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在往常,叶向高或许还会解释一番,可在方从哲点透李廷机的那一番布置之后,叶向高便知道,自己注定要和这位老友走上不同的道路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叶向高最大的优点就是,既然注定不是一路人,也就不必强求了,故而叶向高也就顺理成章的接过了方从哲递过来的橄榄枝。
“法子自然是有的!”
方从哲得意一笑,便知道自己今日的目的达到了,轻轻松了口气,道。
“哦,是何办法?”
叶向高收敛心神,开口问道。
“等!”
“等?”
对于方从哲这个看似玄妙无穷的办法,叶向高却明显不怎么满意,脸色微沉望着前者,似乎不等到前者给出个解释就会立时翻脸一般。
“进卿莫急,老夫并非是在敷衍进卿!而是为今之计,一动不如一静,只有耐心等待,才能迎来转机!”
方从哲沉吟片刻,开口解释道。
叶向高也是一点就透。
“方兄的意思是,宫中会出手?可是天子分明已经下诏,将此事交与内阁了啊……”
如今想来,能够为帝党撑腰的人,也唯有宫中的天子而已,但是天子为了安抚沈朱二人,明显已经将此事交托给了内阁,难不成天子还会出尔反尔,强行更改内阁的人选不成?
不料方从哲却是脸色严肃的点了点头,道。
“进卿仔细揣摩陛下传出的两道旨意,能够看得出什么?”
先前内宫传出了两道旨意,一道是提升方从哲为礼部侍郎兼管翰林院,代替李廷机侍讲经筵,另一道是将试行之地定于苏州府,钦差人选交付内阁议定……
表面上看起来,这两道旨意都是为了警示李廷机,安抚沈朱两位阁老,但是如今方从哲一提,叶向高才觉得有些蹊跷。
“方兄是说,方兄的官职转迁?”
按理来说,要惩戒李廷机,只需罢免他的经筵侍讲的差事,即便是要让方从哲替换他,也不必专门提升方从哲为礼部侍郎,何况还遣派了兼管翰林院这样的差事,要知道,侍讲经筵是差事,既然是差事,就没有对官职的强行规定。
只不过这个差事是清流差事,而且是天子近臣,所以一般来说本官不会低,但是并不一定要是什么本官,皇帝之所以借此机会提升方从哲的官位,明显是在借题发挥啊……
“不错,老夫本官乃国子监祭酒,若以本官兼侍讲经筵,官阶稍低,但并非不可,陛下以此为由提拔老夫,不仅仅是为了老夫一人,更是为了安抚吾等!”
方从哲脸上浮出一丝笑意,开口道。
“吾等皆是陛下潜邸旧臣,但因李兄之事,惹得陛下雷霆震怒,且不得不下诏安抚其他阁臣,如此一来,必使我等潜邸之臣心生不安,陛下简拔老夫便是为了告诉吾等,他并未因李兄一事而牵连吾等,帝党依旧是陛下最为倚重之人,老夫如此说,进卿可明白了?”
“钦差一事,乃是帝党的功劳,为大局计,陛下虽不得不安抚阁臣,将此事下发内阁议定,但必然还会想法子,将钦差的人选重新揽回来……”
叶向高恍然大悟道。
如同方从哲所说,陛下看重的是韩爌,所以才会费尽心思为他创造了这个机会,而如今得罪陛下的是李廷机,并非韩爌,而安抚阁臣用的功劳却是韩爌的,没道理李廷机惹下的祸事,却要韩爌来承担……
陛下向来赏罚分明,韩爌既然无过,那么陛下自然会竭力为他争取到这次的差事。
方从哲点了点头。
“不错,老夫虽不知陛下心中有何计策,但陛下不会亏待韩爌,所以吾等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等陛下用得到吾等的时候再出手,贸贸然出手的话,恐会打乱陛下的计划……”
第六百七十章:阴魂不散()
乾清宫。
世人皆道皇帝老子坐拥天下,快活无限,但是真正坐到这个位置上,朱常洛才晓得,自己当初那位先祖朱元璋究竟有多么强大,如今的内阁已经发展成熟,尚有司礼监辅助,但是朱常洛面对满案的奏疏政务依旧忙的不可开交,从离开仁寿宫到现在,朱常洛批复的奏疏超过五十余本,看似不多,可着实耗费心力的很。
要知道,这些政务奏疏动辄数千字,才能把一件政务讲的清楚明白,即便是朱常洛早已下令奏疏务求精简,但是也只能将三千字的奏疏,减成两千字而已,但是理解和处理起来的难度,却丝毫不会下降。
每份奏疏,朱常洛都要仔细琢磨,分析,最后给出朱批的意见,形成谕令下发内阁,这可是个苦差事,饶是以朱常洛在东宫打磨了许久,但是毕竟在东宫只是观政,他那个老爹尽管全力为他铺路,但是毕竟留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甚至来不及在宫中指导朱常洛监国一段日子,就龙驭宾天了!
望着御案上才刚少了一小半的奏疏,朱常洛忍不住叹了口气,怪不得从古到今,皇帝鲜少有活的长久的,天天干这么耗费精力的活儿,还拼命干,能长寿才怪。
于此同时,朱常洛又再度对于老朱同学的工作狂精神表示无限的敬仰……
“皇上,陈公公回了!”
王安悄然奉上一杯热茶,轻声禀告道。
“哦?召他进来!”
朱常洛从奏疏堆当中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朱笔,眼中蓦地闪过一丝精光,一身的疲累瞬间消失,变得精神抖擞。
不多时,陈矩一身风尘仆仆的走入殿中,躬身行了个礼,却被朱常洛摆了摆手制止。
“陈大监不必多礼,朕命你查探的事情,如何了?”
见得皇帝如此关注此事,陈矩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当下将在叶府当中的所闻所见一一道来,丝毫没有隐瞒。
“混账东西!真当他是朕的老师朕便不能处置于他了吗?”
满桌的奏疏被一扫而空,哗啦啦的掉在地上,朱常洛一拍桌子,霍然而起,怒声说道。
“陛下息怒,莫要因这些事情伤了身子!”
突如其来的怒火,让在场的宫女太监皆是惊惧不已,纷纷拜倒在地,王安更是不住的扣头道。
“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李先生终究是陛下的潜邸旧臣,若是贸然处置的话,恐会伤了臣下一片为国之心,叫外人以为陛下薄情寡义,请陛下三思!”
相比之下,陈矩就镇静的多,尽管朱常洛突如其来的怒火同样让他吓了一跳,但是他还是很快冷静下来,开口劝道。
“都起来吧,陈大监一路风尘仆仆,先赐座吧,方才是朕失态了!”
深吸了一口气,朱常洛缓缓坐下,面色也渐渐变得平和起来,陈矩见状,终于松了口气,而一旁的王安更是连忙起身,张罗的带着一干宫女内侍迅速将地上的奏疏和其他东西重新整理好,又亲自给陈矩搬了个椅子,给朱常洛换上新的茶水,才默默的又回到了原地。
“陈大监是否在奇怪,朕为何突然如此生气?”
缓缓舒了口气,朱常洛轻轻放开骨节攥的有些发白的手,轻声问道。
“回陛下,是!”
陈矩这些日子下来,也渐渐摸清了这位新天子的脾气,平素待人宽厚,不拘小节,但是最不喜臣下糊弄他,若是有事情直接承认或可有转圜的余地,但是若是蓄意蒙骗,只会招致天子的怒火。
这话若是换了别人来问,陈矩必然会答不敢擅自揣测上意,但是这些场面上的话,在当今面前,却是最好都不要说。
所以陈矩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老实说,他的确觉得李廷机说的话太过冠冕堂皇,在司礼监呆了这么多年,他早就清楚,无论是谁,都不是完全大公无私之辈,所作所为都必然掺杂着自己的私利。
一如李廷机的所作所为,虽然说是为了清除浙党,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能够上位。
不过这种事情陈矩见得多了,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若是对李廷机没有好处,陈矩反倒会觉得奇怪,这件事情在陈矩看来,其实平常的紧,他虽然同样不满李廷机擅作主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浙党这些年在朝中一家独大,的确已经到了非遏制不可的地步。
李廷机想要扳倒沈朱两位阁老,固然是方便自己上位,但是对于朝廷,对于帝党一脉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陈矩实在是不明白,朱常洛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朕这里有一份锦衣卫的密疏,陈大监不妨瞧瞧!”
朱常洛从手边的盒子里翻出一份奏疏,递给一旁的王安,示意他交给陈矩。
陈矩接过奏疏,迅速的浏览了一遍,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轻声呢喃道。
“李廷机?顾宪成?东林书院?”
奏疏上写的东西很平常,至少在陈矩看来是这样,和寻常的奏疏不同的是,这份奏疏明显充满着浓浓的锦衣卫风格,上面详细记录了前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被罢官归乡之后开办书院,结交朝臣的行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顾宪成常常和一些朝臣书信往来,陈矩扫了一眼这些朝臣的名单,发现其中大多是底层的官员,但是也有几个朝廷大员,其中最为显赫者,便是李廷机!
眼瞧着陈矩将奏疏递回,朱常洛方才开口道。
“陈大监看完了,可还对顾宪成此人有印象?”
“回陛下,臣倒是记得此人,曾是前吏部尚书孙鑨的得力干将,为人低调,但是颇喜夸夸其谈,收拢人心,常议国事,多谈大义而虚实务,后被孙鑨牵连,被先皇罢黜回乡!”
陈矩想了想,开口回答道。
顾宪成在朝的时候,尚且是张诚的时代,但是陈矩当时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也和他有过接触,不过看样子,陈矩对他的评价却是不怎么样。
“大监说的不错,朕当时曾和此人有过交情,此人确实重大义而轻事务,满口国家朝廷,临到朝事之上,却最懂趋吉避凶,大义在彼辈眼中,不过是可以随时拿来利用的工具罢了,当初此人被父皇罢免,辞官回乡,开办书院广邀士林中人讽议朝事,朕便有所警惕,不过当时朕乃一介闲散亲王,力有不逮,不过自朕开府之后,便严令王府旧臣,不得与民间之人过多谈论朝事,日后正位东宫,亦是如此,可谁料,这李廷机简直是将朕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朱常洛的口气越发冷淡,隐约带着一丝咬牙切齿。
但是落在陈矩耳中,却是让他却是越来越心惊。
陈矩和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有些交情,故而隐约知道后者这些日子在清查东林书院,也知道李廷机和东林书院有所联络,但是方才看了奏疏,他才知道李廷机和顾宪成牵扯的这么深。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料到,皇帝竟然会对此事如此生气,他侍奉了当今也有一段日子了,还是头一次看见今上生这么大的气,似乎在今上的眼中,和东林诸人谈论朝事,甚至比李廷机在廷议之上擅作主张更为严重……
第六百七十一章:皇帝差事不好做()
朱常洛前世的时候,闲来无事曾经看过许多网络小说,书里的主角大多都是穿越到古代之后,虎躯一震四方来投,做事顺风顺水高歌猛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但是等他真正置身于大明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无论科举制八股文被多么诟病,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都是无比严苛的。
大明朝如今有将近五千万人口,但是能够成功考过科举为官的,每年不过百人,统共不过数万人,能够踏入仕途,就代表着这个人是几千人当中的优秀人物。
别说八股没用,这种有严格格式要求的策论文章都写不过别人,还谈什么实务。
而且这几千分之一的几率,也只是仕途的起点而已,仕途之内的搏杀,更是惊心动魄,步步为营,能够做到三品以上的不过数百人,至于六部七卿,内阁大臣这十二个坑位,算是从几百万人当中才出一个。
所以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的人,无不是官场当中的佼佼者,他们是整个国家最优秀的一批人才,他们制定的政策,也必然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权衡,最终做出的决定。
就凭着脑子里残缺不全的历史知识和半吊子的眼光,就以为能够在古代大杀特杀的,绝对会分分钟被这帮大佬玩死。
朱常洛不觉得自己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超过整个国家的精英人才,他所拥有的,不过是超前的眼光和对原本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熟悉,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很谨慎,在引导国家的大方向走势上,朱常洛一直很坚定,因为他具有往后千年的阅历,所以他自信能够提前规避掉所有的风险,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实务上,他往往会集思广益。
毕竟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所谓术业有专攻,上位者的艺术在于善于用人,而不再事必躬亲。
更何况,涉及到一国大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拿廷议上的事情来说,看似是一场荒诞不经置气般的吵闹,但是若是处理不佳,就会变成一场席卷整个朝堂的大风暴。
应当说,朱常洛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对原本的历史改动的并不多,但是无论是征伐女真,推广番薯,还是推动立储到现在的税制修正,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明末之祸,原因有很多,后世有相当一部分人人物,明亡于东林诸党,观点未免偏执,但是也不无道理,东林党的的确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王朝的灭亡。
所以朱常洛一直在防范着这一点,而且相对来说,这一点和前面的几件事情相比较还是比较简单的。
毕竟前几件事情都是涉及整个国家核心决策的事情,最不济也是一省之地的农本之事,施行起来要慎之又慎,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难度也非同一般。
而防范东林党却简单的很,朱常洛介入的时候,东林党的发起人,顾宪成还是在朝堂当中积极钻营的文选司郎中,大名鼎鼎的东林书院都没有成立,东林党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要将它扼杀在萌芽当中,其实简单的很,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