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送午餐的七个人走进议事厅的时候,杨怀仁悄悄给身后几个人递了个眼色,大家也都听机灵,学着他的样子装出了一副战战兢兢的畏缩模样。

    大厅里摆设也很简陋,里边墙上交叉挂了一对锅盖那么大的斧头,下面是一把铺了张黑熊皮的圆木大椅子,也就是所谓的头把交椅了。

    头把交椅下边,两边各摆了三把小一些的椅子,应该是另外六位头领落座的地方。

    正厅右侧摆了个兵器架,上边摆了些闪着寒光的各色兵刃,左边则是一张椭圆形的大桌子,七个大汉正围在桌子周围坐着。

    石头屋子都没有窗户,所以整间屋里只有点了火把和油灯照明,拉下挡风的帘子,屋里不但光线不好,空气也因为火把的燃烧弄的比较浑浊。

    几个人把手里的午饭摆好在桌子上,然后低着头退到了一边。杨怀仁睨着眼睛偷瞧了几眼这七位头领的模样。

    即便是冬天,李大当家身长穿的竟只是一件厚布的儒衫,只不过这身儒衫之下,却隐约能看到他强健的肌肉鼓了出来。

    一个武人偏偏头戴方巾一副读书人的打扮,让杨怀仁也略猜透了些李大当家的心理。

    这山上若是有人知道他们的幕后大老板沧州柴氏的预谋造反的真实目的,首先就是这位李大当家。

    虽然杨怀仁现在还不确定这位姓李的大当家是不是廉希宗提过的那位曾经去章丘县廉家坡学艺的李光普,但是从他的打扮来看,他应该是心中有数的。

    或许他心中明白,大宋崇文尚武,无论沧州柴氏要如何造反,也必然会拉拢天下的读书人,将来如果他们成功举旗,柴氏也一定会遵循这一点。

    李大当家的不会甘心只做个大将军一类的人物,等着将来被一班文人挤压,自然而然你的就把自己向文官这方面靠拢。

第310章:梁山上的缝隙(上)() 
山贼窝里其实和朝堂上一样,即便是吃个饭,座次是非常讲究的。

    主位的李大当家左手下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壮汉,看上去三十岁出头的样子。

    这汉子除了面相凶恶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左脸上一道三寸长的刀疤穿过左眼,左眼好像是残了,所以他戴了一个眼罩,显得非常匪气。

    论起来这位应该是二当家了,他下边坐着的就是大秃子四当家,再往下是六当家的,是个矮胖子,不仔细看的话他一张脸跟个肉球似的,都分不出眼睛和鼻子来。

    对面就是三五七当家的三位头领了,三当家瘦瘦干干,贼眉鼠眼的不像是个武人,想来应该是梁山上的狗头军师。

    五当家的是个大红脸酒糟鼻,手里兀自抓这个酒壶,时不时的送到嘴边抿一口,这种酒不离手的人应该就是个酒鬼了。

    七当家算是这七位头领里边相貌最优雅的了,年龄也就二十出头,虽然打眼看过去也是个练武之人,不过也许是一白遮三丑的缘故,白净的脸皮配上一件整洁的素色箭袍让他在桌上七人之中格外显眼。

    葱油饼和鱼汤上桌,二当家的歪嘴一笑,指着桌上的葱油饼对大秃子嗤笑道:“老四,这就是你说的好东西?”

    面对刀疤脸的不屑,大秃子似乎也有些怀疑刘掌柜给他推荐的这位小胡子厨子,本以为中午会让他做一道他拿手的糖醋松鼠鱼让几位兄弟们尝尝,结果大哥却非要吃相对比较普通的葱油饼,让他也有些信心不足起来。

    其他几位头领和二当家的看法差不多,葱油饼只不过寻常的小食罢了,今早上听老四吹的那么好的厨子竟然就做了这么简单的东西,看来也是徒有虚名而已。

    三当家的眼珠子转了一圈,看了看大当家的脸色,心中免不了琢磨起来。

    这小胡子厨子虽然是老四带上山的,但中午这顿饭却是大当家的安排的。

    平时几位头领若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都是各自吃饭,或者三三两两搭伴吃饭,每隔三五天,才会聚集到一起喝个酒,然后吃个晚饭。

    今天既然大当家的郑重其事的召集了兄弟们来,那这葱油饼想来就应该不简单,想到这里三当家的说道:“现在先不要妄下判断,既然大哥召了咱们几个来,这葱油饼肯定味道不会错的。”

    说着三当家的抱拳对大当家的施了一礼,意思是请大哥先开动。

    不料刀疤脸对他的话嗤之以鼻,也没等大当家的开动,随手就抓了一张葱油饼,塞到嘴巴里咬了一口。

    李大当家的脸上还是微微笑着,好似心中也古井无波,三当家的见刀疤脸这么不讲规矩不懂礼数,是一脸的愠色。

    刀疤脸吃了一口,立即换了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看了看身边的大秃子,接着又看了看站在桌尾的杨怀仁,开口问道:“这葱油饼是你做的?”

    杨怀仁装出有些害怕他的样子,苦着脸答道:“回这位好汉的话,是小底做的。”

    “奶奶个熊来,太他女良的好吃了!”

    说着伸手直接拉了一簸箩葱油饼到自己面前,抓了一个递到了大秃子手里,“老四,哥哥我一直以为你他女良的就知道往家里带些小娘们呢,没想到你还有这眼光。”

    大秃子眼前一亮,赶紧接过来也咬了一口,他本来就是个粗人,就知道大鱼大肉的吃,从没想过精致的一张葱油饼也能有这样的味道,一张葱油饼很快全部塞到了嘴里。

    另外几个看他俩吃得那么香,也忍不住吃了起来,品尝了那种酥软葱香之后,免不了对杨怀仁和带了他上山来的老四夸赞一番。

    大当家的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了杨怀仁的身世来。杨怀仁早有准备,便讲了一个故事。

    “小底叫任怀阳,是开封人氏,老爹走的早,自幼去东京城的归雁楼学厨,算是从归雁楼的大厨身上学了点微末的厨艺。

    后来一个齐州的客商去东京城做买卖,在归雁楼尝了小底的手艺之后,十分欣赏,便高价请了小底去他齐州的太白楼里做了大厨。

    在太白楼做了十多年,攒下了些家财,这一趟是准备回开封府寻个小店面自己开店。”

    杨怀仁说的可怜巴巴,又挨个介绍了他的媳妇、儿子以及几位家仆。

    齐州城的太白楼这些山贼们是听说过的,那是齐州城名列第一的大酒楼,李大当家的也是曾经去太白楼吃过饭的。

    开封府的归雁楼就更不用说了,老板是当今的嘉王爷,即便放到整个大宋,那名头也是响当当的。

    能在归雁楼学艺,又在太白楼做过大厨,加上尝过了他亲手做的葱油饼,在几位头领心中,这小胡子厨子的手艺肯定是无可挑剔的。

    其实杨怀仁做的葱油饼虽然好吃,也显示不出他多么高深的厨艺来,毕竟只不过是一道面点罢了。

    让这几位头领能对他刮目相看,除了两家大酒店的名头比较大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些山贼头领都是些粗人,哪里曾经吃过好东西?

    别说归雁楼这样的层次,就是齐州城里那几家出名的酒楼,他们也没去过,乍一吃到制作精细的食物,自然觉得美味绝伦。

    杨怀仁装模作样的说道:“小底这次回开封府,除了要自己做点买卖之外,更是为了照顾老家八十岁的老母亲,希望诸位好汉能放了小底回乡,那一箱子财宝,小底愿意拿出一半来孝敬诸位好汉。”

    二当家的正喝着鱼汤,听了杨怀仁的话忍不住“噗嗤”一笑,一口喷在了面前的桌上,“你既然上了梁山,你觉得你还能走得了吗?”

    坐在他对面的三当家的被他喷出来的鱼汤加葱油饼渣子溅了一身,心中好不气恼,正要发作,李大当家的斜了他一眼,让他收敛一些,接着对杨怀仁笑着说道:“任兄弟啊,不如你就别走了,留在山寨里吧,兄弟们一起喝酒吃肉,好不快哉?”

    杨怀仁知道他下山的要求是绝不可能被应允的,不过李大当家的对他说话这么客气,还是让他非常意外。

第311章:梁山上的缝隙(下)()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一只小蚂蚁的力量,有时候一座高梁巨柱,就是因为一个蚂蚁洞而轰然倒塌。

    如果大当家的也像是刀疤脸,用一种粗暴的方式拒绝了杨怀仁下山的请求,或许对他刚才说的那个编造的身世还没有什么怀疑,反而像大当家的这种笑面虎,让他有些担心。

    眼下两个人之间的地位,是严重不对等的,一个是山贼头领,一个是被抓上山来的小厨子,他明显不用对自己这么客气。

    而他这种态度,就更显得这个大当家的是个城府极深的人,越是不露声色,越是又可能对他的那个故事心有怀疑,或者说他是不会完全相信的。

    不过相信不相信的都不要紧,大当家的是绝不会放他们下山的,何况试过了他的厨艺之后,就更多了一条留杨怀仁在上山的理由。

    今天一早大秃子就把从杨怀仁那里抢来的那一箱子珠宝饰献了出来,当然,是截留过的。

    李大当家的察看之后,略略算了下这些东西的大概价值,应该在三千贯上下,加上大秃子截留下的那一部分,可以大致算出来杨怀仁的家产,差不多有四五千贯的样子。

    有些饰上,是留有珠宝行的字号的,经过李大当家的仔细查看,这一箱子珠宝饰里,确实有东京城里的比较出名的珠宝行的字号,也有齐州城里珠宝行的字号,这从侧面证明了杨怀仁编造的身世故事还是有点可信度的。

    但如果就这么认为杨怀仁的话是真的,那就太小瞧了李大当家了。从他成长的经历上,就不会是一个轻易相信任何人的一个人,当然,除了从小把他养育成人的柴致祖。

    他绝对不会让一伙生人上了梁山又轻易的就能下山,所以不管杨怀仁是用了如何的理由,他都会把他们几个留在山上。

    杨怀仁他们几个被打走了,给他的的任务就是以后要负责山上七位领的一日三餐,其他人不用管。

    另外几位头领听了大秃子的介绍,晚上点明了要吃糖醋松鼠鱼。杨怀仁应允了之后愁眉苦脸地退了出来。

    对于杨怀仁来说,第一个目的是达到了,他们六人目前能安全的留在梁山上。

    回了那个小院,一向寡言少语的老头还是那么冷酷,一言不回了自己的小屋里,杨怀仁则让大家装作为晚饭做准备,拉着六个人在厨房里开了个小会。

    从今天议事厅里几位头领的表现来看,杨怀仁第一个判断,就是这位李大当家的,就是当年跟廉希宗学过武艺的李光普。

    从上山之前廉希宗对李光普的描述来看,无论是年纪,样貌和笑面虎的性格来看,也只有他符合李光普的特征了。

    另一个判断,是杨怀仁最初的从内部瓦解梁山贼寇的打算是十分靠谱的。

    从外界的眼光看,梁山可以说是地利人和,虽然山上只有四百来名山贼,但是如果用武力攻山,即便是以梁山人数十倍的军队,也不一定能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有把握剿灭他们。

    而且关键问题是攻打梁山,要靡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这也是官府迟迟没有动手的原因。

    费上半天劲还不一定能打下梁山来这种蠢事,那些精明的官员们谁也不会做,大宋像齐州知州谢长礼这样不作为的官员太多了,只要梁山没明着造反,他们欺压些穷苦的泥腿子或者打劫些过路的客商,当官的都会习惯性的装瞎。

    听起来梁山是无坚不摧没有漏洞的存在,实际上杨怀仁从今天七位当家的吃午饭的表现来看,梁山上已经有了一条缝隙。

    李光普名为大当家的,实际上他要控制四百来人的山寨,并不轻松。他之所以当大当家,或许只是因为他上山早而已。

    二当家这样的,应该是后来上山的一伙人,也许论起武功来,李光普不一定就比刀疤脸好很多,这就造成了二当家的不会心甘情愿的屈居李光普之下。

    今天刀疤脸的表现,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他对李光普一没有表现出亲切,二没有表现出应该有的尊敬。

    三当家的应该是李光普的人,从他对刀疤脸的不满可以判断出这一点。

    另外几位头领今天虽然没表现出什么端倪,但是杨怀仁判断,这里边肯定还有人跟李光普貌合神离。

    李光普在江湖上并没有多么响亮的名头,也没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从名望上说,让梁山上另外六位头领和四百多人的小弟全部信服他的头把交椅的地位,是不现实的。

    现在虽然说刀疤脸对李光普的不满或许只是个苗头,梁山上几位头领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条缝隙,但是如果能找到一个点,然后利用这一点逐渐的扩大,让他在将来的某一天爆出来,那么一条小小的缝隙或许就会让梁山这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完全分裂。

    杨怀仁觉得他的上山,就是那个要把这条缝隙扩大的关键点,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他现在所处的身份位置,用厨艺分别和几位头领打好关系,让他们六人能快的融入到山寨之中。

    这些山贼,特别是后来上山的几位头领,本就是些脾气火爆的粗人,杨怀仁之后会逐渐掘他们性格中的弱点,然后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他们之间原本只是小小的不满,转化成为内讧,甚至是内斗。

    说不定某一天,像《水浒传》里林冲火并王伦的一场好戏,很快就会提前二十年在同样的地方上演。

    只要这几个头领干起来,下面的小弟们就好对付了,杨怀仁除了厨艺之外,最大的本事就是忽悠,忽悠住这些头脑简单的山贼喽啰们,应该问题不大。

    未来有一天把梁山上搅和的自相残杀的时候,他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当梁山贼寇实力大大受损之时,再想办法里外配合,一百来名武功高强的内卫,或许就足以把梁山上剩下的虾兵蟹将一举剿灭了。

第312章:梁山的咽喉() 
杨怀仁回想起刚才几个人给几位头领送完了午饭走出议事厅的时候,正是中午天最好的时候,雾气已经散尽,站在山顶,可以看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