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点杨怀仁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如今龙武卫和虎贲卫之中很多中层校尉的职位都是空缺的,除了内部选出有能力的士兵担任之外,从风神卫之中安排一些有意愿的人进入禁军,也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而不愿意留下来的,杨怀仁也不会强行逼迫他们留在风神卫,不过他们离开风神卫之后,必须一辈子接受风神卫的监督,不能泄露任何关于以前内卫和以后风神卫的消息,如果他们违反了这一条,那后果就要自己承担了。

    这样的话传达下去,那些原来的内卫们几乎没有人自愿离开,除了极少数确实年龄偏大没有能力胜任风神卫的人员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愿意留下来成为新编的风神卫。

    原因其实很简单,离开了风神卫之后,这些人基本没法脱离自己的过去,反而留下来,会有更好的前途。

    现在杨怀仁这个风神卫大将军也允许他们成家立业,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过日子了,而且在新的组织制度下,他们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没有实际身份只能活在阴影中的人,他们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些去面对未知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一个靠山。这些人也都是些有特殊本事的人,以前没机会,可现在不同了,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升官发财,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让他们有了念想。

    有杨怀仁这样的一个靠山,他们也不愁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未来。

    其他的堂口地址还要再找时间讨论,青龙堂的堂口,只需要把原来的金菊堂改造一下就可以了。

    金菊堂的堂口也在谷地之中,那片河边的荒地和那个巨大的山洞,都是现成的。

    山洞改造一下,非常适合作为一个秘密情报组织的办公地点,而洞外的荒地,就要投资建设一番了,除了人员住宿之外,合适的培训设施也是必要的。

    这个活可以交给孙把头,现在庖厨学院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他们正在忙着新的龙武卫和虎贲卫军营和新校场的建设。

    这些工程比起庖厨学院的建设来,相对没有那么复杂,人员足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工程的进度也不用太担心。

    当然,洞口外那一大片荒地将来是要砌一面墙围起来的,开个大门挂个风神卫的牌子,也显得威风。

    杨怀仁之所以敢把风神卫搞的这么明目张胆,也是因为他没打算瞒着赵煦,不过和赵煦怎么说,也不能太直白了。

    菊花内卫的存在,杨怀仁还没有傻到认为赵煦不知道。高太后出殡之后,宫中就秘密清除了一批内侍和宫人。

    不用想,这些人肯定是以前高太后的属下,也就是被赵煦认为是高太后的那个秘密内卫的人员。

    也许赵煦不太清楚内卫的具体情况,但是这些人的存在,他是心中有数的。

    杨怀仁现在主动把事情编个好听的故事,用一道秘密奏折报给赵煦知道。

    不过只说是收编了高太后手下几百人的刺客队伍,加以利诱,把这些人改编成一个给大宋去周边各国刺探消息消息的密探组织,相信赵煦不会反对。

    这样一来风神卫便可以正大光明的做这些工作,同时也给了风神卫一个正当的身份。

第694章:学院落成() 
最近的好事接连不断,庖厨学院的工程,也已经全部完成了,工匠们的工作已经全部转移到学院背后的谷地禁军大营那边。

    半年不到的工夫,一座宏伟壮丽的学院在谷地的南口处拔地而起,说起来还真是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奇迹也不是单单说这样的建设速度,学院的建筑物,在柔石和利水两位先生的设计下,风格上似乎和当代寻常的建筑风格有所不同。

    单从外观上看,虽然也是青砖碧瓦飞檐竖栋,但这些不过是建筑物的表面,实际上不论主体结构和内部风格,都让杨怀仁有那种现代建筑风格的感觉。

    宽敞的大门是首先映入眼帘的,跨过大门,是一片平整宽阔的大理石铺就的广场。

    五层的主教学楼设计成一个口字型,中间还有个露天的天井,天井里设计成一个花园,栽植了不少奇花异草。

    五层听起来也不算高,但是在这年头,就已经算是极其高大的楼宇了。

    而三层的学生宿舍楼则设计成了之字形,近千间房间可以让整栋宿舍楼可以容纳六到八千名学生住宿。

    另外图书馆,食堂,澡堂和体育场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也栽植了新的树苗,也许现在还不太明显,但是几年之后,整个学院的校园就会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

    最特殊的是在这些建筑物的后边,还专门划出了一片区域,从外边运来了优质的泥土,圈成了一片菜地。

    庖厨学院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跟寻常书院的不同,杨怀仁的意识里,学生们以后不仅要学会烧菜做饭,蔬菜的栽培繁育,鸡鸭猪羊的养殖技术,也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基础。

    只有搞明白食材的来源,才能更好的去了解食材,然后更合理的利用食材去做出精美的菜肴。

    学院背后相隔不远,就是谷地禁军的大营建设工地了。谷地大营的建设,杨怀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要提供龙武卫虎贲卫的将士们住宿和训练的必要建筑和设施之外,不光要把大营仅仅作为容纳这两卫禁军的驻扎场所,还要建设成一个可以训练士卒,培养军官的军事学院。

    落成典礼是一定要办的,只不过杨怀仁没打算特办大办。

    一是因为他花了这么多钱,盖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庖厨学院,在很多迂腐的读书人眼里就是离经叛道了。

    杨怀仁现在的地位,倒是没有人敢明着说些什么,只不过杨怀仁多多少少还是从外人口中听到不少老学究对他的不满。

    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毕竟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杨怀仁也不能堵住没一个人的嘴巴不让他们说话。

    只是杨怀仁不想事情做的太高调了,让那些迂腐的人们觉得他是在故意的挑衅,给某些有心之人以话柄而已。

    二是因为目前招生的事情,还没有一个结果。两个月前在学院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杨怀仁就把招生的事情放上了日程。

    招生的办法自然是不能利用朝廷官方的渠道那么高调的,他用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招生方式,让那十三家连锁酒楼帮忙把消息传播出去,让他们在大宋各地的分店张贴庖厨学院的招生告示。

    这种招生方式有些局限性,因为那些大酒楼开的分店大都是在大宋各路的大州大县,宣传效果不一定有那么好。

    不过第一期招生嘛,庖厨学院的口碑目前还仅限于杨怀仁的个人名气,所以从收回来的消息看,大宋各地报名的人数其实并不太多。

    东京城附近还好,大概有五六百人报名的样子,这也是跟这些人对于杨怀仁的了解比较多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对于杨怀仁的厨艺水平相当的认可,将来能到杨怀仁私家的一座庖厨学院里学习厨艺,对他们来说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京畿路之外的地方,杨怀仁的影响力就相对没有那么大了,报名的人数大约只有三四百人。

    这一点杨怀仁似乎也事先想到了。古人的乡土思想根深蒂固,除了读书人离乡求学考学之外,寻常百姓为了学习一门技艺,背井离乡的情况实在是不多。

    大宋严格的人口管理办法,也限制了普通人的正常迁徙,普通的老百姓要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办事或者学艺,需要去官府办理的手续也颇为复杂。

    而学习厨艺成为一名厨子,更多的人还是更相信传统的师徒传承的方式,酒店或饭馆里的学徒从小就跟着厨房里的厨子们学,大多是通过跟着这些大厨耳濡目染,渐渐学成了本事。

    这外地来的三四百名报名的学生,绝大多数其实是那十三家连锁酒楼在各地分店里的年轻学徒们。

    这些酒店的东家和掌柜的们之所以非常捧场,原因在于他们的酒楼在加入到由随园牵头发起的连锁经营体系之后,生意蒸蒸日上,菜式跟随着随园不断的推陈出新。

    再加上新式蔬菜,随园春美酒的供应都优先提供给他们,所以对杨怀仁私立的这座庖厨学院,他们抱着一种把杨怀仁当做靠山的想法,才做出了他们能力范围内最大的支持。

    这些报名的人数加在一起也还不到一千人,远没有达到杨怀仁的预期。

    不过好在老家齐州的一些乡亲们把家中的子弟送来了一百多人,再加上从禁军里退伍的愿意留下来学习厨艺的近千人,庖厨学院第一界的学生数量,也算让杨怀仁满意了。

    既然是学院,那自然少不了教授厨艺的先生。

    杨怀仁这个当校长的除了自己会亲自授课之外,像他的徒弟羊乐天等人,在他的教导之下如今都有了相当高水平的厨艺。

    另外像曹安等人,本身厨艺水平就不低,学习了杨怀仁“创造”的那些新式菜式之后,水平更是精进了不少。

    除此之外,连锁酒店里的大厨们,杨怀仁也会邀请他们来充当客座教授,廉希宗的弟子里,不少农学家会被请到学院里来教授农学等必要知识。

    这么算起来,师资力量也勉强足够了。将来学生里的佼佼者,杨怀仁也会将他们留下来作为讲习,这样不断的来扩充学院的师资力量。

第695章:特殊的典礼() 


第696章:新宰相() 
十月初,天开始变冷了,中原大地上秋季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白天还好,晚上便开始觉得冷,这才觉的到了添衣的时节。

    庖厨学院典礼上人们的衣服可都是新的,即将成亲的那些将士们一身红袍,煞是惹眼。

    大多数来参加典礼的人都是杨家庄子上的人和那些工匠们,这样的喜庆日子,对他们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能吃一顿大餐。

    城里的生意伙伴来了不少,朝堂上的人来的不多,大概一座庖厨学院,实在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只不过碍于杨怀仁这位通远郡公老爷的面子,礼到人不到,是大多数达官贵人们的选择。

    而来了的,见到了学院建筑的气派,倒是看傻了眼,很多人心说,这样的宏伟建筑,除了宫中的大殿,在大宋疆域内实在没有任何其他能跟这座学院相比了。

    花几十万两银子就为了盖一座教人当厨子的学院,这种败家子行为也只有杨怀仁能干得出来。

    心里自然是对杨怀仁不太满意的,可钱是人家的,人家爱怎么花,你只有嫉妒的份,嘴上是不能说的,杨怀仁这个人,也不是谁都敢随便得罪的。

    当然,也有人想起去年的一些事情,忽然就好奇起来,这样的场合下,杨怀仁那个神秘的神仙师父会不会出现?

    若是出现了,那可不能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求一道幸运符回去,那也是沾上了一些仙气,说不定就能升官发财。

    仪式便在学院主楼前的大广场上举行,过程进行的很简单,杨怀仁也不是有很多话说,场面话随便说几句,接下来他就开始进入了主婚人的身份,开始给将士们举行集体婚礼。

    和传统的婚礼相同的是,新人们是要拜天地的,而不同的是,在拜天地之前,杨怀仁还加入了一个双方宣誓的环节。

    杨怀仁大声问道,“新郎,无论她将来是贫穷还是富贵,健康或者疾病,你都愿意和他在一起,照顾她一生一世吗?”

    新郎们大声回答道,“我愿意。”

    杨怀仁又接着问道,“新娘子,无论他将来是平穷还是富贵,健康或者疾病,你都愿意和他在一起,陪着他白头偕老吗?”

    新娘们有些腼腆,红着脸微微点了点头,带着温暖的笑意柔声回答道,“我愿意。”

    杨怀仁听不清楚,但从她们新郎官的表情上,已经猜到了她们的回答,他很想说“现在你们可以接吻了”,怕惹出什么轩然大波来,还是只得直接宣布从现在开始他们结为夫妻,然后宣布礼成。

    洞房的事要等到晚上,不过闹洞房的事不需要等,新郎们被他们的同僚们怎么捉弄,杨怀仁都不会管,甚至会给他们出点坏主意。

    新娘们看着自己的新官人被大家这么欺负,想去帮忙,却又羞羞地不敢迈出那一步。

    气氛很热闹,接下来剩下的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吃饭了,这一顿准备的很充分,鸡鸭鱼肉一应俱全,杨怀仁笑哈哈地劝着酒,让大家敞开了肚子吃。

    看上去一切都是新的,杨怀仁今天心情特别的好,就连赵煦派来祝贺学院落成的那个宰相,也是新的。

    这个人杨怀仁以前没见过,一点印象都没有,由此便猜测这个人之前可能是被旧党贬到地方上当官的,近期才刚刚回京,被赵煦任命为新任宰相。

    这段时期朝堂上有点怪,竟然出现了七八位宰相。原因很简单,原先的两位宰相范纯仁和吕大防,在宫变之后,宰相之名还在,却被赵煦的新党架空了权力,没有宰相之实。

    为了稳定人心,稳住朝堂上的局面,赵煦当权之后也并没有直接免去范纯仁和吕大防的宰相之职,却又重复任命了苏颂和刘挚等相对中立的朝堂老臣暂代宰相的职事。

    范纯仁和吕大防自知难以获得赵煦的信任,又不愿意看到党争中众官员无辜被贬,自此闭门不出,乞老请辞。

    赵煦不允,却不断的把他原来的心腹之臣从地方上调回来,也任命了枢密院和朝廷中枢的职位给他们。

    按照官制上来说,重复的任命,让中书门下的重要职位,也就是人们寻常认为是宰相之职的人数一下子扩大到七八人之多。

    历史学家的观点也许不认为这些人全都可以看为是宰相,但是在这个特殊的又短暂的时期内,朝堂上确实同时存在了很多宰相,让宰相一下子好像不值钱了一般。

    范纯仁和吕大防的宰相之名,也只剩下名头了,带着官职在家,也只能养老,苏颂和刘挚虽然还上朝,却也不能完全履行宰相之职,他们年纪都不小了,赵煦以体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