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也会是我李贤耀的仕途开启。这便是这个年轻侍郎的真实想法。
然而现在李贤耀自己也在忧心忡忡之中,因为目下整个西夏朝廷都面临着高方平的强大经济腐蚀。
除了李乾顺入股的“大西北联合矿业局”这个诡异企业外,目下从“宋租界”、一直延续到西平府以北,都在波斯奸商关七、宋国奸商西门庆的牵头之下,进入了强投资模式,到处是市场,到处是可赚钱的空白领域。
目下仅仅凭借李乾顺和有志小年轻们的力量,很难顶住西夏买办们的发财大计。
愤青侍郎李贤耀已全然看清楚了那群换个国君照样赚钱富贵的买办嘴脸,所谓的有奶就是娘、目下忘记了耻辱,维护高方平在夏利益的最大群体不是宋军、不是关七西门庆,而是西夏自己的权贵前三排!
可惜在能量实力的面前,一切都是枉然的,爱国的宣传教育也是礼部侍郎李贤耀的责任,然而这份明白来的太迟了,面对利益的时候也太软弱。
宋国的驻军只是两万多精锐,然而高方平的战略灵魂却是“有钱又得民心者安天下”,现在高方平的在夏政策,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民心,给予了他们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享受着对于西夏人如同恩赐的薪水。
且宋军在保护那些工人的钱不被没收。
是的高方平实在太猥琐了,依托宋国驻军,正在“严正关注西夏人权状况”,妈的说的更真的似的,执行的比他宋国自己更严格,他宋国内部到处是不公平现象,他宋国才是绝对的大独裁。然而他猪肉平居然在西夏境内“解放人权、强势推广民主”。
靠。现在西夏人已经被忽悠疯了,就像暴发户才有钱的初期喜欢处处显摆财富那样的心态、现在西夏平民开口闭口就说“我有权XXX,有权NNN”,说的更真的似的。
在以往,西夏政权除了动用武力之外,还可以耍财政流氓手段,把西夏货币变的一文不值,让平民半身辛苦、却全部财富只能用来糊口,以便西夏可以集中全部国力资源在皇家使用。
但现在不行了,现在他们为高方平工作,工资以“宋刀”结算。用宋国的钱,现在可以在西夏买到近乎一切东西,包括兴庆府权贵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宋国钱那真正是硬如金刚的通货。
并且不是真金白银,而江南东路发行、大宋户部背书的纸币。如此还可以让大宋用纸张忽悠整个西夏、而他们不用为铜矿不足苦恼。
纸币的推广初期,李乾顺和愤青侍郎李贤耀是等着看好戏的,西夏人连自己国家的钱币都不信任,很多时候是以物换物的进行交易,他们根本没有商业概念,所以李乾顺觉得他们应该很难接受宋国朝廷的“纸张”。
无奈的还是在于,饿狼传说高方平太凶猛,看似他早在进兵西夏前,就犹如顶级棋手那样的决定了往后很多步战略。所以他进兵西夏后一改政策,别说屠城了,把西夏民众保护的比他宋人还好,不拿一针一线,进行了明码实价的交易制度,而不是比拳头大的丛林制度。
由此他高方平取得了西夏民望的第一桶金,在当时的宋军占领区、现在的宋租界内,有大把人信任高方平。于是他们获得了工作,接受了宋国纸币。
纸币的确没有价值,只是一个标的。但是当那群原本最困苦的底层民众,成功用纸币买到了独特又高端的进口货江州制造后,可以说西夏的经济防线就全然崩溃了,宋国纸币正式成为后世“美刀”一样的存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这些花花绿绿的纸张。
不止平民想要,其实西夏前三排的买办们,才是最想要“宋刀”的一群。他们比谁都最先看穿西夏废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群人才是最需要被保护的一群。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察哥亡老子们之心不死”。
是的察哥一直以来的策略、都倾向于洗牌保民生、杀权贵打土豪。在这样的担忧情绪下,对这些买办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持有宋国资产。也就是持有“宋刀”。
资产在西夏,形势一变分分钟就被察哥和谐了,无法带走,就算是勉强变现了,也无法带着庞大的金银车队,躲过西夏禁卫军的骑兵追击。那么,持有宋刀,又存在宋国钱庄之中,简直就是为西夏买办量身设计的跑路制度。
而目下,“严正关注西夏人权状况”的宋国驻军,正是这些西夏买办的保护神。宋国钱庄当然有大宋骑兵保护。现在虽然还暂时没有什么“领事馆”,但是察哥他们想和谐的西夏买办只要以客户姿态、跑入宋国钱庄避难,那么他基本就活了。
于是呢,这群从“宋刀”获得最大利益的西夏前三排,现在就是最维护高方平政策、最讲民主法治的一群精英大V。无他,只有宋军、只有所谓民主法治,才能保护他们堂而皇之的卖国而不被李贤耀清算!
说穿了都是利益,马克思看懂了这个问题。但现在的李乾顺何德何能可以看懂呢?
然而李乾顺身边的新一代有志青年——如今官拜礼部侍郎的李贤耀、他却基本看懂了高方平的套路,看懂了之后他再也睡不着了,一夜一夜的惊醒哭瞎。
李贤耀终于知道了高方平为什么不强势灭国了,其实不用武装拼杀,现在高方平基本已经依托了西夏买办资本,完成了对西夏的全面“侵略”,只是这种侵略方式杀人不见血而已。
现在一切都太晚了,整个草原的平民都知道“南方有机会”,南方可以打工获得宋刀,而宋刀比真金白银还真金白银,可以买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
这是真的。金银在西夏根本不值钱,依照以往的政策,一但开始国战之后,所有一切都是李家的,他们拿着金银和铜钱也买不到粮食活命。在以往,只有牛羊马匹、以及草地上那李乾顺们带不走的草料,才是牧民的唯一生存依靠。
但是现在他们真真切切的可以做工,获得宋刀之后,就能买到麻布、棉品,刀具、工具、锅碗瓢盆,蜂窝煤炉子,粮食。
当买到了所有的衣食住行后,他们的戾气正在快速衰竭,因困苦而带来的战士属性,也正在逐渐的丢失。
这没毛病,这就是高方平的最终目的,他们不会打战更好,彻底放弃军队更好。将来大宋保护他们,谁敢欺负他们而破坏大宋的投资环境,一定会有志愿军入夏作战的……
“西夏真的输了。”
这是目下西夏皇后耶律南仙爱说的一句话。
在开初的那段日子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亲手杀死高方平,以怀念那令人尊敬的萧合达将军。她甚至把这点作为了今生的最大愿望。
但这个念头的第一次弱化,是因高方平以西夏的国礼、以染血的白马军旗盖身,把萧合达尸体送入了兴庆府。
那之后察哥复出,一力主张和谈。
高方平胜利的方式太过猥琐,但白池草原上的骑兵王者总归是他,那是实实在在的胜利者。怀着这样的思维,当时耶律南仙对高方平的仇恨再次弱化了些。
后来,专门找李乾顺要求和高方平面谈、抱着要以美人计诱杀计划的耶律南仙,见到高方平其人时却又迟疑了,不是因高方平的颜值,而是因为他大热天仍旧穿着武装到牙齿的盔甲装逼,并且他不是一个真软脚虾。这让耶律南仙没有任何机会。
至于谈到最后面的时候,耶律南仙忽然发现高方平没那么可恨。
过度到现在,耶律南仙就真的为难了,真的已经不知道高方平到底是西夏的恩人还是仇人了?
耶律南仙和察哥不是买办势力,但是他们对于李贤耀目下的外交政策,持有绝对的怀疑态度,因为一但在辽国层面搬弄是非、而又整不死高方平,西夏就面临大麻烦。一定会有大宋驻军进入兴庆府,调查所谓的“叛国行为”。那么西夏的有志青年们就会死一群,然后西夏买办们声音会更大。
所以作为第三方势力,耶律南仙和察哥现在是一个阵营,她们怀念萧合达、想给萧合达报仇,却不想李贤耀把国策带入绝路。
“不论极左和极右,都不能信任。”
察哥目下喜欢如此长叹,却不知道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察哥只知道再过三年,无需宋军继续驻扎,但是西夏将永久失去反击大宋的能力,永久成为宋刀奴隶……
第772章 属于赵佶的时刻()
大朝会之上,赵佶看着无数人员候在下方,享受着天朝上国一般的荣耀。可以说,这是他登基以来最快乐的时候。
今个根本不是大朝会的日子,然而赵佶就是要任性,召见了大家来,显摆一下喜悦感,让大家一起分享。
相比起来,汴京的蔡杰和王学斌事件根本就不看在赵佶眼里,问都不想问。因为他是个大昏君,在他概念里王学斌和蔡杰只是打架,死的只是一个下人狗腿子而已,这种事当然不会在国家中枢进行讨论。
小李纲也从江州进京述职了,是被赵佶钦点的。赵佶想听他亲口汇报江州模式。
与此同时,张绵成也作为江州的明星官员一起进京享受荣耀。
赵佶根本不知道张绵成是哪根葱,他来是因为“小中书侍郎”高方平召见,于是述职后,目测张绵成会升官,被高方平最终带去成都府去。
总体上高方平已经说服了蔡京和老丈人梁中书,说江州有没有张绵成已经不重要了,所以借着功劳把张绵成委任为成都府通判,一起去帮忙就显得很有必要。
蔡京当然不喜欢张绵成这种智障了,觉得这种人一点都不好用。然而这是未来宰相接班人的要求,猪肉平如同要挟张叔夜那样,以“不想去成都府”来要挟蔡京,必须把裴炎成和张绵成升职,才进成都去历练,否则就告病说干不动。
老蔡没办法,只有顶住自己阵营的压力,同意了高方平的任命提议。
在政治上这没毛病,所谓的一朝宰相一套班子,作为接班人,高方平当然可以提前部署未来的新执政班子。
至于赵鼎就哭瞎了,继续留任江州司法口。高方平放话了,他小赵脑子有问题,需要继续认清问题,继续自我批评自我纠错,思想问题理清楚了,就可以进成都。
很显然,现在的成都需要真正的战士去“战山战水战铁路”,需要嬴政修长城的作风去翻越秦岭,把铁路修进大宋第一个殖民地西夏,以缓解西夏的粮食紧缺,利用好成都平原那沃野千里的良田。
而不需要那套精英似的法制。法制民主派修铁路的话,后世的印度人就是榜样。人家美帝多猥琐啊,作为法制的灯塔,格兰特将军却一早就把印第安人杀光,铁路修好了,帝国崛起了,留给子孙们去忽悠外面的人玩法制。
是的小赵现在都是个法制派,少数时候能把时静杰弄的跳脚,好在小李纲不怕他。所以高方平不说赵鼎错了,只说他脑子有问题,需要继续面壁,思想问题弄不清楚,他就不能进成都,不进成都,就不是未来的核心执政班子,到时候看整不死那孙子。
以上,也作为一个小中书侍郎,列在何执中身后的高方平正在YY着,甚至偷笑出了少许声音。
如今的排行顺序是:蔡京第一,张叔夜第二,老丈人梁子美第三,张克公第四,尚书右丞兼任兵部尚书何执中第五。然后小高第六。
如果大宋有“常委”概念的话,高方平当然算是入常了。
其实依照顺序,高方平应该第五。只是说尚书右丞只比中书侍郎低小半级,而且高方平现在还不是“执行人”,何执中资历太老了,所以入朝前,蔡京就做主把何执中提到了高方平的前面去。老蔡真够诡异的,就要弄这些玄虚来恶心高方平。
想必事后《汴京时报》写时政条目时,会把高方平写在第五。然而肯定没有新鲜事,最后会有人去请主编喝茶,进行纠正,那么《汴京时报》要想不被和谐的话,往后除非何执中退休,否则必然在高方平的前面了。
而汴京时报长此以往的如此“宣传口径”,大头百姓和嘴巴战略家们,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高方平地位弱于何执中了。
这么YY着,老何很满意,捻着胡须得意呢。却忽然听到身后的高方平在发出诡异笑声,于是何执中以“领导”身份扭头,很不满的瞪了高方平一眼。却见高方平反装忠的样子一脸蒙相,还故意以“你怎么一点不严肃”的指责神态看着何执中。
这个时候大家看了过来的时候,都以为是何执中捣乱呢。
张克公不止会让赵佶尴尬,对官员照样不例外,扭头呵斥何执中道:“大朝见不是平时中堂会议,老何你要严肃起来,否则老夫弹劾你不检点。”
我@#¥
何执中不恨高方平,却想把张克公拖下去打死。
高方平身后的王祖道,凑近些以蚊子似的声音道:“高相实在是高啊,你把我儿王学斌给害成那样,现在又把老何害成这样,你这样的害人精,哪里不热闹、你还不去呢。”
高方平低声道:“不不不,这不关我事,这事你得找蔡相去撕去,这锅我高方平表示不背。”
蔡京听到了,扭头瞪高方平一眼,却被高方平机智的躲开了,形成了老蔡瞪着王祖道的局面,而王祖道对高方平仇恨的嘴脸,却形成了对着蔡京。
这存在误会几率。饶是如此,蔡京也不禁想起蔡杰险些把王学斌干掉的事实,所以真的相信王祖道现在的“仇恨”呢。于是蔡京眯起眼睛想了想,不动声色的回头。
对此王祖道吃了一惊!
这段日子因儿子的问题他当然不满,但他就是蔡京抬举起来的一条狗,胆子还没大到敢去怼蔡京的地步,这下因不小心形成了这样的局面,王祖道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也真的想和高方平拼了。
“高相咱们走着瞧。”王祖道低声道。
“走着瞧就走着瞧,哥怕过谁?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你不找我,我也会整死你。我高方平的风格是:动了儿子后,一定连他爹一起整死。否则我就不动手。”高方平低声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