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桓温在建康一点成效都没有?”刘彦知道‘和晋’的策略正确,亦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要不也不会派出九卿之一的桓温作为使节前往建康。他将脸上的恼火表露了出来,却不是针对桓温,是:“京口是晋军水师的集结点是吧?”
王猛连忙点头,汉军舰队的主要锚地是在江都,作为反应是东晋小朝廷将集结地转到了京口。
江都与京口相距并不遥远,要是天气晴朗可以互相用肉眼看到对方的水寨,可以说互相之间的一举一动根本都是尽收眼底。
“晋军水军集结了大概一千四百艘大小船只,日夜操练不断。”王猛是刘彦的秘书郎,能够查阅的文牍不少,对各方动态的了解甚至要超过那些高层。他略略困惑地说:“弄出这样的大动静,看着示威多过于有实际的攻击动作。”
刘彦一瞬间就冷笑了。
汉军在江都的舰队规模就没有少于过两千艘大小舰船,最多的事情甚至达到了三千艘。前一段时间汉军舰队向长江腹地航行,那个时候晋军水师根本不敢出现在汉军舰队的航道,民间的渔船也是不敢出现在汉军舰队的视野之内。
水战方面汉国没有出色的指挥官,可是要比数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刘彦似乎也不需要太优秀的指挥官,反正一旦发生水战直接拼消耗也就是了。
江都令伏伟已经向汉国中枢发来请求,说是有必要教训一下气焰日渐嚣张的晋军水师,至少是将晋军水师堵在水寨不敢出去。
纪昌压下了伏伟的请求,给刘彦的意见是,要么不打,一旦打起来就是要将晋军水师完全覆灭,甚至应该做出登陆作战的举动,不为占领多少土地,是一下子将东晋小朝廷打懵打怕,后面再来谈和平相处的可能性。
刘彦吩咐:“搞清楚是小朝廷的诉求,还是一部分世家在兴风作浪。”
王猛自然是应命。
东晋小朝廷的国丈褚裒和谢氏的谢尚是搅和到了一块,成了政治上的盟友。他们自庾冰故去后,一直在干的是侵蚀庾氏一族的政治力量,拉拢原本投靠庾氏一族的世家。
这样一来的话,按理说褚氏和谢氏在没有打压下和整合庾氏一族的力量前,是不应该有什么轻举妄动的。
桓温有向刘彦进行会汇报,猜测这是褚氏和谢氏联合起来在虚张声势,同时也是趁汉国在中原有大战想要依靠威吓占什么便宜。他提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让大汉的舰队从长江消失,将长江北南包括江都在内的地盘划给东晋小朝廷。
有一点是刘彦所不知道的,要是历史没有被他改变,徐州在长江北岸的土地确实是会被庾翼拿下,使得东晋小朝廷的都城建康不会受到直接的威胁。
作为东晋小朝廷的都城,建康直接暴露在威胁之下,可以想象小朝廷是多么的坐立不安,该是做梦都想要解除威胁。
汉国扩张到长江北岸,于江都设立舰队停驻点,出现的舰船数量又是多到吓人的地步,直接导致的是东晋小朝廷搞了一个纵深至少三十里的防御带。
想要搞大纵深防御带并不容易,还不知道应该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哪怕是搞了谁也无法确定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就没有比将战线往前推更能解除危险的举动了。
【数十万?】刘彦还是非常怀疑东晋小朝廷能够集结起这么多人,他思考着:【闻鸡起舞的那一位仅是带着几千人北伐,庾亮北伐也是家族武装的数量多过于朝廷武装。历史上那个诗人国丈北伐带多少人?反正是没有超过十万。他们哪来数十万的军队北伐?】
既然历史已经被改变,考虑到刘彦向司马皇室发出强有力的正朔之争挑战,似乎东晋小朝廷疯狂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刘彦快步走向案几,他需要重新查看关于庾氏在政治斗争中遭遇的情况。
庾氏一族自庾冰死去,仅是有庾翼一人在支撑着庞大的庾氏门阀。
庾翼被免去地方上的众多官职,又辞去了中枢名头大但是没有实权的虚职,要是按照以往的官场潜规则而言,他这样干是在以退为进,偏偏是包括谢氏、褚氏在内的一些领头人不再玩潜规则,导致的是庾氏一族的退让演变成为政治崩盘。
“王上的思路是正确的。”谢艾和桑虞是一块被刘彦召唤而来。他听了刘彦的思路,说道:“必然是有什么非做不可的原因,否则世家又怎么会破坏形成的规矩呢?”
刘彦立刻就说:“寡人想要知道的是,是什么‘非做不可’才让那些门阀与世家连脸面都不要了。”
桑虞近期十分关注东晋小朝廷的动作,发现东晋小朝廷和石碣赵国有着遥相呼应的举动,两国配合上甚至可以说很有协调性,一瞬间就感受到强烈的威胁。
汉国已经扩张到豫州,而豫州不但与兖州比邻,甚至豫州和荆州、徐州、扬州也有直接的交界线,说豫州是一个四战之地完全不为过。
豫州被汉军光复的时间仅是一年多,汉国暂时没能形成有效控制,地方上遍处都是结寨自保的地方豪强和大族。
冉闵带着大量的人从关中到豫州,被整编起来的部队有八万,算上豫州原来的驻军和后面调遣过去的部队,说豫州是汉国最重要的屯兵点一点都没有错。
“我们会让豫州方向的部队北上,一路从兖州南部杀到濮阳战场。因为没有掩饰的关系,不但是石碣清楚意图,连带小朝廷也是一清二楚。”桑虞在整理自己的思路:“小朝廷绝对没有数十万的部队可以北上,至多也就七八万。石碣在陈留郡与梁郡的部队该是有十万左右,不过那是一支一败再败凑起来士气低迷的残军。”
刘彦将目光停留在一脸思索的桑虞身上,很想听听有什么新思路。
“石虎会知道孙伏都所部根本不耐战。”谢艾在说一件事实:“仅仅是三万先期从许昌出发的部队就压着孙伏都所部在打,一直将他们挤压向阳城,石虎会不会为了让豫州后方受到威胁,许诺了小朝廷一些什么?”
“应该是的。”桑虞认同谢艾的观点,却是嘲讽地笑着说:“土地的可能性不高,也许是石虎承诺称臣之类的。”
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并且是最大的可能。东晋小朝廷那边的情况不能以常理来判断,看看之前慕容皝与东晋小朝廷的互动,再想一想张氏凉国与东晋小朝廷的关系,东晋小朝廷还真的可能因为一些名份而干出莫名其妙的事情出来。
胡虏对于名份是看重,可是有必要的时候也不看重名份。石虎先是称帝,后面却去掉帝号改称天王,也干过向东晋小朝廷称臣而使得庾亮北伐不得不停止的举动。慕容皝更是依靠称臣的举动从东晋小朝廷那里获得大量支援,包括一些得利的官僚,更是获得数量不少的工匠,后面慕容皝说不承认臣属关系也立刻做了。
刘彦见桑虞与谢艾意见统一立刻就苦笑了。
华夏历史上为了面子而放弃实际利益的事情不要太多,并且是屡见不鲜地一再上当又周而复始的被戏耍。
东晋小朝廷的司马皇室现在除了名份什么都没有了,实际统治长江以南的门阀和世家不会允许他们的地位遭受动摇,能够得到名份又能整垮汉国的事情,估计哪怕是知道被戏弄也愿意配合石碣赵国,乃至于是刚刚“反叛”的慕容燕国也会重新变成好朋友。而初衷可能仅是因为刘彦对东晋小朝廷的正朔地位发出挑战。
谢艾其实很想建议刘彦改变一些想法,例如改一下国号,假意放弃对正朔发起挑战,甚至是接受东晋小朝廷想要的称臣举动。这样一来,他能够确定刘彦这一边的外部环境会彻底得到改善。
【王上肯定不会同意。】谢艾看着正在与桑虞交谈的刘彦,心想:【哪怕是假意的举动,王上也不会同意。或许王上并不是出于面子之类的事情,亦不是对大汉有充足的自信,仅仅是必要的坚持?】
刘彦的确不会同意那些事情,是哪怕假的都不会同意。有些事情一旦干了或许是会改变一些恶劣环境,但是坚持的事情一旦改变则会让自己泄气,他就是秉持着一种理念在奋斗,一点动摇都不允许。现在退了一步,他觉得自己会变成一个习惯退让的人,不但是自己的锐气尽失,汉国上下也不再是那一个以光复汉家疆域,甚至要开拓出更好未来的国家。
“现在只有一个方法了。”桑虞刚才已经对局势分析的差不多,他做出最后结论:“长江方面设局歼灭晋军水师。豫州那边的军队在北上之前……发兵那位国丈驻守的地方,攻取之前他们从我们这边占便宜得到的三郡之地,甚至重新占领南阳郡,还要进逼江夏郡!”
这一下却是换成刘彦迟疑了,他问:“可以在濮阳战场开启大战前,办到那些?”
“王上,我们要攻取的地方都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区域。”桑虞看着杀气颇重,几乎是咬着牙:“晋军缺乏骑兵,我们不但有数量庞大的骑兵,也有精锐的攻城部队。至不济……消耗仆从军,用牙齿啃也要一个又一个城池的啃过去。”
桑虞的话没有说完,汉国绝对不能允许南边那个只会内斗的小朝廷没完没了地搞事情,只能一次直接将那个小朝廷打怕打疼,打得小朝廷连目光都不敢向北张望。要不然接下来汉国与石碣赵军死拼,甚至是与慕容燕国血战,小朝廷真正的北上或许办不到,可是小朝廷已在搞事情也会让汉国疲于奔命地应对。
刘彦理解桑虞的意思了,想要办到那些需要放开一些对仆从军的限制,比如大批组建仆从军的骑兵。他需要思考的是会不会被反噬,真正干了桑虞建议的那些会不会演变成为与东晋小朝廷的全面战争。
“必要的风险还是需要冒的。”桑虞一字一顿地说:“将廷尉调回,出任南征统帅,调王朴前往作为副将,袁乔作为行军长史。”
刘彦没有思考多久立刻颔首:“就这样办吧。”
濮阳郡那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一触即发,冀州那边的汉军需要采取守势,辽东也有一场大战在等待汉军,再开辟一个南方战场确实显得托大,可局势一点都不容许汉国退缩。
谢艾有些懵了,他很想知道那么多条战线该怎么维持,可是仔细想下来也就那么回事,大不了汉军进行必要的退却以及龟缩,灭国什么的风险并不大,差别就是全面采取守势,可是只要桑虞的建议达成,逼和东晋小朝廷的可能性无限大,那样汉军就能够集中全部的力量与石碣赵国较量了。
“明达?”刘彦已经呼唤了两次,见谢艾终于回过神来,笑着说:“言之(吕议)不是战将,草原那边需要一名统军将领,寡人有意让你前往草原全权指挥,可否愿意?”
谢艾立刻心想:【还有草原一处战场,大汉开启的战线也太多了。】,想什么并不影响他做出反应,应“诺”之后才问:“是策应冀州战场局势吗?”
“全权指挥。”刘彦乐意放权,亦是敢放权:“该做什么,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明达尽管放手去做。”
谢艾深吸一口气,慎重地应:“诺!”
第414章:南起烽烟()
“冉闵率关中之众归附,李农在济北郡无条件投降。乞活军除了石碣内部的小股,超过九成已经全部纳入大汉的体系。”
桓温要离开了,是离开这个生他养他却是令他足够伤心的地方。
临走之前,桓温向庾翼最后一次投去拜帖,原以为庾翼会像之前那样再次拒而不见,没有想到这一次庾翼竟然是见了。
庾氏一族仅仅是三个月以内连续遭受打击,大批附于庾氏一族的世家转投谢氏或是褚氏门下,使得曾经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地位彻底遭到动摇,但要说庾氏一族彻底没落言之尚早。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不但是家族传承足够以及人脉极广,占有的土地也是超乎想象。早在庾亮当家的时候,庾氏一族拥有的田产得到极速的增涨,仅仅是略略少于王氏一族。王氏没落之后,庾亮与谢氏、桓氏等大小世家消化了王氏七成的财产,使庾氏成为长江以南的第一门阀,也使得曾经能够“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氏一蹶不振。
田产不止是土地,还有依赖那些土地的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农拥。拥有人口代表着家族的实力,可以从大量的人口中挑选出想要的青壮,用以训练成为私军。
东晋小朝廷治下就是谁拥有最多的私军,那么谁的话语权就高,庾冰是死了,可庾翼顶上之后并没有失去庾氏一族拥有的田产,短时间内谢氏与褚氏也仅仅是在打击官面上的层次,挤压庾氏一族的财货来源,没有敢对庾氏一族的田产动手。
一旦庾氏的田产遭受威胁,等于是以谢氏与褚氏为首的那批人要下死手,有了王氏一族的前车之鉴,庾翼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桓温一直要见庾翼,是抱着或许可以利用庾氏一族的念头,毕竟庾氏一族无论是受到什么打击也只是表面上,真正的实力仍然还在。
庾翼看去要比之前清减和消瘦许多,他从一开始就听桓温在侃侃而谈,一点都没有插口或者应话的意思。
“大汉的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之数,拥有青州和徐州全部,以及冀州、兖州、豫州、辽东一些局部。”桓温的语速不快,没有什么特别的激昂:“国力强盛,军队能战。”
庾翼有亲自到汉国境内的经历,停留的时间可以说还非常长,才会导致有一些世家拿这点在诬陷。他自认了解新生的汉国,比大多数长江以南的世家都要了解,不需要桓温特别的去强调。
“新一轮的征兵诏书已经下达,大汉的军队将会超过五十万。”桓温说到这个的时候才算是激动了一些,他死死盯着庾冰,说道:“必要的时候可以达到七十万,还不会让生产遭受太严重的影响。”
庾翼笑了笑,举起那一盏油腻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
“庾公,王上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就如同秦王必将横扫六合!”桓温对待庾翼其实内心里还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