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他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他做了那么多事,似乎都和这个理想是有关系的。

    可是做这些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排着队来找他,让他时常觉得自己焦头烂额。

    朝堂上那些为了一己私欲的党争,他现在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去管,每每想起这些烂事,他便抑郁难舒。

    想想自己已经不差钱了,为什么不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呢?反正现在是古代,像别的有钱人一样多娶几个媳妇,生一帮孩子安享天伦不是更好吗?

    每当这样想的时候,内心里又不甘心就这么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第二次生命,他觉得应该过得轰轰烈烈一点。

    他正陷在自己内心矛盾的漩涡里不能自拔的时候,或许廉希宗的这句话给他提了个醒,想洁身自好,就不要想做大事;想做大事,就不要想着做好人了。

    比起一个正常的古人来说,杨怀仁已经很妖孽很邪性了,一开始觉得赚钱很难,可后来他发现他一张利嘴和一身做菜的本事,在大宋这个“全民腐败”的时代,竟然可以这么简单。

    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皇太后,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耍点小聪明就忽悠来了家财万贯。

    回一趟老家,也是全程忽悠,怀里揣着只有一个字的圣旨把自己忽悠成一个钦差似得人物,几句话加几道小菜忽悠的几百人的一个山贼窝里斗的你死我活。

    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他以前不曾经历过的,他喜欢这种感觉,这也让他意识到了,他本身就是一个根金手指。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地球,那么对于杨怀仁来说,他这个小人物如果也有一个支点,那么大宋的历史是不是也能让他撬动一下?

    在齐州城过完了元宵节,杨怀仁便起程返京。带来的钱财都留在了新府邸里,再留下几个人留守齐州,吩咐他们杨家村的书院如果缺钱,族长可以随时来取用,不必告知于他。

    本地的内卫负责盯着柴致祖,自从梁山覆灭,很奇怪的是柴致祖这一个月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不知道韩曹二人联合剿匪的事情,他信还是不信。

    这件事韩腾和曹飞虎肯定是要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肯定也早就上报了朝廷,让这件事成了一个官方的说法。

    柴致祖不管信是不信,他都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件事,看来蛰伏一段时日,是必然的了。

    廉希宗的上百弟子也按照约定与杨怀仁同行,这帮人年龄跨度从二十来岁到五六十岁,他们如果愿意出仕为官,杨怀仁可以负责联系几个和他有点交情的王公和朝中大臣举荐。

    如果不愿意做官的,那么就安排他们去杨家庄子继续做学术研究,比如精于农学的,就可以跟着他种菜嘛,比起出仕为官,他觉得种菜丰富百姓的餐桌更有意义。

    出京的时候带着大大小小十几车财物,回京的时候却是轻装简行,只用了三四天时间就回到了东京城。

    踏入东京城的那一瞬间,看着繁华的街道和如织的人流,杨怀仁竟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虽然他离京才只有两个月。

    城里的杨府实在是太小了,住不下这么多人,他原来的打算,是让大家进东京城去随园吃个饭,然后下午就安排人送他们去杨家庄子。

    不过没想到廉希宗的弟子们对东京城的繁华毫无兴趣,杨怀仁只好安排如今已经带了家眷的内卫们先送他们去杨家庄子里住下,而他则和家人先进城回家。

    杨怀仁本来想让莺儿和僧儿先去府上住几天的,可二人一路上听说了杨怀仁用大棚寒冬腊月也能种蔬菜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所以也要直接去杨家庄子。

    连子庚和柯小川自然要跟着的,玄参也不想进城,所以就陪他们一起去,只剩下天霸弟弟和小七这俩随身保镖兼吃货跟着杨怀仁进城。

    一行人刚走到蔡水河边,就看到随园门外等候用餐的食客们不畏寒冷站在冷风中排队,杨怀仁就找到了那熟悉的感觉。

    等走到门口看到黑牛哥哥山一样的雄壮身体坐在门口收签子的时候,杨怀仁就乐了。

    现在东京城里只要是吃货,没有人不知道随园的大名,可在他们心中随园里最牛的人物,不是东家杨怀仁,也不是掌柜的王明远,更不是后厨里的厨子们,而是这位守门的李黑牛。

    因为出了需要暗拍预定的鮓之外,想吃其他的随园的美食,都需要早起来到随园门口排队拿签子才能进门,守门的大汉从不徇私,没有签子说不让进就不让进,所以都觉得这黑汉很牛。

    杨怀仁决定逗一逗黑牛哥哥,何之韵可没他那么有闲情,而是陪着杨母、二丫先行回家,

    杨怀仁挤到门前,一条围巾捂住脸便闷头往随园里走。

    他离开两月,比起离开的时候,身体壮了一些,个子也似乎高了少许,黑牛哥哥没想到是他突然回来了,竟没有认出他来,一支粗壮的胳膊给他拦了下来。

    “没有签子不能进,明日请早来排队……”

    黑牛哥哥话没说完,杨怀仁就忍不住笑了出来,听到那熟悉的笑声,黑牛哥哥先是一愣,接着瞪大了眼睛“哇呀”一声喊了出来,“我的好兄弟啊,你可算回来了!”

第357章:主人翁意识() 
是的,回来了,杨怀仁一走进随园,便有种回家的感觉,虽然随园只是个饭馆,并不能住人,但闻到熟悉的那种味道,便觉得这里才是家。

    黑牛哥哥开心,羊乐天也很开心,要说最开心的,要属莲儿妹妹,尽管他在众人面前害羞的不敢抬起头来跟杨怀仁说话。

    杨怀仁离开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随园的变化并不大。但跟他们聊起天来,他才知道随园里的人变化却都很大。

    兵部给了黑牛哥哥一个差事,是个南方某县当厢军教头的小官职,却被他推掉了。

    黑牛哥哥自知他是什么情况,虽然他是靠真本事考中的武举,但是他强在自身的力量,真正当教头教授武艺,他还真没有多少东西,唯一一套成体系的拳法还是何之韵教的。

    他觉得没必要为了自己的脸面误人误己,所以只有推掉了这个官职,留守在随园继续做门神,不但能陪在母亲身边尽孝,这个工作也是他的最爱。

    兵部那边因为杨怀仁这个侯爷和嘉王那边的关系,倒是没有为难他,他既然不愿意当官,那就由着他吧。

    其实杨怀仁对黑牛哥哥挺愧疚的,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自从让他留在了随园,从他的嘴里知道了官场何其黑暗腐败,黑牛哥哥就不想出仕了。

    古人讲究出仕做官以光宗耀祖,黑牛哥哥就这么放弃了一个官职,不知道他的老父亲九泉之下会不会怪到杨怀仁身上。

    羊乐天长了一岁,各自也高了,眉目之间也越来越有大人的样子,杨怀仁虽然是他的师父,实际上年龄就差了四五岁,他也一直把羊乐天当亲弟弟一样看待。

    不过羊乐天还是非常尊师重道的,该有的礼数从来没有省略过。

    杨怀仁不在的时候,随园的后厨就只有他和曹安两个人撑起来,说起来挺不容易的,随园提供的食物能在杨怀仁不在的时候一直保持一种比较高的水准,他俩都功不可没。

    曹安现在也有了主人翁意识,是真的把随园当了家,随园后厨的大事小事,他都跟羊乐天商量着来,如今提供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很大程度上是曹安的功劳。

    杨怀仁十分欣慰能看到这一点,杨家庄子里的庄户们说到底都是自家人,他们为自己的庄子尽力,他们自己也觉得是应该的。

    但是招募来的工匠也好,佃农也好,让他们能感到归属感,这个是十分重要的,杨家的产业现在就像是一个企业,让员工把企业真心当成自家的,有了这个转变,不愁企业搞不好。

    好比王明远掌柜的,他就把随园看做是自家的,因为在他心里,早就把杨怀仁看做了自己的女婿,将来让莲儿嫁进门来这一点,是杨母和何之韵都确认过的,尽管杨怀仁这位当事人没有发过话。

    王明远的身体好了之后,一股干劲就上来了,现在随园在他手里经营的得心应手,他毕竟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能把自己的能力通过工作展现出来,也是他主人翁意识养成的关键所在。

    莲儿妹妹作为杨府的大总管,现在也懂得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了,随园里有她的爹爹看着,庄子里也有众多管事各司其职,她只要负责弄清账目就可以了。

    在杨怀仁眼里,从莲儿妹妹身上看到了一个大企业总经理的影子。

    庄子里的建设一直在进行,最初的蔬菜大棚才几十亩,过不了多久第二茬菜的育种工作就能完成,能赶上开春之后的大面积推广栽培。

    后山的大片荒地已经开垦了出来,就等着那一天早一点到来。

    杨家庄子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新房子盖了一大片,都是青瓦白墙,旁人从涡河上坐船经过的时候,看到杨家庄子的新房子,没有一个不羡慕的。

    本来的计划是盖够了庄户们住的房子就可以了,可后来杨怀仁离开了东京城回了老家,负责盖房子的管事也不知该不该停下建设的步伐。

    莲儿妹妹这就显现出远见来了,她稍稍一想杨怀仁的开心农场大计划,就觉得这些房子用更高远的眼光看,是肯定不够的,所以就让他们继续盖,庄子里的庄户们都搬进了新房子之后,老房子又推到了在原有的地基上盖新房子。

    庄户们自然没有意见,开春以前除了蔬菜大棚那点工作其实也没什么活干,他们出力盖房子东家给的工钱不但多,而且从不拖欠,所以就又盖了一大片。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房子,杨怀仁从齐州带来的廉希宗前辈的那些弟子,也都有了地方可以安置,而新婚的一百来对内卫的新婚夫妇,由于人口少,三家住一个院子,也都能安排好住下。

    而后山那片荒地和金菊堂所在的山洞,杨怀仁将来还有其他的打算。

    知道了随园和杨家庄子这些可喜的变化,杨怀仁就联想起朝廷上的一些,就觉得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皇太后,都没有他会持家。

    当官的缺少的就是这种主人翁意识,大多数人都把当官作为发财享受的渠道,读了那么多年书,也不知道都读到哪里去了。

    杨怀仁也只能叹气,别人都他姥姥的想着享受,像他这样想着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的人,真是太少了,忽然就让他有了一种孤独的感觉。

    不过这也坚定了他的决心,这世上没有两只脚走不出来的路,更没有两只手干不出来的事业,所以杨怀仁心中暗想,哥们准备好了要沾一脚泥巴,沾一手鲜血了。

    下午没有时间让他休息,他必须进宫一趟,他出去这么久,宫里两位大佬都要汇报一下的,所以吃过了午饭他便换了一身侯爷的朝服进宫。

    高太后第一时间就知道杨怀仁回来的消息了,京城里她的耳目多的很,杨怀仁刚到宫门外,就有宫中内侍来迎着他。

    进了宫门,杨怀仁心情就压抑了,连空气喘起来都不舒服。

第358章:倒贴() 
杨怀仁离京之时得的是赵煦的圣旨,按例他回到京城,第一时间应该先向官家交旨,可领他进宫的是高太后宫中的内侍,让杨怀仁左右为难起来。

    皱着眉头穿过宣佑门,走到崇政殿的宫门口的时候,杨怀仁扭头向门内望了望,午朝早散,琢磨着赵煦应该还在殿内署理公务。

    他停下了脚步,再抬头望了望不远处的庆寿宫,心中难免踟蹰。

    引路的小内侍实也猜到了他此刻所想,不过他的任务是带杨怀仁去庆寿宫寿安殿拜见高太后,于是小声催促了一句,“庆寿宫不远了,请侯爷移步。”

    杨怀仁心中暗骂,老子又不是没来过后宫,自然知道庆寿宫不远,可是就这么直接去老太婆那里,似乎再见到赵煦的时候,脸上总是不好看。

    可如今他也是身不由己,眼下老太婆掌握着实权,势力还是大得很,像她这样的女人总是小气的,万万不能得罪,即便心中一万个不乐意,也只能先去庆寿宫给她请安先。

    寿安殿里两个身穿鹅黄色蟒袍的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正在和高太后聊天,杨怀仁走到门口,不知还有人在,看两个少年穿着已猜到这两位应该是赵煦的弟弟,应该也是来给他们的祖母请安的,于是双手垂拱而立,站在殿外。

    内侍通报之后,高太后脸上笑了笑,吩咐宫人传杨怀仁进殿。

    杨怀仁不喜欢宫中这诸多的礼数,可在老太婆这里,他还不敢造次,恭恭敬敬的低头走进来,给高太后行礼之后,又跟两位王爷见礼。

    不得不说,老赵家的孩子长得都非常俊逸潇洒,眼前的两位年纪不大的王爷,都是生得浓眉大眼,皮肤白皙,十分俊朗。

    两位王爷虽然年幼,但都是内心灵巧的主,能让祖母召见至寿安殿问话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什么地位,他在祖母心中的地位一定不一般。

    意识到祖母召见此人到此定有事情要问,于是二人跟杨怀仁客套的还礼之后,便跟高太后告辞。

    两位王爷走出寿安殿后,杨怀仁才开始汇报工作,火烧梁山之事经过他一番艺术加工,变成了另一番样子。

    “微臣当初回乡祭祖,目的是为了给先父修建新坟,途中路过梁山泊之时,从周边渔村里听了一个当地流传的小故事,说是每逢十五月圆之夜,从水泊边上远望梁山之上,有皎白亮光同明月争辉。

    微臣觉得奇怪,心想一座水泊中的荒山,哪里会有能跟明月争辉的可能?

    不过好奇之下,微臣还是吩咐内卫探子暗中查访,竟发现梁山贼寇之中,有一位叫做李光普的贼首,多年之前来到梁山之时,真从山上拣了一个宝贝。

    他便是得了这个宝贝之后,几年之内从江湖上聚集了上千名好汉在梁山落草,让梁山贼寇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山寨。

    此后梁山周边数县便频频遭到梁山山贼的袭扰,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