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之韵被他认真的样子逗乐了,蹙了下眉头,随即莞尔,“官人净说些俏皮的话,惹得妾身想笑,可是妾身感觉好累,累得都不够力气笑了。”
杨怀仁这才发觉,何之韵额上的头发还粘在她的脸上,看样子刚才丫鬟们已经给她擦拭过不知多少次汗水,可这会儿又渗出来一些细汗。
杨怀仁赶忙转身去用热水洗了几下手巾,拧干了水后轻轻地去给韵儿小心翼翼地擦拭。
韵儿不知怎么又流出泪来,喃喃道,“官人真好……对了,咱们的孩儿呢?妾身想看看。”
杨母这时把小娃儿抱过来,斜着身子把小娃儿的面孔给何之韵看。
何之韵看着自己刚生出来的孩子,喜极而泣,杨怀仁刚忙去帮她擦拭泪水。
杨母说道,“媳妇儿放心,奶娘早就找好了,你见过了孩儿,为娘就抱出去让奶娘喂。”
“谢谢娘考虑的这么周到。”
杨母笑着说道,“这孩子,哪来的客气话,你为咱们杨家添了第一个孙儿,是府上的有功之臣哩,为娘的感激你还来不及呢。
韵儿你好好歇息,做女人的,生了娃儿要好好调养,不然会留下一辈子的病痛,娘先把孩子抱出去了。”
韵儿点点头,眼神有些不舍的望着自己的孩子,却也知道她现在的身体状况,还没法自己喂孩子。
等杨母把孩子包裹好了抱出门去,韵儿忽然问道,“官人,咱们的儿子怎么那么胖啊,不是早产了半个来月嘛。”
杨怀仁哈哈大笑,“娘子,这还不简单吗?不是都说‘大胖小子大胖小子’嘛,男娃儿一出生都胖乎乎的。”
两人正旖旎诉情,门外一个丫鬟对屋里喊道,“老爷夫人,二夫人那边也生了!”
“哦?”
杨怀仁傻乐着胡说八道,“我又当了一次爹。”
“官人快去莲儿妹妹那边看看吧,妾身也休息一会儿。”
“嗯嗯”,杨怀仁又帮韵儿擦了擦脸和手,帮她掖好了被角,“娘子你睡一会儿,待会儿官人再来看你。”
莲儿的房间里,杨母早就在了,怀里抱了另一个新生的小娃儿,脸上一样喜滋滋的,见杨怀仁冲进房来,笑着说道,“儿啊,莲儿生了个千金,这下你有儿有女,凑了一个好字啦!”
这个消息似乎正是杨怀仁最愿意听到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正好凑成一个好字,而且对他来说,女儿也很好,他并没有重男轻女的保守思想,反而觉得女儿将来长大了更贴他这个当爹的心。
他凑过去瞧了瞧,宝贝女儿样子随娘,跟莲儿生得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皮肤白皙如玉,五官小巧秀气。
而且宝贝女儿不像儿子一样生下来就虎头虎脑生灵活现的,而是非常安静,也不哭不闹,只是闭着眼睛一生下来就呼呼大睡。
杨怀仁爱抚地用手指轻轻摸了摸宝贝女儿的额头,宝贝女儿也不醒来,只是眼皮微微动了动,继续睡。
杨怀仁又坐到莲儿的床边,同样伏下身去轻轻地在莲儿额上啜了一口,“莲儿也辛苦了,嘻嘻。”
“莲儿不辛苦,老爷喜欢妾身生的女儿就好。”
莲儿似乎有点怕婆婆和杨怀仁不喜欢她生的是女儿,杨怀仁伸手轻抚着她的小脸儿说道,“我的傻莲儿,女儿是爹爹的小棉袄,我喜欢得紧呢。”
莲儿听杨怀仁这么说,才露出了安慰的笑容,随即问道,“韵儿姐姐那边呢,她身子可还好?”
杨怀仁点点头,“嗯,很好,你不用担心。”
莲儿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女人生孩子本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莲儿刚经历的刚才的一切,担心韵儿也是正常的。
杨怀仁也觉得幸亏他家大业大,对两个老婆怀孕期间照顾的都挺好,才让两个老婆虽然都早产了些日子,但是还都能顺产,也是一件幸事。
两人说了些话,杨母抱着孙女出门的时候,才赶着杨怀仁也出去,说让莲儿也休息一下。
等杨怀仁跟在她身后走出房门,杨母语重心长地说道,“儿啊,你现在也当爹了,以后在外边的时候,行事也要小心一些。
你是个这个家的顶梁柱,可不能鲁莽行事,万一有个差池,这个家可就要塌了。”
杨怀仁立即就明白了杨母为什么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有了这样的担忧,从上次母亲抬棺长跪宫门前的事情之后,他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只不过有些事,他不得不去做,不能因为只顾小家而不顾整个大家。
但是母亲这话,他也确实听到了心里,他意识到,以后做事,也不能太直来直去了,要多动脑子,特别是在行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要多想想他的家里的老婆孩子。
两个孩子在另一个房间吃奶,杨怀仁这个大老爷们也不好去看。
抬抬头看着天,忽然发觉中午都过了,两个老婆虽然都在休息,可经历的刚才的消耗之后,一定是又累又饿的,他应该去准备点好吃的犒劳犒劳她们两个。
第690章:银耳羹和鲫鱼汤()
第691章:收礼()
位杨怀仁当了爹之后,似乎觉得短时间内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如伺候两位老婆坐月子重要。
伺候月子的体验上来说,其实杨怀仁觉得很轻松,因为很多事情,都有母亲安排着丫鬟妈子们去做,他根本就插不上手。
而韵儿和莲儿的一日三餐,是他负责的部分,做饭的活,看上去挺累,其实对于杨怀仁这种做惯了的人来说,也就还是那么回事。
当一个人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到一起的时候,这种累,也是一种快乐。
第二天杨家庄子就来了不少人,全都是来送贺礼的,朝堂上杨怀仁结识的官员按说也不多,大多都是点头之交而已。
不过他却收到了这些大小官员的几百份礼物,人家派了家里的子弟或者管家来送礼,杨怀仁作为主人总是要感谢一番的,该有的礼数和还礼自然不能落了数。
不管礼品的贵重和价值,杨怀仁也选择了照单全收,一点儿没有当青天大老爷的觉悟,反正他觉得家里添了两个孩子这种喜事,人家来送礼,也是来沾沾喜气,和贪污受贿,实在搭不上边。
人情世故,虽然麻烦了些,也搞得杨怀仁有点头疼,不过他现在也慢慢成熟起来了,自然也不会去驳了谁的面子,即便大多数人他都是不认识的。
人家呈上送礼人的名帖,他也只是过上一眼,然后交给管事们去记录一下而已。
商场上的朋友送来的礼物,那就豪气得多了,珠宝首饰翡翠白玉的一大推,都是成箱的送来。
杨怀仁虽然不太明白他家里添丁,这些人不送米送鸡蛋而是直接送这些值钱的东西有什么用意,不过还是觉得儿子将来的彩礼和女儿将来的嫁妆,都有了着落,心情还是蛮好的。
赵頵这段日子以来似乎很低调,几乎跟大家闺秀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许还在为高太后的事情埋怨着他大侄子赵煦。
不过这次派人送来的礼物还是挺场面,杨怀仁想起上一次去拜访他连门都没让他进,心想着抽空再去看看这位老朋友,倒不是要跟他解释些什么,真正的朋友之间,是能体会各自的处境的,不用多余废话去解释。
时间,就是缓解这种关系最好的良药。
比起那些商人和赵頵来,赵煦的礼物就有点寒酸了,一个小内侍送来了两个金锁,说是圣上赐给杨郡公的两个孩子的。
给新生儿送锁,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习俗,还真不好考证。
重要的意义在于,送锁就是祝福锁住孩子的生命,让他们健康成长,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夭折。
穷人家里也就用的起铜锁,甚至是木锁,稍好一些的中产阶层,可能用的起银锁,而条件好的,才会用金锁,或者玉锁。
送两把金锁,让杨怀仁觉得赵煦有点抠门,杨母倒是恭恭敬敬接受了过来,拍着儿子的后脑勺子让杨怀仁当着小公公的面前说些对官家感恩戴德的马匹话。
等打赏了好几十两银子送那个替赵煦送来金锁的小公公出门,杨怀仁就开始叽里咕噜的骂赵煦这小子小气。
“这小子太抠门,这两把金锁还不够打赏那小公公那几十辆银子钱!”
杨母笑着说道,“儿子你平时挺精明的,今天是不是傻?”
杨怀仁不明所以,搓着鼻子一脸糊涂。
杨母把那两把金锁送到他眼前,指着说道,“你光想着这两把金锁不值那几十两银子了,可想过这两把金锁戴在你一双儿女脖子上,那代表这什么?这可是皇帝赐的,想明白了没?”
杨怀仁这才恍然大悟,心道我去啊,还是娘想的透彻,将来这两把金锁戴在儿子和女儿身上,那不就跟皇帝御赐的黄马褂一个道理?
以后这俩孩子长大了,只要身上戴着这两块金锁,还不走到哪里都能横着走啊,谁他姥姥的敢惹?这不就跟御赐免死金牌差不多一个样了吗?
想到这里,杨怀仁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才骂道,“下次让赵煦这小子也赐给我一个,以前没提,下次见了他好提醒他一下。”
杨母早就对儿子直呼圣上的名讳见多不怪了,反正也知道儿子只不过是在家才这么没大没小。
收了这么多礼物,在杨怀仁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兄弟们送的东西才最贴心。
黑牛哥哥亲手做了两副摇篮,天霸弟弟也学着样子做了两套木马,小川和玄参没这样的手艺,不过他们去买了极具民间特色的虎头帽和虎头鞋来。
兄弟们送的东西看上去也许值不了几个钱,但是那份心意,却是让杨怀仁感觉到他们是把这一对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疼爱的,东西都挺实用,也充满了一个长辈对孩子们的爱惜。
小七嫂子本来比杨怀仁的两个媳妇儿有身孕还早一些,可是不知怎么却晚产了一些日子,一来一去,反而小七的宝贝女儿生得比韵儿还晚了几天。
不过小七还是乐坏了,想起当初那个把他追得像猴一样窜上旗杆的娘子,还是杨怀仁当的媒人,如今他当了爹爹,自然对杨怀仁心怀感激。
只不过他报答的方式让杨怀仁见了他就想跑,小七这家伙总是不忘那个定娃娃亲的事,见了杨怀仁就说要把他宝贝女儿嫁给杨怀仁的宝贝儿子。
杨怀仁很为难,这种事并不是他不乐意,而是怕他儿子将来不乐意,孩子们的终生大事,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将来长大了以后自己做决定。
他们当父母的,在孩子刚出生还完全不懂事的时候就草草给他们的人生做出了这么重大的决定,杨怀仁这个来自现代的人有点接受不了。
可惜杨怀仁腿脚再好,也跑不过轻功卓绝的小七,被追上了,又不好直接拒绝,只好答应小七,说将来如果他儿子愿意,他就不会反对。
小七摸着脑袋瓜子细细琢磨了一下杨怀仁的话,就觉得这是杨怀仁答应了,笑嘻嘻地拍拍杨怀仁,说让他提早准备好嫁妆。
说完了不等杨怀仁说话就往回跑,边跑还边喊着,“这下我也好跟我娘子交差了。”
杨怀仁指着他的背影笑骂道,“原来也是个怕老婆的。”
第692章:内卫改制(上)()
第693章:内卫改制(下)()
,杨怀仁考虑了一下之后,决定把内卫改组成一个新的组织,至于新的名称嘛,肯定不能叫菊花内卫了,菊花菊花,总听这个名字杨怀仁就蛋疼。
既然以后内卫会成为专业的情报组织,那不如就叫风神卫,杨怀仁作为新的风神卫的最高统帅,也不再叫做大总管,而是像禁军中的职位一样,叫做大将军。
这一点杨怀仁早就不满意了,宫里的太监们头头们才叫总管,他也跟着叫总管,听了浑身就不自在。
而把风神卫中的官职效仿禁军一卫的官职编制方式,听着舒服,职位和职责的划分也性对能清晰不少。
这样一来,原来的内卫们变成情报人员之后,也就是像军人一样的身份,纪律要求没有以前内卫那么残忍,但也保持了原来的严格和紧密。
那些原来的内卫暗哨们,继续留在原地收集消息,称作听风卫;而主动出击刺探消息和执行任务的,叫做逐风卫。
大致的组织架构,也会改变,比如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堂口,也改变名称和运作方式,通过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把风神卫的权力集中在杨怀仁手里。
整个风神卫将来会分成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大堂口,现在的金菊堂就地改编成青龙堂,作为留在京畿之地的第一堂口,也同样是风神卫的权力中枢。
青龙堂负责对整个风神卫的组织管理的工作,把收回来的信息分析处理并作出决断。
白虎堂则专职负责对外情报的打探工作,相对的朱雀堂则是专职负责对内的情报收集工作。
最后的玄武堂,负责内部监督,以及风神卫内部人员考核,培训等后勤保障工作。
每一个堂口的负责人,也不再叫做堂主,而是称作将军,下边的各级人员,也都效仿军营中的官职高低来安排。
另外风神卫内部,也会新制定一套军阶制度,杨怀仁按照后世军队里那种将、校、尉、士的军阶制定出一套等级划分。
内卫里原来人员的等级高低,会在审核之后直接搬过来,颁发新的职位和军阶,这样便让风神卫中的职位和职责划分更加清晰了起来。
杨怀仁任命连子庚成为青龙堂的第一任将军,第一个任务便是把内卫原来的制度改变一下,变得更加人性化。
用新的职位晋升,收入和地位增长来促进风神卫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用一种用生命威胁的方式去保证组织严密性。
改制之后的风神卫,在保证身份保密的同时,可以在向上级请示之后,成家立业。
留下来改编成风神卫的原内卫人员,杨怀仁给他们保证,将来他们也有可能出仕当官,他们的子女也相对自由。
这一点杨怀仁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如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