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宝藏似的。
于是高方平做了件不花多少钱的事,私人掏钱赞助了京县这个图书馆,让人们没事的时候可以进去看看书。
各种各样的书都有。是高方平从民间各处收集到的书册、礼部吏部的藏书也收集了,然后再版印刷了后,把各种各样的书集中在了京县的这个大厅里,算作公共图书馆。
张商英已经废了,他捂着肚子嘲笑高方平“盗版”,说高方平的这些书全是再版而不是原版,再版也不说了,印刷的质量工艺也不是很好,和匠作监的比弱爆了。
高方平觉着那个老棒槌你高兴就好,这是图书馆又不是博物馆,妈的里面是知识,又不是文物。
基础几乎能决定往后高度。作为一个穿越者,高方平的确能蹦跶出些奇技淫巧来,然并卵,如果没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支撑,最好祈祷每过二十年都来一个三观很正的穿越者。否则就会断档。
其实高方平还有许多脑洞都没祭出来虎人,因为现在即便能造得出来,也只是昙花一现,拔苗助长的意味。这就是高方平没有继续YY,而是冒着得罪腐儒的风险,强推理科学范的原因。
有的人认为,理科和儒学是天然对立的。
高方平则认为那是胡扯,他们是可以共存的。老孔他建立了史上最强大的儒学体系,拥有一套完整伦理。其实高方平并不想去对抗,事实证明这么做的人都会失败。
所以儒学体系他管的伦理和人性,而工学体系对的是物。根本不是一回事,为毛一定要打对台?
然而一群类似胡市的人,他们就老喜欢往这上面去解释。他们并不知道,东北方的那片黑土地,很快就会掀起硝烟弥漫的战火。为了有足够的发展机会和战略纵深,大宋无论如何要出兵高丽怼勇猛的女真铁骑。为此就算得罪辽国、被忌讳也在所不惜。
因为战略上高方平不怕辽国,但控制不好,很快女真铁骑就会犹如病毒一般踏遍北方每一寸土地。
开什么玩笑,老孔那套想拿到前线去感化女真人就洗洗睡了。他的确是个仁者,然而他并没有醒觉,于是一个都打不过。
能教女真做人的,是现在已经初步展开的航海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酵,不但民间,高方平麾下的船运公司里,都已经有许多近海航线和海图了,测量的技术也在慢慢的发展之中。
于是依托目下已经堪用的万吨排水量大船,依托陶志明他们研发的那并不成熟的第二代船用轮机,虽然不算很牛逼,但麾下团队已经交底,有能力从密州港登州港,走海路把战略物资输送高丽,支撑打一场中等规模、旷日持久的战争后勤是能做到的。
这才是底气。
随着大宋内部各项生产力的前进,目下就算处于小冰河时期的深化中,但从户部数据上看,大宋粮食并没有减产。因合理的种植技术推广,水泵楼的运行,可耕种土地的增加,再加上江州丁二水稻科技的深入。粮食增产的势头还是很牛的,全国拉扯下来,基本都是两位数增长。
这也是底气。哪怕被高方平抽走了不少粮食,输送进入西夏去维稳,大宋的温饱覆盖率也是在扩大的。
但是在高方平的战略中,粮食仍旧不够。还没能养活全部的西夏人,西夏人若还在为了口粮而奔波、闹事,那就没有稳定环境,也就不能最大程度把他们的煤炭和各种矿产资源带出来。没有那些足够的资源,大宋的工业化速度就仍旧不够猥琐。
大宋不够猥琐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矿产资源,一是人力资源。
矿产正在解决。但人力资源高方平没那么蠢,绝不会去非洲拐黑奴来用。移民政策上,除了能一定程度接受少量的东瀛和高丽人外,总体是封闭的,不能开放。
那么人力只有内部解决,解决办法就是释放、解放生产力。也就是把更多的农人从种植上转化出来,去参与工业建设。这个过程必须维持粮食不能减少,于是就只有攀升种植技术这么一个最终方向。
除此之外最立竿见影的就是进成都,把那条天路修通。只要能做到,就算种植技术停顿不前,也能依托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粮食,释放出很大的一批工业人口来。
那个时候的物资爆发,就要再上一个量级。
第927章 关于全球化的风水问题()
没有这条铁路的话,成都府的粮食是出不来的,以往他们只能内部消化。那些土地不用怎么管,一不小心掉些种子在地上,也能有个不错的收成,几月后去看就是一片粮食,收割回家就可以吃。
所以这个时代的成都人是慢节奏的、悠闲的。他们很少饿死人,因为凹凸曼都可以野生出来,但是没有商路,够吃就行,多出来的不值钱也卖不掉。
生产方面同样,成都生产了也运不出来,除了尤其有名当做奢侈品的一些东西,譬如汴京那贵的骇人的蜀锦,其余的东西不值得带出来。于是大体上成都大头百姓们就没事做了,又不缺粮食,又没有多余的钱去纨绔,那么闲下来后那些家伙就掏掏耳朵,摆摆龙门阵之类的。
这就是传统的形成,是古代就开始的,因为封闭,进不来也出不去。
后世的成都,在旅游口径上仍旧这么宣传,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个味道了。因为后世有事做,就都到处去做事了。于是成都的悠闲生活只是一个历史传说。实际上川人性子很急,做事风火。川军战力也不俗。粮食上的生产力更是能扛半壁江山的存在。
把成都的粮食资源释放出来后,除了可以全面养活西夏、高丽倭岛的人、换来工业利益外,更可不投入过多人口的情况下,就支撑住和北方蛮族打旷日持久战争的粮食。
其实如果道士不参与政治的话,高方平是真能容许风水学流传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是真有聚宝盆的。
这个时代粮食上的聚宝盆——就是四川盆地。
用科学解释的话,盆地内的东西不容易“水土流失”。众所周知的,水往低处流,然后空气之中游离着各种元素离子,会犹如灰尘一般的,慢慢的附着在大地上,再加上各种枯枝枯叶、动物粪便尸体尸骨什么的在地上,经过光合作用,那些泥土就是养活人类最好的良田。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大地上有风雨雷电,大风会吹走一些这类营养,大雨更会冲走这些营养,大水会从高处冲走这些养分,最终汇集在大河之中溜走。
所以古代的黄河泛滥,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能毁去人们家园的同时,却是在水灾之后还给当地一片沃野千里的良田。
这个过程从迷信来解说:土地需要修养,当人类对低处的土地过度掠夺之后,大自然就会从其他地方调集资源来修复。这是自然的“轮作”。
从科学来解说就是能量守恒。被无情大水所吞没的一切生命和营养元素,它最终会汇集在低处,以丰厚的粮食产出,来养活另外的一群人类。
所以其他地方的水土会流失,会变迁,这就是俗称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盆地不容易改变。盆地内没有风,元素的沉积属于自己内部消化,然后水往低处流。那些带着各种营养元素的四川盆地水滋养,最终就汇集在——成都平原上。
这就是天府之地形成的要件,也是风水上说的聚宝盆。只要把丁二的杂技粮食技术带进成都平原,那片无需轮作修养的土地,真能产出惊人的粮食。
说起来土地是如同人一样,累了就需要补充,需要修养的。自李唐之后,关中土地过度的贫瘠,就是因为被岁月过度开发,得不到休息,风沙又大,不利于土地的休养生息。
土地用养分孕育出粮食,但它自身也需要养分的补充,这是能量守恒。土地肥沃,会野草疯长,但是不重要,有草的地方就有虫子,鸟把虫子吃了,然后把屎拉在土地上,牛把草吃了,牛屎也拉在地上。剩余的草,枯萎之后也变为了养分落在土地上,这些就叫腐殖土,也就是说这是平衡的,犁一边后就可以种植了。
所谓生于斯长于斯,这片土地的人种植了粮食吃了,如果把屎拉在这个地方,死后也埋在这个地方,那么在能量守恒之上,水土就没有流失。如果人把这里的粮食吃了,却跑去了别的地方拉屎生活,那就叫肥水流入外人田,这片土地就需要岁月来修复,这就叫轮作。
然而这个时代的成都平原无需轮作,只管输出粮食就可以,粮食科技够发达的话,一年四熟都不是问题。那独特的盆地特征,会得到自然的修复。
所以四处盆地汇集了数千年的积累,但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被全面开发过,就算丧心病狂的掠夺性输出,支撑个一两百年、持续到大宋全面进入工业时代绝对不是问题。
那之后,会以另外的方式回馈给四川盆地。譬如把别处的人拉的屎,变为肥料封装之后用专列运入四川盆地,这就叫全球化、额,应该叫全国化。
所以能在高丽战场上怼死阿骨打那个开挂份子的手段,不是老孔的儒学,是高方平的理科学范和魔王政策。
那条天路一但修通,大宋就是仁者天赋醒觉,作死都不会死了。这个时代内是永远没有对手的。
仁者注定是要装逼的,所以要很圣人的把粮食送给全世界的蛮子吃饱,教唆他们挖矿来回馈给大宋,这就真叫全球化了。否则不教他们,不喂他们的话,他们又蠢又萌,不会利用资源,只感觉肚子一饿就想去打仗杀人。
毕世静作为一个魔王崇拜者,他也不要怎么懂种田。目下分享了高方平的这些个想法之后,他也不怎么关心那个传说中的铁路,更没弄懂什么是聚宝盆。他就想跟着大魔王进成都剿匪作战,成都之后,估计很快就会根据形势,带领大宋铁骑,跟随着大魔王的脚步,开进高丽战场驰骋。
每想到此毕世静就热血沸腾,当即抱拳道:“到时候您一定要点将标下,标下一定要跟随高相的脚步进高丽打仗去。”
高方平则是尴尬的笑笑。妈的一想到行军那非人的生活,睡梦中都可能出现个蝎子爬脑壳上,还是算了吧,打死我,我也不会在领兵出征了,我在汴京坦胸露乳的扇着扇子、给你们加油很是可以了,保证你们不被秦桧们害死,这已经算是很讲义气了吧……
回了家来,听说高俅老爹又喝醉了。因为他听说儿子正在策划提前离京。
“儿啊,你千万不要学那些个混不成的名臣,诸如范仲淹这类人,他们专门教人卖户口的。咱老高家就你一个,你小子也不怎么争气,折腾了几年就小小高一个独苗。指望开枝散叶是有些艰巨了。所以咱们不要整天就讲什么理念了,什么后天下乐而乐忽悠谁呢。干脆咱撂挑子,不去边疆了,在京城安安稳稳的看戏踢球,玩玩鸟发发呆,这不挺好?”
高俅老爸这么说道。
“其实老爹,我觉得你此番说的还是蛮接地气,蛮有道理的。”高方平摸着下巴道:“说后天下乐而乐的确是有点装逼过头了。事实上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你觉得玩玩鸟,逛逛茶楼,踢球晒太阳是人生,这是你的爱好。但我喜欢拉仇恨和种田,所以这些是我的舞台,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所以你不懂,我这是先别人乐而乐。”
“你确定这是享乐,你喜欢这样?”高俅老儿觉得他的逻辑简直莫名其妙。
“我很确定。其实这个过程是很YY的。就像你每次取悦了官家,他总护着你,你就很有成就感,很享受。小虎头在这院子里,坐在秋千上拿着她的乌龟摇晃一下,那就是她快乐的童年。所以讲道理的话,为毛我不能把拉仇恨看做乐趣呢?”高方平道。
高俅老爹说道:“老夫当然知道儿子大了就不听话了,那,我管不了你了,但是你就算去,也不能带走虎头娃和小小高,还有儿媳妇们也留下,陪着老夫,才会让这个家热热闹闹的,否则总让老夫感觉一切都变了。”
“答应你嘛。”就此便**臣老爹在东窗达成了协议。
这形势对小高很有利,川中多美女,入川带着老婆和拖油瓶们就显得弱爆了。
梁希玟则是觉得老高公公老糊涂蛋一个,不受监督的进成都的话,猪肉平怕是废了,还会不会回来也不一定,几十年后,铁定一群瓜小子来汴京认爹。
梁希玟知道他尿性的,梁希玟现在已经掌握了他在辽国出轨的消息了。只是说这个时代比较蛋疼,男人出轨又不算犯错,没法用此说事……
昨晚把小朵抓来调教了一番。
目下大清早的,高方平自己起身穿好衣服,推开窗户,甩着一头飘逸的长发,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外面小院里的池塘,正在无限的臆想中。
这个池塘是大罴挖的,他都成专家了,就喜欢建议别人挖池塘。他的经纪人、小姑妈阿布也见人就推销池塘。生意都做到宫里去了,刘青菁太后专门修建了个熊猫池在崇恩殿里,就是大罴承包的工程,而不是匠作监。
头发太长了也不方便,高方平寻思着进成都后把头发剃了。其实早想剃了,只是说在京中弄个吴亦凡似的发型会显得很诡异,容易被腐儒攻击为“对社会不满”。
到底是个丫头,贪睡。目下只有十九岁的小朵这下才醒来,揉揉眼睛,她也急忙起来整理了一下,乖巧的过来道:“妾身给相公梳头。”
“你去忙,让一只腿来做吧,她盘弄头发特有一手。”高方平道。
“不了,我亲手弄。”小朵很固执。
头发即将弄好之际,小朵发现这个清早的相公特别爱思考,便问道:“相公在想什么?”
“我在盘算着把刘太后嫁出去。否则阴阳不调和是出幺蛾子的。”高方平张口就来。
他整天就会臆想,喜欢神经兮兮的胡言乱语,那是出了名的,于是小朵笑了笑也不在意。
但紧跟着看到窗外院子里出现一只熊猫的时候,高方平和小朵就觉得完蛋了,这个时候熊猫来这里,说明刘青菁也来了,希望刚刚的话别被她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