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氏统治了契丹和辽国一百多年了,尽管一直以来都很其中契丹第二大姓萧氏,也一直都是萧氏为后,但真涉及到权力继承的时候,就看出来亲疏有别了。
萧撒弼便是心中不服的那一个,虽然萧氏是契丹第二大姓,但萧氏的人口实际上和耶律氏差不多。
甚至在耶律氏很多人口已经转变了生活方式,从游牧生活渐渐进入农耕生活之后,萧氏宗族很大部分人仍然在过着放牧的生活。
也正因为这种变化,实际上辽国如果现在征兵打仗,超过半数的还是他们姓萧的游牧部族里挑选出来的汉子。
萧撒弼便因此觉得耶律氏皇族治国,是不公平的,农耕生活显然生活条件更好,百姓活的更轻松一些,收入和财产也比游牧生活来的更多。
也就是说,耶律氏口口声声说要让契丹人成为天下的主宰,让所有契丹人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承诺,是有所偏心的。
这正是萧撒弼对耶律氏皇族最大的不满,耶律氏贵族们明明已经过上了农耕和城市的安逸生活,但他们却同时拥有着大量的牛羊群,只是雇佣萧氏游牧百姓帮他们放牧而已。
更多的财产在耶律氏手中,而萧氏却过着低人一头的生活,这如何让萧撒弼能心服口服?
耶律洪基年迈,而且他子孙凋敝,萧撒弼便看到了机会,之前是想跟耶律延禧这个没多少本事的皇太孙争夺一下皇位继承权。
但萧撒弼付出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准备,结果却是他如何都没法改变耶律氏皇族的血统传承这一关。
直到今天,他依然无法撼动耶律延禧的合法皇位继承人的地位,而那一日比武招亲时,他蓄意给耶律洪基捣乱,却无意间从杨怀仁这个宋朝使节一番何为智慧的论断里,得到了一个他有生以来最大的发现。
何为聪明?循规蹈矩不算是聪明,能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达到目的,那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所以萧撒弼的心渐渐活泛了起来,既然循规蹈矩,不论他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和付出,他都无法得到皇位继承人的地位,那何不打破常规,用更激烈的手段来改变这种局面呢?
他作为北院大王,是绝对有这样的能力和实力的,只不过,他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机会。
他不是没想过趁着耶律洪基每年四时捺钵节出城狩猎的机会来弑帝夺位,但他的谋士却劝他,这个决定太仓促了,不如等待下一个机会,等准备的再充足一点,再行大事不迟。
萧撒弼十分器重身边的这些聪明人,所以听信了他们的建议,但是今天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又意识到,他等不及了。
耶律洪基为耶律延禧的一番操作,已经越来越稳固了后者的合法皇位继承人的地位,而他也感受到了耶律洪基对他的排挤。
若是这样下去,时间越长,越是对他不利,他的势力只会在耶律洪基的种种操作之下越来越被削弱,等到下一个时机,也许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了。
更关键的是,萧撒弼的心态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他心中的那种冲动已经无法抑制的爆发了出来。
他不能冷静下来,却并没有太过慌乱,如杨怀仁预料的一样,萧撒弼首先派人去查找外边谣言满天飞的最初来源,然后也开始进一步准备他的大计划。
萧撒弼虽然不算很聪明,但他也并不蠢,如果是他刺杀了耶律洪基,他确实有可能一蹴而就,直接成就大业,自立为帝,从此开启他一统天下的篇章。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他不得不去考虑,他杀了耶律洪基,并不能顺利的继位,万一那般大臣没有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就算慷慨赴死,也不愿效忠于他呢?
这样他只会背上一个篡位的恶名,辽国其他所有的贵族实力也都会以他为敌,他不但没法当皇帝,还会给别人做嫁衣裳,完全是自讨苦吃。
所以他开始想象另一种可能,如果捺钵节之上,耶律洪基也会命丧黄泉,但却不是他动的手,而是假手他人去做这大逆不道之事。
到时候耶律洪基一死,他再佯作出兵平乱,把屎盆子找个合适的倒霉蛋头上一扣,他便成了辽国的功臣。
只要耶律洪基死的时候他趁乱顺带着把耶律延禧也给宰了,辽国也就没有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了,他再请他多年来拉拢的一班亲信站出来推举他为帝,他便可以顺理成章继位了。
中京城很大,要查找谣言的源头,也并非易事,但萧撒弼好在人多势众,还是查到了一个模糊却又相对确实的结果,这条谣言,确实是从太子府里传出来的。
当萧撒弼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肝脾肺肾又一次气炸了。
如果谣言是从别的地方传出来的,他还可以认为是些市井之间的无聊之人没事闲扯淡,或者是有其他人恶意传播谣言,借以挑拨他和耶律延禧的关系。
但谣言的源头如果是太子府,那谣言反而有极大的可能是真的,也许是某个太子府里的仆子下人,真实听到了耶律延禧叫房的动静,才有了这样的漫天谣言。
萧撒弼一想到耶律延禧晚上和他的爱妾行房,却大喊着他娘亲的名字,心就像被十万根针同时扎下去那么难受,羞辱,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也更坚定了他要把耶律延禧千刀万剐的决心,不过去打探消息的人,不光打听出了太子府是今天谣言的源头,同时又刺探到了一个连萧撒弼都意想不到的消息。
当萧撒弼知道了耶律延禧根本就不能生育,太子府上两位孕妇都是他祖父耶律洪基帮孙子借种而怀孕的事情之后,萧撒弼忽然笑了,起初是坏坏的笑,然后是仰天大笑。
他立即吩咐了手下,明天就以牙还牙,让耶律延禧好看!
第1104章:漫天谣言(下)()
耶律延禧对于外头的谣言,本来也并没觉得不妥,似乎让外头人知道他还能夜夜欢歌,正好可以掩饰他已经肾虚的事实。
至于叫错了两个女人的名字嘛,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叫房的声音别人还能听出他叫的谁来,还真是生了一副好耳朵。
可当他借种生子的传闻出来以后,耶律延禧便坐不住了,一个没有生儿子能力的皇位继承人,任谁听起来好像都会觉得不太靠谱。
而这个传闻也开始渐渐发酵,又过了半天,谣言便改变了矛头,开始直接指向了他,说他根本就不是昭怀太子耶律浚的儿子,他也是通过借种生子的方式才当上的皇太孙的。
耶律延禧快要崩溃了,原来外面也不是没有过对他不利的谣言,但这次和那些不痛不痒的谣言不同,直接被人怀疑他正统的皇室血统,便动摇了他皇位继承人的根基了。
他立即召集了他最亲信的人,商讨如何面对如今的局势。
众亲信各抒己见,谁都能想明白关于耶律延禧的谣言一定是跟前一个羞辱了萧撒弼的谣言有关,但这件事人家本也没藏着掖着,根本就不怕你知道。
只是说到如何面对的事情上,却都抓耳挠腮没了良策。总不能带人上门去找萧撒弼算账,人家完全可以说那些传闻都是谣言而已,你当真,难道谣言是真的?
不仅如此,外头百姓听闻了第二个谣言之后,似乎也渐渐想明白了一件事,如果第二个传闻是真的,那么第一个谣言,还可信吗?
萧撒弼的反击确实完美,耶律延禧开始担忧,他祖父为他做了那么多事,眼看着就要时机成熟,下一道旨意确立他皇位继承人的地位了,如今忽然间出了这样的事,耶律洪基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不顾及其他契丹贵族和朝臣的怀疑情绪,一定会将事情押后再议。
耶律延禧这一刻恨毒了萧撒弼,咬牙切齿的样子,仿佛在生嚼萧撒弼的肉一般。
扮成了耶律耶皮的崔庆,尽管是太子府生意的大总管,但他毕竟没有正式的官职,这样的场合里在那些耶律延禧的亲信大官面前,原本他是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权力的。
但崔庆见其他所有人都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来应对,便站出来道,“皇太孙殿下,卑下倒是有个办法,却不知道现在说出来,合不合适。”
耶律延禧正愁得不知所措,见耶律耶皮忽然这么说,想到耶律耶皮虽然不太懂官场上的事情,但他掌控的太子府的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可见此人也是有不小的本事的,说不定他的主意就能帮上大忙。
“别管合不合适,你有什么想法,只要能对付萧撒弼,孤重重有赏!”
耶律耶皮缓缓道,“殿下如今担心的,不过是外边人传扬陛下不能……”
耶律延禧急道,“有话直说,在场的没有外人,你不用避讳。”
“哦,那卑下先请殿下不要怪罪。卑下想说,外边人传扬殿下不能生儿子也好,说陛下不是皇上的亲孙子也好,这其实都是姓萧的老王八蛋杜撰出来的,根本没有任何的证据,来证明那些谣言的真伪。
若是殿下现在慌了,反倒被姓萧的抓住了把柄,然后就会传扬殿下听闻谣言之后心慌,是因为殿下心虚,外头人一听,便会觉得姓萧的说的有道理,反而会越来越觉得前边那些谣言都是真的。”
耶律延禧恍然大悟,慢慢点着头琢磨了一下,觉得耶律耶皮说的很对,他越是心慌,就代表他越是心虚,而他越是心虚,便越证明了谣言的可信性。
“那照你看来,孤应该怎么做?”
耶律耶皮答道,“谣言这东西,既然是谣传,本身是没有什么可信性的,中京城里类似的谣言多了去了,老百姓传一传,也不会真就当了真。
皇太孙殿下大可做出一副完全不在意的姿态来,像往常一样出门,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外头老百姓一看殿下根本就不在乎这样的谣言,慢慢的也就觉得那些谣言肯定不是真的,既然传下去也没有意思,也就不再传了。
而且……如果皇上知道了殿下能冷静面对这些谣言,也会觉得殿下成熟稳重,遇事冷静,反而会更加放心的把皇位传给殿下。”
耶律延禧疑惑道,“你的意思是,这件本来是对我十分不利的事情,反倒是帮了我一个忙?”
“嗯。”耶律耶皮赶忙点头。
另一个契丹老者,是皇太孙的老师,一开始耶律延禧让他们想办法,他只是执拗的去想如何像萧撒弼一样,用另一个谣言来反证第二个谣言纯属扯淡,再把罪责巧妙的安排到萧撒弼头上去。
听耶律耶皮一说,才想到那么做,只会让皇上和朝堂上的大臣们觉得耶律延禧心胸狭隘,一条谣言他就睚眦必报,似乎不是个未来明君的所为。
反倒是以前那个他根本看不起的做买卖的太子府生意总管说的这个道理,正好能借势帮耶律延禧一把。
老头笑道,“耶律耶皮说的不错。老夫竟没有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去理会这些谣言,勇敢的走出去,摆一副大公无私的姿态来给外头的老百姓看,这才是最明智的办法。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殿下越是不在意这些谣言,就显得陛下的身份越是可靠,北院那边就算再想编排出别的什么谣言来抹黑殿下,也没有人信了。”
“老师也这么觉得?”
耶律延禧细细想了一下,确实这个办法很好,虽然要顶着压力强颜欢笑去做戏,但事情过后,他的皇位继承人的地位便更加稳固了。
说不定他祖父见到他如此智慧的处理了这次危机,也会对他信心大增,也许会加快了颁发那一道册立继承人的旨意,也大有可能。
“好办法!耶律耶皮,你的主意很好,孤重赏你黄金三十两!”
崔庆忙作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来,“多谢皇太孙殿下的赏赐,卑下愿为殿下赴汤蹈火,永远追随殿下左右!”
第1105章:耶律洪基的愁绪()
翌日,朝堂之上。
辽国的文武百官没有人不知道这几天里谣言满天飞的事情,今日是捺钵节之前最后一次朝会,所有人都想着,今天两位谣言风暴中的两位主角在朝堂上相遇的时候,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明争暗斗。
耶律洪基自然也不会不知道,谣言这东西,到处都有,就算想禁止,也是禁止不了的,嘴长在别人身上,总不能挨个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住。
而且耶律洪基一向鼓励群臣广开言路,梦想着做辽国的一代明君,如何因为民间传扬了些没有根据的谣言,就毁了自己一生的英明呢?
但他心中不悦,特别是第二个谣言提到的是他帮助孙子借种代孕之事确实是真的,除了对谣言的发起者心怀怨恨,对耶律延禧连这种小事都隐瞒不了也感到忧心和失望。
耶律洪基为了这个孙子能顺利继承辽国皇位的事情,这几年已经操碎了心,可如果耶律延禧还是这么不争气,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扶持他了。
毕竟他已经年迈,人过了六十,各种各样的病痛开始袭扰他的身体,也许外人看上去他依然精神矍铄,可他心里清楚,他一直都是在苦苦支撑着,盼望着耶律延禧能够快点成长起来,他要撑到那一天的到来。
耶律洪基更清楚,忽如其来的谣言,绝对跟往常那些不痛不痒的谣言不同,它们在这样的时间点忽然出现,似乎预示着某些人在暗处搞鬼,目的便是让萧撒弼和耶律延禧越来越交恶,直到群臣对他们都失去信心。
那背后策划了这件事的人,又是谁呢?
耶律洪基想了好久,还是没有想明白,在他眼里,觊觎契丹皇帝位置的人,不仅仅是萧撒弼一个,尽管萧撒弼看上去是实力最强的那个,但他的智力,还不足以动摇耶律延禧现有的优势。
耶律跋窝台?
耶律洪基自嘲地笑了笑,简直不可能,目前耶律跋窝台几乎是他身边最信任的大臣了,如果他都有谋反之心,恐怕放眼整个朝堂,没有人是值得他信任的了。
耶律和鲁斡?
耶律洪基自己起码是不信的,他这个弟弟,虽然粗鲁了些,莽撞了些,但这个人除了带兵打仗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