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问题就出在江南,最大的产量地被大十钱闹的,今年收不到一颗粮食。却没有办法,如果还收税的话,高方平真的要做好去江南平乱的打算了。
专业工程队也只有个锤形,还远远不健全不成熟,所以在西北也发挥不了大作用。
高方平喃喃道:“看来历史就是历史,议和已经不可避免。所幸这次小种经略相公战力爆表,很意外的打到了西平府,碉堡了。如此战果,议和的时候底气就足一些,兴许拿到的条件会好些。”
感谢大家的支持!()
♂,
感谢大家对《大宋纨绔》的支持。谢谢给小宝打赏的兄弟们。
还在外地,码子时间不太规律。关于更新,会在维持几天的“每日一更”,小宝会尽快恢复的。
另外精华用光光木有了,好多朋友的帖子无法加精,抱歉了。
然后这两天较忙,连书评区也没来得及光顾。现在上来集中回答一下几个书友的帖子。
“种豆南山下”同学提出了小宝的很多错别字。汗,这里给大家道歉,有很多都是粗心和输入法惹的祸,这方面小宝往后尽量多注意。至于种豆南山下同学提的“打仗和打战”问题,最正确的用法的确是“打仗”。但其实文字也不是全然一成不变的,个人认为除非是用在学术文件或教科书上,用“打战”也不算错。兴许是对文字理解的些微差异****。
“爆仙NN”同学提及了发条的问题。北宋时期能否制造发条,小宝不确定,钟表这种精美机械应该不行,但穿越主角提供思路和简易图纸后,小宝个人倒是认为,集中了顶尖工匠的匠作监,应该有能力出音乐盒的发条。
此点上“恨天嫉地”同学提及了发条对韧性的要求很高,北宋工艺达不倒。对此小宝认为很有道理,“工艺”肯定达不到,也就是说无法量产,无法商用民用。但穿越者提出想法后,皇家的高手匠人采用纯手工锻造、不计成本的“百炼成钢”,为皇家铸造成单件奢侈品,小宝倒是认为:应该可以做到。
然后还有个问题,这两天屏蔽词貌似便多了。还有地名也被网站自动替换为字母。大家忍耐点吧。以后尽量不用“BJ和“南……京”了,采用大名府和应天府吧。否则历史文出现字母地名,的确很古怪。
嗯嗯,先回这么多吧。祝大家看书愉快。祝哥哥推倒妹妹,祝妹妹被哥哥推倒,大家相互爽歪歪。加油,小宝看好你们哦。
第114章 一**臣的战斗()
♂,
高俅又道:“我儿想的没错,的确如此。早前你去大名府期间,为父知道官家是想议和的,且做好了全部土地还给西夏人的打算。但时值朝局大乱,赵挺之相爷等人主战之后,种师道竟然在不等命令的情况下抢劫西夏边境,建城,开战,还吓得西夏蛮子不敢动弹,如此一来官家就算懦弱,也有点认可老夫说的我朝兵强马壮的说法,官家还经常夸奖‘高卿用心了,把朕的军队训练的很好’。所以种师道虽然不听话,但他的战绩却成为了目下谈判的筹码。就算现在有辽人介入,官家依旧不同意归还土地给西夏,只同意议和,也如此,让辽国南院枢密使朱温舒很恼火,迟迟谈不好。听枢密使张康国说,辽使威胁的意味越来越浓厚,大有借助大名府辽人街的事件,挑起边境摩擦的意味。”
高方平冷冷道:“辽人虚张声势而已,其实他后院起火,女真部族的叛乱让他现在比谁都虚弱。”
高俅叹息道:“我儿你这么想,官家却不这么想啊。以为父的经验看,最终会各退让一步,种师道停止碉堡,退回长城以南,只归还一部分土地。”
高方平不乐意,但是也得承认,这是目下的时局,所能产生的最大可能了。
高俅忽然又眯起眼睛道:“一但议和种师道就废了,可能要背负挑起辽人不满的黑锅,会被贬官。因为很明显,大名府事件找不到具体责任人。这个黑锅肯定是主战的家伙们背负,但不可能是老夫,谁要陷害老夫,官家首先就不同意。那么违反军令的种师道形势大不妙。哎,种鄂当年就是这样被司马光相爷收拾得跳脚,他家小种,这次也免不了啊。”
高方平点头道:“好处在于,大家都习惯了种家人就这德行,就是这样的流氓。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好处了,所以种师道会栽,却不会死,还能东山再起。要是换别人敢这样,又是武臣,直接就被童贯给斩了,人头押送东京,那就皆大欢喜了。”
高俅道:“是啊,朝中已经出现一些杀种师道、给辽人和西夏人交代的声音,但张叔夜和宗泽当场犯浑,直接对弹劾的御史扇耳光。官家也不同意杀种师道,皇帝亲口说种师道虽然可恶可恨,但是种家三代为国朝守边,断不能这么无情,种师道这么坏乃是他父亲没教好的责任。嘿嘿,咱们皇帝的确是这心态,很有趣。”
顿了顿,高俅好奇的道:“让为父奇怪的在于,这次摆明了主战的人背锅,蔡党为何不抓住赵挺之是主战头目这个事实弹劾老赵?”
高方平摇头道:“宰相,那是官家的宰相,国朝的宰相。一般情况不能以错误处罚。蔡京将来也要复相,所以他不会开这样的先例,一个错误就罢相,谁敢做事,谁还敢做相爷?所以罢相可以,却一般是因为特别的契机。最好的理由是天灾,天象。比如黄河决口,长江水患什么的,那是假借老天爷之手的意思。罢免赵挺之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了,就是天降祥瑞于高家的时候,可惜那时您拒绝了蔡京,童贯又不在朝中,蔡京又被张叔夜狠狠咬了一口。”
“坏啊,最坏的人乃是我儿啊。”高俅对此真是觉得好笑。所有的一切都是这小子搞出来的,算好他是文臣,官家也喜欢他,否则危险啊……
种师道的命运像是一个游戏被决定了,仿佛是朝廷所有的人默契,甚至没人再去对此讨论。
那群人就这德行,包括许多年后岳爷爷的命运,也是这样被朝廷的诸公在默契中决定的。
高方平没有试图去为种师道挣扎,目下脑袋不够大,一但宗泽和张叔夜都不挺他老种,那是阻挡不了大流的。种师道的结局,不但是新老两个相爷的需要,同时也是官家的需要。辽人和西夏人的需要。
官家要保留一部分打下来的土地,就要给西夏人一点好处。那么显然种师道在西夏境内烧杀抢掠,落下了大魔王名声,西夏人最记恨他。所谓弃车保帅,老种他需要从秦凤路退下来,让西夏人有点面子。
这就是政…治。
至于种师道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没人知道,也谁都不怎么关心。就连高方平也不关心老种是不是好人,只要他不被杀,西军得以保全,就符合高方平这个“小奸臣”的利益。需要的时候,老种再次复出,披上战甲前往边关为国流血,就可以。
是的,忠臣名将就应该被奸臣这样去利用。
慈不掌兵,那么继续推导就能得出:不奸的人别玩朝政,否则是害国害民。
把能臣直接害死的,那不叫奸臣而叫亡国之臣。让能臣起起落落,适合的时候启用,不适合就按倒调…教,那就是奸雄。比如曹***如现在的张叔夜和宗泽张商英这三个喷子,也是非常奸猾的大才。
张商英是个政治战力超越宗泽等人的雄才,那家伙又想重用笼络高家,又想在皇帝面前打压高方平,此点高方平是知道的,可惜高方平是个能臣的同时、还是个朝中有人的大流氓。所以老张商英还任重道远呢。
目下为止,高方平依旧不觉得怂恿种师道是错。很大概率就是高方平不怂恿,老种他也会自带饭盒的这么干,这是他种家的血统,就像狼生来要吃肉那么的理所当然。
高方平那时候写信给他不是怂恿他去战斗,只是表明一个心态:老子们是同类,结个善缘就行。
妈的现在老种倒大霉了,却也为国家立下了大功。
要是没有他进入西夏烧杀抢,以逆天的胆子在西平府以南做钉子户,摆出军人的铁血姿态,做出要长期和西夏流血到底的硬派作风。官家拿什么筹码和人谈判?历史上,国与国之间,何曾有过温柔和同情?
尊严从来也不是求来的,一定是用拳头打回来的。
老种在西平府对西夏人报以一顿老拳,就等于为大宋保留了陶节夫所部浴血奋战打下来的银州。杀一人者囚,杀万人者侯。种师道在西夏放火拉仇恨,妈的还真的会弄到了一州之地,要是他没有那么生猛,真的要全部土地还给西夏。
种师道是个流氓的话,陶节夫就是个狐狸一般的能臣。
看局面,高方平有错觉,永兴军路经略相公陶节夫,恐怕就快有书信送来给高家了。这老小子乃是一个超级大狐狸,和张商英是一类人,唯一不同的在于老张遇蔡京必喷,而老陶遇赵挺之就开喷。
老陶这个大喷子未必有多喜欢蔡京,却就是因为与赵挺之的矛盾,才和蔡京穿一条裤子。
目下朝局的机会已现,以老陶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朝局,也肯定知道童贯乃是一个棒槌。所以高方平以奸臣之心度人,设身处地的想,如果自己是老陶,现在有功劳在手,议和又成定局,那么现在需要谋求回京了。把童贯那个大棒槌定死在西北,回朝咬死刘中书,那么同知枢密事的职位,就从童贯的口里夺过来了。
“嘿嘿。”
想着高方平自己就笑起来,汴京一定会越来越欢乐,到时候看着张商英和老陶斗狗,然后张叔夜追着种师道这个流氓殴打。
兴许忽然有一天,蔡京和赵挺之会猛然发现:老子们都不是主角了,天下,已经是新一代的天下……
“蠢猪!高方平小儿看着聪明,实际乃是个小棒槌!”
夏州以东,永兴军路行营大帐,年以四十出头、文儒气息浓厚的中年人拿着京城送来的消息看后拍案怒斥。他便是当今第一号封疆大吏,京兆府知府、兼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陶节夫。
“经略相公请息怒,为何事发愁?”一个年轻的心腹道。
陶节夫叹息道:“朝局出现变故,大名府发生大事,辽人堂而皇之的介入。虽然老夫还不知内幕,但以经验看,种师道这次要栽。老种这人戾气太重,早前不听老夫劝说,注定要背负黑锅的。赵挺之或许还有挣扎余地,但刘中书气数快尽了,听说上次他身为同知枢密院事却不知西北军情,惹恼了官家。时值我西北兵事顺利,所以同知枢密院事的职位,会从我们西北三人中产生,乃是顺理成章的。种师道是用来背黑锅的,那么就剩下老夫和童贯那个阉人。此点眼睛不瞎的人就会看到。高方平小儿派人密见种师道,高俅老儿也一改常态,于朝中高调起来。所以,高家显然参与了谋划我西北事。”
顿了顿陶节夫喃喃道,“但种师道一事上高家没帮腔,老夫回京的事他们也没有出力,妈的两个祸害蠢材透顶,局势都不会看,真让童贯那阉人回朝,拒绝了和蔡京结盟的高家怎么混?此时不为老夫出力还等什么?等童贯那个棒槌回去做枢密副使?果然奸臣误国,贻害千年啊。”
心腹抱拳道:“高家那两害虫应该能看懂朝局,只是他高家父子就那德行,不收钱是打死也不办事的。要不经略相公筹备些财力,末将带上亲自走一趟京城,见见高俅老儿。听说张商英就是被高俅这样弄回去的。”
陶节夫苦笑道:“张商英那贼,自来家财丰厚,然则老夫上哪找彩礼送那奸臣父子?”
“经略相公不是有一副吴道子的丹青手迹?”心腹问道。
“那可是老夫的命根子。天底下,怎会有高家这样的害虫存在,妈的帮他们自己都要收钱。”陶节夫一副英雄气短的模样,却也点头了……
第115章 造势()
♂,
杭州。
“清照听说了吗,现今第一风云人物,是你那知己高方平。”赵明诚放下家书之后道,“目下到处在公开的骂他,有传闻那小子乃是个棒槌,不知死活的参与西北军事谋划,小种经略相公上了他的当,这次怕是要栽。”
李清照淡淡的道:“不就是高兄为我汉家儿郎、为保住陶节夫所部浴血奋战打下来银州出力吗?骂名何足道哉,王荆公到现在都有人在骂,那又如何,安石相公于大宋的作为、功绩、过失、争议必名传千古。高兄是个真正做事的人,是个注定会叫人记住一万年的人,所以他有名句‘一个衙内两只眼,两个女人四只奶’你知道吗?”
“这叫诗!”赵明诚险些被噎死掉。
李清照苦笑道:“不叫诗,但他就这德行。当初叫他送我一句词,他就作了这等名句。”
“流氓啊,这家伙人品不行,再有才华也是祸害,那真是才华越大害处越大。”赵明诚感慨道。
李清照神秘的一笑道:“他在造势。夫君敢和清照对赌一局吗?”
“赌什么?”赵明诚好奇了。
“我赌八年之内,高兄就会拜相。”李清照语出惊人。
赵明诚思考了下,皱眉道:“他有才,聪明,奸猾,杀伐决断心黑手狠,这种人最适合做官、最能在官场崛起我不否认。但是八年入青云……清照是否太过乐观?”
“原本清照以为要十五年以上。但从他父子讨好官家,官家心血来潮给吏部下令,今年底选入流内官使用。于此,清照认为会快一倍。”李清照喃喃道。
赵明诚不信的样子道:“他考不起的,不经过东华门唱名,则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升不上去。”
李清照想了想道:“清照承认他考不起,不过我总觉得,他有办法用歪门邪道进士及第的。他有满腹韬略,今年底上任,以他家无耻又直接的手段可能会拿到重要位置,他也一定会逆流而上,拿出比黄金更耀眼的政绩,两年后殿试,一但东华门唱名后,以高俅的得宠程度,不意外的话高方平会知州,甚至会因为紧张的边境局势出知大名府。任期结束就五年过去,那么只要不出意外,有些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