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怀仁笑道,“不白瞎,你也不用觉得可惜。蔗糖的确是好东西,如今咱们大宋是稀罕东西,那是因为种植的甘蔗面积太少。

    等咱们回去,哥哥就向官家上书,要求增大甘蔗种植面积,咱们家可以出钱出人出地,相信官家不会不给我这个面子。

    将来的蔗糖产量一定会大幅提升的,蔗糖,在大宋也不会再是稀罕之物。”

    天霸弟弟这才舒心的长出了一口气,而杨怀仁虽然嘴上这么解释的,但还有一点,他没有说出来。

    杨怀仁想的是,契丹人的饮食习惯本来就不太健康了,我再把用蔗糖做成的高糖的甜点卖给契丹人,他们的饮食结构便越来越高脂高糖,将来他们早晚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了,想想都得劲儿。

第997章:各国使节() 
    杨怀仁休息了片刻,便又命人请了那些送了拜帖的各国使节进来见面。

    使节们的数量有点出乎杨怀仁的预料,虽然很多国家或者部族杨怀仁都没听说过,但他还是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来的目的上,其实和刚才那些大定府的商人差不多少,首先便是他们都想结交杨怀仁这位传奇人物。

    在杨怀仁的感受上,这时代虽然通信不那么方便,可出了什么大事情,比如战争之类的,各国的消息还算是挺灵通的。

    特别是环州之战的事情,好像早就传遍了整个亚洲一般,每个使节或者部族代表都在赞赏杨怀仁的卓越才华。

    当然,这种拍马屁的事情都是面子事儿,大家聊起来呵呵一笑,瞬间里仿佛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一般,也许这就是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

    但这毕竟不是重点,接下来,就是他们急着来拜访杨怀仁的原因了,还是谈生意。

    黄头回纥的使节问杨怀仁说,他们也有不少的牦牛,如果杨怀仁要,价格好商量。

    西州回鹘则说牦牛你都要了,我们有骆驼和回鹘羊,不如一并也要了吧,只要给现钱,价格都不是事儿。

    粘八葛部的代表说他们今年从天山采了些天山雪莲,其中最大的一支作为贡品进献给契丹皇帝了,剩下的个头也没有多么小,问杨怀仁要不要买回来泡水喝。

    蒙古人想卖马,可当着许多人不便说的太白,便专门写了纸条递给了杨怀仁,惹得其他使节们一片白眼。

    杨怀仁忙着应付他们,心说这帮人咋回事,真当我家钱不是钱是不?自家有啥牲口都卖给我,真当我是牲口贩子了?你们可真牲口!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毕竟他们的牲口价格开的都不高,买回来绝对不亏,可倭国和高丽的使节就有点过分了,他们当着那么多人面暴露了自己的人贩子本质,直接就要送几个本国的美女给杨怀仁,让杨怀仁好不尴尬。

    他们都是送美女的人贩子,可各自的诉求却是不同。倭国人想直接从大宋购买数目巨大的货物,可高丽人就不乐意了,想方设法的阻止。

    杨怀仁看着他们龇牙咧嘴的斗来斗去,心里就窃笑,拉架是不可能的,和稀泥还差不多。

    他们斗的原因很简单,高丽对大宋俯首称臣,大宋对高丽的海贸是不设限制的,但对倭国却限制重重,设置了不少限额。

    所以倭国想要大量的大宋物产,都需要从高丽这里转买,但是高丽人不傻,利用这点优势,从大宋买来货物,加了好几成的利润之后再转卖给倭国人。

    倭国也不富裕,这么一来必然增加了很多成本,而高丽人则乐得做这样的转口贸易,反正他们本国那么点地方也产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只能靠着大宋这棵大树乘凉。

    杨怀仁其实也做不了什么,对外贸易,是国家政策,不是他一个郡公能影响的了的,以前高太后在位的时候要面子,如今赵煦似乎更要面子,倭国天皇不给老子下跪,老子干吗卖给你便宜货?

    这年头,确实是卖方市场,有东西的才是老大,既然倭国天皇要面子,那么面对牛逼哄哄的大宋,也只能伸伸脖子咽下这口气去。

    杨怀仁想起倭国天皇来,心说这也是个要面子不要命的主,用不了几年,天皇也只是剩下个名头,被未来崛起的那些幕府将军们装在棺材大的小轿子里当宠物养的时候,不知道他们的面子值几个钱。

    后来杨怀仁就觉得可能是这些各路牛鬼蛇神们把他当了冤大头了,他们自家有什么货卖不出去,都来找杨怀仁解决问题,看来杨怀仁家里金银堆成了山的消息,他们都早就得到了。

    不过冤大头并不觉得自己冤枉,他们开的价格,杨怀仁一概不理,伸出手来比划成了一把刀,半空里横着舞划一下,砍一半留一半,要卖就先货后钱,不卖拉倒。

    这么一来,这些使节们立即便知道杨怀仁的厉害了,果然如东京城里各国的商贾们传回来的消息一样,这个杨怀仁就是个愣子。

    他们先是瞪大了眼睛表示自己吃惊的心情状态,然后和各自的同伴商议了一番,本着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原则,他们脸上重新堆满了笑意,一致决定……把牲口卖给了杨怀仁。

    接下来他们说的什么恭维的马屁话,杨怀仁就没太仔细听,这会儿他早就神游到了他家的牧场去了,琢磨着如何新建和扩建自家牧场,将来大宋人民不愁没有肉吃了。

    至于倭国和高丽使节那边,杨怀仁也只能装出为难的样子来,表示此事需要再议。

    而实际上呢,杨怀仁属于猴戏没看够,多看一会儿也好解闷了不是,不如让他们再斗一会儿,人脑子没打出狗脑子来呢,急什么急?

    到最后,大多数人都满载而归,盘算着回去就给老家写信,给杨怀仁准备好那些牲口们。

    只有倭国和高丽两国的使节黑着脸离开的,他们这趟啥也没得到,反倒损失了几十个美女。

    杨怀仁还真收下了!不过大家别误会,杨怀仁可没别的心思,只是想起将来不论是开农场开牧场还是开作坊,所需要的劳动力都不少,再说现在他四个老婆了,丫鬟是不是也得补充一点?

    等送走了两批人,已经快要深夜了,杨怀仁感觉舌头都麻了,今天话说的太多,嘴唇上有要起泡的趋势。

    不过谈成了许多买卖,倒是让他非常高兴,看来当使节来辽国这一趟,还是收获不少的,他是赚了不少歪果仁的便宜,又声名远播,可谓一举两得。

    好不容易简单吃了点东西回房休息,杨怀仁才想起一件事来,今天接待了一批商人和一批使节们,感觉上却好似少点了什么似的。

    杨怀仁洗漱的时候就觉得心里好像有事放不下,知道躺到了床上盖上了被子,才忽然间想起为什么他觉得少了点什么了。

    去年他坑了女真部一把,搞得契丹人对女真人的压迫升级,按说他来了大定府,女真人似乎应该对他有点什么想法的,可为何女真人的代表,一直都没有出现呢?

第998章:闭门羹() 
    离耶律洪基接见各国来使还有两天,杨怀仁在万国寺里呆着也是无聊,便和兄弟们一起出门走走,逛一逛大定府。

    大定府的中心地带,还是很热闹的,特别是最近来了不少各国和各部的使团,辽国的商贾也都聚集到了大定府里来,街面上来来往往各色民族服饰的人还真是有那么点比肩接踵的意思。

    杨怀仁见到如此场面,忽然觉得耶律洪基还是挺有头脑的,借着每年各国使节年后来访的这段时间,促进辽国国内以及辽国和其他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相当于开了一次国际化的交易大会。

    也正是因为这样,每年年后开春之后,会有大量的国外商品流入辽国,而辽国滞留的许多特色产品也在此时销售到各国,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还有财政税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杨怀仁觉得起码在这方面,耶律洪基比大宋的皇帝们想的开,一个国家的商品和金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显得这个国家有活力。

    耶律洪基肯定已经想通了这里边的好处,偏偏大宋的物产更丰富,商业更发达,拥有比辽国更大的便利和条件,但朝堂上的那般大佬们却一直说什么商人误国,瞧不起从商之人,而朝廷也一直尽可能的限制商业的发展,想起来连杨怀仁都觉得惭愧。

    大定府平时也不算繁忙的各色酒家茶肆,也因为大量的外来人的涌入,大都开始高朋满座,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把酒言欢之间便谈成了许多的买卖。

    对于在大宋东京城生活的人来说,这样的热闹早已经司空见惯,杨怀仁在城内的主要街市上转了一圈,除了见识了很多奇葩的服装和各种听不懂的语言之外,其他也没什么让他觉得特别感兴趣的。

    很大的原因在于各色的商行里,商品虽然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可绝大数多的诸如丝绸、布匹、瓷器、药材、书籍等等物品,大都是来自于大宋,让杨怀仁等这些宋人一点也觉得稀奇。

    眼见要到饭点,杨怀仁便带着大家找了一间楼宇最高,看样子也是这条主街上最高级的酒楼准备下馆子吃饭。

    可人走到大门前,却发现这家店里装饰虽然华丽,可真正在用餐的人也就那么寥寥几个,好像生意也不怎么地。

    而他们刚要往里走的时候,又被两个光头小辫子给拦下来了,杨怀仁一脸不解,那俩契丹大汉却不屑的瞅了他一眼,又伸手给他指了指酒楼门口一旁挂的一块写了字的木牌子。

    牌子上写的是契丹语,杨怀仁也看不懂,还是卢进义一脸怒容的在他耳旁说道,“哥哥听了可千万莫气,牌子上写的是这里只接待契丹人。”

    杨怀仁的众位兄弟们听了卢进义翻译的那牌子上的话还挺尴尬的,心中虽然生气,可最怕的是杨怀仁这时候生气糟心,万一他要犯了愣子劲儿,非要赌气砸了人家的店面,那可就不好了。

    毕竟这是人家的地方,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真闹出什么事情来,虽然解了气,可被人说有失国体就不好了,更重要的是行事这么激动,容易影响了此行来辽国的重要目的。

    杨怀仁吃了闭门羹,心中骂娘,可面上却没有任何生气的样子,笑着大声说道,“哎呀,想上个茅房也不行,白瞎了盖的这么好的茅房了。”

    说罢杨怀仁便若无其事的转身离开,兄弟们先是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装出一副好像闻到了什么难闻的味道的样子,也跟着一脸嫌弃地转身离开。

    守门的光头小辫子也没听明白杨怀仁说的啥,更没明白这帮汉人为何哈哈大笑,只是见他们都捂着鼻子,不自觉得举起自己的手臂在胳肢窝闻了闻。

    兄弟们心中觉得杨怀仁做的挺对,也挺冷静的,没有因为一时意气就误了他们此行的大事。

    可走出十几步去,杨怀仁默默地说了一句,“等咱们离开中京的时候,哥几个记得提醒我,让我记得派人去把那家店给烧了。”

    杨怀仁说的云淡风轻,可淡淡的话语里却充满了冷峻和坚定,众位兄弟也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心中凛然。

    杨怀仁的想法很简单,你一个开饭馆的还搞种族歧视,既侮辱了其他各民族人民,又侮辱了一家饭馆存在的意义,不烧了你还留着你?

    又行了几十步,杨怀仁发现一家店面很大,但装饰却很普通的二层酒楼,比起刚才那一家死要面子的冷冷清清,这一家店里人声鼎沸,各色衣着的宾客似乎已经坐满了酒店一楼的大堂。

    杨怀仁走进去,也许是小二们太忙了,只有一个忙着给客人添酒的小二哥环视了一圈一楼的大厅发现没有空座,便冲他们喊了一句“贵客楼上请”便又去忙活别的了,竟没有人别人来招待他们。

    杨怀仁倒没有不乐意,人家生意忙人手不够,随园也经历过这样的事,并不难理解,他便冲那个小二哥笑了笑,带着兄弟们自行往二楼走。

    本以为二楼应该是单间或者雅座之类的,可杨怀仁走上二楼,发现二楼的桌子摆设只是比一楼大堂里稍微宽松了些,沿着四周的墙面摆放了十几张桌子,每三张桌子又用屏风隔开,又在外边挂了布帘,也算是雅座了。

    给杨怀仁明显的感觉,这家酒楼一楼的客人属于三教九流各型各色,二楼的客人则斯文了一些,桌子也几乎快要坐满了,客人们低声说着话,喝着酒,倒是有些风雅。

    二楼的小二哥见来了几个衣着华丽的汉人客人,好似并不多么稀奇,笑容满面的迎上来,很快便辨清了来客的数量,便立即带他们找到了两张靠窗的空桌。

    由于二楼的摆设是两面屏风隔出来三张桌子,所以这唯一的一处空缺之处,还余出来一张桌位。

    杨怀仁起先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可他们刚坐下,紧接着又走上来是三个带着裘帽的汉子,小二哥很自然地带他们坐在了杨怀仁的邻桌,让杨怀仁忽然想到哪里不对了。

第999章:辽国的三种美酒() 
    杨怀仁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喊了小二哥过来添水,顺便点菜。

    这家叫做八方的酒楼,名字起的好,迎八方来客,场面也是店如其名,只不过餐牌上的菜式,就太对不起这个名字了。

    十个菜,三种酒,就是餐牌上的所有了,不过杨怀仁发现小二哥怀里揣着好几块餐牌,每块餐牌上的菜色大概都写的一样,只是语言上有所不同。

    这样多样化的服务,倒是值得称道,想来八方酒楼的老板和掌柜的应该有心胸,又深谙生意之道,既然做买卖是为了赚钱养家,就不必在意客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

    也许因为这样,杨怀仁本来对餐牌上菜色的样式太少的埋怨便减轻了许多,这种季节辽国这地方也确实没什么青菜可吃,杨怀仁随意点了几样听起来应该不错的肉菜,便把餐牌还给了小二哥。

    小二哥记下了杨怀仁的点的菜,又问道,“客官喝点什么酒呢?”

    杨怀仁本来没想喝酒的,也许是因为平时喝惯了好酒,看见餐牌上的八方酒楼提供的酒连酒名他都没听说过,便失了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