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找村长,让他给你安排个住处,另外分给你二十亩良田。
田地你也不会侍弄,就让村长帮你租给附近的佃户们种,靠收租子的钱,足够你二人生活了。
你俩都还年轻,不如忘了过去,等这一阵过去,有机会再分别寻个好人家嫁了吧。”
第340章:聪明的小丫鬟(第一更送上)()
莺儿和小丫鬟听杨怀仁这么安排,似乎看到了未来美好生活就在她们眼前。
对于杨怀仁来说,这点事情不过是他举手之劳,给杨家村族长写一封信让他帮忙安置两个人,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可对于莺儿和从小跟随了她的小丫鬟来说,这就是天大的恩惠了,可以说是如同再造。
一个曾经流落风尘的女子,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卑微了,虽然都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妇女思想最自由的时代,但这种自由和开放也是相对的,跟现代的开放思想是没法比的。
程朱理学当时还刚刚兴起,人们的思想也还处在一个转变期,对于莺儿这样的失足妇女,如果有机会从良的话,旁人或许明面上会大加赞赏,说些什么“迷途知返善莫大焉”的灵巧话儿。
但是私底下却还不能做到像看待良家妇女一样的看待她们,甚至躲在角落里议论的时候,是瞧不起这样出身的女子的。
大秃子当初给她赎身的时候,虽然暂时让她离开了风月之地,却没有真正拿良家妇女那样对待她,更没有上心给她改籍,一定程度上来说,她还算不上是良家妇女。
但这对于杨怀仁来说太容易了,这种事等她到了齐州,只要杨家村的人跟官衙的人一提杨怀仁的名字,该户籍的事情很容易解决。
杨怀仁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她从良,换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忘记过去的一切,让她从新开始新的生活,她还很年轻,还有机会找一个好男人,过上像其他女人一样相夫教子的好日子。
莺儿小姐也会个灵巧人儿,自然听得懂这是什么意思,激动的跪下来,连磕了几个头,脸上忍不住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多谢这位大官人再造之恩,大官人就是奴家和小妹的再生父母,奴婢二人不要房屋和田产,只愿意能留在大官人身边为奴为婢,终生报答大官人的恩德。”
哎吆我去,这都哪跟哪儿啊?杨怀仁一见这种动不动就下跪的弱势群体就头疼,更何况这是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
杨怀仁偷偷瞄了一眼何之韵,她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好像在等他做决定,这让他心里有苦说不出,她们想跟在哥们身边为奴为婢,那哪行啊?
倒不是嫌弃她们出身不好,而是要这时候点头答应了,韵儿该不乐意了。女人啊,是世界上最难懂的生物,表面上笑而不语,好像完全不在意,实际上她们心里对于这种事情,在乎的很。
不过人家一片真心实意,总不能直接就拒绝,为了在不让她们误会的情况下放弃去杨家做奴婢的打算,杨怀仁打算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让她们知难而退。
杨怀仁伸手虚扶了一把,淡淡地说道,“快起来吧,你们不用这样感恩戴德,我做的这点事,恩德实在是谈不上,我就是爱管闲事罢了。
一来我家里服侍的婢子够用了,二来去我家做奴婢的话,实在太委屈二位小娘子了,不如还是按我的安排去做吧。”
莺儿没有站起来,反而把头磕在地上不肯起来,言语也更加坚定。
“若是大官人嫌弃我们,不愿意让我们伺候,让我们去府上做些粗重的活计也无妨,只要能报答大官人的大恩大德,做牛做马我们都绝无怨言。”
杨怀仁早料到了她要这么说,于是背着手打趣道:“要说嫌弃,还真是有点,不过不是嫌弃你们的出身,而是要做我家的丫鬟,那要求可高了,最起码要聪慧机敏,笨的我可不要。”
莺儿一听是这个原因,把头抬了起来,“奴婢二人从小受了些训练,还算是比较机灵的,也是手脚麻利的人,恩人不信可以考较一下。”
哈哈,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杨怀仁心里偷乐,早知道你俩在风尘之地多少会读书识字,也会一些吹拉弹唱的技艺,但是哥们偏偏考较你们算学。
这年代读书人都读死书,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加减乘除顶多也就小学一年级水平,能会个九九算术表就算不错了。
哥们给你们出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就能把你们给难住,到时候你们算不出来,看你们还有可话说。
“既然如此,那我就考较你们一下,既然我家是做买卖的,不如我来出一道算学题目如何?”
杨怀仁踱着步子在屋里走了起来,回忆起自己小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出过的那些既有趣又坑爹的题目,难免感叹小学生也真不好混啊。
天霸弟弟他们几个听到杨怀仁要出算数题,也突然来了兴趣,特别是柯小川同学,似乎十分认真,睁大了眼睛等着杨怀仁出题。
“话说七个小孩玩躲猫猫,找到了三个小孩,请问,还有几个小孩没有找到?”
天霸弟弟听完差点一头栽倒在地,心道我以为仁哥儿这么聪明的人,出的算学题目会有多么难呢,原来只不过是十以内的加减法,于是骄傲地第一个开口回答,“七个小孩,找到三个,那还剩下四个!嘿嘿……”
杨怀仁差点被耿直的天霸弟弟的天真无邪给萌翻过去,“你嘿嘿啥呢,还等着我表扬你啊?十以内的加减法你都能算错,唉……”
天霸弟弟虎着个脸,“啊?我怎么可能算错?七减去三,不就是四吗?”
杨怀仁环视了一圈,发现柯小川、玄参和小七这四个家伙都一样的疑惑不解,不禁叹了口气,这下算明白原来在宋代,体育老师就有了代课教数学的传统了。
莺儿身边的小丫鬟“噗嗤”一笑,笑盈盈地答道,“还有三个小孩没有找到。”
杨怀仁点点头,又鄙视地看了那四个家伙一眼,“看看人家,一个小闺女家,都比你们四个大老爷们聪明。”
柯小川红着脸争辩道:“七个小孩躲猫猫,找到三个,不应该剩下四个没找到吗?”
小丫鬟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柯小川,面带笑意给他解释说:“七个小孩玩躲猫猫,一个孩子找,六个孩子藏,找到了三个,不就是剩下三个没找到吗?”
第341章:脑筋急转弯(第二章送上!)()
柯小川和天霸弟弟听了这个答案,羞愧的就差跳到刚挖的大坑里了。
小丫鬟笑嘻嘻地冲杨怀仁笑道:“恩人,怎么样?奴婢和姐姐现在让你满意了吗?”
杨怀仁心道,没想到当年哥七岁的时候都曾经算错的题目,你个小丫头竟然没有算错,真是枉费了哥们煞费苦心挖的这么个大坑。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题目还是太简单了,只要设身处地的一想,便能明白题目中的巧妙,天霸弟弟和柯小川他们没想到这一层,只是按照数学的角度去计算,很容易被这种题目的表面所迷惑。
关键问题在于,这俩货小时候估计就没玩过躲猫猫,像小七和玄参这样的,估计就更没玩过了,所以他们算错,只能怪社会,不是他们笨。
杨怀仁当然也不可能就这么容易随了她们二人的愿,不就是出题嘛,这种挖坑的题目哥们多得是,脑筋急转弯这种事,不是每次都能让你想明白的。
“这才第一题,如果你能连续答对我三题,不用你们去我家做奴婢,我当妹子养着你们也没问题。”
莺儿的眼神里更加激动,小丫鬟倒是来了兴趣,睁大了水汪汪的大眼睛等待着他继续出题,仿佛一个好学的孩子,渴望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
“话说我要做炊饼,假如蒸两笼屉炊饼需要一炷香的时间,那么蒸五笼屉炊饼,需要几炷香的时间呢?”
柯小川和天霸弟弟上一题答错丢了脸,这一次谨慎了许多,没有立即作答,而是用狐疑的眼神看了一眼四人中年纪最大的玄参。
玄参看几个弟弟都指望他作答挽回颜面,压力忽然就大了。上一题考的是加减法,这一题考的是乘法,二乘以五等于十,好像也很简单。
但是他看着杨怀仁脸上的坏笑,就觉得没他想的那么容易,刚要把双手伸出十个指头作答,伸出去一半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只好又收了回去。
杨怀仁故意逗他,伸出两个手指扮作剪刀的样子在他眼前晃了晃,“干啥?玩剪子包袱锤吗?你出包袱我就出剪子喽。”
玄参一脸黑线,小丫鬟这时又笑着作答了,“恩人,你这题目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仔细去想还真容易中了题目里的圈套……”
玄参听到圈套二字,就庆幸自己没盲目的说出自己的答案,可自己的答案不对的话,那么答案又是什么呢?
话说好奇心害死猫,玄参三十来岁的人了,情急之下还是没把持住,一句丢面子丢大了话脱口而出,“那么这位小妹你说答案是需要几炷香?”
小丫鬟掩嘴而笑,“恩人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啊……”
四人看着杨怀仁伸出的两根手指,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了。蒸一笼屉炊饼需要两炷香,蒸十笼屉炊饼也是需要两炷香,只需要把笼屉叠在一起放到锅上同时蒸就行了。
四人汗颜,题目绝对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是他们第一反应就总是往算学题目上想,什么加减乘除那么一算,但是答案却一定是错的。
后世的很多父母在辅导上小学的孩子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种题目弄得焦头烂额,在孩子面前颜面尽失。
有人埋怨现在这些用尽了各种鬼点子出这种数学题目的老师太坑爹,其实人家的目的是好的,这样的题目,其实就是鼓励孩子们多思考,能够灵活的结合现实的生活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古人那种死板的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人,和后世的填鸭式教育叫出来的学生其实有些类似,老师们要求学生们一定要能一字不差的背诵课文,却从来不关心学生们到底理不理解他们背诵的东西。
陶潜的《五柳先生传》里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被老师们拿来用作解释他们这样教育学生的正确性,是从先贤那里继承的。
只不过这又是一种断章取义和牵强附会罢了,人家陶老先生后边明明还有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强调的其实是“会意”,却被他们就这么无视了。
不过杨怀仁想到这里,忍不住笑了出来,他想起当年教授自己厨艺的老师经常引用这句话出来,说陶老先生是放狗屁,学了知识就不想吃饭了,这是什么道理?啃书就能啃饱的话,那这世上还要厨师干什么?
说道头来其实印证了一个道理,同样的一句话,或者同样的一道题目,在不同的人眼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像盲人摸象,得到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杨怀仁作为一个厨师,内心里还是比较支持厨师老师的观点的,倒不是对陶老先生不敬,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大家都看书不想吃饭了,那么厨子也就不用混了。
既然小学二年级的题目没有难住她,杨怀仁只好拿出小学三年级的究极题目来了,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杨怀仁数学烂的那叫一个渣,高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目,他怕万一小丫头反问他一个,丢脸就就不是那四个吃货了,笨蛋里又要加上一个他。
“最后一题,你答对了,我就认你俩作妹子,你们可听好了。
话说我买了三个烛台,每个烛台上可以插五根蜡烛。我把十五根蜡烛插上去全部点着,第一个烛台我吹灭一根,第二个烛台我吹灭两根,第三个烛台我吹灭三根,请问,还剩下几根蜡烛?”
柯小川他们也不敢作答了,瞪起眼睛等着小丫鬟说出答案。
小丫鬟眼珠子滴溜打转,稍微想了一下,便明白这题目的坑在哪里了。
单纯从算数的角度去看,三个烛台,每个烛台五根蜡烛,总共是十五根,然后减一减二减三,得出的答案是九。
但结合实际情况,那结果就截然不同了,蜡烛是燃烧的,吹灭的蜡烛会最终留下来,没有吹灭的反而会燃尽,所以答案应该是六。
可是她刚想说出答案,忽然之间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谨慎地重新思考了一下,忽然间明白这题目真正的坑是在哪里了。
第342章:情窦初开(第三更送上)()
小丫鬟没有回答杨怀仁的问题,而是面带笑意的问道,“不知恩人所问的,是吹灭了那几根蜡烛的时候还剩下几根蜡烛,还是到最后烛台上剩下几根蜡烛呢?”
杨怀仁忍不住鼓起掌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这种加入了时间概念的脑筋急转弯,一个小丫头竟然也没有上当,这太让他吃惊了。
回到那个问题,如果没有她这么一问,那答案其实是模棱两可的。抛开了时间问题不谈,杨怀仁本打算如果她回答是六根,那么就耍赖皮说他问的是刚吹完的时候,那答案自然是九根。
如果他回答是九根,那么就说他问的是最后还剩下几根,把九根燃烧的蜡烛烧完了,被吹灭的蜡烛反而留下来的理由摆出来,这就叫两头堵,无论如何她都不能回答正确。
但是千算万算,没算到小丫头实在太精明了,这个题目里大坑套小坑的连环坑的模式竟然被她识破了。
当她提出疑问的时候,杨怀仁就知道再跟她玩这种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根本难不住她,也只好答应了她们的请求,让她们跟随自己回齐州。
只不过,像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当丫鬟实在是太屈才了,在杨怀仁看来,这小丫头年纪虽然才十四五岁,但是稍加培养,将来绝对是个做生意的好材料。
随园的生意虽然火爆,但是毕竟就那么一家店铺,莲儿妹妹和她父亲王明远管理这种规模的一家酒店还应付的来,但是像其他辟如牛肉面和汉堡包连锁经营上的买卖,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应付。
虽然有赵頵这个便宜大舅子给他理账,也不会坑了他,但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