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 第6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太监想多了,除了草根外加困难一些,这些人其实非常护老梁的,一路把老梁伺候的好好的。因为他们在绝望之际,又忽然看到了曙光和生机,愿意努力一把。这皆因沧州来了个高方平。

    唯一不好的就是苦,六月的雨就象白池草原上萧合达部面对的箭雨,几万泥腿子始终在泥泞中困难前进,算是饥寒交迫。

    人数众多,又参差不齐,饥寒交迫的时候什么幺蛾子都会出,一般情况下这场面会非常乱。但那有个前提是无领袖。

    不过现在有高方平这个大精神恐怖份子、洗脑狂人随队就一切不是问题。经过仿佛几次洗脑演讲、高方平又在这群草根泥腿子群中,挑选了个丫头作为典型、竖立为“雷锋”般的存在,加以强势宣传后,提倡相互帮扶,所有人为了梦想就都有了主心骨,一个带动一个。于是这也相当于一个传销群体了。

    这么一来,目下的这个草根队伍竟是比那些精锐系的军队还有士气、还守规矩。

    全部人对高方平惊为天人,大魔王厉害了,他天生就是个领袖,大宋除了范仲淹外,只有高方平有能力带领着这样的草根群体不乱、又充满了斗志。

    “起来,不愿意甘做农奴的人们,把我们的血汗和精力,用去铸就那条梦想里的天路,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

    大魔王还胡乱改编了一首歌,忽悠大家一起唱,唱着唱着就唱到了大名府。

    这趟是真的苦,因失去了临时宣抚使头衔,这一路上,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大困难。因为高方平就失去了调集地方官府资源的权利了,也失去了民政权,仍旧只能行军一样的带着他们风餐露宿。

    原因是这样的队伍等于流民,在古代,这样聚集和迁移肯定是敏感的、非法的。纵使有高方平带队、没军队来追缴,但也不可能得到地方官府的帮助。仅仅路过,都能影响到那些县城的民生,吓得收摊的收摊,关城门的关城门。

    加之大雨泥泞造成的运输补给困难,所以沿途这一路,依靠大名府裴炎成方面运出来的粮食“施粥”,才坚持到了大名府。

    大名府体量大,驻军充足,加之裴炎成处理这方面事宜的经验也算丰富,于是这只队伍,暂时在大名府停留修整。不能进城,但在特定聚集区设立施粥点,卫生检疫点等等民政措施。

    在大名府期间,恰好又遇到裴炎成装逼。目下他正在大雨中,在校场上集中了许多人,进行颁奖仪式。

    高方平好奇也去观看了。见到老裴把很俗气的大红花,佩戴在了丫头阿宝胸前。

    汗,就是那个岳阿宝。

    当初小高进兵西夏,遇到的那“最后一个守军”,其后她找高方平走后门,为她的族人争取到了随迁大名府的机会。于是从太岳改姓岳后,就来大名府生活了。

    记得当时的高方平给的政策是需要劳动改造,二年左右时间能入籍。不过那不是一个铁标准。阿宝的族人差不多有八百多的样子,其中三百多表现好的,至今只是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就被裴炎成正式授予入大名府户籍的仪式了,正式收纳进入汉籍。

    阿宝虽然有个族群但她是孤儿,又是丫头,她说她可以做活,然而来到了大名府谁管她说什么,乃是当时还在大名府的王德旺,点名把阿宝捉去少年军学堂的,不允许一个丫头在外闲逛学坏了。

    于是阿宝就成为了一个小军人,还是标兵。

    阿宝之所以有这个待遇,还是因为王德旺看人下单。阿宝虽然是外来人,但毕竟是高方平亲自送来的人,于是在少年军名额和资源珍贵的形势下,王德旺仍旧把阿宝送进去了。

    然后,将来想做将军的阿宝就选择在战斗部学习。

    其他人依靠工作生活,阿宝主要依靠奖学金。然后她有时间就会在学校食堂打点零工什么的,也没人说她。

    除此外作为一个姐姐,她居然带着一个拖油瓶弟弟?

    高方平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赶去阿宝家偷看,也是醉了。不知道阿宝在什么地方遇到的一个小屁孩,被她收了一个干弟弟,那小屁孩还有一母亲,然后因为阿宝人脉好,便在少年学堂的食堂,帮那小屁孩的母亲谋取了一个份工作煮饭。

    有意思的在于,那个阿宝“收养”的小屁孩并不能进入少年军学习,不过他很努力,每到阿宝在少年学堂校场练武的时候,那个戴着破旧瓜皮小帽的小孩便在操场围栏外,一边看一边学,跟着打打拳啊,或者拿着一条棍子模仿长枪杀敌,那小子还会自己配音,哈哈或哈的叫个不停。

    听说有时候,小屁孩会被少年军的保安后脑勺一掌赶走,但大多数时候也没人管他,他又没有进去。

    听说阿宝回家后会把少年军学习到的文化课,交给那个小孩。

    现在雨后初晴了,高方平来阿宝家里家访的时候,正巧见到院子里一个小男孩跪在地上。其实阿宝和他年纪相仿,只稍微大一点点。

    不过她却以姐姐身份拿着一条棍子道:“岳飞,姐姐我要在你背脊上刺字啦,刺上忠君爱国四字,免得你忘记了。”

    “听姐姐吩咐。”小男孩如此说道。

    “可我忘记这四字中的两个怎么写了,我记得我教过你的,你会写吗?”岳阿宝相反问道。

    岳飞点头答道:“回姐姐话,我会写的,你以前教过我,我就不会忘记了。”

    “那好,你写在地上,然后我照葫芦画瓢,刺你背脊上。”阿宝说道。

    戴着瓜皮帽的小岳飞就在院子地上写了这四个字,竟然还写很比较工整?

    高方平没来阻止,因为听闻阿宝叫这小屁孩岳飞的时候,高方平就昏死在院子外面了……

    在大名府适当修整两日,便和刘正夫童贯等人回合,一起乘船直达汴京,到此算是正式完全了对辽出使任务。

    关于岳飞诡异出现在大名府的事,高方平也不知道,那是真岳飞还是假岳飞?但是这也不是十分的重要,高方平的政策,或者说少年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地球不因谁而转。少年军的使命不是等待一个岳飞,而是培养千千万万个的岳飞出来。

    高方平当时亲眼目睹了那蛋疼的孩子闹剧,但最终也没有干涉,不论是真岳飞还是假岳飞,她们的际遇,就让她们去自然而然的展开好了。

    然后高方平离开之前,特批岳飞进入少年军编制。做这件事,高方平也不知道是为了那小子的勤学刻苦呢,还是为了他叫岳飞,兴许都有。

    关于那五万打算跟高方平进成都建设自己家园的流民,高方平没带来京城。因为这个时候若带来,虽有一定的政治利益,却也敏感,等于半个逼宫行为。等于把赵佶架在火上烤。

    很显然作为赵家子孙,赵佶很害怕面对柴家问题。那么这事上,以赵佶的尿性会选择逃避,最好就这么躲过去,一个都不提。但若高方平带着柴进弄出来的后遗症——五万流民进京的话,就等于逼皇帝做出决策,那对高方平的政治声望有利,却等于和赵佶的半次正面刚。

    政治就这德行,有些事闷头做了就可以,不方便拿出来说。这就是高方平把那几万流民暂时留在北1京,让裴炎成代为管理的缘故。

    还有一个用意,高方平并不是忽悠,是真的看中了那群人,要带他们进成都建设新的家园。所以这口“梦想的气”不能松。于是在高方平看来,目下汴京的民风并不是太好,带了他们进汴京,让他们见了这个奢靡的花花世界,又受到一些不太有利于建设的风气影响,那么往后的队伍就会难带些。

    所以这也是高方平捂盖子维稳的手段。要说呢,这也算是对那些流民权利的一种践踏,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欺瞒。

    然而高方平并不在意,没节操就没节操了,现在的高方平是个战士,唯一的使命是赢得战争。即将面临从成都把那条天路修出来,这就是打仗。于是高方平当然也会像种师道或格兰特将军那类流氓一样,以前线思维主导,强势牺牲掉一些人的利益……

第910章 童贯险些肺气炸了() 
汴京之外如临大敌,很显然上四军的部署又有变动了。

    这是因为听传言,大家以为高方平又开始装逼了,会带着五万没饭吃的流民进京。然而事实上他们想多了,高方平一行人,现在仅仅只有可怜的两百个虎头营卫士护送。虚惊了一场。

    坐船即将入汴京的时候,看着这熟悉的地方,看着这里人那熟悉的面孔,但高方平却不知道,这片天是否还是那天?

    出了郑居中这么一个国贼的时候,加之和他利益纠葛很深的道士目前大幅聚集在京城。所以理论上若换一般时期,高方平这个时候入京是存在危险的。

    无奈还是只能冒险进入。所谓的富贵险中求,此番满载而归,进入了只要还没真的变天,高方平的政治声望和功绩,就站在巅峰了。其后只要进成都打赢了“天路战役”,就正式奠定高方平的政治王朝,成为有大宋以来、在也不能被否定的唯一政治神话。

    所谓的傻人有傻福,汴京的安全底线正是在于高俅这么个和稀泥的存在。赵佶是个傻子,却有傻福,他把京师的安全基本交在了高俅的手里。以高俅不作为、安全第一装逼的风格,目下基本主持三衙工作。

    所以呢,上四军的风气就是和稀泥不作为。收钱他们敢,但是这些没有作为的军系,但凡稍微有点敏感的问题,但凡有点危险的事一出现,以他们的尿性,就直接关闭军营请病假了。

    这就是不做不错的好处,繁复低效的官僚系统做起好事来慢到极限,与此同时,做起坏事来也慢到了极限。这是双刃剑,这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缘故。

    假使蔡卞郑居中等人是高方平似的人,汴京系的军队也类似高方平调教出来的那些精锐的话,这个时候打死高方平,也不会在没有嫡系军马铺垫的情况下进京的。

    此番最大的问题在于敌在枢密院。有许多人是不明真相的,而高方平就算是常委,也无权进行天下的军事部署。否则话若高方平要进京,至少会在外面拖延到河东问题解决,强令史文恭部和种师道部开赴汴京附近,才会进京的。

    “得罪高相了,现在京城乃是非常时期,末将迫不得已,必须登船检查。”一个河道巡检小军官在船下抱拳道。

    高方平道:“谁下的命令,谁说的‘非常时期’?”

    那个小军官笑道:“倒也没有额外命令,就是殿帅爷的交代,算是军队的内务整顿。”

    高方平微微点头,什么也没说……

    因进城的时间较早,还是清晨。日子上也算是吉日,正巧赶上了赵佶坐朝。

    这也不算大朝见,但赵佶来坐殿是相对少的,五日能有一次就不错了。听说最近皇帝踢球都少了些,会经常到神霄殿听金羽门客林灵素讲经论道,希望能悟得那不老之术。

    赵佶的一大好处是虽然容易被忽悠,但他读书多,兴趣广泛,注意力就分散,就算被忽悠了,陷入程度也有限。

    他今天画画,明日玩鸟,后日踢球,星期四读诗,星期五上朝,星期六放假,星期天和美女烧烤晚会,与此同时还记挂着去喂鱼,不让他的那些金鱼饿死了。

    整个一日程排满了的纨绔子弟,那么日子好过的人,他对每一项事的依赖度是有限的。若是遇到了那种什么也不做,比较单一的宅男,那么他一但投入了什么,就很容易一门心思,容易陷入太深。

    暂时还有各好处是,林灵素能皇城行走,却还不能上殿行走。因为除了有群腐儒说这是祖宗规矩外,蔡京张叔夜等人也支持这个论点。

    正在坐殿,听着各种奏报昏昏欲睡的赵佶,忽然听人报:“陛下,高方平率领出使队伍已正式回归,目下在殿外等候。”

    赵佶便来了精神道:“总算来了,这一出使就是半年,朕也想念他们了,快些宣召了进来,好教朕知道他们在辽国的所见所闻。”

    然后便是风尘仆仆的一行人进来了。进来后一个比一个奸佞,谁都不落后,全都跪在地上把屁股翘的高高的表忠心,给赵佶见礼。

    刘正夫和童贯恨死高方平了,寻思猪肉平太霸道了,占着你在前面,把屁股崛那么高,用你那屁股拦着老子们的脸,不叫官家见到老子们风尘仆仆的辛苦模样,也是没有谁了。

    赵佶笑道:“众卿为我大宋出使谋利,皆辛苦了,这便平身入列。”

    然后赵佶也不听其余的奏报了,便犹如好奇的吃瓜众一般要听高方平讲评书。所谓的评书,就是听高方平亲口说一些让人有兴趣的出使见闻。

    高方平最喜欢演讲了,便抑扬顿挫的开始大说特说。

    其实先别说辽国,老子们大宋基本上也是个讥讽型的朝廷。

    这些家伙没心没肺的,听高方平险些被干掉的事没啥感觉,但听到辽国马贼猖獗,牧民日子困苦等等事后,全部打了鸡血一般的开始涌动了,一边嘲笑辽国蛮子落后的同时,他们一边大喊陛下英明神武,把咱们大宋带领得如此礼仪,如此先进云云。

    期间,高方平把虐待少女等不怎么光彩的事按下不表,主要挑选些比较积极向上的好消息说了出来。

    听闻到高方平竟是改写了澶渊之盟,从此不再劳民伤财的给辽国上贡岁币,只每年交付一个造价并不贵的热气球后,赵佶笑的前俯后仰的,大为高兴。

    实在是大宋仍旧有恐辽症,或者也可以叫羡慕辽国肌肉。作为一个弱势习惯了的赵家乖孩子,赵佶无需听到收回领土,只需听到减少上贡辽国的岁币,就会觉得有面子,觉得高兴。

    “启禀陛下。”高方平大言不惭的道:“总体上咱们大宋此番出使,是相当成功的,取得了非常不俗的利益成果。几经努力,咱们大宋已经正式在世界舞台政治上展露了头角。”

    赵佶好奇的道:“小高卿家,快给朕说说,怎么个崭露头角?”

    话说赵佶当然也最关心这事,他是宋国皇帝,所谓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