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推移,参赛者越来越多。
不多久,有人出现在116位置。
那人大概三十多岁,戴着墨镜,穿着考究,装备更是。
李磊一手揉着面团,百无聊赖的打量着周围。
突然,他双目微眯,脸上浮现出一抹惊愕。
“黄金鱼竿?不是真的吧?”
116那位赫然取出一根黄金色鱼竿,看那色彩,哪怕不是全金,至少也是镀金。
觉察到李磊惊讶的神色,那人转头瞥了眼,见他的装备无比简陋,顿时露出些许不屑。
“土包子。”
取出渔具,那人又掏出一袋子鱼食,抓起几把撒进鱼塘。
“各位参赛者,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此次全国垂钓大赛,岳东省预赛。此次大赛,是有迪威渔具公司赞助。”
“预赛前十名,将有资格前往中海,参加为期三天的全国大赛。”
“另外,本次赛事,冠军将获得十万奖金,及迪威公司的全套高档渔具。”
“亚军五万奖金,全套渔具。”
“季军两万奖金,全套渔具。”
“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对大家的渔具和饵料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比赛马上开始。”
……
广播声落下,八名工作人员,从鱼塘一端开始检查。
检查速度很快,转眼轮到李磊。
看着李磊递过去的面团,工作人员顿时满头黑线,“这是你准备的饵料?”
“有什么问题?”李磊疑惑的问。
“这个,问题倒是没有,但是你确定这东西能用?我是渔场员工,鱼塘里以鲫鱼和鲤鱼居多,那都是肉食鱼类,压根不吃这个。”
“没关系,不是还有鲢鱼吗?我专门钓鲢鱼。”
工作人员嘴角一抽,转身就走。
李磊这边实在没什么可检查的,水桶是渔场,他就一副钓具,一块面团,这如果能获得冠军,他立马把名字倒过来写。
“狗眼看人低。”
带工作人员离开,吴乐泉一脸冷笑。
别说只是用面团,就算用草叶,在场众人,大概也没谁是李磊的对手。
“算了,我就是凑个热闹,马马虎虎混个前三就行。”李磊毫不为意。
“大言不惭。”
听见这话,116瞥他一眼,满脸鄙视,“还前三?你一个外行人,来凑什么热闹?用面团钓鱼,亏你想的出来。今上午你如果能钓上一条,老子就把它生吃了。”
“哦?”
李磊眉头一挑,笑眯眯的问,“这位大哥,刚才那话是你说的?”
“就是我说的,你想怎么滴?”116摘下墨镜,不爽的问。
“没什么,我就是想问问,是不是我钓上来几条,你就生吃几条?”
“笑话!你当我是白痴啊,这鱼塘里养了几万条,难保不碰见瞎眼的。我说的是鲤鱼,鲤鱼懂不懂?”
116虽然看不起人,却绝对不是傻瓜?
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类,鲢鱼偶尔吃面团类食物,指不定就会被李磊钓上来。
李磊哑然失笑,“咱钓鱼讲究的是技术,和你玩装备的不同。我想钓鲤鱼,它就肯定上钩。”
“你说我不懂技术?老子告诉你,海钓,池塘,河流,老子都干过,钓上来的鱼,比你的体重都沉。”
被一个不懂行的鄙视,116顿时怒了。
李磊淡然一笑,“呵呵,那你等着吃鱼吧!”
“如果你钓不上来,那又如何?”116不甘示弱。
“很简单,我把你钓的鱼全部生吃了。”
一边说着,李磊抬手动物勋章,心中暗暗发狠,今天,老子让你连根鱼毛都看不见。
感谢书友七七777777,红沙海魅,半夜起来找书和一健卿心的打赏!
第五十二章 只喜欢种田()
一上午两个小时,李磊只钓了三条巴掌大的花鲢。
至于116,连巴掌大的都没有。
之所以如此,并非李磊实力不行,而是他就提了三次鱼竿。
其他的时候,他都在观察左右。
第一次参加这种垂钓大赛,他暂时不想太出风头,只要能夺得冠军即可。不然一上午钓上几十条,肯定引起轰动。
中午,主办方午餐。
饭后,下午比赛开始前,广播里公布上午比赛成绩,冠军钓了十斤,亚军六斤。
当然,116只能垫底。
下午一开始,这货摘下墨镜,紧盯水面,看那样子恨不得下去捉鱼。
李磊看的暗暗好笑,片刻后,他迅速抬起鱼竿,鱼线之下,赫然挂着一条尺许长的鲤鱼。
“唉吆,哥们,你的晚餐来了。”
上午的比试,冠军才十斤多点,李磊已然心中有数,决定不再留手。
“噗。”
望着那条活蹦乱跳的鲤鱼,116眼皮哆嗦,脸色顿时黑如锅底。
生吃鲤鱼,还不如杀了他!
“我去,又一条。”
“还有一条。”
“……”
一旦决定全力以赴,李磊可谓如有神助,短短半小时就钓到十多条。尽管他没有刻意控制上鱼种类,其中已然夹杂着五条鲤鱼。
“妈的,这什么破鱼塘!老子不服。”
李磊每钓一条,都要笑眯眯的望一眼116,只把他看的如坐针毡,坐立不安。
“哥们,这已经五条,连你明天的早饭都有了。”
“你,你欺人太甚。”
听见这话,116猛然起身,怒视着李磊,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李磊眉头微挑,淡淡道:“我早就说过,我是玩技术的人,你这种纯碎靠设备的根本不懂。”
“你,你——”
116脸色铁青,抬手指着李磊,气的直哆嗦。
“哎呀,这条真沉,两顿肯定够了。”
就在这时,李磊再次提起鱼竿。
一条至少三斤的大鲤鱼,随着鱼线跃出水面。
“王八蛋,咱们走着瞧。”
“哎吆。”
看见这一幕,116狠狠的瞪了眼李磊,气匆匆朝外走。刚走出两步,他突然脚下趔趄,脸朝下摔倒在地。
“啧啧,平沙落雁式!”
李磊嘴角一抽,毫不客气的打击。
两人之间的冲突,迅速引起周围参赛者注意。大家先是交头接耳,纷纷询问,等弄明白事情经过,一众人面面相觑,下巴差点儿掉下来。
钓鱼都能把人逼走,这年轻人未免太厉害了吧!
“老弟,这次你可是把人彻底得罪了。”吴乐泉望着李磊,无奈的道。
“得罪就得罪吧,反正我又不认识他。”李磊不以为然。
“参赛序都是按照地区划分,这边是凌南市参赛者。那人气势不凡,恐怕不好惹啊!”
李磊转头,一本正经的问:“吴哥,其实我也不好惹,你信不信?”
“额?”
吴乐泉愕然。
下午比赛很快结束,李磊虽然对比赛没什么兴趣,对奖金却充满好感。因此,这个下午,他几乎火力全开,偌大的水桶转眼装满。
一夜无话,第二天上午,垂钓大赛进行。
开赛前,依然是公布成绩环节。
李磊以十八斤半的成绩,轻易杀进前五。
上午的比赛中规中矩,大部分选手虽然拼尽全力,无奈实力有限,只能成为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比赛为期一天半,下午公布最终成绩,发放奖金和决赛参赛证。
到了发奖环节,除了那些真正的钓鱼爱好者,大部分酱油众早就提前走人。
临时搭建的舞台下,满打满算只剩下一百人左右。
一场冗长的介绍和感谢之后,主持人开始宣布获奖人名单。
“冠军是,来自阳北县的李磊,他的成绩为三十八斤三两。”
“亚军是,来自凌南市名泉区的李振,他的成绩是三十四斤。”
“……”
“有请前三名上台领奖。”
成绩公布,李磊一脸淡然,吴乐泉几人却无比兴奋,只觉得与有荣焉。
“老弟,我就知道你能行。”
“哈哈,李小子,快上台领奖。还有,今晚请客!”
“……”
在众人催促声中,李磊施施然走向舞台。
在台上站定,他扫了眼全场,脸上终于多了些喜悦。不管怎么说,钓鱼冠军也是冠军,在他前二十多年,连考试都没考过第一。
“冠军李磊,此次此刻,你在想些什么?”
主持人来到李磊身前,笑吟吟的问。
一时间,目光,三台摄像机瞬间对准李磊,尤其那些来自阳北县的记者,皆是聚精会神,期待李磊发言。
第一次接受采访,李磊多少有些紧张,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道:“其实我平时不怎么钓鱼,这次完全是凑热闹,而我真正的职业是种地。”
“哈哈,人家又没问他这个,这哥们太逗了。”
“笑个毛线啊!人家凑热闹都能拿冠军,他这是鄙视我们呢!”
“这小子,还真敢说啊!”
“……”
主持人同样嘴角抽搐,勉强露出些笑容:“李先生,以您的垂钓技艺,完全有资格成为职业选手,您难道没想过?”
“没有。”
李磊坚决摇头,“相比起垂钓,我更喜欢种地。而且我种植的蔬菜水果,远超农场人。”
“谢谢李先生,恭喜您获得冠军。”
主持人已经无语,赶忙转向下一人。
再问下去,她很担心这次冠军感言,成为李磊的农场宣言。
采访过前三名,迪威公司经理上台颁奖。
李磊拿到奖品和奖金,又和那位经理寒暄两句,带头下台。刚来到人群前方,来自阳北县的记者迅速围了上去。
这种小型赛事,勉强有资格登上市级电视台,而在县级电视台,却是一桩大新闻。
“你好,我是县电视台记者肖雨,能不能采访你一下?”年轻的女记者客气的问。
“问吧!”
“这是咱们县获得的第一个垂钓冠军,而且是全省冠军,对此,您有何感想?”
李磊眉头一挑:怎么又是这个问题?
“不如种地舒服。”
“额?”
肖雨两眼一瞪,差点儿被噎死,“您好像对种地情有独钟?”
“是的。在我看来,无论哪种行业,工作,只要能做到极致,都能获得巨大成功,钓鱼如此,种地也是如此。”
问下去,八成要步主持人的后尘,肖雨眼珠一转,转移话题道:“能介绍下您自己吗?”
“李磊,男,二十二岁,青阳乡大王村人,未婚!”
“……”
(求收藏,求,求打赏!)
第五十三章 财大气粗买买买()
为期两天的垂钓大赛,在欢乐的气愤中落下帷幕,其中最大的亮点自然是李磊。尽管他的表现只能算一般,仍然力压群雄,轻易获得冠军。
当天晚上,县电视台新闻播出,这货明显开始出名了。
第二天一早,李磊刚起床,院外就来了一群村民,带头的赫然是村长王加海。
“石头,你昨晚上电视了?”
“我也看了,听说得了个冠军。”
“我早就说过,在咱们村,石头最有本事。”
“……”
在大王村历史上,这还是第一个上电视的村民,虽然只是县级电视台,依然让村民们惊喜不已,津津乐道。
乱哄哄持续大半天,来的又是邻居,李磊那嘴角都要笑歪了。等满足了人的好奇,李希望两口子却留了下来。
两人在农场里转了圈儿,回来后,脸色明显有些不好看。
“石头,我早就说过,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你看邻居家的棒子已经半尺高,你这里才刚刚发芽。照这种情况,人家收获的时候,你这边肯定还没成熟,直接耽误后期种麦子。”
对儿子上电视,李希望嘴上不说,心里自然很高兴,但是看见农场里那四十多亩刚发芽的玉米,高兴直接变成担忧。
“爸,你就别担心了。我种的是早熟品种,八十多天就能成熟,绝对耽误不了小麦。”李磊笑了笑,不以为意的说。
如果没有农场系统对生长速度的加成,晚播种十多天,减产且不说,肯定耽误种植冬小麦。
“不可能吧?什么品种这么早熟?”王继秀一脸惊讶。
“培育的,而且亩产能达到一千七八。”
“真假的?”李希望震惊的问。
李磊笑道:“爸,我实话和你说吧!这些玉米并不是打粮食,而是培育玉米良种。等丰收之后,下一代会作为种子出售,正常情况下,亩产不会低于一千五。”
听见这话,李希望两口子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不是种粮食,而是培育种子?
亩产一千五,比目前最高产量高出四百多斤?
回过神来,李希望拍拍儿子的肩膀,叹了口气道:“好好。要是真能达到一千五,我替那些邻居谢谢你。每亩增产四百斤,绝对不是个小数目。”
“对对。石头,等快收获的时候大家都过来看看。这种粮食品种,根本不愁卖。”王继秀也道。
又和儿子寒暄几句,李希望两人返回村子。
如今家里的田地还剩两亩多,棒子苗已经半尺,需要整理田地,拔掉那些涨势不好的植株。
送走父母,李磊在农场转了转,自然是大为满意。
农场西侧的玉米全部发芽,东侧种植的辣椒和西瓜同样发芽。农场周围的桃树苗,成活率很高,再过些日子,就能用来作为母本进行嫁接。
“鲁德,我购买十种系统花卉,全部种在玻璃暖棚内。这两天,你去镇上购买对应的普通品种,利用这些品种进行杂交培育,争取尽快培育出独一无二的优秀品种。”
返回院子,李磊叫过鲁德,开门见山的说。
“老板放心。系统植物聚集了众多优秀特性,只不过限于当地土壤水质,很多性状无法显现。倘若刻意培养,将其中某些性状分离开,肯定能培育出独特品种。”鲁德胸有成竹的说。
“嗯。让我想想什么花卉比较好?牡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