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剿那拥募矍!�

    尽管杨怀仁这么说,鬼姐还是不放心,而且她搞不明白杨怀仁为何这么淡定,还有心情去关心人家渔民赚了多少钱。

    “你也这么说啊?是啊,人家渔民本来靠打鱼就有钱赚,干吗还把船卖给我们啊?”

    杨怀仁笑着摇摇头,“你平时听精明一个人啊,今天怎么算不过账来了?”

    鬼姐有点懵,一脸的疑惑道,“你想说什么啊,别卖关子啦。”

    杨怀仁继续指着刚才的方向,“你想想,你平时在中京城里,或者在析津府吃到的海鱼,是个什么价钱?”

    鬼姐仔细想了一下,“好像平时就很少能吃到海鱼,河鲜倒是有一些。不过我印象里,海鱼比起河鱼来,没有那么大的腥味,价钱好像要贵上一倍左右。”

    “是啊。”

    杨怀仁道,“你再想想,河鱼虽然也不便宜,可河鱼才什么价钱?海鱼又是什么价钱?你看看鱼贩子给了渔民多少钱买他一船的鱼获?”

    鬼姐似乎有点明白了,掰着手指头计算了一下,“哗”的一声叫了出来,“这帮鱼贩子也太黑了吧?

    四百斤海鱼,才给了人家辛苦打鱼的渔民不到四钱银子,合着一斤鱼才给一文钱?

    他们把这些鱼运到大城镇里,便身价翻了几十倍,真是暴利啊,怪不得我看着他们一个个脸上笑得那么高兴。”

    鬼姐顿了顿,又有点疑惑,“哪里似乎有点不对,鱼贩子虽然收鱼的价钱有点黑心,但这些渔民,似乎也不算很亏啊。

    他们不用像牧民养牛羊一样四处游牧,也不用圈养牛羊,更不用想农民一样日日劳作,又要播种又要除草,把船驶到海上,一网下去就好几十斤鱼,好像这钱也不算难赚。”

    “哈哈。”

    杨怀仁忍不住笑了出来,“你是公主,没怎么接触过民间疾苦,所以把事情想得也太简单了。

    看上去当渔民的没有什么投入,驾船出海随便撒撒网就能轻松打一船鱼获一般容易,实际上他们一点儿也不比放牧和种地的容易。

    你想啊,那么大一艘船,价钱就不低吧?不管是他们自己家的船还是从船主那里租回来的,这都是高昂的成本。

    小一些的船经不起海上的风浪,只能近海捞些小鱼小虾,要想打那些个头的大能买上价钱的鱼,要用大船去离海岸很远的地方捕捞。

    你看看,一艘船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得了驾船和捕捞的工作的,想多打鱼,打好鱼,起码一船要七八个人。

    且不要忘了,驾船出海,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海上风浪可不像寻常河面和湖面上那么平静,偶然遇上一个大风,或是一个漩涡,一船人就容易交代在海里。

    看着他们不用种地放牧,但打鱼可是冒了更大的风险的。”

第1172章:永乐港(下)() 
鬼姐嘟嘟嘴,“那就是我说的那些鱼贩子们黑心没错喽!”

    杨怀仁叹道,“唉,既然是鱼贩子,没有足够利润,他们会聚集到永乐港里来?

    不过他们收鱼的价格如此便宜,把鱼卖到内陆的大酒楼里却翻了最少二三十倍的价钱,也不全都是他们黑心。

    你看,那个鱼贩子收鱼,是整船收的,不论鱼的大小和种类,照单全收。这可能是永乐港的渔民卖鱼形成的约定成俗的习惯,就是整船卖,不能任这些鱼贩子们乱挑乱拣。

    这样一来,从根本上便保证了渔民自身的利益。而鱼贩子整船鱼买了去,才能按照市场的需求开始挑拣。

    有钱人喜欢吃的鱼类,个头大的,自然要包装一番,放进冰箱车里,运到内陆大城里的酒楼贩卖,小一些的或者不太受欢迎的鱼类,则收回去晾晒成鱼干或者砸成鱼酱贩卖。

    鱼干和鱼酱,价钱也并不贵,是卖不上什么钱的。那些卖价高的大鱼,运输的成本也非常高,而且运输的路上,为了保鲜,还要购买大量的冰块来使用。

    所以鱼贩子的整个成本,也是很高的,他们这份钱,赚的也不是那么容易。”

    鬼姐也跟着叹气,“不管是鱼贩子还是渔民,他们容不容易的,眼下我也顾不了,可现在正是永乐港开渔的时候,咱们很难买到船的,根本就不是钱的事儿。”

    杨怀仁继续安抚她,“别急,不是已经派人出去打听了嘛,渔民个人的渔船,确实很难买到,但很多渔民并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渔船,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租船主的渔船出海打渔。

    永乐港就有这么好几个拥有不少渔船的船主,咱们只要能说的动其中的一个,从他手里买或者雇到十艘船,就能离开永乐港了。”

    一直没有出声在旁边默默饮茶的卢进义忧虑道,“小弟还是觉得这件事不简单,如果咱们仅仅是用一艘船的话,也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但一次要租十艘船,免不了引起那些船主的怀疑,哥哥和嫂嫂的事情,眼下虽然还没有传到永乐港来,但应该也用不了多久,一定会传扬出来的。

    到时候就更难走了,那些船主们就算贪财,也不会去得罪契丹新皇帝,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天霸弟弟点点头,“卢进义哥哥说的不错!”

    接着他又转向了杨怀仁,“哥哥,咱们既然是逃命,还这么客气做什么?不如直接找一个大船主,把刀子架到他脖子上,直接抢他女良的不完了?”

    杨怀仁道,“胡闹!你当这是在咱们大宋呢?哥哥什么事都罩得住?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

    你觉得咱们一百多号人好像很强,可毕竟这不是在咱们自己的地头上,那些船主在永乐港都是有了名的地头蛇,永乐港整个码头实际上就是在他们的掌控之下。

    你仔细瞧瞧码头上走来走去的那些披着黑皮的家伙们,他们不是渔民,也不是鱼贩子,他们便是维持着码头的规矩的一帮地痞无赖。

    你说说,他们能是谁的人?也许你觉得咱们兄弟们武艺高强,不必把这班人放在眼里,但咱们一闹,事情便瞒不过了,永乐港当地的官府立即就能猜到咱们是什么人。

    把耶律跋窝台惊动了,咱们还能走的了吗?”

    天霸弟弟一想也是,不是怕那帮地头蛇,而是不能惊动了契丹皇帝。

    “哥哥教训的是,我说呢,怪不得哥哥已到了永乐港,就去买了些辽东产的药材,原来是掩人耳目呢。”

    永乐港是渔港,不过和这年头很多渤海湾周边的渔港一样,走私的买卖还是有不少人在做。

    不论从宋朝运茶叶布匹什么的来辽国,还是从辽国运送药材去宋朝,如果正常走陆路,商人们两头都要缴纳数额不菲的一笔关税。

    但如果是从海上走私,就省了这笔钱,商人们也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杨怀仁故意买了些价值不算很高的药材,装作了一个走私药材的宋朝商人,才好掩人耳目。

    到时候只要租到或者买到船,便作势走私药材偷偷离开便是了,永乐港的渔民见惯了这样的走私商人,也便不太那么在意。

    大家正说着话,早上派出去联络当地船主的人回来了,不过他带回来的消息不太乐观,因为永乐港最近刚刚开渔,渔船基本都租了出去,要想用船,起码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空出最少十条船来给他们。

    杨怀仁砸吧着嘴,这一点他想过,但他没想到要等那么久。

    “这下麻烦了,咱们既然是扮作了商人,在永乐港这种地方呆个几天没有问题,但时间一久,难免会引起旁人的怀疑。

    而且消息一旦从中京传到这里来,咱们便更无路可逃了,不知有多少人正想讨好新皇帝呢。”

    黑牛哥哥也有些忧虑,“咱们这么多人,最少需要十艘渔船才能把人全部带走,可眼下一艘船都搞不到,难道真的要等一个月之久?”

    鬼姐有点着急,本想说咱们有的是钱,大不了找些工匠新做十艘船,可转念一想,自己这方面还真是外行,十艘船不是有钱就能那么快做出来的。

    杨怀仁深吸一口气,又扭头往向了渔港,心中也开始有点怀疑他当初在十字路口的判断,当初说向东走海路回大宋,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呢?

    或许是天意如此,正好让他们赶上了永乐港开渔的季节,才导致他们眼下很难租到船回大宋呢?

    如果走海路这条路走不通,那是不是要再扭头回去,想办法走陆路,把大队拆散了,分头回到大宋呢?

    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觉得他们这些人,任何一个不能安然无恙的回到大宋,他都不愿意面对。

    正在这时,一辆满载着鱼获的冰箱车子从茶楼下驶过,碎冰块发出“哐哐啷啷”的声音。

    杨怀仁看着一脸得意的鱼贩子跟在冰箱车后边走过去,忽然间笑道,“哈哈,我想到咱们要如何走海路回到大宋了!”

第1173章:运冰船() 
鬼姐问道,“什么方法?”

    杨怀仁指了指港口的另一端,远远的有一艘体型比较大的帆船停在港口的尽头。

    天霸弟弟伸着脑袋望了望,“原来还有这么大的渔船,装下咱们一百多人应该够了。”

    杨怀仁摇摇头,“那不是渔船,他们运送的,是渔港上开渔绝对不能缺少的一样东西。”

    卢进义惊喜道,“哥哥说的可是冰块?!”

    “嗯,说得不错。”

    杨怀仁继续指着大船下边不太容易看清楚的一群人,“大家看,这艘大船,从构造上看就不是艘渔船,但是它的船舱很大,桅杆上还设计了吊钩,我便猜到了它是用来运送冰块的。

    从永乐港的地理位置来判断,这艘船应该是从东北方向的辽河口沿岸的冰场,把冰块运送来的。

    大的冰块在冬季的时候从辽河和面上开凿下来,然后被储存起来,等到开了春之后,永乐港开渔,冰场的大船便满载一船的冰块,到永乐港来贩卖。

    而鱼贩子们为了把新鲜的鱼获卖到更远的地方,一路上运输时间非常久,必然会从运冰船上购买冰块来使用。”

    鬼姐喜上眉梢,“我明白了,咱们租不到渔船,但是可以租这艘运冰船,运冰船的船舱很大,不但可以装下咱们假装买下来的货物,把所有人一次运回宋朝,也没有问题。”

    杨怀仁转向了卢进义,“我和公主不方便露面,卢进义去跟运冰船的船主谈租船的事情,记得,不要介意价钱,但却要装出商人的抠门来,务必把这艘船租过来。”

    ……

    运冰船很是忙碌,不断的有巨大的冰块从船舱里被吊出来,然后被十几个赤膊的汉子推上了一块巨大的斜木板,冰块顺着斜木板滑下船,落在了岸上。

    岸上的伙计便操着斧头和凿子,把大块的冰块凿成了碎冰,然后进行贩卖。

    冰块是按车卖的,几十辆专门运送鱼获的冰箱车拍成了长队,轮到谁的时候,车子推过来,伙计们把凿碎了的冰块在冰箱车上装个半尺厚,然后让鱼贩子们去跟旁边的船主算钱。

    冰船的生意很好,船主手边一个巨大的钱箱,一头午的工夫,便已经接近了半满。

    卢进义扮作了汉人的客商,他本来就生得气派,旁人眼里的他很明显就是一个大豪商。

    他带着几个凶神恶煞似的手下挤进来,手上折扇在手掌里敲了几下,发出“啪啪”的声音,吸引了船主的注意。

    船主是个汉人,看到眼前的男子,第一反应便是这可能永乐港或者锦州的一个富商。

    他干贩冰这一行已经十多年了,也知道冰块出了卖给这些鱼贩子之外,平常也有一些大酒楼到了夏天会来买冰,为的是制作一些清凉的食物吸引客人上门。

    再就是当地的一些大户之家,买冰纯粹就是为了夏天纳凉之用,比如把冰块装在几个盆里,下人们便在冰盆后边扇风,主人则在另一侧,感受最惬意的凉爽。

    这些大户人家买冰,要的量很大,出手也阔绰,比他平常把冰块零卖给鱼贩子们,还要多赚不少。

    船主把卢进义当做了买冰的大户,很客气的上前一步问道,“这位东家,可是要卖采购冰块的?”

    卢进义没说话,只是含着笑摇了摇头。

    船主有点疑惑,寻思着你不买冰来我这里做什么?不会是当地的地头蛇又来收过路费吧?

    船主扬声道,“这位东家,小底来永乐港贩冰,是跟马五爷打了招呼的,也早就交了拜帖了。”

    卢进义小心谨慎的瞅了瞅四周,确定没有人偷听,才伏低了身子在船主耳朵旁小声道,“船主别误会,我只是个宋朝的商人,从辽东进了一批上好的药材,打算运回大宋去贩卖。

    可如今正赶上永乐港开渔,租不到大船,见船主的运冰船再次,特来请教一下,我若是要租用你的大船,不知要多少费用?”

    船主一听便知道这是个要走私药材的宋朝商人,这才放下心来,从新打量了一下卢进义,觉得这人生得相貌堂堂,一身的装扮也显得很富贵,唯独年纪上似乎不太大。

    他在锦州一代贩冰,自然也是接触了不少走私贩子的,这些走私贩子背后一般都有比较大的势力支持,有自己的专门的走私大船。

    而像眼前的公子哥这样的人,看来应该是第一次做走私药材的买卖,不太懂的行情,也找错了人,这才找到了他的头上。

    不过船主并没有立即拒绝,而是心中开始盘算,他干贩冰的买卖做了很久了,虽然也赚钱不少,可终归没法跟走私货物比,他一船冰来回跑一趟,毛利能有四五十辆银子。

    但船要维护修理,还需要大量的人手需要开工钱,而且在永乐港贩冰,当地地头蛇的好处也不能少给。

    所以算到最后,他跑一趟的纯利,也不过二十两银子冒头而已,何况这买卖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夏秋两季开渔的时候能做,到了冬春辽河口封冻了,他也只能闲着。

    他不是没想过,如今自己手下小弟众多,也积攒了不少的实力和财力,走私这个真正赚钱的大买卖,他是不是应该开始涉足一下了。

    今天遇上眼前这个生瓜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