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手法和对现场的处理说明:两名凶手的心态完全不同。”
“有没有可能……”吴错摇了摇头,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是那样,就太可怕了。”
闫儒玉幽幽道,“你是想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在同一晚派出了两名’杀手’,分别杀死了王丽梅和王劲松……犯案的手法不同,心态也不同,完全是因为个体差异……的确,太可怕了。”
吴错丢给闫儒玉一个“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的眼神。
他的手紧紧握了握方向盘,似乎只有牢牢抓住点什么,才能抹去他心头的不安。
闫儒玉继续道:“案子既然落到重案组手里,我看咱们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免得孩儿们无头苍蝇似的到处走访,这么冷的天,不容易。”
“你的意思是……”
“想要查到20年前这家人拆迁时发生的意外,其实不难,明辉办起案子来又有点一根筋,不出一个礼拜,她准能发现其中端倪,不如索性我们先告诉她。”
“然后呢?”
“然后……她和小白自然会去跟进那些旧事。
他们的调查放在明面上,我们则在暗地里,虚虚实实……”
“不妥吧,他们在明处,太危险……”
“在明处的人才是最安全的,因为一举一动对方都能看着,没必要除掉这样的人,反倒可以丢出些误导性的线索和信息。
反倒是我们……”
当天下午,明辉和小白出现在了一个50多岁的男人的家中。
男人佝偻着背,手看起来很粗糙,指甲缝里藏污纳垢,黑黢黢的。
男人看到警察,下意思地缩了一下脖子,张口就道:“小兔崽子又惹事儿了?!”
转而,他又嗫嚅着对明辉道:“警察同志,我一定好好管教他,你们就……”
明辉和小白已明白了,他所指的必然是他的儿子。
明辉道:“王伯,我们是来找您的,想跟您了解点情况,与您儿子无关。”
王伯一愣,“我?我啥也不知道。”
这是老百姓的普遍心理,有事儿先躲了再说,尤其还是有警察介入的,能有什么好事儿。
明辉直接问道:“20年前,您在一个拆迁队确切点来说,是强拆队工作,没错吧?”
王伯愣了一下,最终轻轻点了点头。
“有一天晚上,您去西城一处地方拆一家钉子户的房子。您当天开着挖掘机,就是您的那台机器把房子给推到了,房子里的老太太被当场砸死,没错吧?”
王伯瑟缩了一下,“那事儿……当年警察查过了,我不是故意的……我以为屋里没人。”
明辉点头,伸手做了个向下按的动作,让他稍安勿躁。
“的确,我们查到了当年的笔录,一块拆迁的你们老哥几个,还有当年带着你们过去的强拆队头头,所有人都说你们当时并不知道屋里有人,这一点暂且不提,我只是对一处细节不太清楚,麻烦您解释一下。”
明辉扫了一眼停在院子里的摩托车,那是一辆高档摩托,风吹日晒已经看不出它往日的荣光,反倒越发凸显那肌肉型的设计,像一头猛兽。
“这摩托车至少得十几万吧?加上你儿子骑着它撞了人,给人家赔了四十多万……你一个下岗工人,老婆给人做家政,儿子游手好闲只出不进,你们哪儿来的钱?”
王伯的目光骤然缩了一下,像是被烫到了。
明辉继续追问道:“我们刚刚走访了当年拆迁队的另一名老伯,据他说,你们当年虽然是强拆,但也怕搞出人命来,所以并不会贸然对钉子户动手,顶多就是停了人家的水电,再天天去人家家里闹。
你们会在钉子户家附近蹲点,就是要找人家家里没人的时候,好下手干活儿。
当然,钉子户也知道,一旦家里没人,你们就会直接把房子推平,所以家里永远要留人。
你们当时……怎么说呢,打的是消耗战。
据我走访的老伯说,老太太意外死亡的当天,就是你负责在她家附近蹲点。
也就是说,家里没人的消息是从你这儿传回去的,你给了强拆队错误的信息,才发生了后面的意外。”
第五二七章 火海亡灵(32)()
王伯缩了缩脖子,“我不是故意的。”
明辉不理他,继续道:“事发之后,警方虽然也立案调查了,可是因为当年法制建设并不完善,这种民事赔账占比过高,而刑事干预占比较少的案件,如果你肯多多地赔钱,让被害人家属松口表示谅解,总有办法’私了’解决。
我翻了当年的案件记录,只有一份简陋的出警情况说明,既没有向上级提交报告,更没有走法庭程序。
那就只有一个结果:你们是私了的。
可以你当时的家庭条件,你付得起买命钱吗?”
“赔偿款是公司出的,我不清楚。”王伯这句话几乎是嚷出来的,他已预感到某个秘密要被揭穿,紧张极了。
明辉则不急不慌地问道:“哪家公司替你出的钱?总不会是强拆公司吧?你们那个压根不合法的小破公司,总共有几个钱?
还是雇你们拆迁的曹耀华?——就是曹氏公司——也不会是他,如果他真的出钱善后,事后又怎么会因为这档子事儿把自己弄进去?
帮你赔钱的人叫孙朗吧?曹耀华生意上的竞争者。
他帮你们赔了钱,让你们指正曹耀华的公司实施强拆,把人砸死了。
我真是很难想象,你们所有人——被害老太太的家属,以及你们这些直接害死人的强拆者——竟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站在了同一阵线,一致对抗曹耀华。”
明辉稍做停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伯的眼中一片木然。像这样被生活打磨得不成样子的人,冷漠木然便是最好的伪装。
他只是摇了摇头。
明辉道:“即便真的有隐情,老太太的案子也过了追溯期,你承不承认我们都拿你没办法,但有一件事,我觉得还是告诉你比较好。
昨晚王劲松和王丽梅死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某个位高权重或者财大气粗的人正在掩盖当年的真相。
手法简单粗暴,就是让你们这些可能知道点什么的人再也不能开口说话。
你很危险,尤其是现在”明辉看了一眼停在外面的警车,“对方知道警察来找过你,肯定已经急得冒泡了”
王伯的身子如筛糠一般抖了起来,抖得他几乎站立不稳。
好长一段时间,他终于吐出了三个字。
“我儿子”
他永远都是先考虑儿子,所以将孩子宠得不成人样儿。
明辉道:“跟我回去,把事说清楚,我们为你和你的家人提供相应保护,或者你也可以留在这儿碰碰运气。”
王伯似乎是找到了一个台阶,连滚带爬地下来——他毫不犹豫地上了警车。
“所以,我问出来当年的真相了,”明辉在电话里对吴错道:“老太太是被自己的儿子王劲松、强拆队,还有孙朗合伙杀死的。
她死了,王劲松和参与此事的强拆队工人能拿到钱,孙朗则有了一个打到曹耀华的契机,一箭三雕。”
吴错道:“所以,事情的经过是,王劲松故意带全家出门,只留老太太一个人,而强拆队也抓住了他创造的’机会’。”
明辉道:“是这么个意思,可惜,20年前的事了,我们又没有能把事情坐实的证据,只有一份口供,想要撼动那个孙朗想想他养的一堆律师,我就头大”
闫儒玉拿过吴错的手机,“先走串连案件的手续。
有了这份口供,至少把当年莫名死在狱中的曹耀华牵扯出来了,既然他可能是因为被人针陷害对才入狱,那他的死就可能有蹊跷如果申请串案,就能重新调查曹耀华的死”
明辉接话道:“还能重新调查那些警察——就是你们的父母——被害的真相。”
闫儒玉不置可否。
明辉突然嗫嚅着问道:“闫哥,王家兄妹俩的死你们是不是知道什么?为什么你们去找过王丽梅?为什么你们刚走她就死了?”
“知道的开会的时候全说了。”闫儒玉也不算说谎,不然他还能怎么办?把伙同维少绑架彪爷的事儿向明辉老实交代?
这孩子怕是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组长?”
见撬不动闫儒玉的嘴,明辉又隔空去喊吴错。
吴错只道了一句“做事吧”,挂了电话。
吴错揉着眉心,“线索太少,相关案宗都被抹除了,20年前的相关人员又难以寻找,况且,还有一伙儿人在跟咱们比赛难!”
“你不是跟媒体关系好吗?”闫儒玉突然问道。
“怎么了?”
“我记得本地有好几家媒体,最开始是做报纸的——创刊至少有30年了。
那些人能抹除公安系统内部的资料,却挡不住已经报道和发行的内容。
媒体应该会保留自己的旧报纸吧,也算是一种企业文化传承”
吴错已明白了他的意思,一脚油门,向着当地一家报馆驶去。
闫儒玉提醒道:“为了避免对方销毁证据,你最好让小白把这些媒体存档的报纸全部带回市厅——只带案发之前两年的就行了。”
吴错拍了拍方向盘,意识是“我正开车呢”,并道:“你打给他呗。”
闫儒玉摇头,“我可不想再受小朋友诘问了,太没面子。”
吴错:“”
光明晚报。
吴错轻车熟路地跟主编套了个近乎,并承诺手头的案子给他们独家新闻,主编便高高兴兴将两人带进了收藏过往刊物的房间。
那房间就像一个微型图书馆,书架和档案柜陈列得有模有样。
主编从一个档案柜里搬出一摞巨大的文件夹:“96年到97年的报纸都在这儿了,你们自己来看吧。”
两人道过谢,主编便出了屋子。
旧报纸已经发黄,好在保存得不错,并没有旧物特有的霉味,反倒是油墨的味道经过时间沉淀,更香了。
“咱们收到的录音带里有枪响,所以主要留意枪击案件。”闫儒玉道,“当然,只要是这两年被报道过的案子,全部记录下来,回去跟厅里的案宗比对。”
吴错点头,随手胡乱翻了一个文件夹,翻到一半,“嗯?”了一声。
“不全啊,”吴错道:“你看这儿,少了两期!”
第五二八章 火海亡灵(33)()
第五二九章 火海亡灵(34)()
老爷子看到两个陌生人,只抬了抬眼皮,牵动脸上的肌肉,本就在嘴里含得不甚结实的棒棒糖掉了出来。
小孙子觉得自己的一片心意被糟蹋,嚎啕大哭,撕心裂肺。
老爷子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张着嘴咿咿呀呀,口水又流满了衣襟。
儿媳妇进屋,一把抱起儿子,也不顾及在场的外人,指着老人道:“老不死的!”
转而,她又见怪不怪地冲吴错和闫儒玉解释了一句:“久病床前无孝子。”
老人的儿子进屋,儿媳妇不能将气撒在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老人身上,便狠狠剜了自己的老公一眼。
男人低头,似乎很怕自己的老婆,待老婆走了,他才道:“两位警官,你们也看见了,我爸现在这样子,恐怕是帮不了你们……”
闫儒玉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将手机递给男人,指着其上的新闻图片道:“那就麻烦您帮忙回忆一下,这是您父亲谢过的报道,您有印象吗?”
男人认真地看了看报纸内容,竟然很笃信地点了点头。
“您记得?”对吴闫两人来说,这简直是喜从天降。
“我从小就崇拜我爸,觉得他出去采访的时候很帅,自我认字,能读懂报纸上的内容,就总拿着登有我爸的文章的报纸去学校跟人炫耀。
他写的每一篇报道,我都看过不下十遍。所以,我记得。”
闫儒玉又问:“那你爸有没有跟你说过这片新闻的后续情况?”
通常,这种刑事案件要么不报道,要么就是追踪报道,没理由虎头蛇尾。
男人看了一下那报纸的日期,皱眉喃喃嘀咕了一句:“96年的事儿?”
这个年份似乎牵扯出了他某一段不尽如人意的经历,给他身上蒙上了一层阴霾。
“我没记错得话,这是我爸登过报的最后一篇报道,之后他就下岗了。”
闫儒玉一愣,下岗?那两年国家体制改革,的确赶上了下岗热潮。可是余辉的下岗显得突兀。
按说那年头没什么新媒体,国内的主流纸媒十分吃香,单位里做实事的记者没理由被安排下岗。
不会是因为这篇报道吧?
吴错问道:“你爸下岗的时候你多大?”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上学比别人早了一点,大概是10岁吧。”
闫儒玉又道:“关于他为什么下岗,你还记得吗?”
“大人的事也不会主动跟我说,但他那段时间老跟我妈吵架,后来还离婚了,呵呵,可能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吧……我记得他们吵架的时候……我妈说我爸’光知道埋头干活,老黄牛一个,最后怎么样,别人都往上爬,就你干了十几年还是个基层小记者,跟着你什么光也沾不上’。
我爸这人……年轻的时候只知道追新闻,还跟我讲过什么新闻精神,媒体精神之类的……呵呵,可能有理想的人总是最先被现实拍死吧……”
这小子继承了他爸的文艺心思,却好像没继承到老记者的精气神,从言语到神态都透着一股丧气劲儿。
吴错只好将话题往回拽,他指了一下手机上的图片,“关于你爸爸当年跟进这条新闻,你有什么印象吗?”
男人进卧室,抱出来一个纸箱,从纸箱里翻出来一个黑皮笔记本,“这是下岗之前我爸用的笔记本,你们自己看吧,这上面要是没有,那我也就没办法了。”
吴错道过谢,接过笔记本,先翻到了最后。
一个名字瞬间引起了他的注意。
闫洋。
闫儒玉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