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5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正是因为她感到无比的幸福,才有点放松了警惕,也糊里糊涂的有点忘乎所以了。

    不过她还是觉得他这个名字起得很好,她和杨怀仁生的儿子,自然应该是一个大英雄,而且除了达莫格,别的名字她已经看不上了。

    杨怀仁也明白她的心思,不过起名字这种事,他的确比鬼姐在行。

    “叫我说啊,真要给儿子起名字,还是给他起一个汉人名字,然后多加一个契丹人名字好了,这样一来,对孩子也好,将来也方便,要不然,那么长的名字一生背着,是个负担。”

    鬼姐喏喏着点头,“那你说了算,我们的儿子,应该叫什么?”

    杨怀仁想了想,“你想的名字,在辽国用是没问题的,平时只用姓氏和最后的名字,叫杨达莫格,也不是不可以。

    而如果在大宋,就要用一个纯粹的汉人名字才好,比如孩子的大哥叫杨孝天,姐姐叫杨婉瑜,所以如果是男孩,就叫杨孝祖,是女儿的话,就叫杨婉婷,如何?”

    鬼姐笃定道,“我肚子里的一定是儿子!”

    杨怀仁耸耸肩,表示你不反对就是答应了。心里却觉得好笑,才成亲第二天,鬼姐就唠叨着给孩子起名字了,而且还很确定她有了身孕,并且还一定是个男孩。

    所以说女人不论幸福还是发脾气的时候,性情这样并不一定是怪异,荷尔蒙作怪而已。

    耶律洪基的葬礼日子定下来了,就在两天之后。听起来时间蛮紧的,或许是耶律跋窝台等不及赶紧给耶律洪基办了葬礼,好举办他的登基大典。

    这些本来是和杨怀仁无关的,只是当他听说萧撒弼的那些家人都要在耶律洪基的葬礼上作为祭品屠杀之后,心情便有点不好了。

    萧撒弼造反是不假,但是他那上百的家人,真的就都参与其中了吗?

    对,造反罪名是十恶不赦的罪名之首,是要诛九族,当皇帝的赶尽杀绝以防后患,这一点似乎很合理。

    但把上百人当做牲口一样的祭品集体屠杀了,这是不是太过残忍?

    可杨怀仁阻止不了这一切。所以他很抵触,不想继续留在大定府。

    百姓们对此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不少不知内情的百姓,在他们的意识里,萧撒弼造反,还毒杀了先帝,如今新帝要萧撒弼的全家给先帝陪葬,这种事无可厚非。

    而对于耶律跋窝台成为新帝这件事,似乎也没有很多反对的意见,既然拍在皇位继承人第一位的耶律延禧跟随他祖父去了,耶律和鲁斡上了年纪,剩下一个年富力强的耶律跋窝台继位,显然也是正常不过的。

    还有不少萧撒弼的余党四处逃窜,禁军和狼军也各自派出了人手分散去捉拿,原本属于北枢密院麾下的小鹰军,暂时被耶律跋窝台的亲信接管。

    耶律和鲁斡知道局势已经不可逆转,朝堂上的朝臣几乎一边倒的站在了耶律跋窝台一边,也没了什么更高的念想。

    既然耶律跋窝台答应他,将来他还是辽国的兵马大元帅,而且他的儿子将来会继承他的王位和官职,他也便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耶律跋窝台确实稳住了全部的局势,答应过杨怀仁的事情,他也如实做到了,西京道的兵马也已经撤离了辽夏边境,一切看上去都按着杨怀仁的设想在发生着。

第1163章:葬礼和登基大典() 
    耶律洪基的葬礼很是隆重,参加葬礼的人以万计,这还不算外地没法赶来的官员和契丹贵族。

    杨怀仁如今是驸马,已经不用和参加葬礼的各国使节凑在一起,而是一直呆在公主身边。

    但是祭奠的仪式,便从天还没亮,进行到了临近中午,过程很复杂,打扮成了各路神魔的祭祀们轮番上台祈祷,而祈祷的方式跟跳大神似的,害的杨怀仁差点笑出声来。

    到了最后,耶律跋窝台才痛哭流涕着亲自给耶律洪基扶柩,把装着耶律洪基的棺椁运上了八匹马拉的马车,由宿卫军护送着先帝的遗体,出大定府北门,送到上京道契丹祖源之地下葬。

    当然,在耶律洪基的灵柩送出北门之时,还有个程序,便是把萧撒弼的家眷在北门外一字儿排开,逼着他们在灵柩马车路过之时,让他们自己痛诉自己的罪孽。

    其实这帮萧撒弼父子的家眷,大多数根本就不知道萧撒弼要刺杀先帝并谋反,他们哪里有什么好痛诉的罪责?

    可宿卫军拳打脚踢之下,他们也只好按照别人说的那样去做。

    即便如此,等耶律洪基的灵柩马车一过,便走上来上百个五大三粗的刀斧手,宿卫将军一声令下,刀斧手们同时把刀举起,又同时大喝着一刀砍下去。

    嚎哭惨叫之声戛然而止,上百个被砍了脑袋的身躯喷着鲜红的血液缓缓倒下,而那上百个脑袋,滚落的时候还都带着生前最凄惨无辜的样子,滚进了血泊之中。

    场面实在是惨绝人寰,不堪入目。但即便如此,围观的百姓们还是欢呼喝彩着,仿佛那些被砍了脑袋的人,是他们的仇人一般。

    这样还不算完,被砍了脑袋的人顶着谋反的罪名,还不能被人收尸带回去好好安葬。

    宿卫军运来了几车柴火,就在城门外点燃起一个巨大的柴山,把那些人的尸体和脑袋胡乱的丢到火焰里,任由他们被烧成了灰烬。

    这么做,也许是为了向所有人表明,谋反之人,是不能入土为安的。

    百姓们竟看着熊熊火焰大声呼喝着叫好,让杨怀仁实在看不下去了,株连九族这种做法,真的太不人道。

    接下来辽国全国哀悼七日,同时禁止嫁娶等庆祝。

    七日后,便是耶律跋窝台的登基大典。

    比起耶律洪基的葬礼来,耶律跋窝台的等级大典反而简单的许多,杨怀仁一开始没弄明白,是契丹人的规矩就是如此呢,还是耶律跋窝台故意低调登基,他有点说不清楚。

    只是又有内侍念了耶律洪基传位给耶律跋窝台的遗诏,群臣三叩九拜,耶律跋窝台就算正式成了契丹新一任皇帝了。

    杨怀仁眼里,耶律跋窝台很是镇定,但他的眼神里,还是掩饰不住他内心里的狂喜,梦想就这么实现了,他一定有种如临梦境之感。

    接下来便是耶律跋窝台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

    实际上耶律洪基去世的这段日子里,平时的国事政事,都已经是耶律跋窝台在处理了,登基之后有了名分,不论是他说什么还做什么事,好像才真正有了底气一般。

    这第一次的大朝会,当然不会去处理那些繁琐又鸡毛蒜皮的事情,先是群臣和各国使节轮番恭贺耶律跋窝台新皇登基,接下来便是新皇开始下达了几道旨意。

    第一道,说的是以后朝政之事,还和以前先帝在位时相同,新帝并没有打算做出太大的改变。

    群臣听罢旨意山呼万岁,他们心里清楚,新老交替,最怕的是政令前后不统一,朝臣们不用去改变早就形成了的习惯,下边人也不用担心朝令夕改。

    这是耶律跋窝台想稳定住他刚登基之初的朝政局势,这么做到不难理解。至于他个人有什么施政愿景,他又足够的时间慢慢去改变和实现。

    第二道,便是颁令全国减赋三年,并大赦天下,除大恶不赦及杀人者,其余牢中刑犯,均可释放。

    群臣又一次山呼万岁,这一道也是惯例,新皇登基嘛,自然要笼络人心,而老百姓的心,便是重中之重。

    减赋三年,实际上对国帑并无影响,因为宋时税和赋是分开的,田税商税等税收归国库,而赋则进入内府库银。

    给百姓减赋,百姓得到了实际的好处,朝廷没有任何损失,只是皇家的用度会减少而已,也就是说,皇帝三年内放弃了对老百姓征收进入内府的钱,只是皇室的收入减少,仅此而已。

    实际上皇室贵族本身都很有钱,家家都有自己的牧场田产和牛羊群,那点征收的民赋,并不算是他们收入的大头,皇帝说减赋三年,自然是带头以身作则,休憩养民,其他人自然不会也不敢有意见。

    至于大赦天下,那就是惯例了。所谓的大恶不赦便是只得参与了造反的萧撒弼余党了,除了他们和杀人行凶者,其余牢狱中的罪犯,尽可放出去,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间的生产劳动力。

    第三道,便是嘉奖在平反过程中的有功之臣了。

    首先便是赐封杨怀仁为南方王,藩莫二州,食邑万户。

    杨怀仁似模似样的站出来领旨谢恩,其他臣等也没人反对,本来给一个宋人封这么高的王爵,契丹朝臣们是不能理解的。

    但他们都经历了捺钵节上萧撒弼谋反并毒杀耶律洪基一事,知道杨怀仁在揭发萧撒弼的造反阴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而且这个封赏,还并不是因为杨怀仁是耶律跋窝台新晋的乘龙快婿,而是早在耶律洪基的遗诏里,就提到过的。

    其余在平反中有功的各位大臣和狼军将士,也各有封赏,而且耶律跋窝台这次一点儿也不小气,几乎把从萧撒弼那里查抄出来的金银财宝,尽数赏赐了出去。

    但是这一点,就让朝臣们感到新帝皇恩浩荡。

    以前耶律洪基在位之时,前半段还算好,后来他上了年纪之后,便开始变得很抠门,对朝中有功之臣,赏赐上多流于形式和虚名,实际上的好处却并不多。

    如今耶律跋窝台继位,第一次封赏众臣,便如此的大方,这便让群臣觉得当初拥立他当了新帝,是明智之举了。

第1164章:其实不想留(上)() 
    

    见证了耶律跋窝台顺利登基为帝,杨怀仁觉得他应该走了。

    他跟鬼姐提出来要回大宋的那一刻,杨怀仁是觉得鬼姐是不会跟着他回大宋的,她的志向很宏大,需要她留下来去完成它。

    不过出乎杨怀仁预料的是,鬼姐提起洞房那日杨怀仁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话来,说要跟杨怀仁回大宋。

    还说扶植他们的儿子成为辽国的皇位继承人之事,不一定要她必须留在辽国。

    杨怀仁有点没听明白,不过转念一想,便想明白了,也许从头到尾,蓝衫军就是鬼姐一个人的秘密势力,至于蓝衫军的规模有多大,实力有多么强,杨怀仁也说不太清楚。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杨怀仁一样的,鬼姐在辽国境内,也有一个类似风神卫这样的一批人马。

    杨怀仁现在是绝不会怀疑鬼姐有这样的心思和智慧的,她小小年纪,能帮助耶律跋窝台成为辽国新皇帝,那么她说要扶植她和杨怀仁的儿子成为皇位继承人,杨怀仁真的没有理由去怀疑她的能力。

    只是杨怀仁一时搞不明白自己的内心,拥有这么一个女人,对他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接着便是担心鬼姐真的跟他去大宋,把这么一个女人带回家里的话,那么家里其他的几个老婆,好像在心机上都不是鬼姐的对手。

    杨怀仁不喜欢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家,对他来说是一个温暖和平静的地方,他害怕见到家里的女人会因为争权夺利,搞得家宅不宁。

    所以面对着鬼姐,他不知该说什么好,总不能说你留在辽国,我自己回大宋去。

    于是杨怀仁很直接的告诉鬼姐,家庭,对他的意义,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决不允许他的家人受到外人的伤害,当然,也不会允许家人之间互相伤害。

    鬼姐这么聪明,立即便明白了杨怀仁话中的意思。

    她笑道,“家庭,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我同样不允许别人伤害我的家人,更不会去伤害自己的家人。

    既然我嫁给你,就是你的人了,今后所有的算计,也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好,谁敢对你不利,我就和他拼命,谁敢伤害我们的家人,我就杀他全家!”

    杨怀仁一开始听着很激动,有这样一个愿意舍了命维护自己的女人,对男人来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听到后来他就有点害怕了。鬼姐犯起深井冰来,太可怕,太野蛮,太暴力。她既然能说出杀他全家这样的话来,就一定不是闹着玩的。

    人家鬼姐一片赤诚忠心,杨怀仁也不好直接反驳了她,只好委婉地表达了他的意思,“保护家人那是一定的,但行事要低调,不要总是喊打喊杀。

    别忘了你也是很可能有了身孕之人了,老是这么一会儿温柔一会儿狂暴的,容易吓坏了肚子里的小朋友。”

    鬼姐听到孩子,刚才一脸的凶残才又变回了温柔的慈爱模样,“今早上我命人找来几个郎中,请他们给我把脉。”

    杨怀仁见她恢复了心态平和,才稍稍安心,接着又对她这么早就找郎中来把脉,感到有点不理解。

    “你还真是猴急,就算你有了身孕,也要停了天葵两月之后,才能让郎中把脉把出来的。”

    鬼姐一脸惊讶,“怎么官人也这么说?”

    杨怀仁不明所以,疑惑道,“怎么个意思?”

    鬼姐一本正经道,“那几个郎中也这么说的,我以为是他们不肯为我把脉故意找理由推诿呢,便差了人打了他们,每人二十板子,倒也不算多。”

    我去,杨怀仁心道,这算不算是公主病?说什么都不能有人反对她,动不动就打人?

    二十板子是不多,可也要看打人的人用了多少力气,要是下了死劲,二十板子能打死人了。

    鬼姐好像想起什么事来,忽然道,“不能怪我,是你的兄弟们动的手。”

    “啊?”

    杨怀仁忽然想起早上天霸弟弟好像挺开心的,当时杨怀仁还在考虑如何跟鬼姐提返回大宋的事情,便没去过问。

    现在想起来,忽然知道天霸弟弟为什么那么乐呵了,一大早亲自动手打了几个契丹郎中,他是该乐呵乐呵。

    “你如果跟我回了大宋,回了家,可不能这么任性。我知道你贵为公主,可也不能说打人就打人,因为不论契丹人还是宋人,都是爹生娘养的,没有谁天生就卑贱,可以任人宰割。”

    鬼姐反驳道,“那么你不也憎恨契丹人吗?”

    鬼姐说的很委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