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这吏治整肃尚未开始,吏部和内阁就要先斗上一场吗?181
第七百一十三章:握刀子的人()
事实上,孙丕扬的这一番话,最感到震惊的莫过于王锡爵了。
因为眼前的状况,的确是他始料未及的状况,按照原本的安排来说,如今的孙丕扬已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然他没有亲自操刀对付孙丕扬的计划。
但是他对于事情的进度却是关心的很,作为当朝首辅,王锡爵总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天子出手的确不同凡响,杨涟弹劾文选司郎中蒋时鑫徇私舞弊,收受贿赂,刻意打压平安府知府沈宏,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确有其事。
应该说,这是吏部铨选当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单纯就这件事情来说,也有夸大其词的成分,收受贿赂是有的,但是徇私舞弊却有那么一些水分。
沈宏的出身不过是监生,托庇于朱常洛当初在平安府的一系列政绩,才幸运的从府同知做到了知府的位置上,但是他本人的能力不足,朱常洛走了以后,平安府就屡屡出错,尤其在刑名之上十分严重,其他方面也只是勉强合格,所以在大计当中,他的考评便只是一个中下。
按道理来讲,中下的评语大部分结果是地方官受到一番申斥,然后留任或者平调,但是架不住官场当中,总有人变着法的想要升迁,沈宏既然没能力管好一府之地,有人盯上他的位置也就无可厚非了。
大计的时候,恰逢有一个知县考评得了上等,出身虽然不算特别高,但是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恰好这位知县在吏部有位同年,意外之下便得知了平安府的状况,于是动了心思。
那个行贿的刘姓商贾,就是这位知县的一位叔伯,他在京城当中做布匹生意,听了本家侄子的建议,立马二话不说就拿出了一大笔银子,送到了蒋时鑫的府上。
蒋时鑫这些年来在文选司郎中的位置上,行事自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但也不是绝对的清正廉洁之辈,知道什么钱该拿,什么钱不该拿。
若是沈宏的评语是中上,甚至是中等,那么不管有人拿多少银子出来,他都不会收的,但是问题是,沈宏自己做的本来就差,真正按照规矩评判的话,他的考评应该在中下和下等之间。
如今财帛在前,蒋郎中自然收起了那一丝无谓的善心,于是沈知府的评语就从中下变成了下等,任职状况也从留任变成了降职!
按理来说,这是一件再小不过的小事,蒋郎中所做的也不过是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稍稍调整了一下而已,就算被查出来了,也挑不出错来。
何况沈宏区区一个监生出身,身边结交的也都是些杂流出身的官员,又能翻得起什么大浪来……
但是谁能想到,干熟了这种事情的蒋郎中,这次偏偏就在阴沟里翻了船。
沈宏的确是个监生出身,在朝廷没有什么过硬的关系,但是人的际遇往往是很神奇的,沈宏的出身决定了他不会被清流进士瞧得起,也不会有人跟他结交。
但是他结交的出身不显的人当中,偏偏就有了不得的人物!
当初朱常洛在平安府的时候,就曾经用过沈宏,算是有那么一点香火情,但是不要以为,如此一来,沈宏就能有转机了。
那时候的朱常洛是落魄的亲王,有用得着沈宏的地方,但是现在朱常洛贵为天子,而沈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知府,到了京城,甚至连入宫朝见的机会都没有,那点香火情有什么用!
这也是蒋时鑫并不在意他是天子封地的知府的原因所在,恐怕现在天子记得不记得这个人都是两说。
但是他却忘了,沈宏的确是够不上天子,但是天子身边的人,他还是能说得上几分话的。
沈宏得到消息之后,第一个去找的就是当初和他最熟的王府长史赵士桢,但是苦寻不得,只得退而求其次,去找了如今在吏部当主事的杨涟。
作为天子看重的人物,杨涟虽然官位不显,但是却有入宫面圣之权,他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天子可以将势力渗入吏部的机会,所以便将事情禀呈到了天子驾前。
当时恰逢王锡爵提议要对付孙丕扬,于是朱常洛当场就命锦衣卫去查清事情的始末,锦衣卫不过花了三天的工夫,就将事情查的清清楚楚,并且将一干证据摆到了御案上。
这才有了杨涟在大朝会上当场发难的事情,尔后事情闹得越来越大,最终如愿的牵扯到了孙丕扬的身上,天子下令都察院拘审蒋时鑫,彻查此案,其实已经算是捏住了孙丕扬的软肋。
这当然不会是单单因为沈宏这么一桩事情,事实上,都察院虽然不能对孙丕扬怎样,但是蒋时鑫所干的事情,又岂是这么一件事?
正因为关注这件事情,所以王锡爵才清楚,蒋时鑫一案,虽然审的是都察院,但是事实上,东厂和锦衣卫都有参与,厂卫齐齐发力,蒋时鑫这些年来做下的事情都被查了个底儿掉。
他本就并非恪守底线的人,这些年来暗箱操作的事情也不少,只不过手段巧妙,行事小心,所以一直没有犯事,还有一点就是,他能够掌握的好分寸,所以有些时候,孙丕扬即便知道,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嘛!
孙尚书自己不是一个严苛的人,对手下也是如此,事实上,即便是沈宏的事情,若不是沈宏能够找到杨涟,而杨涟禀告之后,又恰好是天子有意针对吏部,这件事情真的算不上什么事儿,顶多罚俸思过了事。
但是所谓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蒋时鑫这回偏偏就撞上了事情,而他的这些小动作被查出来以后,孙丕扬也被牵连了下去。
毕竟作为吏部天官,所有的官员告身都要由他亲自签发的,蒋时鑫暗中做了这么多小动作,真要是在朝堂上抖出来,他至少要负渎职之责。
朝堂之上,可有的是人觊觎吏部尚书的位置!
正因如此,王锡爵才彻底放心下来,只道孙丕扬是砧板上的鱼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如果他不配合的话,那么面临的就只有身败名裂这一条路。
所以对于这次吏治改革,王锡爵才能放手去做,丝毫不顾吏部的感受。
但是到了现在,这位老首辅才猛然察觉到,孙丕扬的确是砧板上的鱼肉,但是问题是,这宰割的刀子,却从未握在他的手上……71181
第七百一十四章:图穷匕见?()
直到此刻王锡爵才惊觉,整件事情他虽然隐约知道进度,但是从头到尾,沈宏的案子是锦衣卫和东厂调查的,一应案卷都封存在厂卫当中,而出面弹劾蒋时鑫的是杨涟,负责审案的是都察院,甚至就连最后都察院的覆奏本章呈递到了内阁,虽然是他出面压下,送入宫中,但是这份奏本也不在他的手上。
他相信在厂卫和都察院合力之下,蒋时鑫必然会吐露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有许多事关紧要的证据,但是这些东西,却都不在他的手中。
一直以来,握着孙丕扬命脉的不是他王锡爵,而是高高居于御座之上,自以为被自己设计了的当今天子!
当他自以为解决了朝中所有的势力,足可以毫无顾忌的推行自己的政治改革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最重要的一条线,一直在天子手中捏着。
一瞬之间,王锡爵头上冒出了细细密密的冷汗。
历来阁部之争当中,很大一部分程度就是在拼圣恩,皇帝支持内阁,吏部便显劣势,皇帝暗助吏部,内阁便遭压制,这是长久以来的道理。
只不过因为内阁亲近皇帝,所以大部分时候,皇帝更加倚重内阁,所以在阁部之争当中,大多数是内阁占上风。
但是如今王锡爵才猛然察觉,如今经过了杨涟弹劾的事情,孙丕扬已经被天子死死的抓在了手中,而反观内阁,自己和天子的关系一直是处于一种相对微妙的地位上,很多时候天子在各种事情上很尊重自己的意见,但是这同时也代表着,天子不可能会完全相信自己。
而除了自己之外,衷贞吉的态度暧昧,时常左右摇摆,而沈朱二人俱为一体,和天子的关系更是不佳,李廷机则是自顾不暇,现在更是彻底倒向了天子。
不知不觉之间,整个朝局已经被掌握到了天子的手中,天子若重内阁,则吏部毫无反抗之力,而天子若重吏部,内阁真的就能从吏部身上撕下来一块肉吗?
有了天子支持的吏部,绝对有和内阁一争高低的实力,更别提如今的内阁看似平和,但是实际上四分五裂,若是真的要摆明车马和有天子加持的满状态的吏部一战的话,王锡爵还真没有多大的把握。
也就是说,在天子登基驭极,不过区区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具有了左右朝局的力量,而自己即便身为首辅,但是只要天子一念之间,他苦心筹划的吏治改革就会立时土崩瓦解。
可笑他还一直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却不知当今天子,才是那俯瞰天下,将一切尽收眼中之人!
深吸了一口气,王锡爵终于摆正了自己的心态,转过身,缓缓开口说道。
“陛下明鉴,老臣此奏确有疏漏之处,然一片公心,日月可鉴,断无再立宰辅之意,我朝规制,恩出于上,吏治铨选亦当如此,肃清吏治事关国体,老臣伏惟圣裁!”
话音落,群臣又是一惊,元辅大人这是……服软了?
就因为孙丕扬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
难不成他们都看错了,这一次不是内阁要对吏部举起战旗,而是吏部蓄力反攻内阁不成?
吃瓜大臣如何作想不必在意,在场的其他大佬们,心里却是跟明镜一样。
望着老首辅下拜的样子,心中皆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从今日起,朝廷恐怕将真正迎来一番新的局面,他们都以为天子要彻底掌握朝局,至少要等到帝党在朝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时候,但是谁又能想到,区区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任何人都毫无察觉的情况下。
吏部被天子握在了手中,都察院被天子握在了手中,外朝两大核心之处皆受天子节制,再看内朝,沈朱二人看似占了上风,但是实际上却因为廷议之事和其他阁臣闹得不可开交,次辅衷贞吉已经隐约有向天子靠拢的趋势,而李廷机更是早已经站在了天子的一边,剩下老首辅王锡爵还被蒙在鼓里,自以为可以和天子有限度的平等合作,殊不知不知不觉之间,内阁早已经不是他一家独大的时代了,有了天子的介入,内阁早已经四分五裂,至于内宫当中更不必说,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惟天子马首是瞻,这是先皇在世之时,便为当今天子铺下的路。
外朝,内朝,内宫,朝廷的三大部门,都已经被天子无声无息的渗透和把持了,而这一切的过程当中,天子甚至没有动用过属于自己的帝党势力。
唯一一个被推出来的,就只有李廷机一人!
随着老首辅低头认错,也代表着整个朝堂之上,将再无一人能够和天子抗衡,予取予夺,存乎一心,做到这一点,当今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元辅不必如此,诸位先生乃先皇旧臣,父皇将大明江山托付于朕,便是希望诸位能够尽力辅助,以肃整朝纲,元辅有心整顿吏治,乃是为朝廷计,朕心甚慰,至于孙尚书方才所说,过于莽撞,元辅不必在意,吏治一道,朕素重之,然整顿吏治,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妄动,元辅既有此意,明日起,群臣便就元辅此疏上奏议论,内阁集众家之意,付与廷议,尔后将条陈报与朕知便可!”
朱常洛高居御座之上,微微点了点头,温声开口道。
不错,他的确算计了王锡爵,若没有王锡爵的配合,他实际上难以如此顺利的在朝堂之上贯彻自己的意图,更无法如此轻松的将吏部收入囊中,也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制衡的手段将朝局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全盘接受王锡爵的改革方案,应当说,他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换到大明朝的任何一位皇帝身上,都不会接受这种方案,这也是当初他那位父皇一直压着王锡爵的奏疏的原因。
他的这份奏本,过于强调内阁的重要性了,内阁权重,如果继续加强,毋庸置疑会威胁到皇权的存在,打破大明朝相互制衡的原则,所以这份方案换到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会被压下来。
但是朱常洛没有,他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他选择了另一种方法,另一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方法!181
第七百一十五章:孙天官进宫()
司农寺一行,以朝中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结果而画上了句号,回过头来细细一想,一众大佬才发现,这趟出宫巡行,果然还是天子得利最大,徐光启被顺利提拔为司农寺卿,代表着天子撬开了严丝合缝的文官集团,为属于他的王府旧臣一脉彻底开启了上升的通道,如果说这一点还算是给先帝旧臣一脉带来了些许好处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惨败收场了。
原本以为还可以和天子掰一掰腕子的一众大佬在吏部尚书跳出来之后,居然惊讶的发现,不知不觉之间,自己等人都牢牢的被天子钳制起来,就连资历最深的内阁首辅老大人,都不得不对天子低头,宣告着先帝旧臣一脉,自此在天子面前再无一丝还手之力。
如果说以前的时候,元辅老大人有底气以半平等的态度跟天子对话的话,那么经过司农寺一行之后,他们这些先帝旧臣们,就不得不彻底摆正心态,摒除以前对新天子的一丝轻视,真真正正的将今上当做自己的主君来对待。
吏部。
距离天子巡幸司农寺,已经有七八日了,有些事情也已经尘埃落定,首先是持续甚久的李廷机被弹劾事件,随着天子金口玉言,收回加封的诏旨,朝中众臣也渐渐偃旗息鼓,一场偌大的风波就这么被消弭于无形。
当然,李阁老在司农寺的所作所为也传扬了出去,一个希图幸进,恋栈权位的名声是丢不掉了,但是终归他还在朝中,这就够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