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提起此事,朱翊钧总是不免感到不好意思。
“其实……臣妾也不是责怪皇上!”
郑妃不是个没脑子的女人,自然知道火候不可过分,幽幽的叹了口气,继续开口道。
“虽说这定的是皇上的继承人,可朝臣们的意见要顾及,这一点臣妾也明白,可是陛下,您看看自从常洛这个孩子出宫之后做的事情,敬嫔出身景福宫,屡屡冒犯臣妾,说背后没有常洛指使,您相信吗?臣妾看在她丧子的份上,也就不与敬嫔计较了,安安分分的守在长春宫中。
可谁能想到,常洛还不放过臣妾,先是将臣妾的侄子和伯父都诬蔑夺爵,还蛊惑太后,连臣妾也禁足宫中,这叫臣妾如何能够不觉得冤枉!”
这番话当中,的确没有责怪的口气,仿佛只是单纯的抱怨和诉苦而已。
但是这种行为反倒是最有效的。
朱翊钧听下来,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怒火,可是想起外朝那帮顽固的大臣,心气儿顿时泄了一半,现在朱常洛什么错也没犯,别说责罚他,就是想要捧一捧朱常洵,都会遭到一堆弹劾,这也是他一直没有放郑妃出来的原因,朝野物议不是那么容易弹压的。
所以对于郑妃的抱怨,他也只能苦笑……
“朕何尝不想处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小子,可他滑溜的很,朕拿不住他的把柄,如何能够替你报仇啊!”
郑妃眼中闪过一丝冷芒,心知时候差不多了,状若落寞的愣了片刻,才开口道。
“既然如此,陛下不如将他远远的赶出去好了,归正眼不见心不烦,他若是不在京城,臣妾的日子也就能好过些了,何况这藩王藩王,不就藩如何能称藩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应天府?(3/10)()
听了郑妃的话,朱翊钧倒是罕见的沉默了下来。
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一个法子,既然封了王,自然是要就藩的,法理上挑不出毛病了,但是这情理上,问题就大了!
他可是清楚的很,外朝的那帮大臣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压根就没把朱常洛当郡王看待,而是依旧将他当做皇长子来对待,毕竟就算是封了王,长幼依然有序,不可混淆。
所以就藩一事,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劝服外朝的大臣们!
而现在,经过这么久的国本之争,朱翊钧也不得不承认,他有点害怕大臣们那股闹腾劲儿了,国本这种事,能放着就放着吧,再闹起来,除了对朝局影响最大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
只是郑妃这边……
“朕何尝不知如此?可朕本打算等过几年,等常洵年纪大些,照例也将他封王,并且直接晋亲王位,如此一来,位份上常洵压他一头,朕再使些手段,说不准能够将太子之位定下来,若是如今让常洛就藩的话,一来朝中物议难平,二来若是到时候外朝的大臣们照例要求常洵也同样就藩,可就麻烦了!”
心中的顾虑是一回事,说出来却又是一回事了,朱翊钧眉头微皱,有些为难的说道。
不过这也是实情,他手里捏着的那份东西非是到了那种关键时刻,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他也曾经想过现在就将那份东西抛出来,但是如此一来,能不能取信于那帮大臣还两说,却是彻彻底底的在打李太后的脸,身为人子,无论如何这种事情朱翊钧是不能做的。
只能等过几年,这件事情淡了,到时候再拿出来,就不会有人记得,太后曾经处理过这件事情了……
“皇上,非是臣妾要皇上定然将他赶走,可若是他在京中,臣妾的日子决然过不安稳的,再说了,常洛才出宫不过半年,这朝堂之上因为他发生了多少事情,倒不如将他打发走,省的麻烦!”
郑妃却是不愿意,谁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今朱常洛出宫不过半年,就有一大批被她拉拢的大臣纷纷倒台,而宫中的孙暹也难以保命,张诚最近更是有几分朝不保夕的味道。
她简直不敢想,若是放任朱常洛继续在京中,还会闹出多大的风波。
顿了顿,她继续说道。
“皇上,不如这样!既然外朝的先生们都想将他当做太子培养,那我们就给他这个机会不就行了!”
“嗯?”
朱翊钧眉头一皱,却是不大明白郑妃的意思。
“按制,太子出阁读书的话,教授太子的老师需要是尚书侍郎,或是阁臣,如今内阁当中不过三四位先生,忙都忙不过来,哪有工夫教他?倒是应天府的那些老先生们闲着,不如让他们来教朱常洛,如此岂不是一举两得?”
郑氏神秘一笑,开口说道。
“南京?”
朱翊钧沉默下来。
若说大明朝有什么特色的话,怕是要这南北二京算得上是一个,当初太祖皇帝定鼎中原,定都应天府,而传至成祖皇帝,他老人家有感于江南风气颓靡,恐后世子孙被繁华迷眼,玩物丧志,毅然迁都顺天府,但是如此,问题便来了。
成祖皇帝的帝位来路不怎么正,而他最大的依仗就是建成帝违背祖制,当初定都应天府,乃是太祖皇帝钦定,若是直接迁都,简直是在打脸!
故而再三商讨之下,成祖皇帝最后将南北二京都作为大明的帝都!虽然皇帝驻跸应天府,但是顺天府一应设置,皆以帝都水准。
也就是说,大明朝其实是有最高领导机构的,一套在应天府,一套在顺天府,两边都有六部九卿,五寺五军府,只是顺天府所管的地方只有南直隶罢了。
从级别上来说,两边却是完全一样的!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顺天府已经成了摆设,也成了大明朝高级官员的养老之地,还有皇帝看不顺眼的人,统统都往那打发!
若是将朱常洛打发到南京去的话,也不算说不过去……
只是……大臣们那一关还是不好过啊……
“朕考虑考虑!”
朱翊钧有些头疼,他的确是看不顺眼朱常洛很久了,要是能将他打发走,自然是愿意的,但是问题是,该用个什么由头呢?
眼见皇帝有所意动,郑氏眉间一喜,只要能够将朱常洛赶出去,自己就可以在京中继续从容布置,过几年朝中势力布置好之后,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还不是顺理成章?
至于对方会不会暗中积蓄力量?开什么玩笑,大明朝自建立以来,除了成祖皇帝,还没有人能够起兵反攻京城而成功的,甚至于当初成祖皇帝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建文帝实在太过不成器,屡屡错失大好良机。
而如今的这位皇帝,显然不是建文帝那等心慈手软之辈!
甚至于郑氏巴不得朱常洛暗中图谋不轨,若是他真的敢如此的话,她的儿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直接登上太子之位,大明朝以孝治国,谁会支持一个目无君父,起兵作乱的皇子呢?别说只是一个区区的长子了,就是嫡长子,胆敢谋反也是有死无生!
“不过,张诚这些日子有些跋扈了!你和他关系不错,适时提醒他几分,莫要让他行差踏错!”
郑氏正欲再添一把火,却听得皇帝开口道,显然是不愿意再继续先前的话题。
“是,臣妾知道了!不过外间的事情,臣妾也听说了,这个孙暹真是大胆,竟连陛下也敢欺瞒,下了诏狱也是活该!”
说起来,郑氏是个有眼色的女人,知道点到为止,见到皇帝不愿意继续谈下去,也就顺势将话题转了过去。
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孙暹是死有余辜,所以他的同党自然也是死有余辜,下一任东厂提督,自然不能是和孙暹一个阵营的……
眼瞧着自己不过透了一点话头,郑氏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翊钧心中满意的很,张诚和郑妃站在一起,自然是他默许的,不然的话,张诚也不会被留到现在。
只是他这次做的实在太过分了……
不过想起东厂的继任者,朱翊钧却忍不住又头疼起来,一个能够撑得起东厂,又不喜争斗的内使,上哪去找啊。
“陛下,娘娘,陈秉笔前来传旨,言道太后娘娘召娘娘去问话!”
侍女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却是让朱翊钧的眼前一亮。
陈矩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风起(4/10)()
这段时间对于朝臣们来说,可谓过的惊心动魄,先是闹出了吕坤所上的《闺范》疑似迎结内宫,图谋不轨,皇帝虽然下旨解释,但是朝臣们谁不是人精,这种牵强的解释又怎会有人相信?
且不说皇帝宠爱郑氏,而赐书这等明显具有警示意味的事情又怎么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单说那后来出现的《忧危肱议》所说,便知闺范四册并不简单,郑氏隐约将自己与历代储君之母并置一起,其用心不言自明。
不过既然皇帝都下旨了,朝臣也不好多闹,谁知道那吕坤竟然在民间有如此坏的名声,百姓闻听皇帝下旨诏吕坤无罪,竟致齐聚吕坤府邸谩骂,险些引起民变!
不错,这其中虽然有内情,但是至少大多数朝臣都是不知道的,他们看到的就是因为吕坤,竟致京畿之地发生民变,如此大事,岂可轻易作罢!
所以连篇累牍的上书弹劾,也就是应有之义了,如此大的事情,吕坤一人显然不足以平息朝臣的怒火,故而弹劾的重点就转移到了皇亲郑承恩以及吕坤同党的身上了……
至于最近京中发生的锦衣卫和东厂械斗之事,都没能压过这场风波,不过想想也是,锦衣卫的事情虽然牵扯出了矿税之事,但是这矿税收的也不是他们,而是地方豪绅,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加上皇帝认罪态度良好,区区三天的时间,便诏将此次矿税的一干人等具下诏狱,严惩不贷,所以朝臣的注意力,自然也就再度回到了吕坤一案上面了。
“殿下,奴婢不明白,您不是说皇上最善于用别的事情转移朝臣的注意力吗?怎么这次……”
书房当中,王安看着朱常洛在一张白纸上写写画画,一边研墨一边开口问道。
虽说太祖皇帝早有明令,宦官不得干政,但是事实上,历朝历代就数明朝宦官干政最严重,不过不同的是,明朝由于体制原因,宦官虽然干政,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权势,他们的权力依附于皇权,所以永远是皇家最忠诚的助手。
即便是后世如魏忠贤这等权倾朝野的大珰,也是被崇祯一道诏命给免了职,最终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由此可见,明朝的宦官是难以对皇权造成任何威胁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皇权,或者说君权的延伸,当然,基于君权和臣权的天生对立,历代宦官在士大夫当中的臭名声,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虽则如此,任何一个有远见的皇帝都不会放松对于宦官的培养,大名鼎鼎的司礼监,本职工作就是干这个的,不然一个个大字不识的内宦,如何能够扛起大旗和外朝的内阁乃至六部抗衡,从而贯彻皇帝的意志呢?
朱常洛手头没有司礼监这样的机构,只能亲自上阵,慢慢培养王安的政治敏感性,为未来做准备!
所以时不时的,他也会和王安谈论些朝事,有意无意的点拨他……
“你说的不错,每次外朝的那帮大臣闹起国本,皇帝惯常的法子就是服个软,然后抛出另一件事情来转移朝臣的注意力!”
放下手中的笔,朱常洛笑了笑,开口道。
这的确是神宗一向的手法了,远的不说,自己封郡王那会,他不就是大肆封赏李如松,挑起文臣武将的矛盾来转移朝臣的注意力吗?
可惜的是,大明朝的文官执着的很,无论什么大事儿,只要一解决,绝对会转身回来继续和皇帝死磕国本。
不过这回却是有些不一样……
“你仔细想想,这次发生的什么事儿,涉及的又是什么人?锦衣卫和东厂!一个是天子亲军,一个是天子家奴,说白了,是皇帝的亲信窝里反,他就算是再不想和朝臣扯皮国本,也不会让朝臣把手伸进这摊子事儿里面的!”
自己人怎么斗是一回事,无论孙暹这回有多么惹怒皇帝,锦衣卫干的有多么出格,说到底,两边都是自己人,或赏或罚,那是皇帝的事情,轮不到别人来插手。
何况那帮文臣对锦衣卫和东厂的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皇帝的爪牙,锦衣卫和东厂,还有存在时间极短的西厂,曾是无数文臣的梦魇,但凡被文臣抓到了机会,一定是把他们往死里整的。
这一点从明末就可以看的出来,崇祯刚一继位,朝臣就连党派之争都不顾了,争先去弹劾魏忠贤,骗的崇祯把手下的宦官一窝端了,结果到最后鞑子入关,那帮大臣一个比一个投降的快,反倒是几个宦官,跟着崇祯共赴国难,不得不说是一个极端讽刺的事儿!
收回已经飘远的思绪,朱常洛却是将心思收回到正事儿上。
“宫里那边怎么样了?可传出消息了?”
他要改变,就自己就必须先强大起来,否则的话一切免谈,而如今的计划,则是重中之重!
“回殿下,今早宫中就传出了消息,说是昨日的行动很成功,郑氏果然毫无防备,掉进了我们的陷阱当中,不过可惜的是,昨儿太后娘娘招了郑妃去宫里,免了她的禁足!据说……还是皇后娘娘给求的情!还有一点就是,皇上回宫之后,单独召见了陈秉笔,据说两人谈了很久……”
提起正事儿,王安不敢怠慢,连忙开口说道。
朱常洛微微沉吟,却是并无意外之色。
“郑妃那边不用担心,你且去永年伯府一趟,告诉那边,可以动手了!”
关于郑氏,朱常洛心中自有思量,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非轻易可以动摇的,一个能够专宠后宫这么多年的女人,绝不单单是以色娱人,她和朱翊钧的关系,已经开始朝着亲情的方向转变,所以无论如何,只要皇帝还在一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没看太后也只是屡屡罚她禁足,最严重的一次也不过夺去了金印罢了,实际上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
至于禁足什么的,不过是一时快意罢了,朱常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