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大防在一边掩嘴偷笑,范纯仁却不疾不徐地拿了一个酒杯摆在杨怀仁面前,又端起酒壶来缓缓斟满,这才笑呵呵地说道,“老夫不这么说,你杨大郡公,会来我家看我这副没用的老骨头吗?”

    杨怀仁看他样子越来越来气,心说本来我进城,看望完了嘉王府的母女,也会顺路来看望一下两位老大人的,可就这么被你用这种方式给骗来,那可绝对不能承认。

    “我说范相公,您老人家也知道您是老骨头了?我看不光如此,还老成了精呢,是白骨精!”

    范纯仁自然是了解杨怀仁的,见他还有心思开玩笑,便知道已经没事了,便笑道,“杨郡公莫气老夫了,你看你看,老夫亲自给你斟了酒,向你赔不是还不行吗?”

    杨怀仁也不会真的跟这俩老顽童置气,见他们身体康健,其实早已经放下心来,这会儿早一路赶得口干舌燥,也不用跟他们客气,便抓起酒杯一饮而尽。

    喝完又指了指酒杯,“再来一杯!”

第912章:盐的奥妙() 
    范相公和吕相公对视一笑,手里端起酒壶,却没有立即给杨怀仁斟酒。

    “杨郡公”

    范纯仁一张口,杨怀仁就立即打断了他,“别这么喊,您二位不管是论年纪阅历还是论官职爵位都比学生高,您这么喊学生受不起,让外人听见,指不定会骂我骄纵无礼呢。”

    范纯仁撇嘴一笑,“那不这么喊,该怎么喊?叫你小相公?”

    杨怀仁“噗嗤”笑了出来,还小相公,打麻将呢?还咒我小相公?

    “别,这个更不好听,再说这称呼学生更受不起了。”

    “受得起,受得起!”

    吕大防在一旁添油加醋似的道,“杨小友年少有为,官运亨通,将来真入朝为相,也不是很难的事,现在提前称一声小相公,也未尝不可啊,呵呵”

    杨怀仁只好叹气,跟别人也就罢了,跟这二位大才之人斗嘴,他不得不服气,人家说的恭维话一句比一句好听,可怎么听怎么都比骂人说到脸上还难受。

    杨怀仁也不打算继续争辩下去了,而是转移话题道,“两位大相公是舍不得这点酒吗?”

    范纯仁故作讶异,“舍得,如何舍不得?这酒还是你家派人送来的,年前送了不少,这不今天又送了些来,呵呵”

    杨怀仁这才想起来,桌上摆着的几道菜,就有番茄炒蛋和土豆炖小排,这可都是随园今年的招牌菜。

    年前杨怀仁虽然不在家,可和他交好的几个大人,韵儿都一直按照杨怀仁的意思,家里蔬菜大棚里下来什么新鲜菜,都要给他们府上送去不少的,至于随园春美酒,就更不用提了。

    范纯仁又道,“不是舍不得给你酒吃,而是我们两个老头子许久没吃过杨小友的手艺了,嘴馋的紧,所以想让杨小友来府上烧几道拿手菜来吃吃。”

    杨怀仁翻着白眼,“我说范大相公,您老骗我大年初一头一天就来您府上,就为了这?”

    范纯仁完全没有隐瞒的意思,痛快地点了点头,“当然啦,不过也不全是为这,有些话想跟你聊聊,不是知道你是个大忙人嘛,怕请不动你,才出此下策。”

    杨怀仁忽然哈哈大笑,“那您老可是太抬举学生了,学生就是再忙,两位相公有请,我也不敢不来啊是不?何苦耍得我团团转呢?”

    吕大防不耐烦似的犟着眉头道,“怎么?逗逗你还不行了?我们俩老头子就为了图一乐,成不成?”

    接着他又看到了李黑牛和柯小川傻愣愣地站在门外不敢进来,便摆摆手示意他们进来,“你们都是郡公府上的府卫将军吧?别傻站着了,进来坐下吧。”

    黑牛哥哥和柯小川知道桌上坐着的二位老大人身份特殊,心中还是有些犹疑,便为难地看向了杨怀仁。

    杨怀仁知道两位相公为人,私下里其实都非常随和,即便眼下说些机巧的话儿让他有点下不来台,可实际上意图还是很明显的,就像是长辈时不时敲打敲打后辈一般,是一种关爱的表现。

    杨怀仁不敢去否定吕相公“只为图一乐”的说法,只得默不作声表示你说成就成,然后对这黑牛哥哥和小川弟弟微微点头示意,让他们进来坐下便是,不必见外。

    等二人坐定,杨怀仁才指着桌上的两盘菜说道,“两位相公说笑了,这不西红柿炒蛋和土豆烧小排都已经上桌了嘛,干吗还要我去下厨?”

    范纯仁也指了指那两道菜,“不一样,不一样的。家里的厨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你做出的那种味道来。

    这道土豆烧小排也就算了,我俩也没尝过你做这道菜,可另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我俩可是在府上亲口尝过的,也不知为何,家中厨子就是做不出那种味道来。”

    杨怀仁想了一下,便拿起筷子夹了一口番茄炒蛋放进嘴里,细细嚼了一下,发现味道确实差了一些。

    平常人吃这道菜,感觉上都差不多,可真正的美食家尝的话,就能很明显感受到这道简单的菜,做出来味道好与不好之间,那点细微的差距。

    其实烧菜的手艺,越是看上去简简单单好似没有技巧的菜式,越是难以做的完美。

    先放蛋还是先放番茄,又需要什么辅料,加盐的火候和多少,都会影响一道简单的菜式的最终口感和味道。

    对于番茄炒蛋这道菜来说,味道普通和味美之间,厨艺手法上影响最大的就是加盐的火候和多少了。

    这种事也很难表达的清楚,对厨子来说,并不会根据食材的重量去精细的称量所加盐的分量,炒菜的时候,完全就是凭着经验和手感。

    这道菜的两种主要的食材,特性上又有完全的不同,对加盐这道程序的要求其实特别的高。

    鸡蛋的主要成分是水分和蛋白质,蛋白质的味道,需要盐来激发出来。

    而另一方面,番茄是少见的几种遇到盐分会破坏原有味道的蔬菜,大家都听说过各种生拌青菜的吃法,却没有人拿番茄来加盐生伴着吃,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在厨艺上,要想盐分不影响番茄的口味,一是所添加的盐分适量,二是用熟盐来减少对番茄味道的影响。

    具体操作上,就是鸡蛋和番茄分开炒制,最后混合到一起。最常见的方法,是先把鸡蛋打出来盛到碗里,然后加盐搅拌均匀,不添加任何其他的味料,先用油煎炒至外焦里嫩,然后盛出来备用。

    同一个锅,这时是残留了炒鸡蛋中的盐分的,放少量底油,只需要一小撮盐,让盐随着油的升温一同加热成熟,然后炒制番茄,最后加入炒好的鸡蛋让两者味道融合,就把盐分对番茄味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了。

    当然,不得不说的一点,后世的加碘盐,应该是在炒菜半熟之后加入才最好,因为这种盐加热成熟盐,会破坏了添加到盐分中的碘的成分,便起不到摄入碘元素的目的了。

    古时候多用海盐,这种影响就很小很小了,而今天为了追求这道番茄炒蛋的味道,使用了熟盐的烹制方法,加上量又特别少,自然不会影响食用这道菜的人的身体健康了。

第913章:宫保鸡丁(上)() 
    范纯仁从杨怀仁吃完了菜的神情里,便知道他已经动了心,从他对杨怀仁的了解里,一直就知道杨怀仁很在意食物的味道,让一个大厨吃味道明显不对的东西,他很难咽的下去。

    杨怀仁也察觉到了两位相公脸上的表情,便无奈摇着头道,“看来我不下厨都不行了。”

    范纯仁在一旁笑而不语,吕大防却说道,“我们俩老头子也不为难你,除了再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你再看看厨房里还有什么食材,随意烧一道别的我俩没吃过的菜式就好了,千万别做别的了,咱们也吃不了,哈哈。”

    杨怀仁只能翻白眼,翻得眼珠子都麻了,可人家吕相公都开口了,让他多做一道菜,他总不会不给面子。

    正话反说,也是一门艺术,杨怀仁觉得自己那点小聪明,在这俩老成了精的老头面前,根本就拿不出手。

    杨怀仁就这么心甘情愿的随着范府的一个小厮来了到厨房,厨房里各种各样的食材还真不少,都是当年货备下的,杨怀仁打眼就认出了自家送过来的东西。

    比如那几坛随园春的美酒,还有麻包里的各色蔬菜,成筐送过来的鸡蛋,范纯仁自命清高,从来不收别人的贵重礼物,可对杨怀仁,他从来没客气过。

    最显眼的是一只看样子是早上刚宰杀好了除了毛的白条鸡挂在那里,一看就是杨家庄子的鸡,别家的鸡可没有养到这么肥的。

    如果用鸡做一道菜,既要简单又要美味,而且还要像吕相公说的那样新颖,是他们从没吃过的,杨怀仁看着厨房里的食材,忽然就想到了宫保鸡丁。

    如果问后世全地球上最出名的菜是什么,那一定是宫保鸡丁。

    中国范围内,以及全球的华人范围内就不必多说了,没有人不知道这道名菜,而在歪果仁眼中,提起中国菜,几乎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宫保鸡丁。

    后世中餐馆遍布全球各地,绝大数中餐馆都会把宫保鸡丁作为招牌菜供应,让这道开胃下饭的美味享誉全球。

    追究起原因来,宫保鸡丁这道菜产生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年,不过这道菜食材相对简单,世界各地都容易找到,烹制也并不复杂。

    加上其宫廷菜名头,味道融合了鲁菜和川菜两大主流菜系的精华,几乎可以说迎合里绝大多数地球人的口味,所以才造就了它后来的盛名。

    说起宫保鸡丁的起源来,不得不说这道菜是两种菜系相互融合,形成一道菜的典范。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丁宝桢出任山、东巡抚,此人既是一位能臣干吏,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

    他在山、东任职期间,闲暇时喜欢微服在民间品尝各色的美食。一日他在济南大明湖周边微服游玩,游至正午,忽然闻道一股香气飘来,便不自觉地随着香气来到一座寻常的百姓小院门前。

    丁宝桢为这香气着了迷,门也不敲便推门步入院内,见一中年汉子正在灶房里炒菜。平时就喜欢亲自下厨的丁宝桢便走上前去,于烧菜的汉子攀谈起来。

    烧菜的汉子见此人对烹调深有研究,对他的烧菜技艺大加赞赏,便介绍道,“这道菜叫爆炒鸡丁”。

    二人聊的投机,烧菜的汉子便热情地邀请丁宝桢和他一同品尝。丁宝桢毫不客气,拾起筷子便尝了一口。

    他尝罢觉得非常可口,但又与寻常酒店里做的鲁菜名菜“酱爆鸡丁”有所不同,便想烧菜汉子问道,“即为鸡丁,为何如此鲜嫩?”

    汉子笑着答道,“此乃取本地笨鸡的鸡脯肉切丁,又以粉糊裹之,以利于快熟又防味外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以白糖、盐、酱油、南酒、葱、蒜、姜等调料,经旺火爆炒而成。

    成品色泽鲜亮,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鲜咸香甜,佐酒下饭均宜。”

    就这样,这道菜让丁宝桢回味悠长,临走时百般不舍,回府后又对这道菜日思夜想,没多久之后便以官身亲自再次拜访,并出重金请这位烧菜的汉子出任了他家的大厨。

    此后丁宝桢家过年过节,或有同僚友人登门拜访,丁宝桢必用这道菜作为压轴菜出场,博得了众人的赞誉之外,也让这道菜声名鹊起。

    后来丁宝桢转任四、川总督,便把这道改良之后的“酱爆鸡丁”带到了巴蜀之地。

    此时正是川菜发展的重大时期,川菜名厨不断涌现,他们尝过了丁宝桢带来四、川的这道“酱爆鸡丁”之后,回去进一步精雕细琢,加入了四川特色的调味技法,特别是加入了辣椒这样调味料,让这道菜至臻完美。

    再后来朝廷去四、川巡察的官员便把这道美味带回了宫中,让它成为了一道宫廷菜式,丁宝桢过世后被追赠“太子太保”,因此这道菜得名“宫保鸡丁”。

    这道菜是鲁菜和川菜的完美融合而产生的一道菜,不过后世不同的地方烹制这道菜,又有不同地方的特点。

    比如川菜的做法里,用的主料是鸡脯肉,辣味也相对比较突出,超过其他味道成为这道菜的主味。

    而鲁菜的做法里,用的主料则演变成了鸡腿肉,辣味是微辣的,突出的是鸡腿肉丁的润滑入味,强调的是鸡肉丁的鲜嫩之美。

    杨怀仁觉得范吕两位相公都上了年纪了,吃的味道太重也许不太合适,便选用了鲁菜的烹制手法来制作宫保鸡丁。

    选鸡腿两只,去骨去筋,压出淤血,用刀背把鸡肉碾平在案板上,逆着鸡肉的肌纹用刀背轻敲,把鸡肉敲到延展平滑之后,切成肉丁。

    花生米温水浸泡去皮,冷油入锅,慢火温炸至表面金黄,便捞出沥油待用。

    这里说明一点,花生米的薄皮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小板含量的功效,中医的说法叫做“补脾养胃,补气止血”。

    所以对于女性来说,花生米的红皮是好东西,有降血脂,减肥,养血,以及乌发的作用。

    但是它同时也含有一种凝血剂,对于老年人来说,容易引发血栓血凝等疾病,就不宜多吃了,所以杨怀仁特意用了去皮花生来做这道菜。

第914章:宫保鸡丁(下)() 
    鸡丁放在碗中先要经过腌渍的过程,先加入少许南酒,也就是料酒,在宋代来说就是味道清口的黄酒。

    接下来是少许盐、胡椒粉、生粉,川菜的做法是打入蛋清,这样的好处是蛋清能给不太容易入味的鸡脯肉増味,不过在爆炒的过程中如果手艺不够纯属,容易产生很多絮状物,影响这道菜整体的美观。

    而鲁菜的做法则是用冷却后的熟油,来增加炒熟后鸡腿肉丁的口感,包括添加黄瓜丁或者马蹄丁,爆炒的时候火力更猛,追求的是火候的掌握和成菜的鲜嫩,而味道上则追求鲜脆混搭,端庄醇厚。

    川菜的做法则是多加入了许多其他的味料,干辣椒节大量的使用,突出其糊辣的风格。

    虽然是辣味为主,但同时甜味、酸味、辛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