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酸涩感,于是喜欢加入许多其他的味料,把黄酒的味道调整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味道上。
比如加糖,或者加一些香味料稍稍煮一下,简单的黄酒味道可以变化出无数种风味来。
萧拉忽儿喜欢加了糖的黄酒,这就说明了问题所在,他既然打算要采购一些黄酒和糖霜回辽国去,大概也是出于一种商业性的试探。
做商人的,对商机的把握,各自有各自的眼光和想法,如果加了糖的黄酒能在辽国得到更多的人的喜爱,那么这就是商机。
杨怀仁也觉得他往辽国贩卖糖的计划,也有了新的思路。
用糖来制作的食品,简直太多了,普通的点心饼干,甜果儿蜜饯儿,杨怀仁家特制的蛋糕,还有融入水果味道做成的糖块。
除了这些,还能用糖来制作各种各样的饮料,黄酒加糖就是一种,大宋各种各样的冰饮子,都可以制作成深层次的商品贩售到辽国去。
杨怀仁甚至想到了各种汽水,比如可乐,不过是加了气的焦糖水罢了。
不管古代还是现代,大多数人对焦糖水的味道还是很喜欢的,要不然后世可乐的生意也不会那么好。
但可乐这东西好喝是好喝,却并不是很健康的饮品,偶尔喝一些也没什么,但长期饮用,对人的身体伤害是非常大的。
后世有人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如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用可乐完全取代普通水来饮用,会发生什么?
杨怀仁记得他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个歪果仁真的这么做了,结果是相当惊人的。
一个健康到有六块腹肌的健壮男子,在把可乐当水喝的一个月后,六块腹肌不见了,整个人都变得十分沧桑。
去医院体检的出来的结果更是触目惊心,不仅仅是他的牙齿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整个身体机能都下降甚至水牢的特别快。
过量的糖分已经超出了他身体的代谢能力,便逐渐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他一个月重了十几公斤。
不仅如此,他的各种脏器,都莫名其妙的受到了损害,本来一个健康的男人,把可乐当水喝了一个月后,肾也不好了,心血管开始出现淤积的脂肪,肠胃也产生了很多不适。
从这个实验已经能说明,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对人的身体伤害是多么的巨大。
就算正常的情况没有试验里那么极端,但人摄入糖分过多,最明显的肥胖还是不能避免的。
杨怀仁觉得可乐这个点子就不错,可乐其实并不难制作,焦糖水在冬天是可以熬热了饮用的,所以不怕寒冷的北方契丹人不喜欢。
而夏天,只要能想办法制造二氧化碳并压入焦糖水之中,便是可乐了,再找到合适的密封办法,一定能在辽国成为最新的流行商品。
这份儿生意也不愁没有合作伙伴,面前的庄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庄家是卖茶的,既然黄酒加糖能搞出“糖酒”来,也可以专门搞出一种“糖茶”,如何把糖融入到茶叶当中,也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而且把糖分散并融入到各种不同的产品之中再卖到辽国,杨怀仁的嫌疑也消除了。
。
第1646章:无意间的提示(下)()
杨怀仁开心道,“庄公子,本王得谢谢你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示!”
庄士恒和庄文斌都愣了,谁也没搞懂杨怀仁为什么忽然这么开心,还开口向庄文斌表示感谢。
不过庄文斌还是很欢喜的,尽管他自己也没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不过他觉得他能帮上杨怀仁,不但能让刚才他们之间的不快烟消云散,他也为他们庄家挣了不小的面子。
杨怀仁考虑了一下,对他们父子道,“庄大人,你们外销茶叶的生意,可愿意跟本王合作?”
庄士恒虽然做官,没有那么熟悉商场上的事情,但他知道如果和杨怀仁合作做生意,短期内他们庄家的经济效益上是会有一些损失的。
但从长远来看,不论是对他们庄家的生意上还是对他自己乃至其他庄家入仕为官的几位兄弟子侄来说,这都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庄家能攀上杨怀仁这样的高枝,不论在江南还是整个大宋,他们的声誉只能更响亮,生意也只会越做越好。
他一刻都没有犹豫,便立刻答应了下来,“我们庄家能和王爷成为生意伙伴,是我们庄家的荣幸,下官代表庄家感谢王爷的抬举了。”
杨怀仁摆摆手,“哎,大家以后一起合作做生意,那就是生意伙伴,不存在谁抬举谁,庄大人真是太客气了。”
庄士恒和庄文斌心中喜不自胜,忙道“哪里哪里”。
杨怀仁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不客气了,庄家一年的茶叶产量,大概应该有六七百万斤吧?”
庄士恒不太了解具体数字,忙给儿子使了个眼色。
庄文斌觉得自己今天可算是在老爹面前除了一回头,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回王爷的话,王爷所说的不错,我们庄家每年的茶叶产量,大约在六百万斤上下,其中上等的好茶约一百万斤,中档的茶叶三百万斤,另外还有普通的散茶二百万近左右。
外销茶叶的话,主要以上好和中等的茶叶为主,分别是三十万斤和七十余万斤,像刚才吐蕃番僧采购的一万斤茶叶,大致也是这么个比例。”
杨怀仁点点头,这跟他猜测的差不多,既然是外销,自然是以上等和中等的茶叶为主。
“这样,你们回去后和家中的主事商议一下,今年外销的茶叶出货量,还是按照一百万斤计算,就按照正常的价格卖给我。
但不要以我个人的名义,我会派一个专门的管事去跟你们商议具体的细节。”
庄士恒自然明白,当下的社会风气是瞧不起商人的,当官的别说经商了,就是家中亲戚有商人的,在官场上都要被人低看一眼的。
但好笑的是,其实当官的人里边,除了极少部分真正的清流之外,绝大多数是人还是喜欢钱的。
而要赚钱,指望存钱买地雇佣佃户种粮食那点收入,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很多官员私底下还是会选择去经商。
但当官的都爱惜自己的名声,所以经商的时候也不会明着去做,更不用自己的名头去做,而是打发家中的管事去运营和管理有关生意的一切事物。
杨怀仁这么说,庄士恒自然理解其中的用意,王府会派专门的管事来和庄家合作做生意,虽然不会明着提杨怀仁的名字,但实际上就是杨怀仁和庄家的合作,也相应的会得到该有的好处和便利。
庄士恒答道,“谨遵王爷吩咐。”
杨怀仁接着道,“如果再有番邦来的商人要采购茶叶,你们便说外销的茶叶已经卖光了,绝不能再从内销的茶叶里挤出来卖给这些人。”
庄士恒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杨怀仁要包揽茶叶外销的生意,不想别人和他竞争,于是也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杨怀仁笑道,“这样做呢,你们庄家一定是在效益上吃了亏的,不过你们可以放心,你们在这里损失的部分,本王会在其他地方给你们找回来的。
本王会告诉其他的生意伙伴,特别是经营酒楼和茶楼的一些合作伙伴,优先采购你们庄家的茶叶。
还有西边的边贸上,也会帮助你们庄家新开辟一条商路,让你们庄家每年的茶叶销量至少提高两成,你看怎么样?”
庄士恒欣喜若狂,如今的茶叶生意的整体格局,基本是固定的,江南的茶商之间也有约定成俗的规矩,各家每年产多少卖多少,基本的数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庄家和杨怀仁合作,杨怀仁忽然插进来做了中间商赚差价,虽然在外销茶叶上他们庄家的利润有所减少,但如果能提高两成的产量和销量的话,整体利润上,他们庄家还是赚了的。
而且不仅仅是多赚了钱,产量和销量也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他们庄家说不定会因此而跻身江南第一大茶商。
这种声望上的提升,可是那点利润所比不了的。
庄士恒谦虚道,“王爷见外了,能和王爷成为合作伙伴,我们庄家已经非常受宠若惊了,王爷还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好处,下官代表庄家感谢王爷对庄家的照拂。”
“好了好了,”杨怀仁道,“庄大人不必客气了,既然是合作,本来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将来海路上的事情本王处理完了,海上的贸易这一块,本王也会给留给你们庄家一份,还有,至于你本人嘛,你放心好了,本王一定会记得你是个人才的。”
庄士恒乐得差点跳起来,知道这是杨怀仁把准备提拔他的事情明着说出来了,赶忙要行个大礼,“多谢王爷对学生的栽培!”
杨怀仁扶了他一下示意礼仪,心中却觉得好笑,庄大人一直自称下官,他儿子庄文斌自称学生,这都是以他们的身份上来说,和杨怀仁交往时候的正常称谓。
如今四十多岁的庄士恒也学他儿子自称学生了,那意义就不同了。
庄文斌自称学生是按照功名和地位上的等级,普遍意义上都可以这么自称。
而庄士恒忽然也自称学生,就不是这个意义了,而是他向杨怀仁表明心迹,那意思是打算投入杨怀仁门下的意思了。
。
第1647章:月盈则亏()
在古代做生意确实是这样,除非你有独门买卖,否则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商人也许唯利是图,有时候会因为暴利而放弃道德乃至违反法律,但商人和商人之间形成的默契或者说规矩,那还是必须遵守的。
否则,同行们便会孤立你,其他人也不会和你做买卖。
就比如说茶商,大的茶商之所以能坐大,大都是因为祖上的财富积累,但你做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如果没有特别的机遇,便很难再往大处做了。
庄家是江南的大茶商,和他们庄家一样规模的应该还有一两个大户,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如果一家有难,或许其他两家还能帮忙。
但如果一家想摆脱另外两家想一家独大,那另外两家一定会联起手来对付那一家。
长时间以来,庄家的生意就已经遇到瓶颈了,只能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营业量也利润率,合理向外两家大茶商差不多的规模,谁也不会冒出头来。
这样的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说好听的呢,这也是一种商业上的规矩,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某个行业发展相对稳定。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样的模式其实也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就说茶农,茶叶每年的产量,其实跟当年的气候,比如降雨和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每年的茶叶产量都是恒定的。
有时候生产的少了,茶商不会提高收购价格,却会提高成品茶叶的销售价格,有的年份产量大了,茶商是一定会极力压低收购价格的。
这就让茶农期盼风调雨顺,让他们能得到好年景,但好年景也只是保证今年的收入能达到往年正常年份的收入水平,但若是遇上灾年,那收入水平会立即下降的。
这是不是极大的影响到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当茶农开拓了新的茶山的时候,他能从新的茶田得到的利益增长非常有限,导致所有的茶农几乎都在守成,不思进取。
同样的道理,这也是限制了茶叶在整个国家普及的一道枷锁。
商人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保证自身利益,如果茶叶越来越多,茶叶的价格便不能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会变成浮动的,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毕竟种粮和种茶不同,中国人对种粮有一种自古以来的固执,不论是什么行业出类拔萃的人,都会先买地作为家业,然后才另外思考发展的道路和方式。
但茶不一样,对文人士子和有钱人家来说,茶叶的价格浮动对他们影响不大,受影响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茶叶涨价了,他们大不了少喝一些便是,怎么多不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
杨怀仁有心改变这种现状,只不过从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讲,强行把后世的经济理论或者经济发展方式运用到古代来,是不现实的。
就好比朝廷的变法,或许规矩制定的很有道理,但理论和现实是两码事,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现实情况。
这便导致了朝廷的变法在顺利施行一年之后,从第二年开始就受到了严重的阻滞了。
杨怀仁想起后世新中国的改革,也是循序渐进并分步骤和阶段缓缓进行的,十年一个变化,四十年后国家的新面貌,也是在不断的摸索和修正中不断造就的。
所以杨怀仁意识到一些事,他或许看透了其中的弊端和本质,但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彻底改变它。
他也只能尽量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事情尽量往好处发展,至于结果如何,不如留给后人评判吧。
至于庄家怎么想的,杨怀仁可管不着了,如果他们庄家把握整体发展方向的老太爷也像庄士恒或者庄文斌一样开始盲目自大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不管杨怀仁这个靠山多么强大,也强大不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因为经济崩溃而导致国家毁灭民族灭亡的例子,还少吗?
人天生都是贪婪的,庄家如果开始动了心思了,杨怀仁大不了再找其他茶商合作就是了,可绝对不会给他们陪葬。
不过有些事还是变相提醒他们一下的好,既然现在他们已经建立了商业合作,多说一句话,杨怀仁也不损失什么。
“庄大人,本王不得不提醒你们一下,未来你们庄家对茶叶的需求也好,还是将来的销售也好,都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你也要明白一件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适当的提高市场占有率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们庄家打算一家独大,甚至排挤别的同行,这就事极必反了。”
庄士恒忽然被泼了一盆冷水,细想了一下,还真是这样,庄家做大没问题,但不能一家独大,毕竟庄家不具备垄断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