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在张居正势大之时瑟瑟发抖,但是在张居正败落之后却一个个跳出来落井下石,推波助澜,才酿成了今天这副局面。
应当说,在当时的局势下,打击弹劾张居正,是对于多方势力都有好处的一件事情,这才是他一家老小都获罪的最大原因。
而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或许有些人是为了泄愤,但是绝不是所有人都为了泄愤。
至少朝堂上的无数官员,既然走进仕途,就不会如此感情用事,他们之所以拼命的将张居正变成一个十恶不赦之人。
为的是将他一生的功绩全盘否定掉!
更准确的说,他们的目的是要抹杀张居正改革的全盘政策。
这些真相,当初的衷贞吉是不知道的,但是随着他步入大明朝廷的核心决策层,他所处的地位不同,眼界自然不同,往日许多想不通的东西,等到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不仅明白,而且感受更深,衷贞吉是一个严守规矩法度的人,当初他也曾上本弹劾过张居正,弹劾他私德不休,弹劾他私相授受,独断专行。
但是弹劾归弹劾,张居正那时候尚且是首辅,他颁布的政令便是大明朝廷之政令。
作为大明朝廷的官员,无论衷贞吉对于张居正本人的观感如何,他都会严格去执行。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没有成为张居正党同伐异的异吧……
在推行这些政策的过程当中,衷贞吉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无比巨大的压力,他身为巡抚,身上肩负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掣肘,自然清楚,反对张居正改革政策的势力有多少。
这些既得利益者便是最终对张居正穷追猛打的一群人,他们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全盘否定张居正的改革政策。
而现在,这些人的势力只会比当年更加强势,更加稳固……
衷贞吉不会真的以为太子殿下只是随口一问,太子的口气太明显了,他提起张居正,恐怕心中便是存了为张居正翻案的心思,但是……谈何容易啊!
“阁老,其他几位阁老到了!”
心思纷乱间,中书舍人前来禀报,其他的几位阁臣都已经赶到了内阁。
“洪溪,走吧,此事事关朝野,非你我二人能够决定,终须群臣一起商议!”
王锡爵叹了口气,起身之时,却是一扫脸上的困倦之色,重新变成那个精神奕奕的元辅重臣。
“见过元辅!”
内阁有一个小小的议事厅,是用来商议一些某个阁臣难以单独拿主意票拟的事务之时,众人一起商议的地方。
内阁诸人从昨日忙到今天,说得上心力俱疲也不为过,结果这才回府换身衣服的工夫,就接到消息,首辅有要事同大家商议,这厢刚刚到府中片刻,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便又再度赶回了内阁。
不过此刻见得元辅和次辅二人联袂而来,而且脸色肃然,情知今天的事情怕是不简单,皆是收起了心中的一丝丝不满,恭敬的拱手行礼。
众人皆是阁臣,自也不必太过拘礼,拱手为礼之后便各自落座。
紧接着衷贞吉和王锡爵对视一眼,便开口道。
“诸位,老夫和元辅将各位紧急召回,是有两件事情要知会诸位!”
知会?
朱赓的眉头一皱,心中有些不满,衷贞吉这意思,便是木已成舟,那还叫他们过来干嘛?
其他几人虽然没有明显表现,但是脸色却也变了变。
衷贞吉苦笑一声,只得道。
“此二事虽然已成定局,但是一则事情太大,须得立即通知各位知晓,二则善后之处,也许诸位同力出手,故而紧急将诸位从府中唤来……”
解释了一句,衷贞吉的脸色重新变得凝重起来,道。
“今日在承天门外宣读遗诏之后,老夫和元辅及礼部冯尚书共同入宫,欲要向殿下禀陈矿税之弊,请殿下念天下万民,废除矿税……”
有关矿税之事,朱赓最是关心,此刻自然也丢开那些许不满。
选在这个时候进宫禀陈矿税之祸,是内阁商议过后的结果,但是现在看衷贞吉的脸色,朱赓隐隐约约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殿下未准此事!”
衷贞吉叹了口气,道。
眼见得诸人惊愕的神情,衷贞吉继续解释道。
“我等进时,冯尚书先进大行皇帝谥号庙号,然庙号拟定不当,令太子殿下大怒,将礼部所拟庙号打回重拟,我等禀陈矿税之事时,亦是此刻,殿下便推言尚未继位,不宜更易大行皇帝之政令!”
细节方面,衷贞吉没有细说,但是众人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无论如何,这件事情算是暂时被拖延过去了,首辅次辅同时进谏都被驳回,再进谏的话,恐怕还是会被同样的理由驳回。
具体的理由,衷贞吉相信在场之人都有自己的手段得知,毕竟在乾清宫当中的奏对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他也不赘言,毕竟后面还有一条更震撼人心的消息要说。
“诸位,矿税之事虽大,然大行皇帝龙驭宾天,朝廷诸事繁杂,此事可暂缓之,等殿下登基之后在谈不迟,如今我等要做之事,是安抚群臣,各自归位,力求使朝局尽快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王锡爵苍老的声音响起。
老首辅在内阁当中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一开口,众人便知道已成定局,只得拱手道。
“元辅放心,我等明白!”
“还有一事……”
王锡爵点了点头,脸色却是愈发凝重,道。
“我等入宫觐见之时,殿下曾问起先首辅张公之事!”
“张公?”
在场之人李廷机的资历最浅,听得王锡爵提起张公这个名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是指谁,毕竟张居正之后,朝廷已经换了四五任首辅了。
但是他不知道,有人知道,内阁当中资历最老的沈鲤听得此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张江陵?”
第六百三十章:陈年旧事()
这内阁的五位大学士当中,若单纯只论资历,只有沈鲤和王锡爵相差仿佛,王锡爵是嘉靖四十一年榜眼出身,而沈鲤则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出身。
两人入仕的时间只差三年,基本上可以视为是同时代的人物。
而且若是细论起来,这两位算得上是四朝老臣,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依旧在朝中屹立不倒。
若论资历,朝中怕是没几个人比得过他们。
自然,论对当年张居正一案的了解程度,也没几个人能够比得过他们。
不过沈鲤和王锡爵不同的一点是,当时王锡爵虽然也在朝中,但是和张居正交际不深,甚至有一段时间和张居正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居正并不是一开始就权倾朝野,所向无敌的!
他这一生有一位宿命大敌,名字叫高拱!
二人本自年轻时相识,相约入阁匡扶天下,然而随着二人步步高升,却发现两人的政治方针乃至是原则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于是关系渐渐变得恶劣起来。
这种情况从隆庆初年开始,一直延续了将近十年,直到万历六年,高拱病逝于故里,这段争端才算结束。
高拱此人有一个缺点,喜欢提携门生故旧,这本算不上什么大事,朝廷之上,靠的便是关系二字。
但是别人提携门生故旧,总要讲究些流程能力,但是高拱当时贵为内阁大学士,却公然破坏规矩。
隆庆五年,王锡爵受命主理会试,高拱欲要提携几名门生,被王锡爵严词相拒,就此二人站到了对立面。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张居正和王锡爵虽然当时地位差别不小,但是仍旧有一段政治关系十分亲密的时间,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一节,张居正后来大权独揽之后,才没有对弹劾同样弹劾过自己的王锡爵下狠手。
但是沈鲤就不一样了!
某种程度来说,他是既得利益者……
他的座师就是高拱!
沈鲤入仕的时候,正是高拱如日中天的时候,沈鲤颇得高拱的赏识,入仕的前几年可谓风光无限,但是很快,随着高拱在和张居正的政治斗争当中落败,黯然辞官归乡,沈鲤的日子就变得不好过起来。
张居正对于这个老对手的心腹亲信,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大权独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沈鲤丢回乡里去了,这一下子,足足坐了七八年的冷板凳,直到万历九年,张居正被彻底清算之后,沈鲤才重新被起复。
但是到了此时,沈鲤已经在乡间蹉跎了七八年,这辈子想来是无望首辅了,此刻听王锡爵提起张居正之名,有好脸色才怪!
“不错,是先首辅张公居正!”
对于沈鲤和张居正的这段恩怨,王锡爵自然清楚的很,点了点头,道。
“当初大行皇帝宾天之前,言语间曾提起过江陵公,不过只言片语,难测圣意,殿下追思大行皇帝,想起此事,便问起张公一生功绩评判,命老夫与洪溪试言之,老夫道其人有才无德,虽有功于社稷百姓,然专擅君权,私德不休,功过参半!”
王锡爵这话,让在场不少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大好看。
出于某种大家都明白的原因,在这朝堂之上,对于张居正的评价一向是负面居多,尤其是在高层的官员当中,几乎对于张居正的评价都不怎么好。
像这种功过参半的观点,也只有贵为元辅的王锡爵敢宣之于口。
“老夫和元辅之言有些差别,老夫以为张江陵篡人主之权,乱朝堂法度,肆意打压异己,闭塞言路,令朝廷成一人之朝廷,纵有才学,然无德行,诸般罪名证据确凿,虽有功绩,却不可与其罪混为一谈!”
衷贞吉在旁,苦笑一声补充道。
“当时殿下十分疑惑,觉得老夫和元辅之言差别太大,故下令旨于内阁,命群臣百官上疏直抒其言,品评张公一生功过!这就是老夫和元辅今日将诸位大人召集起来的原因……”
内阁当中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当中。
谁也没有想到,太子殿下方才入主乾清宫一日,就给朝中大臣出了这么一道难解的题目。
毫无疑问的是,太子殿下此举绝非向衷贞吉所说的,只是疑惑好奇而已。
为人主者,一举一动都必有深意。
细想下去,殿下下此令旨,得到的结果无非两个,群臣百官如当年一般,将张江陵狠狠的批判一顿,将他彻底钉在大明王朝的耻辱柱上。
但是这个结果基本不可能,太子殿下和张居正无冤无仇,甚至连面都没见过,没有必要把一个已经死去多年的人再拉出来批判一顿。
所以排除掉错误答案,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太子殿下真正想要的,不是朝臣群起汹涌的批判张居正的声音,他想要的是一个和当初的判决不同的声音。
他想为张居正翻案!
几乎是片刻之间,在场的一干大佬都不约而同的得到了这个答案。
但是想明白了之后,事情却显得愈发棘手了。
如今是什么时刻,大行皇帝龙驭宾天,太子殿下入主乾清宫,人主新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太子殿下出这道题目,其实是在测试朝臣之心。
他们到底是愿意顺从的接受太子殿下的统治,还是狂妄自大,想要和殿下别一别苗头。
选择哪一条路,就在这一道奏疏之间!
若是换一个人来,或许还好做一些,毕竟新君继位,通常都权势不稳,不是太敢和朝臣发生正面的冲突,但是这位是谁?
这位是太子殿下啊!
自九年以前,殿下从宫中出阁封王,在朝局当中屡屡出手,几乎每一次出手都能领朝中格局大变,翻云覆雨之手段令群臣百官都心有余悸。
而后来的辽东之战,扬州大案,整拾京营更是令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威望愈高。
再加上大行皇帝不遗余力的扶持,殿下虽然正位不过两三年,但是在朝中已经有一批足够有话语权的心腹大臣,至于京城当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京营,更是早已被殿下收服。
如此诸般优势,早已经令朱常洛不是寻常刚刚继位的新君可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内阁的一干大佬,在这样明显是让自己等人表达态度的事情上,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第六百三十一章:张居正的改革()
这件事情并不简单,除去可能存在的来自朱常洛的试探之意以外。
单纯的论及为张居正翻案的后果,也是在场的大佬们最为难的原因。
难度还在其次,张居正身为前首辅,而且是锐意改革的前首辅,他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已经故去的老臣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他死后已经被废除的,曾经在大明掀起无数反对之声的三大改革!
后世提起张居正的改革,最为出名的是张居正针对经济方面的一条鞭法!
而事实上,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却不是他改革的全部内容,张居正的改革是针对整个国家的一套系统的制度改革。
主要来说,集中在吏治,经济,军事三个大的方面。
吏治上实行考成法,主要针对大明朝官员冗多,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各级衙门采取限时制度,上到内阁,下到府衙县衙,所处理的政务一律采取限时制度,在规定的时限之内,官员如果不能顺利的将政务处理完成,就将面临着罚银罚俸的惩处,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官位,以此来根除衙门办事效率缓慢的毛病,提高公务处理速度。
由于当时高拱已倒,君上年幼,张居正又与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交好,几乎称得上是大权独揽。
为了落实考成法,肃清吏治,张居正大幅度提高了内阁的权柄,强令非内阁下属衙门的六部都察院都必须向内阁定期汇报政务处理情况,也因此招致了无数人的弹劾和不满。
当然,考成法纵然被人诟病,但是对于朝政处理效率的提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