最难以摆脱的威胁。

    “珩儿,你说的另一件事,到底所指何事?”

    周帝将身子靠在椅背上,端过手边的茶盏抿了一口,似乎对高珩话中所提之事很是在意。

    “三弟,父皇今天召你前来是为了找出真相,好替你的王妃讨回公道,也是为了让昨夜你我之间的。。。之间的误会做个了断。你现在又突然扯出另一件事,在我看来,倒像是故意要迷惑父皇,混淆视听啊。你到底居心何在?”

    “皇兄,你是开始着急了吗?”

    高珩微侧过头看着已经开始有些沉不住气的太子,眼中的寒气皆化作一道道如刀锋般尖锐的了厉芒,直直地透进了太子闪烁不定的眸子。

    “如果金枝已经醒来,你觉得,你还有机会在父皇面前装腔作势,昧著良心编你那套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说辞吗?”

    “哼,他是你的女人,你让她说什么,她自然就会说什么。她的话,不可信。”

    太子闻言竭力压制住心底翻滚的怒意,扬起下巴迎上高珩锐利的目光,连两腮的肌肉都因为绷得太紧而感到了一阵酸痛之感。

    “是吗?那你肩上这道伤口又该作何解释?”高珩的视线依旧紧紧地锁在太子身上,“我知道,你刚才一定对父皇说,这道伤口是被我那把凌渊剑所伤,对吗?”

    “事实本就如此。难道你还想说,本宫是为了嫁祸于你,自己刺伤了自己吗?”

    太子将手覆在左肩上,情绪激动而愤然地加重了语气,心里那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变得愈发明显。

    “好,那你敢不敢当着父皇的面,把衣服脱下来,让太医来验伤。”

    高珩眸色一深,随即抬起手臂从衣袖中拿出了一方似乎裹着东西的帕子,在周帝面前不疾不徐地将其打开。

    而手帕中所包的,赫然是一支底部沾染着鲜血的,珍珠白银发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